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简说杨家将历史人物

简说杨家将历史人物

简说杨家将历史人物欢迎您

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欢迎您

——廊坊市首届杨家将文化旅游节 历史展板介绍词

撰文: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党史办原主任、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理事 陈景山

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

陈景山先生在校看本文。庞永力摄

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杨家将历史人物群雕亮相廊坊首届杨家将文化旅游节.廊坊日报记者金志超摄

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杨氏宗亲为杨家将历史人物群雕揭幕。廊坊日报记者金志超摄

杨喜磔尸楚霸王

中华杨氏现为全国第六大姓,总人口逾四千万。自周宣王封曾孙于杨,因为国为姓。至秦末楚汉相争,山西弘农人杨喜随汉王刘邦夺取天下,官至郎中骑都尉。后项羽兵败垓下,被困九里山。汉军用张良计,以洞箫吹散江东八千子弟,楚王逃至乌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亡。随后追杀的五员汉将争相分裂其尸,杨喜磔其右臂,以功封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名列五侯之首。

这便是杨家将一族有谱可查的嫡亲远祖。自其而下,弘农杨氏子孙繁盛,将相群出,缘而成了名声显赫,百代流传的郡望世家。历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其族渐至分为文武两支,崇文者清白济世,尚武者忠勇报国,均为治国安邦立下过千秋功业。

杨震清誉传千古

杨震字伯起,喜公八世嫡孙,有“关西夫子”之称。初为郡守,门生王密乘夜持重金来访。震责之:“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对曰:“暮夜无知者”,震复责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自愧而出。因其家清贫,故旧多劝其为子孙置办产业,震公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自书“清白传家”一匾,常悬于门壁,并将祖传“关西堂”改为“清白堂”借以自警。其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相继官居太尉,时号“四世三公”之家。杨秉早期丧妻誓不再娶。尝有旧属送钱百万,竟被拒之门外。故自坦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为传承父训,又将堂号改为“四知堂”直传至今,

杨球舍命扶汉室

杨球字方正,乃杨震胞弟杨霆嫡后。生于泉州瀛西,即今之武清河西务境内。自幼崇尚武功,好习申韩之学。值其少年,有郡吏侮辱其母,遂聚众将其杀死,并灭其家。因为民除害,被举为孝廉。此后历任尚书侍郎、九江太守、将作大匠、尚书令、司隶校尉等职。时至汉末,国祚将颓,其义无反顾,发愤惩治奸邪。先后平灭九江叛乱,奏罢鸿都文学,诛除阉党权宦。因施法严酷不畏强权,终被构罪诛杀。后归葬瀛西(河西务古称),与父杨泽同墓,墓址在今之武清三百户村西。其后代尚武成风,终成尚武世家。宋明两代杨家将即都出自其门。

杨端平乱主播州

杨端乃杨球嫡后,被杨家将一支奉为始祖。唐末乱世,云南称王部落南诏反叛,一度攻陷播州。早在秦汉之际,曾于此设一小国,名曰夜郎,传有“夜郎自大”一典。境内西南隅古称且兰,唐称播州,今名遵义,此地夷蛮丛聚,附叛无常羁,久属縻散州。唐僖宗乾符三年,寓居长安的杨端请缨出征,几用奇兵破之,叛军只得纳款结盟而去。以功封播州刺史,从此独掌军政,权似诸侯。后由其子孙世代袭职,直至大明万历年间,累计三十二任,为时七百二十余年。七代刺史杨昭无子乏嗣,乃过继杨业玄孙杨贵迁袭职,故此后的二十五任,皆系老令公嫡后。

杨衮自称霍山王

杨衮本名弘信,字君爱,史称杨信。祖讳杨端,父名杨会。至五代后唐,衮公官封麟州刺史,镇守陕西神木县一带。时逢乱世,几易国主。至后汉称国,前官已成伪职,遂以长子杨业为人质,诚心归附后汉。因被 授原职,并加封政事令。为时不久,又相继被后周、北宋所取代。杨衮见国乱无主,百姓遭殃,遂揭竿而起自称衮军。继于境内筑起杨家城,凭以拥兵自保。境内百姓三年一纳租税,逢歉减收,遇灾豁免。并公养耕畜,专供贫民役使。四方流民纷纷来投,致以成了无官自治的避难之地。百姓深受其惠,因就拥立其为霍山郡王,从此只服杨衮,不认皇上,直至被北宋招安为止。

