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天下蓝氏一家亲
蓝姓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小的姓氏,不在百家姓之列。但在我的故乡武平,蓝姓却是十大姓氏之一。据统计,武平的蓝氏宗亲有三万多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不过,更引人注目的是,现在散居世界各地的蓝氏宗亲,大多数是武平蓝大一郎的后裔,据说规模近400万,己超过当今武平全县人口的十倍之多。因此,想了解武平的历史与文化,就不能不研究蓝姓的来龙去脉。
视频:武平蓝姓一世祖—大一郎
一、蓝姓溯源
蓝姓的历史,可追溯到炎帝的第十一世孙昌奇。据《蓝氏族谱》记载:“昌奇为炎帝十一世孙,是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轩辕黄帝所在的部落) 进贡秀蓝一株,帝榆罔甚喜,赐姓曰蓝,赐名昌奇,封郡汝南,受姓开基”。蓝氏族谱也记载,昌奇公生于帝榆罔二十五年壬辰八月十五日辰时 (公元前2729年)。这样,蓝氏受姓自始祖昌奇公至今已经四千七百多年了。
文献也记载,蓝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古代帝王因生子而赐姓,蓝姓堪称首次。据《蓝氏族谱》记述,由于夏朝之前的蓝姓各代都属于王孙贵族,历代后裔保存的资料较为完整,所以,蓝氏族谱有较完整的世系记录。据说,蓝氏受姓在黄帝受姓之前,正是因为有了蓝氏族谱,才能准确计算轩辕黄帝的出生年份,所以蓝氏族谱己成为有关轩辕黄帝研究的重要史料。相传黄帝20岁时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随后,有熊氏的势力才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
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被称为炎黃子孙,实质上人文始祖炎帝比轩辕黃帝早了十代,炎帝以下十代帝王都称神农氏,轩辕黄帝是与蓝姓始祖昌奇公同时代的人。黄帝亦称有熊氏,正是轩辕黄帝继位前的有熊国君进贡秀蓝一株给帝榆罔,他才赐其子姓蓝。所以说蓝姓虽然是炎帝嫡系传人,但亦与黄帝有很深的渊源。
“受姓膺封爵汝南,根深蒂蕃子孙延。一株结子天下传,府府州州盛曰蓝。”这是古代文人对蓝姓的诗赞。受姓膺封,君命是从;传嗣永远,蕃延无穷;绵绵不息,日月同隆。上述二十四个字概括和总结了蓝姓的缘起与愿景。
二、蓝姓兴于武平
据《蓝氏族谱》记述,蓝氏是炎帝神农氏医术与农业技术的继承者,始祖昌奇公至35世祖环胜公,都是农、医专家。《神农经》源自蓝氏祖传,所以说蓝氏对华夏农业社会贡献极大。
蓝氏官爵至盛之时,乃在夏、商、周三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穆王时代,55世祖良佐公为蔡大夫;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代楚昭王时,69世祖尹亹公为楚大夫;公元二世纪汉献帝时,91世祖之顺公为许昌太守。唐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108世祖明德公为扬州节度使,其子蓝采和,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考中进士,授官为左阙谏议大夫,后得罪了权臣杨国忠,被摘官帽,解印回乡,时年26岁。翌年,采和公赴终南山隐居,后修炼成仙,成为中国知名的八仙之一。
八仙之蓝采和
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115世祖宗训公,因朱温之乱,迁濠州之定远;宋太祖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117世祖蓝俊公,徙临淮;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121世祖万福公,徙句容。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122世祖吉甫公,遇金兀术之乱,入闽,居福清县五福乡,为蓝姓入闽始祖;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124世祖万一郎公,避北虏之患,迁原汀州府宁化石壁,是蓝姓入汀始祖。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127世祖大一郎公,迁居至武平县大禾村,同年三月,娶刘三娘为妻,婚后,刘三娘在回娘家的途中染上恶疾而终,但葬得一风水宝地。随后,大一郎公续娶曾三娘为妻,曾三娘连生七子 (念一郎至念七郎公)。从此以后,蓝氏开始兴旺。
2015年,全国各地蓝氏后裔代表200多人与当地群众在大禾蓝氏家庙祭拜客家之始祖大一郎(君厚)公
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大一郎公将家产平均分给七个儿子,父子八人共同立下千秋万代永相依的誓言,诗曰:汀江乃我母亲河,牛栏祖地是根基;白鹭树下财丁盛,坪岭水口为桑梓;饮水思源不忘本,承祧敬祖要牢记;清明祭祀同寻祖,谁需援助举宗旗;十八上丁自带饭,伸张正义志不移;汀南派生衍赤县,兰桂荟萃溢神州。
自此,大一郎公的七个儿子开始迁居到闽西各地,其子女后代逐渐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疆拓土。据统计,今天散居各处的蓝氏宗亲80%以上都是蓝姓武平肇基始祖大一郎公的后裔。
三、多民族的蓝姓后裔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既然武平蓝姓源自中原,属于正宗炎帝一脉,其迁徙的过程又符合典型的客家人入闽途径,那么蓝姓理应属于汉族客家人,但居住在上杭、长汀、漳浦等地的蓝姓后裔为什么是畲族呢?
