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广府文化肇庆历史知识知多少?(三)

广府文化肇庆历史知识知多少?(三)

广府文化肇庆历史知识知多少?(三)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2200多年历史长河中积淀出广府文化、 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古城墙、 德庆学宫、七星岩摩崖石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2200多年历史长河中积淀出广府文化、

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古城墙

德庆学宫、七星岩摩崖石刻、悦城龙母祖庙、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等为挈领的众多名胜古迹,

仿若熠熠波光,辉耀千载。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千年诗廊】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吴勇强 摄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被誉为“书中仙手”的大书法家李邕途经端州,在饱览七星岩秀色后,流连忘返,执笔挥毫写下《端州石室记》,由此开启了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文化序章。此后的1000多年中,历代名人在此寄情泼墨、题咏记游不可胜数,如宋代名臣包拯、程朱理学大师周敦颐,明清的卢宅仁、李宠、李栖凤、陈建侯等文化名人,以及抗倭名将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等。此外,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也在此留下墨宝,陈毅元帅还曾赋诗“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自此,七星岩摩崖石刻又有了“千年诗廊”的美名。2001年6月,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7月14日,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的8方石刻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华南地区保全较好、数量最集中的一处石刻群,在国内亦属罕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肇庆古城墙】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赖小琴 摄

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旧城区内,是肇庆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周长2801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古城墙始筑于宋皇祐五年(1053),初为土城,宋政和三年(1113)拓为砖城。古城墙扼西江黄金水道,历史上,在南北交流、沟通中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多次修葺,但城址始终保持不变,维持了原先的城市平面格局,城墙周边仍保存着数量众多的具有岭南建筑风格与特色的祠庙殿阁等古建筑,自建城以来城址位置始终未有变动、如此众多的古建筑集中一城,为岭南乃至国内所少见。肇庆古城墙是广东唯一城基整体保存完好的古城墙。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披云楼】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聂伟健 摄

坐落于肇庆古城墙北段偏西,楼高三层,当时是作为瞭望台而建造的,因楼矗立在城墙最高处,云雾常绕,故得名。

【丽谯楼】

历史人物高要_历史名人伟人_高要历史名人

▲图源:端州发布

原名“御书楼”,又称“红楼”,坐落在肇庆市城中路。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登基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知府筑高台建楼以供奉,名御书楼。明天成化七年(1471年),郡守黄瑜重建,改称丽谯楼。因该楼红色,俗称红楼。其北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于此任职三年,政绩卓著,以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闻名于世。现在丽谯楼的台基拱道门上还有匾额“古端名郡”和对联“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梅庵】

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

▲吴勇强 摄

梅庵位于端州区西郊,是岭南少有的千年古刹。相传,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插梅弘法。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智远法师为纪念慧能,在此处建庵,取名梅庵。梅庵周围古树苍劲、环境清幽,其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构架的形制,又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弥足珍贵。每年冬天,梅庵内梅花盛放飘香,星星点点的雪花飘落在这岭南名刹,使禅宗圣境更添诗意,“梅庵香雪”由此得名。

【宝月荷塘】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人物高要_历史名人伟人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每年盛夏,市中心宝月荷塘内全是一片红荷翠叶,淡淡的荷香沁人心脾。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荷塘一东一西建起了迎曦亭和集瑞亭。这两座具有岭南现代建筑风格的双层亭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

【德庆学宫】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图源:多彩肇庆

德庆学宫,又称德庆孔庙,曾是古代当地州府的官办学校。学宫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修扩建,后再经明、清两代官民的维护、扩建、修葺,遂形成今日之基本规模。德庆学宫大成殿是岭南仅存的宋元木构古建筑,其以四柱不顶、减柱四根、出昂特长而闻名遐迩。所谓四柱不顶,是指殿内明间正中四根金柱上不到殿顶,而是在柱顶横架座斗枋,由十二朵莲花状斗拱承托压槽枋和井口天花板,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殿内空间大开,同时也满足了建筑物防洪减灾的要求。减柱四根是指两侧重檐各省去中间两柱。出昂特长是指下檐斗为拱七铺作单抄三下昂,其出跳总长112厘米,居全国唐、宋同类斗拱之冠。1996年11月,德庆学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要学宫】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廖文奕 摄

高要学宫,又称文庙,其前身是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知端州军州事朱显之创建的端州州学。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端州州学迁建于城东,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正式定名为肇庆府学。元至明期间,肇庆府学数次易址重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巡按御史吴麟、知府钱铎复建府学于城东原地,并将城中县学迁出与之合并,称为府县学,形成“左府学,右县学,庙居中,两学合为一庙”的特殊格局。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建城中县学宫,并将府学、县学宫分开,城东处学宫仍为府学,即保留至今的高要学宫。高要学宫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现存大成殿、西庑、大成门、泮池、黉宫门、文昌阁等建筑。这些建筑保留了宋明两代南方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岭南古建文化的重要标本。高要学宫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星岩书院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

