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
第一节 先秦时期
一、涿鹿之战
1.时间:夏朝之前称为上古时期。
三皇五帝:三皇存在争议,有两种主流说法,一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二是根据《史记》表述为天皇、地皇、泰皇(人皇);五帝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颛顼、帝喾、尧、舜根据《史记》记载是黄帝的后裔。
2.对手:炎、黄二帝斗蚩尤,华夏部落(黄帝、炎帝) VS 东夷部落(蚩尤),
3.标志性符号:风伯雨师、指南车。
二、阪泉之战
1.时间:上古时期(三皇五帝时代)
2.对手:皇帝部落联盟 VS 炎帝部落联盟
3.开战后,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5.黄帝兵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黄帝在这场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阪泉之战以后,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
三、鸣条之战
1.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
2.对手:夏桀 VS 商汤,夏朝末期的暴君是夏桀,宠爱妺喜。最终商汤取得胜利。
3.伊尹调和五味,伊尹是厨师出身,后治理国家提出“调和五味治天下”,老子将观点发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4.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四、牧野之战
1.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2.对手:周武王(姬发) VS 商纣王(帝辛)。
3.典故:阵前倒戈/前徒倒戈,纣王过于昏庸残暴不得民心,双方交手还没开始打,纣王的军队纷纷调转方向攻打朝歌(投诚)。
4.建筑:鹿台,商纣王自焚于鹿台。
五、武庚之乱
武庚之乱:也称为三监之乱,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取得成功后没有杀掉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采取以商治商政策,派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在世时有威望可以服众,武王去世成王继位由周公(姬旦)主政,管叔、蔡叔、霍叔不服,于是叛乱造反,最终周公经过漫长的征讨取得胜利,开创成康盛世。
六、国人暴动
西周的周厉王残暴,一方面搜刮民财,另一方面阻塞言路,让巫师监听老百姓,最终老百姓忍无可忍,爆发国人暴动将厉王赶出皇宫。厉王被赶出皇宫后,由周公(周公旦的后人)、召公共和行政,这是公元前841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七、长勺之战
1.时间: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
2. 对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是五霸之首,齐桓公带领鲍叔牙攻打鲁国(曹刿),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鲁国取得胜利,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八、城濮之战
1.时间:春秋时期;人物是晋文公
2.对手:晋国的晋文公VS 楚国的楚成王。著名典故是退避三舍,其实是诱敌深入,最终楚军陷入重围,晋国取得大胜。
九、桂陵之战
1.时间: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常年打仗,桂陵之战是典型的孙庞斗智。
2.对手:齐国(孙膑)VS魏国(庞涓)
3.典故:围魏救赵。
十、马陵之战
1.时间:战国时期
2.对手:孙膑VS庞涓
3.典故:减灶诱敌。桂陵之战中庞涓失败,后经过重新整顿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使用减灶诱敌之计。
十一、长平之战
1.时间:战国时期
2.对手:秦国(白起) VS 赵国(赵括)
3.典故:纸上谈兵。经此一战,赵国国力大衰,奠定了秦统一的总基调。
第二节 秦汉时期
一、巨鹿之战
1.时间:秦朝末年
2.对手:楚军为首的义军(项羽) VS 秦军(章邯)
3.典故:破釜沉舟。项羽代表起义军 VS 秦军的章邯、王离。新安杀降:项羽收降秦军之后,最后全部坑杀秦军章邯的20多万士兵。
二、垓下之战
1.时间:楚汉争雄。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此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也成“楚汉战争”。
2.对手:汉军(刘邦) VS 楚军(项羽)
3.刘邦项羽开始内斗,最终以垓下之战结束,刘邦取得胜利。项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开始还想议和,进行鸿沟合议,约定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按约撤兵,但刘邦撕毁协议。
4.典故:
(1)十面埋伏:汉军围堵楚军,即刘邦围堵项羽。
(2)四面楚歌:刘邦让汉军唱楚歌瓦解军心,意为楚地已失,导致军心涣散。
(3)霸王别姬:虞姬自刎。本来霸王(项羽)有机会过江东,但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后自刎在乌江边。
【知识拓展】
约法三章(刘邦) 鸿门宴(刘邦、项羽) 一诺千金(季布)
一饭千金、胯下之辱、韩信点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死两妇人(给韩信饭吃的老婆婆和吕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韩信
三、白登之围
1.时间:西汉时期
2.对手:西汉VS 匈奴。刘邦取胜之后开创汉朝,即西汉。西汉建立后有外敌入侵,因此御驾西征,但被匈奴围困,即白登之围。
3.结果:匈奴围困汉军七日,议和后撤军。
四、七国之乱
1.时间:西汉时期
2.对手:汉景帝、周亚夫 VS 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西汉初期有许多诸侯王,他们各自为政。景帝时期,晁错提出削藩,即收回诸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代表的诸侯王提出“诛晁错,清君侧”,由此爆发七国之乱。
3.结果:叛乱被平定。
五、汉武帝反击匈奴
1.时间:西汉时期
2.对手:西汉(卫青、霍去病) VS 匈奴。汉武帝时期,对外不再和亲,开始反击匈奴。开始采用马邑之谋,诱匈奴前来马邑,但匈奴没来,因此汉转而主动出击。先后打了三场战役,前后打了四十多年,即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占河西走廊)和漠北之战。经此之后,匈奴力量大衰,只能退居苦寒之地,之后据说匈奴去欧洲闹事。
3.典故:
(1)封狼居胥,对应漠北之战。人物:卫青、霍去病。
(2)“飞将军”指李广。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六、昆阳之战
1.时间: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2.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官渡之战
1.时间:东汉末
2.对手:曹操VS 袁绍。官渡之战,曹操打袁绍。曹操派人火烧乌巢,袁绍无准备,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终曹操大败袁绍,袁绍带兵逃回河北,后郁郁而终。
