裴高才做客凤凰大视野
癸卯春,藏友周君让我鉴定其收藏的一幅清末民初之交的一幅彩画,名为《全汉革命军风云画》之《大汉民军大胜之图》。我对他说,这是武昌首义光复武汉三镇后,面对清军海陆军南北并进镇压,革命军针锋相对之“阳夏保卫战”的悲壮场面;
大汉革命军(武昌首义)风云画-民间收藏家藏
此画右上角标注之“黎都督”画像,即是中华民国鄂军大都督黎元洪,史称“黎黄陂”。此前,我的一位至亲在伦敦参观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时,发现此画,就拍照予我。经仔细对比,二画如出一辙。
左起文华中学书记吴限忠、樊星、裴高才与校长杨文平于中华大学故址:武昌文华中学“中华楼”前
无巧不成书。2023年,对于两任民国大总统、三任民国副总统与首义大都督的黎黄陂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笔者在《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华中师大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中指出,110年前,从黄陂走出的教育家陈宣恺、武昌首义志士陈时父子,倾家兴学,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本科大学:武昌中华大学,身为民国副总统兼署湖北都督的黎公,亲自与民政长夏寿康商定,将原粮道署旧址拨给中华大学作校舍(今武昌文华中学校园),以解决其租借民舍办学问题,黎还出任该校荣誉董事长。
裴高才为文华中学题签《中华大学校长陈时》《陈时与中华大学》
黎黄陂(1864-1928)出身于老牌的北洋水师学堂,又素以尊师重教著称。民初,在支持中华大学的同时,他对辛亥革命志士黄兴、宋教仁、蒋翊武、石瑛等于民国肇始,在武昌创办的公立江汉大学,遭到袁世凯当局的打压与裁撤,一直耿耿于怀。笔者在《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中,收入了他北上京城后,积极斡旋,为恢复江汉大学解决校舍问题的书信,图文互证。
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任命状
黎公教育兴国的大手笔,则是1916年6月首任民国大总统期间,他自减薪水三分之一,大胆起用、支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整治顽疾,开明办学,开创了北大的百年传奇。享有“民国祢衡”之誉的著名辛亥革命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将其列为“民国五豪”之一,称赞他“黄陂长者,爱国若性”。就连当代文坛“顽童”李敖亦在北大公开为他点赞!
左起裴高才、黎昌晋参观黎黄陂捐建的前川中学旧址展厅
一百周年前的1923年,黄陂教育家胡康民联袂武昌首义志士黎澍、赵南山、喻子和等创办黄陂第一所中学——私立前川中学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兴建了前川中学教学楼(今实验中学校园内的黄陂博物馆),身为该校首任董事长的黎黄陂,从他投资开办并任副总董的黄陂银行中,拨出三万银元股金作为学校发展基金。此乃现存民国最早的实物见证。
前川中学教学楼旧址外貌-向三久摄
1980年代初,笔者所在的黄陂县教研室,就设于前川中学教学楼旧址。怀着对先贤的景仰,笔者在海内外搜寻史料,写成《黎黄陂人生况味》,自1998年起先后在湖北省委统战部《统一战线》、武汉市政协《协力》《长江日报》《今日快报》连载。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结集出版时,罗向阳在木兰乡黎黄陂大酒店主持拙作《民国第一伟人:黎黄陂》首发式暨研讨会。
黎黄陂酒店举行裴高才著黎黄陂传记《民国第一伟人:黎黄陂》研讨会
“知人论世,归还黎公历史公正。”在辛亥革命史学泰斗章开沅先生的指教下,笔者几易其稿,《首义都督黎元洪》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2006年10月9日,在“湖北武汉台湾周暨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开幕式上,该书作为文化礼品馈赠给海内外嘉宾。2007年6月,由著名史学家严昌洪主持,武汉地区高校与研究机构学者首次研讨《首义都督黎元洪》。
严昌洪武昌主持裴高才著《首义都督黎元洪》研讨会一角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期间,笔者的辛亥革命三部曲《首义大都督黎元洪》《首义精魂》《辛亥首义百人传》在武汉图书馆与江汉大学首发与研讨。作为纪念辛亥百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笔者做客“名家论坛”,用黄陂话说黎黄陂身世,开讲《首义大都督黎元洪》,在海内外听众中引起共鸣。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裴高才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9)
作为黎黄陂研究会理事长,经笔者策划、黄陂区政府斥资150万元,由区委统战部协调,竖立的通高十米的黎黄陂铜像,黎公嫡孙黎昌晋与海内外嘉宾于2011年10月18日为铜像揭幕,现为黄陂的主要人文地标之一。铜像底座的北南二面,系民国元首黎黄陂与当代国家领导人王文元真迹,东西二面则是章太炎的“黎黄陂赞”与挽联。
左起裴高才在黎黄陂铜像前解读章太炎赞黎黄陂-向三久摄
右起裴高才、罗向阳、刘庆平、胡炳基、刘光文为黎黄陂博物馆揭幕
十年前的2013年,“荆楚文库”拟收入黎黄陂文集,笔者与同人开始参与由武汉大学耄耋教授萧致治先生领衔主编的《黎黄陂集》;同时,经笔者领衔组织策划,黄陂政协、统战部与李家集街等多方给力,民间文物收藏家彭云清创办的武汉黎黄陂文化博物馆,于是年11月7日开馆。
黎黄陂手迹及罗向阳编纂《咏黎黄陂诗词集》书影
2014年1月,经在海内外组稿、罗向阳编纂出版的《咏黎黄陂诗词集》一书,在湖北省政协“纪念民国大总统黎元洪15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交流;10月,黎黄陂文化博物馆在武昌首义纪念馆举行了“纪念民国大总统黎元洪150周年诞辰文物展”;2017年该馆列为“武汉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裴高才在黎黄陂博物馆客串解说
