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追溯在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国富民强。老百姓饭都吃饱,手头有点钱,精神生活趋于多元化,某些所谓的四旧,迷信,宗派等精神枷锁也随之解放,想做点好事,办点公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集资修寺,修庙,修祠,修谱的旋风,寄托他们的精神,恢复修建了过去的老寺,老庙,老殿,老祠堂,保护了一大批文化遗产和文物。求东钱湖镇范围内修建大小寺庙四十七座和一大批宗祠。
我们殷家湾的郑氏族人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和衷共济,与时俱进,自1996年到2015年艰难地修好了郑氏宗祠和郑氏宗谱,一个是硬件工程,一个是文化软件工程,对于那里的郑氏族人,同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重振郑氏祖先遗留下来的宏伟精致的浙东名祠。承前启后的保护和续修了郑氏宗谱,两件大事我均是发起人和具体实施者之一,见证了这两件大事的全过程,故事从这里开始。
一,修祠
我们殷湾郑氏始祖以玖公在明武年间来到这平满山蔍定居,至今具有六百余多年历史,繁衍了二十三代郑氏子孙,有族人万余人,布及全国各地及至海外,人才辈出,兴旺昌盛,我是土生土长的殷湾郑氏第十九代孙。
1993年我被下派到镇广播电视台任站长兼党支部书记,那年巳五十岁,三年到期后辞去站长职务仍任党支部书记职务三个单位党员组成;广电站,文化中心,幼儿园。过了一段时间,镇领导找我谈话,说是镇里要成立侨居联合会,没有合适人选,要我兼任此职,因为,我在莫枝小乡镇曾任党委宣传委员时兼任过此职,比较合适,我欣然同意。我同时请来老同事李祥康作我助手,管办公室。为了做出业绩,老李出主意,要吸引海外港澳台同胞关心家乡,修祠堂他们会很有吸引力。我采纳了他的建议,就决定先修殷家湾自己的郑氏宗祠,从此我不可收拾地和郑氏宗祠结上缘。
当时,殷湾西村口的项家祠堂已独资修好,几个郑氏老前辈也在议论修祠,因此,我们不约而同,不谋而合。1996年11月10日在侨办召开第一次座谈会,只有六个宗亲。会上一致赞同修祠,但祠堂还在养渔场手里,1952年县府发文借给办国营东钱湖养鱼场,当时养鱼场场部已搬到殷家湾底,祠内只放着一些破船破网。要修祠必须讨回祠堂。会上决定于12月15日召集人员到养鱼场讨祠。但郑氏宗祠是村集体财产,必须由莫枝和殷湾两村村出面。但我们的祠堂较为复杂,地点在莫枝村,郑姓大多数在殷湾村,文革中也有一次大规模的两村郑氏宗亲联合讨祠,后来达成租用,场方出了租钱六千元,事态才平息。因此,事先我和老李叫来两村领导统一思想,一同前往。同时我走访了德高望重的郑经阳老先生,他是大户人家,大儿子学文是我初中同班同学,二儿子学明是杉杉集团老总,他说我这事吃不落,陪我到才来老书记家,要他出山协助,当天没答应,我三顾茅庐,终于同意出山。12月15日到养鱼场共12人。场方四人接洽,他们不同意归还,说有县府文件,讨祠无果。接下来又分三次去洽谈,场方提出用十二亩土地来调涣,两村对这个条件无法接受,也不可能接受,讨祠的进度缓慢,形成僵局。1996年12月31日,由老李起草了一份“爱国恋乡怀亲人,宏宗思源传美德,为筹措重修郑祠告乡里房族和旅外宗亲”倡议书(略),先开始制造舆论。
半年后的1997年7月1日在镇侨联办公室召开第二次修祠筹备会,讨论修祠讨祠对策,决定通过组织路线来讨祠,7月22日由老李起草,两村出面向东钱湖镇政府报告“要求归还郑家祠堂,须于组织维护”(略),当时黄新山镇长收到报告,十分务实,一个人来殷湾察看。时隔5天即7月27日由镇长自己起草向县府送达 “关于要求协调解决归还养鱼场借用的郑家祠堂的请示” 报告(略),可是此报告石沉大海,无回音,我们整整地等了半年,宗亲们发火了,真的不耐烦了,大公建设村王家祠堂供销社也归还了,郑经相老师连续写两封信给省委书记张德江也无消息。宗亲们讨论别无他路,只好强攻,拷锁开门!讨论决定1999年正月初五行动,我事先到高钱软轴软管厂做郑禹福厂长工作,捐钱1.5万元先俢祠堂照墙,他叫来师傅,那天搭起脚手架行动,我在广电站办公室等上级电话。在宗祠,宗亲们拷开锁,搬出养鱼场内存放的破船破网,门打开后,郑经相老师发表长篇演讲。上午十时许,我的办公室电话铃声急躁响起,镇长俞惠浩打来(黄镇长调往咸祥任镇党委书记),养鱼场通报县府,县府必定打电话镇府,镇府必打电话找我讨祠头头,电话中告诉我立即停止行动,把东西搬进祠堂,县府会派人员召开协调会,措施果然灵光有效,我马上通知宗亲照办。