3.结果:以少胜多战役,曹操胜。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时间:东汉末
2.对手:孙刘联军(孙权、刘备)VS 曹军(曹操)。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历史上是周瑜的功劳,指挥水军大败曹操。
3.典故:羽扇纶巾:周瑜。计谋:黄盖诈降,该计策起了主要功劳。战争失败以后,曹操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夷陵之战(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1.时间:三国时期
2.对手:蜀汉(刘备) VS 孙吴(陆逊)。诱因是关羽被杀。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战将吕蒙用计所杀,刘备为关羽报仇,领兵攻打东吴。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后逃到白帝城托孤。
3.典故:
(1)陆逊火烧连营,蜀汉大败。
(2)以逸待劳,陆逊一开始先不打,耗到夏天开始放火
经此一战,三国局势趋于稳定,后三家归晋。司马懿是奠基人,其孙司马炎一统天下。
四、八王之乱
1.时间:西晋时期
2.对手:西晋统治阶级内部。西晋时期有很多诸侯王,都想掌权,八个姓司马的王爷进行内斗,爆发八王之乱,最终司马越取得胜利。
3.典故:八王之乱使当时的中原地区元气大伤,外族纷纷内迁,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西晋非常短命,从灭东吴开始,仅仅存在37 年即被灭掉。
五、淝水之战
1.时间:东晋时期
2.对手:东晋 VS 前秦。前秦曾经短暂地统一过北方,所以苻坚膨胀后,开始攻打东晋,想要一统全国,东晋派出前线将领谢石和谢玄,后方谢安坐镇。一开始前秦军占优势,因为兵力悬殊,为8 万东晋军对战80 万前秦军,结果仍是以少胜多,晋军胜利。
3.典故:
(1)投鞭断流(苻坚说把马鞭扔河里能让河水断流)
(2)草木皆兵(把草木都当做敌兵)
(3)风声鹤唳(听见风声鹤声以为是敌军)
(4)谢安和朋友下棋,前方传来捷报,内容为我军大胜,谢安开始表现的很淡定,但其朋友走后,谢安兴奋的把鞋踩断了,称为屐齿之折,形容表面淡定、内心狂喜。
第四节 隋唐之后
一、安史之乱
1.时间:唐朝
2.对手:唐政府军(郭子仪、李光弼) VS 藩镇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安”是安禄山,“史”是史思明。唐玄宗一开始励精图治,晚年好色宠幸杨贵妃,重用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士兵在马嵬坡哗变,最终干掉杨国忠,高力士溢死杨贵妃,推选李亨登基,任用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
3.结果:唐政府军胜。
二、澶渊之盟
1.时间:北宋时期
2.对手:北宋 VS 辽。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3.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三、郾城之战
1.时间:南宋
2.对手:南宋(岳飞) VS 金(完颜宗弼)。南宋时期岳飞抗金,双方是南宋岳飞和金兀术(完颜宗弼)。岳家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国精锐,大伤金国元气。
3.典故:直捣黄龙;岳飞要直捣黄龙(金国腹地),要迎回徽钦二宗,但当年皇帝已经是赵构,赵构联合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下。
四、靖难之役
1.时间:明朝
2.对手:燕王朱棣VS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朱元璋得天下,在朱元璋之前死亡,其孙子是朱允炆,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朱元璋之子朱棣(永乐大帝)不服,打败朱允炆夺得天下。口号为“清君侧、靖国难”,所以称为靖难之役。
3.结果:朱棣胜,登上帝位。燕王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修建北京故宫。
五、土木堡之变
1.时间:明朝
2.对手:明朝(明英宗、王振) VS 瓦剌。明朝中期,皇位传到明英宗手中,当时外敌瓦剌入侵,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明英宗被俘虏。而后明朝另立皇帝,此时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并获得胜利,最终双方议和,并放回明英宗。后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位,并杀掉于谦。
3.结果:明朝惨败,明英宗被俘,土木堡之变战败,北京保卫战战胜。
4.典故:“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六、三藩之乱
1.时间:清朝
2.对手:清朝政府(康熙帝) VS 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康熙帝一上台就平三藩、除鳌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康熙帝只打吴三桂一人,其他人进行招安。
3.结果:清军胜,平定三藩。
4.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一开始许配给吴三桂,闯王李自成攻进来,崇祯帝被李自成逼迫吊死煤山,抓了吴三桂父亲,在霸占了陈圆圆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合力击退李自成。
七、雅克萨之战
1.时间:清朝
2.对手:清(康熙) VS 俄国
3.结果:清朝胜,签订《尼布楚条约》。清军攻打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该条约是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如库页岛归大清国,大清国割让一部分给俄国。
随堂练习(中国古代战争)
一、填空题
1. 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 进行的一场决战,史称 。
2. 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3.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今 地方),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
4.城濮之战双方是 ,典故是 。
5.桂陵之战典故 ,马陵之战典故 ;发生时期 。
6.典故纸上谈兵说的是哪次战役 。
7.项羽代表起义军VS秦军的章邯+王离。项羽破釜沉舟,即把锅、船都砸了,没有后路,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全歼王离20多万士兵,破降章邯率领20多万士兵——
。
8. 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9.淝水之战相关典故有 。
10.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 。
11.一饭千金 、一诺千金 、羽扇纶巾 。
12.国人暴动发生在 时期。
13.七国之乱发生在 时期。
14.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 不但是玄汉击败新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起义军最终推翻王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15.夷陵之战对应的典故有 、 。
