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提出问题。
我经常从诗篇散文,文章,小说常看到张的姓氏,于是我和我同班几个姓张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于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名人故事。
张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得姓始祖
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张姓名人
张飞:三国时蜀汉大将,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南召县人。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姓人口总数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手拉弓绷紧弓弦,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这个星象的排列形状就像弓一样。宋朝时期,中国姓张的人有490万人,是宋朝的第三大姓。在明朝的时候,张姓人口数量为560万人,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二。在宋朝至明朝的600年间,张姓人口分布主体由东北向西南迁徙。从宋朝至今的1000多年中,中国姓张的人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17年中国张姓人口数量为8480万人,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张姓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第三。
篇二: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李”姓来源: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礼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李”姓历史名人: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作 文 吧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姓现状: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传说,“李”性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有些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注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篇三: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提的提出
我们家一家六口,除了妈妈和奶奶之外,我家的全部人都姓唐,我们家乡的村子里也几乎都是姓“唐”。“唐”姓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关于“唐”姓究竟在我国姓氏中占怎样的位置,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唐”姓的历史和发现做了一些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唐”姓来源:皇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帝尧,姓依祁,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迁杜国,称唐杜氏。
“唐”姓氏史名人:唐顺之,江苏武进人,明朝散文家,观至右金都御史、化凤阳巡抚。“唐宋派”人物之一。
“唐”姓现状:当代唐姓人口已达101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人口的0。65%从明朝至金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万激增到1010余万,约19倍。
四、研究结论
1、唐姓起源很早,传说,舜帝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说以被称为陶唐氏。
2、“唐”姓是中国姓氏排行25位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
3、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这6省唐姓占全国唐姓人口60%。
篇四: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的同学姓吴我的朋友有的也姓吴吴是怎么来的了?在史上姓吴的名人又有哪些呢?吴姓蔡我国排名多少了带着问题我对吴的历史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问自己的长辈
2、在手机上查资料
3、查看书籍
三、资料整理
“吴”姓的来源:早在黄帝之前有一户姓江的部落这个部落驺虞为图腾。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置形状相近可以通过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就有了吴姓。
“吴”姓的历史名人:历史上有著名作者吴承恩,他写的《西游记》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吴”姓的现状:现在我国人口有16亿,吴氏人口约3000万,3000万/16亿=1。875%。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在上古时期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同吴音。
2、吴姓在历史上名人:吴道子、其中吴承恩是西游记的创作人吴勉、吴广、吴起、吴三柱、吴沃尧、吴昌硕、吴期浚。
3、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据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吴姓人口总数约为2880万人,排名第十位。
篇五: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在班里只有我一个姓花的同学在年级里也只有我一个姓花的。在整个学校里我的姓边是独一无二,于是我对花姓的历史和现状。我很好奇,所以我做了一次真的研究调查报告。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搜寻,了解花姓的历史。
2、阅读书籍,收集花姓的名人故事。
3、请教家人。
三、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上网:花姓的来源。
中国最新300大姓排名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85位的姓氏人口约18万人,虽说族人比较多,可还是比”较稀”有。”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字改为花姓,浮生萦云,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2、书籍报刊:历史上的花姓人物。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
花惊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庐州巢县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狭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连布:满州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60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3、请教爸爸:我的姓氏。
因为在爸爸家族里的人大部分都姓花。很少有其他姓氏,所以爸爸也随那里的习惯姓花,我也要杏花。
四、研究结论。
1、花姓的历史比较悠长。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因为出自华氏,亦由音变而成,所以花性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2、在历史长河中,花姓人士也才辈出。有唐代仓部员外郎花季睦;唐代大将军花敬定,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花连布;花茂子,明带领将花英;一作敬定,唐代将领花惊定;著名明朝初期将领花云……我为花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花姓产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见花姓始产生不会太早。
4、花姓再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55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时花姓已为华夏之著姓之一。
5、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篇六: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在班里只有我一个姓花的同学,在年级里也只有我一个姓花的,在整个学校里我的姓也是独一无二。于是我对花姓的历史和现状我很好奇,所以我做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搜寻,了解花姓的历史。
2、阅读书籍,搜集花姓的名人故事。
3、请教家人。
三、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上网:花姓的来源。
中国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数据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约18万人,虽说族人比较多,可还是比较“稀有”。“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浮生萦云,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2、书籍报刊:历史上的花姓人物。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河南商丘东南)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
花惊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3、请教爸爸:我的姓氏。
因为在爸爸家族里的人大部分都姓花,很少有其它姓氏,所以爸爸也随那里的习惯姓花,我也要姓花。
四、研究结论
1、花姓的历史比较悠长,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因为出自华氏,亦由音变而成。所以花姓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2、在历史长河中,花姓人士人才辈出。有唐代仓部员外郎花季睦;唐代大将军花敬定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花连布;花茂子,明代将领花英;一作敬定,唐代将领花惊定;著名明朝初期将领花云……我为花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花姓产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见花姓始产生不会太早。
4、花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时花姓已为华夏之著姓之一。
5、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篇七: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华最古老的风姓,再到上古八大姓,姓氏文化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延续了下来。经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我们所使用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据记载,中国目前拥有姓氏5000余个,我们熟知的宋版《百家姓》中列出的,不过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姓氏在史书中没有记载。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武姓。说起武姓,大家脑海里首先想起的肯定是武则天。的确,武则天在我国堪称是最出名的女人了。那么,“武”这个姓氏是如何出现的呢?