1999年2月26日,在镇会议室召开协调会,参加对象;县府办公室主任忻国龙,副主任杨贤侯均由副县长陈振国委托负责协调,镇长俞惠浩,副镇长方畴,县房管所,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华龙,养鱼场林场长,两村负责人,我代表修祠领导小组参会。那天达成五条协议,以1999(4)号府办发文决定(略),其中最重要一条,在1999年3月31日前场方把祠堂鈅匙交给郑学芳。艰辛曲折的三年讨祠,圆满地画上句号,宗亲们拍手称快。
修祠我们具体分了四个组,筹资组,工程组,财务组,宣传秘书组。我是组长兼筹资组组长,郑才来负责工程监督,我们找到了临海古建筑工程队担任施工,分二期合同,每期三个月,1999年6月至12月底完成(略),同时再发告宗亲信,由我负责向海外有目标地联系,台湾药业老板郑经训先生是殷湾郑氏六一房族人,经过多方努力,和他取得联系,结果他向修祠捐款3万元,为镇建造幼儿园捐款40万元。集资组分四组到户集资,化九牛二虎之力集资3万元,郑才来向杉杉郑永刚(白岳湖山郑氏), 郑学明共集款二十二万. 是修祠的关键性一笔款额, 当然还有郑康定, 郑禹福,郑安康等企业老板和广大宗亲的捐款, 上海郑乐美捐1万元为最早一位. 共集资47万元, 确保修祠在1999年12月底完工, 并向宗亲发放金团以庆典。
从2000年到2012年十年期间 修祠领导小组早已解散,15位主要成员有八位去世,当时我是最年轻 原又是发起人, 又是镇干部, 管理祠堂我也抛不掉, 放不下, 逃不走, 先后浱三位宗亲管理祠堂, 报酬非常少,200元一月, 做到不出草, 不漏屋, 常开门. 并在十年期间又补修了东西房万神台, 油漆, 修漏增添一些办公用具,多数是我从镇里换下来的破旧办公用具。又集资了三十余万元, 确保先辈留给我们的宏伟精致的浙东名祠, 无损完好告慰先祖. 我们这代殷湾每一个郑氏子孙有义务有责任把她保存好. 。修祠的故事讲到这里, 接下来讲讲续修殷湾郑氏宗谱的故事。
二, 修谱
2000年初, 在宗祠东厢房办公室门口, 有位老前辈给我诚恳地说;” 学芳, 祠堂修好, 谱最好也修修好,我说 修谱比修祠堂难了, 再讲”!可是这句很随便的话, 在我心里却整整地珍藏着十二个春秋。2002年我作为第一批离岗退养的对象, 在还未离开广电站, 音王公司企业老板王祥贵叫徐春良会计打电话给我,要我到他厂上班, 担任该厂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 那年我59岁,2006年因家里有点事, 辞职回家. 两月后又有同学培罗成企业老板史利英多次打电话要我到她厂上班, 我多次推辞, 最后还是要我去,我还是去了, 一去又是6个年头。时光拖到2012年6月12日, 那年69岁,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我认为岁月不铙人, 再呆下去, 走不动了, 郑氏修谱为付诸东流, 殷湾郑氏文化的继承发扬为石沉大海. 因此, 下决心从培罗成企业辞职, 12日当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 查找有关修谱资料, 寻找修谱公司, 选择金华有家公司, 有一定规模, 第二天发信给他, 请求提供资料. 此公司很诚信, 寄来入谱登记表等很有价值的资料。几天后, 下应街道党委组织张委员打电话来, 她听到我在培罗成辞职了, 要我到下应另一家企业去上班, 每月上八天班, 工钱2000元, 我客气地拒绝了.故事讲到这里, 谁知道我, 作出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痛苦艰难, 如果修谱,谱里给人家姓名写错了, 人家骂我怎么办?夫人生坏毛病动过手术不久, 身体还很虚弱, 要我照顾怎么办?更为严重的是誉论也造出, 可我自己查出脑里有个较大瑞体瘤, 鄞州人民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都要我开刀, 那怎么办, 开刀后话不会讲了, 电动车不会骑了怎么修谱?沒有人选能顶替我的职责., 如果这次修不成了, 今后修谱更困难了, 距1947年修谱巳六十多年了, 因此, 沒有退路, 只有冒风险, 继续前进走下去!我想太公太婆会保佑我的.( 注, 虽然这瘤还在慢慢长大, 至今仍未开刀),我是这样来安慰自己。