要回答这个疑问,必须先搞清楚民系与民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民系是指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的一群人。客家人是最先被冠以“民系”称呼的一个群体。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族群。现代的民族概念,甚至可以仅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宗教来源。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的理解是:客家人来自中原,但到了闽粤赣边,与当地人通婚生育,繁衍后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是可能的。如此,就可以理解蓝姓后裔民族的多样性了。
上杭官庄畲族三月三民俗演出
从前面疏理的武平蓝大一郎后裔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首先,蓝氏宗亲是正宗的炎帝子孙,源自中原,途经宁化石壁、进入长汀、再从武平开枝散叶,到闽西、闽南、粤东、赣南方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随后,蓝姓往东到闽东、浙江一带迁徙,往南到广东惠州、潮汕、深圳一带发展,往西到了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一带谋生。所到之处,蓝姓与当地的族群通婚融合,入乡随俗,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因此,今天的蓝姓,分属汉、畲、苗、壮、瑶、满等多个民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福建上杭的蓝姓,毋庸置疑,他们是武平大禾蓝大一郎公的后裔。然而,有趣的是,上杭县所有的蓝氏宗亲都是畲族,而他们在武平的族亲却是汉族。
位于漳浦赤岭畲族乡的蓝氏家庙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福建漳浦的蓝姓,全部都是畲族。据调查,老一辈的漳浦蓝氏宗亲认同畲族祖先的传说,但从他们的族谱溯本求源,却明白无误地可以追溯到蓝大一郎。
最近,我在武平县宾馆后侧看到残存的蓝氏家庙仍存石刻门联一对,联曰:海国功深勋铭虎将;文澜涨阔集著鹿洲。此联高度概括了蓝氏先贤的武略文韬,上联是指蓝大一郎第十六世孙蓝理和第十九世孙蓝廷珍及第二十一世孙蓝元枚平定台湾之武功;下联乃寓蓝大一郎第十九世孙蓝鼎元治理台湾之文德。
残存的蓝氏家庙石刻门联
清代的蓝姓先贤,不但为收复宝岛,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为治理台湾、发展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功勋卓著、赫赫有名的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等都是武平蓝姓肇基始祖大一郎公衍迁福建漳浦的直系后裔。以漳浦蓝姓名人的光辉事迹撰写在武平蓝姓祠堂的大门上,可见漳浦蓝姓与武平蓝姓的历史渊源。
我没有考证福建宁德众多蓝姓畲族人的族谱,但在网上查阅到福安蓝姓有早年从南京入闽,后来又从福建上杭迁往闽东的说法。倘若这一说法属实,那么宁德蓝姓溯本求源,亦是炎帝嫡传子孙,武平蓝大一郎公的后裔。宁德蓝姓均为畲族,畲族的传说认同他们的祖先来自广东潮汕的凤凰山,而广东潮汕的蓝姓是武平蓝大一郎的后裔是毋庸置疑的。据说,有的畲族蓝姓族谱明确记载蓝昌奇又名蓝光辉,后者是畲族蓝姓公认的蓝姓始祖。由此看来,闽东与闽西,蓝氏是一家。
四、遍布各地的蓝姓
台湾的蓝姓通过漳浦上溯到武平蓝大一郎,没有任何疑问。广西蓝姓,是壮族的十大姓氏之一,但追溯历史,听说他们大多也是从福建、广东迁徒去的,而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的蓝姓,毎年都有人按图索骥,根据族谱寻根到了武平大禾,拜蓝大一郎为其始祖。