杨业忠骨埋香河

杨业本名邺,字绍祖,衮公长子。后唐天成四年(929)生于太原。十八岁入质后汉,充汉主御弟刘崇侍卫。后周灭汉,刘崇于太原另立小朝廷,史称北汉。杨业忠勇齐身,因被刘崇收为义孙,赐名刘继业。初封太原令,复加中书令。其间与后周、北宋屡次交兵,每战必胜,被国人号为杨无敌,官呼老令公。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太祖亲征太原,汉主降宋,杨业随之,时年五十一岁,前后共为两汉效命三十三年。太宗久慕杨业忠勇,连升其职,厚加赏赐,并劝其恢复原名,只称杨业。复命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远镇雁门关。其间屡战辽军,无从败绩。然其终属太原降将,且宋赵乃系兵变起家,故只虚高其位,不授实权,所部多不过三五千人。雍熙三年(986),太宗亲征契丹,西路军副帅杨业为监军所逼,强行迎战辽军,主帅潘美听任监军妄为,先期撤兵而去。杨业败退陈家谷口,竟无一人增援,直战至单刀匹马,满身重伤,终因马倒不起,致被辽军所擒。其次子杨延玉先其战死,尸骨无存。

解往辽境途中,业公绝食三日而亡,时为雍熙三年七月十三日也,殒年五十八岁,降宋仅七年。其尸身埋于古北口,并为之敕建杨无敌祠。至其长子杨延昭出任莫州刺史,密派家将盗回父骨,密葬于香河县南的大枣树林中,即今之五百户乡土门楼村南。

杨延昭威镇三关

杨延昭本名延郎、延朗,号白玉虎。后周显德五年(958)生于太原,乃杨业长子,因大排行居六,因称六郎。雍熙三年随父北征,攻朔州时被流矢穿臂,至陈家谷一役,因伤缺阵,故而幸免于难。父殁后迁任锦州知州、江淮巡检使,复迁崇仪使、知定远军。真宗咸平三年(999),辽军围困遂城,六郎聚民死守,夜降寒流,汲水泼诚,次日结冰如甲,终得破围取胜。此后进莫州刺史,统制淤口、益津、瓦桥三关。在任四年,利用战争间隙,于永清诸县密修地下战沟(藏兵洞)数百里。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南侵,被困于濮阳,经萧太后请和两国结下澶渊之盟,从此息战。延昭深以为耻,兼之父仇未报,终致郁愤成疾,于1014年卒于高阳关任上,虚年五十七岁。墓在河南九渡山。

杨宗移镇守河南

杨宗字传永,延昭公长子,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史漏记其名,误将充广(曾名文广)称为延昭之子,两者间隔五十五年,显然整差一代,缘被世人妄自加入宗保一辈。殊不知宗保、宗英乃延昭之女。杨宗早成大器,先随父镇守三关,稍长即被派驻于孤悬辽境的泥沽寨、杨芬港等前沿险地。至父殁,移镇河南(即中州),官至中州防卫使、京城都巡检使,由此成为京畿统帅和都城护卫。期间西夏为患,屡犯中原,杨宗势如砥柱,论战绩官职,均不逊于乃祖乃父,实为杨家将第三代传人。庆历二年(1042)卒,享年六十四岁,墓在河南九渡山,宗公娶配慕容樱,而非穆桂英。