▲图源:文明肇庆

星岩书院是肇庆历史上第一所官办书院,也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知端州军州事包拯为振兴教育,在端州城北郊的宝月台上创建了星岩书院。星岩书院以儒家文化教化时人,随着书院的创办,儒家文化开始在端州盛行,并最终确立了其正统地位,星岩书院开创了岭南偏远地区兴办书院的先河,方便了普通百姓读书识字,大大缩小了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教育水平差距。

2017年,经肇庆市人民政府倡议,星岩书院在高要学官遗址复学,成为肇庆民间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2021年底,在宋代宝月台星岩书院遗址打造建成的星岩书院正式开放并入选广东省首批建设的10所岭南书院项目之列。经过改造后的星岩书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成为一个集讲堂、书房、展厅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阅读空间,开始以另一种方式润心育人。

【端溪书院】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人物高要_历史名人伟人

▲图源:肇庆西江网

端溪书院由广东按察司佥事李材创办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旧址位于今广东肇庆中学的府城校区。两广总督驻肇期间,端溪书院成为省级书院,可招两广学子入学,一度成为两广地区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盛的书院。明末清初,端溪书院一度被废,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两广总督赵宏灿复建端溪书院,将其改名为“天章”并纳入官方办学体系,雍正年间,皇帝钦赐经费助其办学,是广东获此殊荣的两家书院之一;乾隆年间,又恢复端溪书院旧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堂改制,端溪书院结束历史使命,被改为肇庆府中学堂,1912年,肇庆府中学堂又更名为省立肇庆中学,1949年11月,省立肇庆中学正式定名为广东肇庆中学。

端溪书院历来章程学规严明,为学强调学贵自得,讲求科举致用并重,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栋梁。从两广端溪书院到肇庆府中学堂再到如今的省级学校广东肇庆中学,一以贯之的教育文脉始终在肇庆延续,弦歌不绝,薪火相传。

【阅江楼(崧台书院)】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阅江楼位于端州区正东路东侧的石头岗上。它面临西江,后倚七星岩,在此居高远眺,四面风光尽收眼底。阅江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代皆有修缮,名称也屡有变更:初为崧台书院,继称东隅社学,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始名阅江楼,清初曾改名镇南楼,不久复称阅江楼。北伐战争之前,叶挺独立团就是在此楼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亲笔题写的“独立团团部旧址”牌匾高悬楼前。从此阅江楼不仅是人们凭栏怀古之地,更是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

郭沫若先生游西江时就留下这样的诗句。

“四塔”是指崇禧塔、元魁塔、

文明塔和巽峰塔。

这四座明代古塔,

耸立于西江两岸,南北各两座,

相互呼应,

成为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端州崇禧塔】

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

▲聂伟健 摄

崇禧塔为肇庆四塔之首,位于古城东南西江北岸,由时任肇庆府知府王泮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开始兴建,历时三年乃成。塔身呈八角形,外观九层内分十七层,塔基为花岗岩,浮雕有“托塔鬼王”群像,有头顶的,肩托的,还有双手高举的,形态各异,雕刻精致。取名“崇禧”,意在“文运兴旺”“鸿福无疆”,是一座风水塔。崇禧塔落成之时,王泮赋诗:“九层截岌控羚羊,日射金轮散宝光。危构不烦千日力,灵成应与万年长。悬知窟是龙蛇蛰,会见人题姓字香。极目五云天阙近,双凫直欲趁风翔。”

【端州元魁塔】

历史名人伟人_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人物高要

▲图源:多彩肇庆

元魁塔位于崇禧塔东,江滨路与二塔路交界处。相传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黄岗渡头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举,回乡后,于天启三年(1623年)建元魁塔。元魁塔的建筑风格跟崇禧塔十分相似,自下而上,塔檐及平座逐层收缩,外观七层,里面有十层。结构小巧玲珑,造型独特,塔基用石料铺成,塔身用砖砌成,各层于南北两面辟拱门,整座塔呈锥型,因年久稍有偏斜,经加固,现保持原东南向偏角不变。

【高要巽峰塔】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

▲图源:星湖美美

巽峰塔位于西江南岸乌榕岗上,又叫“乌榕塔”,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外观八角七层,内十三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石塔。1984年初,文化部门对该塔进行普查时,发现该塔的塔刹被雷电损坏,塔身的东南面损坏严重,各层腰檐、平座、栏杆和阁楼已全毁。后对该塔进行全面大修。经大修后的巽峰塔保留了该塔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相间叠涩出檐和平座,塔身每面均作砖砌出仿木构扁柏朽、阑额、角柱等明代塔的建筑特色。

【高要文明塔】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文明塔位于西江南岸,与高要学宫在同一条南北轴线上,隔江相对。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肇庆知府郑一麟建。塔面向西北方向,高约45米,外七层,内十三层,呈六角形楼阁形状,为砖木塔,塔身均为青砖铺砌,深具古建雄风。该塔底层南北对开一平门,西北开一扇落门。该塔又被称为“雨云宝塔”,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凡塔上空乌云翻滚,高要南部一带及周边地区则必有风雨。