16.郾城之战说的是谁 。
17.八王之乱发生在 时期
专项刷题(中国古代战争)
1.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A.卧薪尝胆——勾践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完璧归赵——蔺相如
D.纸上谈兵——沈括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勾践
C.围魏救赵——孙武
D.图穷匕见——荆轲
3.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 )。
A.涿鹿之战:草木皆兵
B.牧野之战:阵前倒戈
C.长勺之战:投鞭断流
D.马陵之战:破釜沉舟
5.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源自于这段历史
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C.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情形
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6.下列典故与事件,不是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期间的是( )。
A.七国之乱
B.封狼居胥
C.开通丝绸之路
D.颁布“推恩令”
7.成语“风声鹤唳”常用来形容人惊惶失措,或自相惊扰。它出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夷陵之战
D.赤壁之战
8.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及的战争发生年代最接近的是( )。
A.长平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9.下列哪一战役不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
A.官渡之战
B.桂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0.下列历史事件与发生朝代对应错误的是( )。
A.澶渊之盟——北宋
B.马邑之谋——西汉
C.白登之围——唐朝
D.土木之变——明朝
11.(多选)下列关于牧野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B.此战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决胜战
C.“临阵倒戈”出自此战
D.此战交战的地点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12.为了争夺土地或政权,古代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下列古代战争排序正确的是( )。
A.涿鹿之战 鸣条之战 牧野之战
B.鸣条之战 涿鹿之战 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牧野之战 鸣条之战
D.牧野之战 涿鹿之战 鸣条之战
13.下列古代战役,按照演进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牧野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长平之战
⑤澶州之战
A.③①⑤②④ B.①④②③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③⑤④
14.成语“退避三含”出自下列哪场战役( )。
A.涿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牧野之战
15.(多选)下列古代战争发生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是( )。
A.巨鹿之战
B.猇亭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16.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开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大泽乡起义
(2)垓下之战
(3)巨鹿之战
(4)沙丘之谋
A.(4)(1)(2)(3)
B.(4)(1)(3)(2)
C.(4)(2)(1)(3)
D.(1)(4)(2)(3)
17.岳飞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在岳飞从军之时,在其背上刺了四个字,以激励其奋勇杀敌,保家卫国。请问,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的是( )。
A.勿忘国耻
B.保家卫国
C.精忠报国
D.励精图治
18.(多选)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下列战争发生在该地域的有( )。
A.赤壁之战
B.夷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土木堡之变
19.明代思想家顾炎武以“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赞扬哪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
A.昆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鸣条之战,商灭了夏,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B.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的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翦所率的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战役
C.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最终东晋打败前秦,制止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D.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20.(多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重要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昆阳之战为以少胜多的战役
B.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的战役
C.猇亭之战中诸葛亮以逸待劳率蜀军获胜
D.土木堡之变发生于元朝末期
21.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西周时期的是( )。
A.武庚之乱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渑池之会
22.(多选)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汉武帝刘彻时期的是( )。
A.马邑之谋
B.七国之乱
C.白登之围
D.巫蛊之祸
23.(多选)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列史实与康熙帝有关的有( )。
A.平定三藩之乱
B.智擒鳌拜
C.三征松赞干布
D.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事业编(综合类)学习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