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镇,一个底蕴浑厚、以“伞”闻名的晋江传统经济强镇和历史古港名镇,素有“海滨邹鲁、仁和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名贤辈出,灿若星辰。东石古寨、白沙古战场、南天禅寺等历史瑰宝,见证了东石曾经的辉煌。从来料加工到“一把雨伞撑天下”的东石伞业,谱写了一段闪耀的发展历程。2003年荣获“中国伞都”荣誉称号,更让东石名声鹊起。
2002年以来,东石镇先后被列为全省首批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和泉州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紧抓历史机遇,东石镇党委、政府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产、城、人、文”四位一体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厚积薄发、重振雄风、强镇更强的发展之路。
东石是全国最大的伞具制品及制伞原辅材料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成品伞产量、出口量及出口创汇份额,均占全国的1/3。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30个人中,就有一人打的是东石伞。
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东石镇围绕伞业创新转型,主动靠前服务,加强政企互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工”、强化技改投入,全力加快伞业转型升级。
自2002年以来,东石镇紧抓改革试点赋予的创新机遇,大胆探索创新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初步构建起全方位、精细化、长效性城镇综合管理体制。在以“国际伞都、现代环湾宜商宜居宜业滨海新城”为发展目标下,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先后落户东石。除了倡导“正向激励”机制和一线工作法,“我们还要求所有领导走前带头,发挥工作中‘火车头’作用,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表示。
目前,东石中片工业园、高新产业园等几大园区已初具雏形。鑫海湾、金世片区安置房等现代小区也全面建成,“钻石海岸”商住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滞洪人工湖正抓紧手续报批,滨海新区填海造地工程也顺利实施。东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加速推进。
城镇化的提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创造了必要条件。在东石镇萧下村,一个集伞业、木雕为核心的文化馆即将建成。这将成为展现东石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地之一。在洪建立的构想中,除了文化馆,他正谋划借助当下企业资源,建立东石伞博物馆,凝聚东石传统产业的文化精髓。
除此之外,近几年,东石镇借力第三产业、高新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园)落户,积极引导纺织服装、五金建材、食品加工、木雕工艺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东石的产业格局很快将破茧提升。
2016年,东石工业产值实现244.3亿元,是2001年的6.6倍;规上工业产值216.21亿元,是2001年的13倍;财税收入7.51亿元,是2001年的7倍,其中2015年首次突破9亿元;镇域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镇前列,位居福建省第8名。
作为闽南重点侨乡,近年来,东石镇注重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理念,厘清小城镇政府职责边界,大力推动镇域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组建很多非政府组织机构,如商会、行业协会、教育促进会、经济文化促进会等,参与建言献策,共建“新东石”。据不完全统计,东石在外乡贤捐赠教育事业已达3亿多元。去年10月,东石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成立,累计收到爱心捐款8800多万元,培养出大批杰出校友的晋江传统名校侨声中学发展步入快车道,教育成为东石现代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一张名片。同年10月,东石镇归国华侨联合会圆满换届,东石镇侨联大厦顺利奠基,并募集资金2000多万。今年5月1日,重新迁建的泉州市第一医院东石分院正式投入运营,服务人群和接诊病种大幅扩大,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端医疗。
此外,大刀阔斧地铺开交通路网建设,是东石镇党委、政府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推进东石新型城镇化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过去,交通条件的局限是掣肘东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大“痛点”,从东石开车20分钟即可到厦门更是东石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但随着泉厦漳城市联盟路东石段的动工建设,这个愿景让海内外每一个东石人都为之雀跃。
过去,一把晴雨伞撑起东石产业半边天,如今,一条条“路”打通东石新城的经济脉。对于未来的发展,洪建立已然胸有成竹。“目前,我们正积极对接滨海小镇、澳门小镇、环企云旅等重大项目。下一步,按照晋江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以及“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城乡发展格局,结合东石泉州南翼、晋西辅城的发展定位,继续优化东石镇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前瞻谋划,以规划中的“人”字形滞洪人工湖为中心,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园(工业园)区、城镇核心区、中片工业区、白沙度假区四大功能区,重振东石古镇雄风,建设东石新城核心区,将东石打造成为晋西南‘新门户’。”
(记者_许春 通讯员_尤国盘 施建侨 高少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