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大美湘潭礼赞丨文化重镇:湖湘一脉看今朝

大美湘潭礼赞丨文化重镇:湖湘一脉看今朝

大美湘潭礼赞丨文化重镇:湖湘一脉看今朝为了弘扬地方的思想文化优势,199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提出了在湘潭大学建立湘学研究所的建议,很快以湘潭大学为核心的湘学研究所应运而生。这一系列举措

- 全文3721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湘潭历史悠久、文脉厚重,

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丰富多彩。

从宋代湖湘学派的“经世致用”到当代共产党人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湖湘文化、湘军文化、红色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湘潭人的精神世界,成就了文化重镇的文明新篇——“大美湘潭”。她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她独具的当代文化优势,是其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

湖湘名人录_湖湘历史名人_湖湘名人的故事

这里是思想理论诞生地

“一个地方产生文化人物,产生文化成果不难,但产生能立得起的思想学派则难之而又难。”湘潭地方文史专家何歌劲说。思想学派、思想理论的产生,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而湘潭有此幸运,宋代胡安国、胡宏迁居湘潭,在碧泉创立书堂、书院,作为湖湘文化之核心——湖湘学派便应运而生了。从此,湖湘学派以新的思想理论指导知识分子参与到救国存亡的斗争。他们凭借开山辟路的闯劲,从碧泉走向岳麓山,让湖湘学派思想发扬光大,影响神州大地。

古有碧泉书院,今有以湘潭大学为首的12所高校伫立在湘潭,它们是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学术研究的主要承载地。湘潭因为拥有众多的高校,设置有颇具地方特色与影响力的学术研究中心,使其地位高居全省前列。这里是产生思想理论、学术学派的文化重镇,拥有着具有鲜明优势和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湘潭大学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当年即得到了毛主席亲自题写校名。为了弘扬地方的思想文化优势,199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提出了在湘潭大学建立湘学研究所的建议,很快以湘潭大学为核心的湘学研究所应运而生。让湘学精神的继承发展与现代化事业息息相关,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学术界引起关注,影响及于世界。2018年7月,湘潭大学正式设立碧泉书院,跟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同构。2018年12月教育部正式认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湘潭大学,同时也是湘潭,在承担国家级政治理论与地方文化思想研究工作上的优势与责任。毛泽东诞生于湘潭,湘潭应当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湘潭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学校扎根伟人故里,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湘潭大学,也可以说是湘潭市,倍加珍惜自己的理念优势与责任,在新时代,在学习、研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有信心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我们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发扬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湘潭成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把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培育着一代代优秀新人。

湖湘名人的故事_湖湘历史名人_湖湘名人录

这里是文人荟萃、文化积存之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潭历史上名人辈出,文脉渊源流长。这方水土滋养的文化名人数不胜数。

近现代以来,湘潭除了产生了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有为收复新疆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刘锦棠等湘军将领,以及黄公略、陈赓、谭政等杰出的革命将领;就连左宗棠、秋瑾等杰出人物都曾长期在湘潭生活过。

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中,湘潭学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末清初的周圣楷,编辑出版了《楚宝》,是迄今最完备的一部楚志全书。清代晚期的罗汝怀所编《湖南文征》弥补了湖南地方文章总集的空缺。

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湘潭文艺大家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华文化史上曾经有过影响的文化人物,自宋代以来有路振、王周士、胡颖、燮理溥化、周圣楷、张燧、黄周星、王岱、郭金台、张声玠等;在近现代则有经学大师王闿运及其杰出弟子、有“旷代逸才”之称的杨度,有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的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有以语言学家黎锦熙,音乐家黎锦晖、黎锦光,小说家黎锦明、黎锦扬为代表的“黎氏八骏”,有著名音乐家吕骥、革命诗人萧三、散文家黎烈文、钱歌川等等。他们的文学艺术和学术成果都是我们地方文化的瑰宝。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历史推进到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湘潭人还能有所作为吗?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历史,给出了崭新的回答。全市文艺工作走上了全面开拓的健康发展之路,文艺创作日渐繁荣,文艺门类不断丰富。无论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还是美术、书法、摄影方面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成果。从1949年新创刊的《建设报》开辟《建设公园》文艺副刊发表工农群众讴歌中国共产党、倾吐翻身解放之喜悦心情,到1965年出版的《韶山银河之歌》讴歌民工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从新编传统历史剧《深宫欲海》,到今天全新升级打造的现代花鼓戏《齐白石》,湘潭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现出为时代书写、为时代讴歌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进行曲,为人民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艺术精品。

今年7月,省文联副主席邓清柯一行来到市文艺创作活动中心调研,他感叹:“湘潭的文艺家协会门类齐全,创作氛围浓厚。”文艺门类细而多,而其中以美术、书法、摄影为代表的文艺门类拥有可圈可点的成绩,逐渐形成了几大优势方阵。这些艺术门类,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有关创作活动中总是脱颖而出,占有无可争辩的优势地位。受齐白石艺术土壤的影响,湘潭籍或在湘潭产生的杰出书画艺术家,有上世纪50年代被中央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的武石,有上世纪80年代后享誉全国的毛焰、龙力游、许仁龙、周宗岱等。如今一批中青年美术家也开始展露头角,在全省参选全国美术展的作品中,他们入选的作品常能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书法名城”的金字招牌,也是湘潭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名片。以刘振涛为代表的老一代书法家,以伍剑为代表的中青年一代书法家,在全国书法展中总是有着优秀的表现。摄影艺术方面成果同样排在全省前列,以旷惠民、谢龙湘、熊汉泉为代表的摄影家们,不断斩获世界级摄影大奖。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充满着家国情怀的中华文化传统,来自于我们乡土文化底蕴的深厚,也来自于这里人才的辈出与喷涌。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市文化事业跟随时代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繁荣,坚持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代同步,不断守正创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在不断向文化强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湖湘名人的故事_湖湘名人录_湖湘历史名人

这里文化名片闪耀莲城、影响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湘潭的文化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新,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市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近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类纪念馆、美术馆、群艺馆、电影院等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各类文化节会和文化名片为“大美湘潭”的文化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是个颇具影响的世界级盛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参加。“齐白石对话毕加索电视论坛”“品白石艺术、传中华文化——故里山花此时开主题艺术节”“齐白石原作回乡展”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成功让世界认识湘潭,让湘潭走向世界。

同时,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韶山,更是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新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山历经多次变制,从隶属于湘潭县的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小山冲,逐步发展成今天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胜地。近年来平均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约2000万人次,成为了湘潭、湖南乃至全中国的一张响当当的文化旅游名片。同时“回韶山”等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通过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共同展示和售卖,去年实现了近千万元的销售额,文创产品的成功将韶山的红色文化符号化、具象化,并通过游客带到世界各地。红色文化旅游节、湘莲文化旅游节也在露出华美的身姿。万楼、窑湾、九华湖、昭山,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城区湘江风光带两岸,城区休闲与文化旅游将一步步走向新天地。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湘潭这片热土的文化特质和精髓就是透着这样一种自信与豪迈!一个文化自信的城市,将永远焕发迷人的魅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始终强调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大到国家,小至城市,文可兴业,文可塑城。随着“大美湘潭”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必将不断地加快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将湖湘文化、红色文化、白石文化、湘军文化、湘莲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交融发展,让厚重的文化成为湘潭一道美丽的风景,推动湘潭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书写出大美湘潭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 百年红色史 湖南“大数据”
下一篇: 百家姓 名人榜 顾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