【德庆三元塔】

历史名人伟人_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人物高要

▲陈剑彪 摄

德庆三元塔位于德庆县城东4公里风景秀丽的白沙山上,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其时知州沈有严为让学子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倡建此塔,“三元”是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

三元塔的建筑结构独特,为楼阁式穿绕平座砖塔,外观九层,塔壁厚3.8米,用青砖建造而成,而塔基则是用红砂岩和花岗岩砌成。塔高58米,外观九层内为17层,塔身五色,合阴阳于一体,融五行于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八卦塔”。塔脚八个方位各有一个石雕托塔力士,神态各异。塔身采用名贵的银朱灰批荡,虽经历百多年风雨,依然鲜艳如新,以“只新不旧”闻名于世。银朱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在空气中不易氧化的矿物颜料,所以它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而不褪色。

【怀集文昌阁】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

▲图源:怀集发布

文昌阁(又称文昌塔)地处绥江河北岸,坐落于怀集县怀城街道兴贤居委会下郭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启元年(1621年)建成,约占地400多平方米。塔高25米,分五层,塔体为六角形,门上方写有“梯云”二字,每层窗口由下而上依次书“得禄”“桂籍”“参天”等字。每层檐下描有花纹图案,顶端铁杆上串有一瓷葫芦,六角均装有翘首,工艺精巧。该塔后分别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作过多次修缮。塔前建有书院,称文昌书院。该塔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封开广信塔】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

▲谢厚灿 摄

广信塔被誉为“岭南第一塔”,是两广标志性建筑,位于封开县新城区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东岸的犀牛头山顶。气势恢宏的广信塔于2006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全塔外观9层,内分15层,底座直径55.60米,塔高63米,呈正方型。

广信塔设有四个门,每个门均有楹联、匾额点缀,匾额分别为“东开粤境”“岭南第一塔”“西定桂陲”和“北来文绪”。广信塔南端为正门,梯级中间有一长型照壁,刻有汉武帝雕像及“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旨意。

登上广信塔的最高层,能够尽揽山水美景。东看封开新城尽收眼底,北望双江汇合朝襟奔来,西观连绵群山一带两广,南眺江水迥回白鹭翔影。如此博大壮阔的环境,在我国名塔中是难得一见的。

历史名人伟人_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人物高要

【悦城龙母祖庙】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图源 德庆发布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又名孝通庙,是为纪念传奇人物“龙母”(西江流域造福百姓、护佑平安的民间神祇)而建。据文献记载,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它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合称为“岭南建筑三瑰宝”。

自唐至清,龙母祖庙历经多次修缮,现存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集中了两广地区的能工巧匠历时7年重修而成。它主要由牌坊、山门、香亭、正殿、梳妆楼、东裕堂、西客厅和程溪书院等建筑组成。牌坊为门楼式,刻有“圣旨”两字,说明当时祖庙的建设得到了朝廷的许可。香亭立了4根4米多高的蟠龙花岗岩石柱,彰显了祖庙尊贵的地位。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最高级别的重檐庑殿顶。

龙母祖庙内有楹联、壁画等艺术作品达200多幅,技艺精湛的砖、千里画廊118石、木“三雕”及栩栩如生的灰、陶“两塑”遍布于各座建筑物。龙母祖庙富丽堂皇,精品荟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此外,龙母祖庙的建筑防洪、防雷、防虫技术高超,虽历经百年风雨雷电的考验,至今仍然墙不裂、瓦不漏、柱不弯、地不陷,有“古坛仅存”“建筑艺术之冠,技巧之首,有巧夺天工之势”的美誉。2001年6月,德庆悦城龙母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峒古庙】

高要历史名人_历史人物高要_历史名人伟人

▲图源:多彩肇庆

石峒古庙是肇庆市区现存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庙宇之一,于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当代专家研究发现,在远古时期的岭南先民,已穴居于此。古庙与石峒融为一体,岩中有庙,庙在峒中,洞中有较多的石刻遗存,记载着石峒古庙的历史沿革,反映了肇庆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石峒古庙又名石洞古庙,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建,清嘉庆三年(1798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重檐与梁架结构,是七星岩中最古老的寺庙,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峒古庙主体位于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狮头岩太极洞中,山门在洞外。太极洞为喀斯特天然溶洞,因洞内有一阴一阳“两个天眼(天井)”而得名。石峒古庙一太极洞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色交织,庙在洞中,洞内见天,洞中有洞,体现了历法文化、天象文化、祈福文化等传统文化是星湖风景名胜区不可多得的奇地。

【白沙龙母庙】

历史名人伟人_历史人物高要_高要历史名人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白沙龙母庙位于西江北岸的白沙,坐拥西江之浩瀚,历数百载之沧桑。白沙龙母庙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相传古庙的五门六柱牌坊是清代著名石雕刻师以御用顶级石材精雕而成,并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率领御前侍卫由京城送达肇庆,成为光绪皇帝赐封的龙母行宫。此庙历代有修葺,其建筑布局坐北向南,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被称为“石的世界”。

本期介绍到此结束,

上一篇: 下列哪一成语的典故不是来自真实历史事件:
下一篇: 七政四余传承考:由七政四余到紫微斗数的演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