2012年6月27日在宁波甬港饭店召开第一次企业老板座谈会, 会前我作了一些准备, 拟定讲话稿, 修谱五项工作计划, 修谱资金预算,( 略), 会议到了十位宗亲, 大家一致赞同 也表示会捐款, 提出建立网站, 把资金使用情况在网上公开, 会议后达成纪要(略). 会后我走访了原宁波市老领导郑杰民主任, 他说修谱不但是钞票. 而且要大量精力, 我聘他为顾问, 他同意。并走访了一部分朋友同学和宗亲。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劝告;太太平平拿劳保,快快乐乐过日子吧!同年8月15日又在郑海华厂里召开第二次老板座谈会, 心想他们能捐出多少钱会上表个态, 我心里好有底, 可那天仍没有数目, 会上指出要银行开户, 钱可汇入. 对的. 会后我走访两家银行, 开户必须批社团组织执照, 否则不能开户.喔!我们镇文化研究会仇会长办过此事,我去请教,我会成立在2009年6月,我是该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告诉我批执照部署方法,天哪!没有办过此事的人,是体会不到它有多繁琐和复杂,我反复奔跑了区委,镇府,银行,税务,质监,审计,企业(三万元打进),会计事务所等职能部门,由于人较熟悉,马不停蹄整整奔了三个月完成,否则要六个月。在11月11日完成银行开户。为此,我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约三千字《东钱湖殷湾郑氏修谱批执照始末》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在9月3日,天下倾盆大雨,为了一张发票,事务所要我送去,在回宁波福庆路上,电动车被泥水滑倒,当时屁股很痛,第二天第三天仍用半边屁股骑电动车办事,第四天感到情况不妙,到宁波第六医院求医,拍片后才知屁股一根小骨骨折。但为了赶时间一天也没休息。”不知有何一种精神在挑战人的极限,不知这种毅力和动力来自何处?自己心里最清楚;那来自对社会的责任,对故乡的亲近,对宗族的奉献,对纳税人的感恩,我是纳税人给我每月的养老金,来自先祖的榜样,1914,1938,1947年三次修宗谱,同样有发起人和捐款人,来自对修谱的深远意义的认识,他是国家三大历史文化主柱之一(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宗族有谱)------
为了缩短故事的篇幅,我只好用以下数字来说明这个工程有多艰辛;
修谱共组建了二十一位理事会成员,召开大小会议二十四次(略),走访了35位宗亲(其中上海4户), 天一阁, 上海图书馆查来老谱880页, 搜集编写了15位郑氏名人资料, 在祠内建立了名人展览室, 搜集编写了八个栏目网站内容, 亲手发出通知, 捐款发票, 小家谱, 校对稿等信件950封, 起草各类文件讲稿167页, 编写郑氏史述, 纪念册二本, 制作发放庆典大会碟片250本。特别是从宁波家里到殷家湾开电动车路程合计8694公里, 相当宁波到北京来回四趟, 朋友怀疑不相信, 我算给他听, 宁波到般湾电并车计数反映13.5公里, 来回27公里, 每星期7天, 平均算2天,( 办证三个月每天),那么一个月八天,一年就92天,三年六个月剩27公里等于8694公里。市区还不算。电动车换了两辆,我的朋友目瞪口呆,惊讶非常,那是真的妈?不可思议。
在全体理事会共同努力下共集资942667元,入谱登记716户,庆典到场千人,做9天9夜戏,办88桌酒(有位上海老前辈讲,他1947年祠堂谱修好后祠堂进主,他13岁,没有这次进主闹热);委托宁波图腾印务印制50套总谱23套房谱,每套总谱二十五册计6640页,82万字。在整个修谱中除全体宗亲支持,班子人员努力外,有三条关键性贡献人物值得一讲;一,由海华,学明,贤伟,龚上森(郑氏女婿),安康,贤峰等老板的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二,陈剑平执行编辑,敬业,诚信,负责,担当;三,郑文信无偿提供七册租传1947年宗谱。我借讲故事机会一并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世上事物总是两方面构成,没有左那有右,没有阴那存阳,毛泽东先生说;人类除沙漠外分左中右。