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清明至
又一年清明,变了时间,不变的是对英烈的缅怀,对信仰的传承。
一部可歌可泣的党史,以牺牲与奉献书写;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由无数英烈的鲜血染红。他们是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是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是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践行信仰,换来了今天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
“你若记得,他便无悔”。
李慰农烈士事迹
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李慰农烈士
李慰农(1895—1925),原名李尔珍,化名锄斧、厄尔曼、王伦。1895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油坊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11月,转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深造,1924年底,李慰农从苏联回国。1925年5月,李慰农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的身份来到青岛领导工人运动,7月被反动军阀张宗昌杀害于团岛。
读书时代,立志为农
李慰农家境贫寒,父母累于生计,在他刚满两岁时,便将他寄养到了外婆家。外公读过几年私塾,茶余饭后,常教他念《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1904年春,李慰农进入小王村韦氏门馆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启蒙老师韦树恒的喜爱。韦老师知他家境贫寒,求学艰苦,为他起名“李尔珍”,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在韦氏门馆学习仅一年,1905年春,李慰农又进入周村李氏门馆。老师李福宜早年沉浮宦海,后因“同情康梁变法”遭贬,愤而隐居家乡,开馆授徒。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李慰农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
李慰农烈士故居,位于安徽省巢县油坊郑村。
同年夏,清政府被迫“废科举,办学堂”。李慰农在老师的帮助下,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在这所新学堂里,李慰农的思想更加活跃,他经常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议论时局,发表一些对时政的看法。1908年秋,李慰农以优异成绩考入巢县县立初级中学。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改良主义和进化论的著作,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也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影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李慰农带头剪掉了辫子,并走上街头,宣传革命和共和思想。第二年夏天,李慰农中学毕业,回到家乡油坊郑村担任小学教师。他常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农业劳动,与农民有了广泛接触。当看到农民的悲惨境遇时,他的内心感到异常痛苦和迷茫。
1915年,李慰农考入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这所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很多教师都是革命的忠实拥护者,校内民主、革命的气氛十分浓厚。受老师们的影响,李慰农的政治视野大大拓宽了。同时,通过阅读一些进步书刊,李慰农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一般理论,了解苏俄的革命情况。在这里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慰农”,立志振兴中国农业、拯救劳苦大众。1918年,李慰农毕业之后,被校方聘为学校农场管理员,生活待遇十分优厚。李慰农却并不以此为安,在工作之余,他广泛联络进步教师和学生,探讨农业科技和革命理论,探索救国之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李慰农与学校的进步教师、学生首先行动起来,他们与芜湖各中学联系,组织罢课和游行示威。2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齐声高呼“废除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收回山东一切权力,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等口号,沿途散发传单,发表爱国演说。他们还自发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成立日货检查队,检查收缴日货,并迫使芜湖商会会长签字抵制日货。
远赴重洋,探求真理
1919年秋,华法教育会在安徽招考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李慰农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同年12月25日,李慰农和同学们一起,告别祖国,乘坐盎特雷蓬号邮轮前往法国。1920年1月28日,轮船抵达法国南部城市马赛。随后,李慰农一行换乘火车北上,于2月2日晚到达巴黎。
在法期间,李慰农勤奋好学,很快便能阅读法文《人道报》和一些介绍革命理论的小册子。为了能直接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他还自学了德语和俄语,并经常与蔡和森、李维汉等人交流学习心得,探讨革命理论。李慰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很快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到达法国不久,李慰农还参加了由湖南籍新民学会会员组织的工学励进会,成为最早加入这个革命团体的外省人。
虽然身处异乡,但是李慰农等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并没有停止斗争。仅1921年就掀起了二二八运动、反对中法秘密大借款斗争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求学运动,三次大的斗争。
1922年6月,李慰农同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一起发起成立了旅欧勤工俭学生中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李慰农还被选为蒙达尼方面的负责人。会后,他积极组织蒙达尼的勤工俭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和革命理论,注意发现和培养进步学生,及时吸收他们加入组织。李慰农还同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在华工中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统一组织——华工总会,出版了《工人旬报》《新工人》等刊物。1923年,李慰农由中共旅欧组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11月,李慰农等十人被党组织选派,转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深造。
1923年2月,少年共产党第二次大会集体照(中排左五为李慰农)。
