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历史
广宗县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广宗境内因有河泽之利,水草丰美,盘庚迁都殷后,在此建离宫别馆,纣王在此建园林,筑沙丘台,史称中国第一座“帝王园林”。春秋战国时期,提倡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走向强盛的赵武灵王在此建沙丘宫群。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药,五次东巡,路经此地。广宗县名胜古迹众多,有闻名中外的沙丘平台遗址,有三座县城遗址,有隋、明、清代名人墓,古建筑有明代县衙官署正堂,清代的景廷宾故居和传说中八仙之一张果老故里等。广宗县自汉以来,名人志士代不乏举,杰出人物当属“扫清灭洋”义和团起义领袖龙团大元帅景廷宾,他领导的起义波及四省24县,发展到16万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广宗是革命老区,1944-1945年,宋任穷、王任重、杨秀峰、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县工作战斗,领导抗日救国斗争。广宗县还是“河北省梅花拳之乡”,源于黄巾起义并薪火相传的太平古乐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宗民间艺术品类多而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广宗文化艺术
广宗县作为商文化的发祥地和殷商五帝之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据《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记载,很早以前,沙丘一带就形成“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则鼓鸣瑟,弹弦跕躧”的文化风尚,灿烂的文艺成果薪火相传,蔚然形成帝王文化、仙道文化、成语文化、衙门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等传统文化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文化艺术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着眼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建设开拓创新全面发展,沙丘平台、县衙正堂、张果老衣冠冢等文物古迹列入文保单位;太平道乐、梅花拳、柳编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随着民间文化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广宗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世纪末出现的广场文化、音像网吧日益兴旺,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