最早可追溯于商朝国君武丁
得姓始祖
武丁,子姓,名昭。商朝国君,军事统帅。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在位59年而卒,祀为高宗。
具体来说,关于武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七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武姓出自姬姓。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他的儿子宜臼被其他诸侯拥戴为王,这就是东周,而宜臼就是历史上的周平王。当时,由于周平王的手掌上有一个“武”字形状的纹路,所以后来他的子孙就以武为姓氏,他也被称为武姓的始祖。第二种说法武姓以国名为姓。根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记载,夏朝时的大臣武罗被封地为武罗国,后来武罗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国名武为氏。第三种说法武姓以祖字或谥号为氏。其一是商王武丁的后世子孙,以祖上武丁之名为姓氏,这种说法记载在《武班碑》中;其二是春秋时宋武公的后世子孙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这种说法记载在《风俗通义》中。、第四种说法武姓以邑名为氏。根据《风俗通义》记载,汉朝有一个叫王梁的人,他的封地在今河北省的武强县,他的后世子孙因封地在“武强”而以武为姓氏。第五种说法武姓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这种复姓主要有两种,即武安氏和武疆氏。第六种说法武姓出自其他源流,例如被皇家赐姓为武。第七种说法武姓出自少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的。例如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后世子孙有直接单姓武的;鄂温克族中吴立西氏的汉姓就为武;此外,京、彝、蒙等族的汉姓也有姓武的。
武姓历史名人及现代名人
武训武氏家训
(一)爱国守法,诚信做人;厚德传家,敦亲睦邻。
(二)德行立命,善行立身;孝敬高堂,跪乳知恩。
(三)父慈子孝,婆善媳恭;夫妻如宾,家和为本。
(四)长幼有序,躬行己分;兄弟情深,子孙相亲。
(五)胸怀远志,书中有金;勤学不辍,敢攀高岑。
(六)重道守义,矜若济贫;施善积德,佑而厚昆。
(七)抑奢禁赌,拒毒戒淫;积谷防饥,惟劳惟勤。
(八)操行忠厚,交友择仁;三省宜勉,四知惟真。
(九)宗祠之重,昭穆所分;晓我宗支,奉祀先尊。
(十)承吾祖德,励我后人;与时俱进,永昌族运。
武姓源于河南,安阳、商丘、洛阳等地。武则天父亲因功晋封周国公,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使武姓成为中华著名姓氏之一。
武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0位,新《百家姓》和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95位,约有22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0。18%。武姓在越南亦有分布,约占越南总人口的3。8%。武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中一支就源自于内蒙古,所以内蒙中部以及山西北部占比最高。
篇八: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前不久,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通过学习课文,我了解到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何姓的来源和何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何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何姓的来源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上网查阅
何姓人口数量
在当今,何姓在南方各省区中,一般均占各省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目前何姓人在全国的数量已过千万之多,占全国大姓的第17位。
书籍、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何姓名人
何武,何进,何熙,何晏,何休,何攀,何充,何逊,何远,何尚之,何佟之,何承天,何敬叔,何思澄,何应钦,何香凝,何正文,何炅……
妈妈的讲述
何姓的历史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四、结论: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今山西省韩城市)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但其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史记春秋后期,晋国公族中的韩氏逐渐成为晋国三大姓氏之一,到战国时与魏、赵氏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韩姓子孙分散名地,其中有一支居江淮一带,当地语音韩与何相近,因音而讹为何,成为何姓。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2、少数民族中的何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如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何细胡、何妥、何稠。北朝时,有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的;五代时期的后汉乾(448)吐谷浑国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
3、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安徽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鲜卑复姓贺拔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朝。
篇九: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孙,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孙,孙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孙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孙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孙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孙”姓的来源,:孙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叔被封于康,周成王时,被改封到卫,史称卫康叔,卫康叔的第八世孙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为纪念祖父,就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因此姓孙。
“孙”姓的历史名人:有伟大的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之一,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的长兄孙策……
“孙”姓的现状:2022年中国大陆孙姓排名第12,约有1800多万人。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孙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
2、历史上,孙姓名人辈出,有民族英雄孙中山药王孙思邈吴国政权奠基者之一孙策……我国为孙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2022年,“孙”姓排名第12。
篇十: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