因此,这场规模较大的牵涉上千户群众性公益工程,并不是没有阻力和曲折。俗话讲,“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由于人的文化,素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见解不相同和差异,形成观点,行为不相同,何况人无完人。2013年初有个理事,我不评论他来参加修谱的动机是什么,群众叫他的外号是多难听,在一次会上为某件事大闹会议,遭到在会理事严肃批评,尔后在3月20日煽动蒙蔽社会上智力最底的几个人一个个欺骗他在诬告信上签名,写给东钱湖镇长和两村书记,想破坏这次修谱。信的内容全都捏造和诬陷,信中说,“学芳以修谱名义集资其动机是想牟利”等,后来镇长很重视派联村干部座谈调查,找我谈话,我也主动向镇长说明,这样一折腾共浪费我们宝贵的修谱进度三个月。2013年4月23日,召开全体理事会成员会,对他义愤填膺,举手表决全票通过劝退他退出理事会。其他理事继续团结奋进。
2014年10月18日我们顺利地完成宗谱初稿编辑,召开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殷湾郑氏历史里程碑的圆谱庆典,七天后我召开理事会总结,可意想不到,有位理事大发雷霆,开口就骂我,他没有座主席台,会上泠有表扬到他的名字,为维护集体的名誉,我退让了,但最后还是造成极坏的影响,对我的打击也很大。其实我们的主席台是大明堂石阶上摆二张长板桌,主席台名单会议上讨论过,有原省市宗亲领导,捐款老板代表,发言嘉宾,和三位理事会正副会长,其他理事会议里都有任务分工,场内外维持秩序,接待,伙食帮忙等,我讲话稿中有他表扬名单,可惜我疏忽了。毛泽东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不可能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都上城楼,全国人大开会,不可能全国所有劳模都上主席台,使人哭笑不得。接下来拉拢个别理事查账,折腾了一年。我们整个修谱,每张支出发票都经过财务监督严格审查,在这场修谱的工程中,我出差没补贴,来客接待自掏腰包,基本招待费零支出。或许这项工作中也是检验我某些不足,用人不当,细节考虑不周,思想工作没到位等。但是,我收到了来自武汉,上海,舟山等地宗亲来信,他们不约而同,异口同声说;“郑会长最辛苦”,有位宗亲来信写上“你是殷湾郑氏的骄傲”,有位宗亲打电话给我说“我们永远会记住你郑学芳名字的” !那我什么都值!也有位理事碰到我常对我说;你夫人真好!是啊!“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愿她战胜病魔,再活二十年!有人说;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话是对的,很抱歉,我暂时还做不到。这个故事也只讲给我的知音。
2015年11月2日召开全体理事会成员会议,财务审计无误,发票包装归档,理事会宣布解散,选出三人祠堂管理小组,待修谱,修祠,修始祖坟后,剩余7万元钱延交管理小组,宗谱存放好上海,宁波,鄞州图书馆,宁波天一阁,郑州荥阳郑氏总部各一套,功及桑梓,德播千秋。
以上故事接近尾声。今后的故事还想讲下去,有个词组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将“生命不息,故事不断” 矣!我在2016年初筹建了以宁波,舟山,上海宗亲为主的殷湾郑氏联谊会,宗亲之间可保持相互联络,互通信息,增进友谊,办了一份联谊小报,印制了上海宁波两本通讯录,收取部分会费,有人质疑,但我问心无愧,让他去质疑吧!历史为作出公正公平的见证!广大宗亲可刮目相看。最后我把《渴望》中一首“爱的奉献”歌词改编为作为结束语;
这是我的坚信,
这是你的支持,
这是族人的力量,
这是国家的盛世。
再没有那样愚昧,
再没有思想的枷锁
落后也望而却步,
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啊!啊!
只要人人都有善良心,
神州就会实现中国梦!
殷湾郑氏十九代孙郑学芳
2016年7月20日于宁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