此时,李慰农在法自学的俄语派上了用场,到达苏联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能在课堂上听懂俄国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且能够娴熟地使用俄文做笔记。他还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
重返祖国,投身革命
随着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应组织要求,1924年底,李慰农结束学业,从莫斯科起程回国。次年1月,他到达上海。2月,李慰农受党组织派遣,以胶济铁路总工会宣传指导员的身份到中共山东地委工作。
当时,山东的革命形势风云激荡,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正在酝酿之中。1925年4月19日,在邓恩铭等共产党人的组织发动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爆发,近两万名工人走上街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中共山东地委领导成员几乎全部聚集青岛,指导罢工。根据工作安排,李慰农留守济南,主持地委日常工作。
5月4日,正当罢工处于节节胜利的关键时刻,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罢工主要领导人邓恩铭不幸被捕,经各方营救,于5月11日被反动当局驱逐出境。在这严峻时刻,中共山东地委决定由李慰农接替邓恩铭,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的身份来青,继续领导青岛党的工作和罢工斗争。
李慰农来青之后,为了方便领导罢工,他直接住在了海岸路18号四方机厂西公司宿舍王象午家。经过分析,李慰农认为此时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对工人的救济、与日本资本家的谈判及党组织的建设。为此,他首先派出党团员和工会骨干,向各界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和募捐,得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在广泛的社会发动基础上,李慰农又开始了与日本厂主的谈判工作,迫使厂方接受了每人每天增加1分钱伙食费、因工受伤者由厂方支付医药费、给半小时的吃饭时间等9项条件。
李慰农在法国时留影
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大罢工胜利之后,李慰农便将主要精力放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上。5月中旬,他在工人集中的四方地区建立了中共四方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李慰农以设在四方的党的秘密活动点“三育小学”为中心,利用夜校的形式,组织党员、团员和工会积极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等,他亲自登台,为大家讲课。在李慰农的努力下,先后吸收纪子瑞、李德根等10余名工人运动骨干加入党组织,大大加强了党组织的力量。
在青期间,李慰农还为建立健全青岛各厂的工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到5月底,除胶济铁路总工会和四方三家日本纱厂工会外,又有数十家工厂成立了工会,会员达一万余人。
5月中旬,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结束后,新当选的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来青岛视察工作。李慰农向刘少奇汇报了青岛工运和党的工作情况,并召集党、团负责人会议,分析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当前敌人的势力还很强大,罢工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还要警惕敌人的反扑。
果然,在刘少奇离开青岛十几天后,日本厂主便开始了疯狂反扑,他们开除工运骨干,拒不履行复工条件,并妄图解散工会。5月25日,为了捍卫工会组织,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第二次同盟大罢工。日本方面不断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并派军舰以武力相威胁。5月29日晚,在军阀张宗昌的授意下,胶澳督办派出军警屠杀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惨案发生后,李慰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出党团员和工运骨干,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揭露敌人的屠杀暴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组织力量进行募捐,抚恤死难工人家属,救济受伤和失业的工人。
青岛惨案的发生使青岛的革命力量遭受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党在纱厂中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李慰农总结了这次罢工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全国局势和青岛实际,提出发动全市各界民众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极大地孤立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势力的斗争方针。在斗争中,李慰农把建立统一的进步团体放在首位。他亲自出面联络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的左派人士,通过胶济铁路总工会和青岛学联发动各界,成立了“青沪惨案后援会”。同时,李慰农深知青年学生在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他带领党团员分头深入到全市的各大、中学校,进行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一大批学生很快成为斗争的骨干。经过李慰农和支部成员艰苦细致的组织发动,青岛各界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开始不断高涨。
7月23日,青岛日商纱厂第三次同盟罢工爆发了。反动军阀张宗昌亲临青岛镇压罢工,7月25日,他令其前敌执法处副司令尹锡吾,带领大批军队开入四方,封闭了胶济铁路总工会和青沪惨案后援会,捣毁四方机厂和各纱厂工会,逮捕工会会员和工运骨干。7月26日晚,李慰农在小鲍岛召开秘密会议,听取各方汇报,部署应对方案。当他返回四方住所时,发现周围已布满军警、密探。在这危急时刻,李慰农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毅然返回住所,烧毁了党的秘密文件。当敌人冲进房间时,地上只剩一堆灰烬。
李慰农被捕后,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屈,坚不吐实,甚至连共产党员的身份都没有暴露,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敌人要他供出在青岛的“同党”,他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1925年7月29日,李慰农被秘密杀害于团岛。时年30岁。
李慰农是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是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他一生为工农,将自己的理想与生命全都铸进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如磬基石中。英雄虽然倒下了,但是英雄的丰碑却永远矗立在黄海之畔、崂山脚下,矗立在青岛人民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