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史上寓居萧境的名人著姓(上)

史上寓居萧境的名人著姓(上)

史上寓居萧境的名人著姓(上)萧地最早的方国萧国,国君史称“萧孟亏”

史上寓居萧境的名人著姓

由萧县天然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文献之邦”的社会渊源,决定了这里自古以来既为兵家必争、英雄折腰之地,又是地灵人杰的人文渊薮之一。看得见的山川沃野,特别是连绵的群山、纵横交错的的大川小河,湮埋地下数千年的十多处新石器古人类文化遗址和十多个古城,这是古萧史前人类栖居开发暨数千年年社会经济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见证!

古萧志曾在“十二胜境图说”中这样评画萧县:“百里弹丸,亦分扶舆,清淑之气,按图搜索,呈露目前。是邦人文濯秀,山水锺灵,有美斯传。”古萧虽是“蕞尔小国”的弹丸之地,却是地灵人杰的人间胜境!

且看:

史前——十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针、玉器等等,特别是庄里乡金寨村的玉石坑精美的玉器,不仅可以看出开辟鸿蒙之后,就有勤劳聪明的古人类在倒流河两岸休养生息,而且不可想象远古祖先们已经具有那么高超的智慧和技艺!

有文字记载之后——最早的可知夏代大禹分封治水有功之臣孟亏“作土于萧”,萧地最早的方国萧国,国君史称“萧孟亏”。在春秋附庸于宋的萧叔大心的“萧子国”之前、萧孟亏之后的商代,商王相土东拓来至祖楼镇相山庙那个地方,构筑新都城——古相城。这时它和萧孟亏始建的古萧城并列于世,后来成为秦朝的四川(水)郡、汉代的沛郡沛国(与相县同城)治所。可能因水患相城被淹,晋末沛郡迁至萧县黄杨城。

——以上这些说明古萧自远古到中古直至历代王朝,萧县这块热土上水陆交通、经贸往来、社会人文之繁荣发达。

——正因为这样,萧县这块热土才在历史上十分引人倾倒。

按年代先后来说:

春秋时期政治上的宋国“群公子奔萧”(大公国的宋室一群公子避难小小的萧子国)不说了,萧姓起源于萧县、孔子携徒周游列国青睐萧地等也不说了。这里要着重介绍历代因钟情萧县山水和其他原因而寓居萧县的名人大姓。

寓居萧县最早的外地名人应该是春秋时期的颛孙师——即颛孙子张,孔子学生,陈国人,小孔子48岁。孔子逝后,他守墓三年,收集整理孔子遗编后来到萧,任了一段时间宰相,便弃官收徒,选择了他曾随孔子经过车牛返村象山东坡欣赏的一块宝地——堀坊村,聚徒讲学,创立了孔门八派之一“子张之儒”。他和学生们后十年著书一百卷,据说藏至附近的山洞——即堀坊村北、车牛返村东北、薛村东的五洞山的山洞里,时称“五经洞山”,后简化为五洞山(《堀坊志》将其列为“堀坊八景”之一)。他和儿子申详死后都葬在堀坊村。其子孙后代世居萧县,成为发源于萧县最具名望的姓氏之一(《萧县志(1986——2005)》有专文记载)。五代北齐时曾追封颛孙师为萧伯;清嘉庆和咸丰年间,颛孙明德、颛孙树勋、颛孙大猷等先后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等。王寨镇人孙叔平(颛孙钧)1928年入党不久即被选任中共萧县县委第一届书记、徐州特委书记,南京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书记兼副校长、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颛孙氏后裔现居萧县、淮北市等地。

其次是朱氏始(迁)祖朱秺——原名邾秺,战国初是邾国国君桓公之孙。时该国衰乱,国已不国。邾秺在齐国为大夫,齐又将乱,为避祸迁居相邑,并去“邑”为“朱”,朱氏由此开宗。后朱氏在此繁衍生息,族门渐盛,至汉代,形成大族。相邑时为沛国相县同城,朱氏便以沛国为郡望堂号。由此朱氏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世界朱氏联合会名誉会长朱向南(马来西亚籍)在原相县沛国旧址(今萧县祖楼镇相山庙村)朱氏“思源亭”巨石上题有“相邑遗址”四个大字。朱氏两千多年来名人俊杰层出不穷,汉代的会稽太守朱买臣、刘秀大将朱浮、唐代“孝友先生”朱仁轨和宰相朱敬则兄弟,被白居易歌颂的“世世为婚姻”闻名于世的“朱陈村”在今白土镇,宋代理学家朱熹、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朱氏翘楚,还有从朱陈村走向世界的国际著名画家朱德群,等等。央视以萧县为朱氏起源地拍摄的《大红大紫的朱》专题片,作过介绍。(文/刘怀德)

戳一戳,这里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上一篇: 唐朝名将高仙芝,因得罪了一个人,没战死沙场,却死在了宦官之手
下一篇: 历史上的百名名将第六十六位——高仙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