其实,关于“黎黄陂”这个历史文化名词,特大城市武汉的“黎黄陂路”辟为露天街头博物馆,上海“黄陂南路”则因设有中共一大会址而声名鹊起。至于其来龙去脉,笔者曾做客湖北、武汉、南京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时,作了文化解读;《中华读书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武汉晚报》,台湾《传记文学》《湖北文献》等两岸报刊,也曾专题报道。
黎黄陂文化博物馆之民初甲子(1924)黎题“正义”、九角十八星旗与塑像
深度阅读:
“黎黄陂”文化现象
其实,“黎黄陂”的名称是一个文化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有以“地望(典出魏源《圣武记》)称名人”的文化现象。如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柳柳州”、称韩愈为“韩昌黎”,又如:船山先生即指王夫之、称袁世凯为袁项城等。因民国首位两任大总统的政治家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之故,在民初的国家政书、公文函电等,“黎黄陂”或“黄陂”几乎成为他的代名词。
黎黄陂副总统政书
同时,黎黄陂功成名就后,一直以自己是黄陂人感到骄傲与自豪。而且雕刻了“黎黄陂”与“黄陂黎氏”的篆体印章,盖在赠送他人的书法作品上,或是落款时赫然写上“黄陂黎元洪”五个大字。如今,这些手书与印章已经收入《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一书,或镌刻在黎黄陂铜像上。还有辛亥革命家、国学大师的《民国五豪赞-黎黄陂》……
裴高才在黎黄陂铜像前介绍黎氏手迹与印章、章太炎赞“黄陂”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期间,笔者在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开讲《首义大都督黎元洪》时,曾援引1911年10月20日黎氏口述、英国记者记录的证言。那天,面对首位独家来访的外国记者丁格尔,黎黄陂为了以正视听,亲口对这位英国记者说:“我是湖北黄陂人。”(丁格尔著《中国革命记:1911-1912》,1912年英文伦敦版首发;《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转载)在拙作题记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老诗人王士毅的《黎黄陂颂》声噪中外,诗云:
武昌首义建殊功,翊赞共和天下公。
一代英雄时势造,黄陂黎氏出元洪。
裴高才(右)在武汉“名家论坛”开讲“黎黄陂”,邓正兵教授主持
在武昌举行的黎氏国葬上,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一副挽联云:“首义建共和,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自项城以下无余子;平民起革命,见利不趋,见害不避,除中山而外独以公。”在武昌举行的纪念黎元洪150周年研讨会期间交流的《咏黎黄陂诗词集》,直接取名“黎黄陂”。
黎大总统国葬挽联:鄂军起义首推重黄陂一人
关于黎氏的源流,现藏民国三年版《黎氏族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黎家的两兄弟黎旭、黎旦住在江西豫章(今南昌)碎瓦墩,黎旦生有5个儿子,长子黎舜臣和三子黎舜元后随伯父黎旭迁往湖北,先在黄陂中和乡(今黄陂祁家湾街道张家店一带)黎旭处短暂落脚。黎舜臣后来迁往黄陂县城小西门外大板桥(今前川街老城区小板桥西)定居,数十年后迁东乡黎家岗(今属黄陂区王家河街道),不几年迁居北乡黎家河(今大悟县彭店乡)。黎元洪即是黎舜臣的直系后裔。由黎舜臣传到黎元洪的曾祖黎世义已历九代……
同时,黎黄陂于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即1864年10月19日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最早见诸于薛民见写于1961年的《黎元洪年谱资料》:黎黄陂世居黄陂,1864年10月19日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沙地岗,在黄陂生活到8岁才离开家乡。辛亥革命史学家贺觉先生非亦采证。
央视在黎元洪的出生地木兰乡东厂畈采访现场
此时此刻,笔者不禁想起了在木兰湖畔黎黄陂大酒店举行拙作《黎黄陂》图书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的情景。当时笔者刚出道,此书仅仅是《统一战线》《武汉快报》等报刊,以《民国开国都督黎元洪》为题连载后的结集,并非公开出版发行。没想到引起了海内外方家的关注。诸如,台湾国父纪念馆首任馆长童启祥教授、正在著名辛亥革命史学泰斗名下攻读博士的涂文学教授等拨冗与会,并提出中肯的建议,让笔者获益良多。
黎黄陂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
向阳先生告知,他在木兰乡接待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新风诗协会会长余彦男先生,余是专程前往木兰乡东厂畈拜谒黎元洪故地的。当他看到黎黄陂题写的“正义”匾额仍保存在黄陂收藏家彭云清那里,又获悉拙作《黎黄陂》经报刊连载后,于辛亥革命90周年时已经在木兰乡的黎黄陂大酒店举行了首发式与研讨会时,余氏顿时诗兴大发,口占诗一首:
浮沉宦海涉横波,日运韬谋夜枕戈。
敢瘁开心除帝制,长怀赤胆照山河
裴高才、罗向阳等参观黎黄陂文化博物馆开馆
在海内外诗人词家的《咏黎黄陂诗词集》中,台湾诗人姚植先生之“革命天声歌大汉,地灵人杰鼓春风”,咏叹了黎黄陂对辛亥革命的非凡作用;林献阳先生的诗句,则点明了黎公这位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荆襄大邑数黄陂,代有能人出落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