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所在。
你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可能都留下了它曾经的印记,那么深这么浅,至今仍被人记住、为人所挖掘。它的肌理、它的脉络、它的渗透到人心骨子里的无法忘怀,如果可以封存和长期保留的,我想恐怕就是书了 。关于安海的书,竟然可以有很多,可见它是一座多么丰富的小城,了解安海过去与现在的历史,深埋在古镇深处的种子,就播撒在以下十本书里。
《安平志》
一道历史的门缝,裹挟中瞥见一位风尘仆仆的少年,从历史深处走来……《安平志》恰似这一位少年,打开了这扇通往安海历史的尘封之门。在书香之家、在老一辈的书房里,它是标配,也是今天提起来就放不下的厚礼。
《风雨如磐话安海》
这是《安海乡土史话丛书》的第二辑,民国的安海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都是数一数二的,电灯公司、泉安公司、商会、近代教育以及文艺等的蓬勃发展,无不印证这座东南小镇,在民国的那些“风花雪月”。
《安海港史研究》
明月一轮,照向白塔,远方的船只从烟波浩渺的海面,慢慢驶向安海港。而如今,沧海换桑田,城镇化的大力改造已经淹没了曾经繁荣的港口,它的传奇在三十多年前,被幸运地“封印”在了这本书上。
《安海故事》
讲述咱厝自己的故事,点缀了古镇别样的传说,这就是《安海故事》。没有历史厚重的口吻,带点轻松和猎奇,一一呈现的是那熟悉的,亦或模糊了的古今,每逢阳光暖和的冬日午后,阿嬷娓娓道来,那身影飞舞,好似从岁月里走过来的美人。
《安海风貌》
连你家都可能上了《安海风貌》,原来这是一本比较全面描述安海的,从“安海月报”中挑选出来的精选集。你可知,“安海月报”作为镇级报纸,曾经“风靡”了十年之久吗?采风各个乡村山川、物候节令、风俗掌故、社会人文等无不囊括,至今也是作为其“最佳伴手礼”之一。
《安平桥志》
古镇最引以为傲的便是这座“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你说十本书中能少了它吗?虽然它显得笨重,却浓缩着这八百多年的历史沉淀。翻开书,你能看到它从古至今的成长史,和历经不断磨难的坚韧气息,便是我们读懂它之后,能够在外地朋友面前,骄傲地介绍它。
《安海嗦啰嗹》
安海嗦啰嗹,一朵奇葩的存在,只存在于古镇,错过这里,你将看不到最原汁原味,还好有这本书,记录了这朵奇葩的全过程。你觉得好玩的扮相,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习俗,当代的守护与现状,都收录在这本书里,等你来翻,等你来瞧。
《安海追想曲》
一百多年前的安海是什么样的?让你联想一下,都不及陈冬挺笔下那个大家族的兴衰来的精彩,亦真亦幻的小说情结,加入了太多百年前安海的风貌,从建筑、街道至民俗,由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的事件,和跌宕起伏的描述,仿佛那个时代的大安海就摆在你的眼前。这是属于安海的第一部乡土历史长篇小说,有其一定的意义存在,也是勾起常年在外游子乡愁 最香的那道“佐味良菜”~
《古镇书香》
古镇书香,由一群当代书法家,用笔中的字来做表达,当代颜值配合古镇文化,更显温文尔雅。如果说照片是一种见证,那么他们的文字比照片来的更令人富有想象,不同字体间,男女书写间,是对古镇孜孜不倦地深入和记录。闲时品茗,飘逸的书法更增添了阅读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守艺安平》
一翻开书,即爱上它美食与手艺间的图文并茂,和更显现代创意的插画。文字挨得不紧凑,读着就舒服,也道出了安海老手艺人的现状与坚持。它的制作工序都给你详解了,而你要模仿却也找不到精髓,这就是岁月年复一年留下的经验与技术。你能想象吗?匠人们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追求,把平凡的一件手艺给做精了,这也正体现了当代安海人的“专研”。这本书娓娓道来不枯燥,实乃符合“快食”的社会需求,而从另一个方面讲,记录者也守艺了安平,你们说呢?
■十本书,这不是安海的全部,却能代表安海■
◆◆◆ ◆◆
策划 | 许著华
摄影 | 冯雯雯
文稿 | 肖小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