2015年,全国各地蓝氏后裔代表200多人与当地群众在大禾蓝氏家庙祭拜客家之始祖大一郎(君厚)公
笔者在新加坡居住多年,每逢在此或到邻国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碰到蓝姓人士,总会问他们原籍来自何方?多数答曰来自广东梅州或潮汕一带。往上追溯,殊途同归,亦以蓝大一郎为其先祖。
综上所述,以我之浅见,今日之蓝姓,不管是什么民族,不管其客居何处,不管是否因为简化字的原因被写成了兰,其实都是一家人。而且,今日之世界,大多数的蓝氏宗亲,追根寻本,都是武平蓝大一郎的后裔。所以说:天下蓝姓是一家。
五、蓝姓到武平祭祖的意义
武平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历史上原是畲族聚居地,以畬命名的自然村落随处可见,分布各个乡镇。据说解放初期有关部门识别确认民族成分时,武平当时的地方干部担心登记为畲族恐遭歧视,故将居住在武平的人口统一申报为汉族。否则,以武平钟、蓝两姓人口之众,今日之武平很可能已经被确定为畲族自治县了。所以,对于大多数蓝姓畲族宗亲而言,武平不是畲乡,胜似畬乡,值得你去探究考察。
厦门蓝氏宗亲到武平大禾寻根溯源
详细研究《蓝氏族谱》的读者,相信会发现一个事实:从蓝姓始祖昌奇公到武平肇基始祖大一郎公,历经127世,跨越4052年,多数的世代都是一根独苗、单脉相传;由此而言,不得不承认,虽然蓝姓历史源远流长,但从始祖昌奇公到大一郎公,跨越四千年的历史中,人丁并不兴旺。直至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大一郎公随父从长汀迁徙定居武平,得风水宝地,娶曾三娘为妻后,连生七个儿子,此后,蓝姓才开始枝繁叶茂,不仅繁衍了近400万的蓝氏宗亲,而且涌现了一批像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等人一样拥有武功文德、为清朝收复宝岛、治理台湾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伟人。因此,身为蓝姓后裔,到蓝氏开始兴旺的武平寻根问祖,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八闽名祠:武平大禾蓝氏家庙
武平大禾村的蓝家祠堂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至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的历史,由武平蓝姓肇基始祖大一郎公亲自奠基。历代后裔先后经多次续修、扩建,升华而成古衙门式官厅,分上下两栋,一院两厅,重檐斗拱。一进大门,则为院子。二进前厅,为候祀休息场所。三进正堂乃祀祖正厅,有祖牌位社龛。顶上悬一横匾,镌刻“种玉堂”三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神龛中央黑漆牌座上用金字写着大一郎公社主位等字样。正面有中、左、右三门,中门顶“喜鹊巢”,下挂“翰林院编修”匾牌,雕梁画栋,甚为壮观。若你身为蓝姓后裔,不去谒拜六百三十多年前大一郎公亲自奠基的蓝家祠堂,一定会留下遗憾。
武平永平中湍上刀山 @李国潮 摄
武平蓝氏居住的中端村则更加神秘,上刀山、下火海,这种用以形容为了一种使命不畏艰险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任务的英雄气慨,在中端村蓝姓宗亲那里却变成:一双赤脚踩住锋利的刀刃向上攀行,踏着烫红的碳火勇往向前,却可以毫发无损,没有任何皮肉受伤。相信中端蓝姓真正获得了109世祖釆和公的仙法神功,值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蓝氏宗亲去探寻究竟。(作者:蓝伟光 2018年4月更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