杨充广平蛮拒夏

杨充广字中容,杨宗长子。曾名文广,三年后复用原名。其二叔杨宾之子,及其本人曾孙皆名文广,一门四代便有三人同名,致被后世混淆。充广生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少年随军征讨反贼张海,以功授殿直。仁宗朝西夏猖獗,升为国患,经范仲淹举荐,招入狄青麾下。此后南下平蛮,西向拒夏,屡建奇功。当西夏入侵,大帅韩琦命其急往筚篥城拒守,充广谎称城中有泉喷珠,士卒争相往奔,一日急行二百余里,抢先赶至城下,西夏兵来迟,被宋军大败而逃。此役以少胜多,传为战例。累宦至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爵封武功大夫。是为杨家将第四代传人。其尝创修《杨氏族谱》,书于茵沉木简,现有纸抄本传世。熙宁四年(1071)卒,虚年五十九岁。长子贵迁过继杨昭为子,袭播州刺史。

宋代杨家将史实

一、杨业为国捐躯后,监军王侁等谎报事实,后经折太君入朝争辩,太宗始明真相。遂判二监军削官发配,潘美官降三级,可见潘美罪在其次,

二、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府州团练使折德扆之女。长夫一岁,晚逝三十年,寿长八十九岁,灵牌犹在。

三、杨业共七子,依次为延昭、延玉、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除次子阵亡外,余者尽得善终。

四、延昭娶配柴氏,系后周世宗柴荣之三公主,长夫四岁。两家原有旧好,潘美为媒促成。可见潘杨两家素无仇怨。

五、《杨家府演义》系杨业二十三世孙杨国时所著,成于大明万历年间,书中人事主要取材于明代杨家将。因当朝不便褒贬,只得移花接木,指宋说明。

一杰五虎保大明

元末乱世,杨业十七世嫡孙杨政勇举义师,亲率三子二侄随朱元璋攻打天下。因战功卓著,被誉为“一杰五虎”。一杰为杨政,字仁辅。五虎为长子杨璟,字孟春;次子杨换,字孟良;三子杨柱,字孟赞;长侄杨鹤,字孟熙;二侄杨芳,字孟华。元至元二十七年(1367),徐达、常遇春统帅二十五万大军沿运河北上灭元。翌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南京,国号大明。是年闰七月二十五日,以郭英、杨璟为正副先锋的先头部队攻至武清河西务,于城西黄沙港(俗称金沙滩)与元军展开决战。杨氏父子充当主力,一举将元军击溃,次日攻下通州城。至二十八日夜间,元顺帝弃都北逃,元朝随之灭亡。这便是明代瀛西杨家将的起源。

杨璟两朝封公候

杨璟居杨氏五虎之首。元至元四年(1338)生于合肥。起义后战功显赫,累官至湖广行省平章。明初封营阳侯,予世券。后随徐达镇守北平,被派驻武清瀛西(即河西务)守仓护漕,因落籍于此,世称守仓河将。洪武中期大杀功臣,杨璟被构入胡惟庸党,太祖密令燕王就近诛之,并灭三族。燕王与徐达、姚广孝通谋,暗由其贴身侍卫范冉服毒替主身亡,时为洪武十五年事也。太祖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命葬于南京中山南麓。此后改名孟春,潜入辽东为燕王操练铁骑。至“靖难之役”中,为救驾燕王被南军腰斩于安徽灵璧,殒年六十四岁。永乐初追封璟国公,复谥武信。并于河西务敕建六合塔,为璟衣冠冢。姚广孝奉旨为之撰刻墓志,此碑现存武清档案局,这便是明代瀛西杨家将的奠基人。

杨洪重振杨家将

杨洪字宗道,杨璟七子。洪武十四年(1381)生于武清瀛西城内,少小随父征战,赤马金刀,形神酷似先祖杨业。灵璧一役,亲睹璟公阵亡惨景。永乐元年(1403)以汉中百户职,远戍塞北开平卫,时年二十二岁。初以五百卒起家,与蒙古诸部直面对峙四十八年。期间亲率兄弟子侄数十人,出生入死,保国为民。“土木堡之变”中,奉召入卫,保卫京师,救国于危难。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雄踞各路边军之首,因获誉五朝戍边大将。累官至宣府总兵,景泰初复以入卫及拥立功,加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勋阶,入值经筵侍班,颁免死铁券。由其亲手缔造的瀛西杨家将,此时正值巅峰,计有兄弟十余人、子侄二十余人、孙辈十数人,家将亲丁数十人。此次论功行赏,一门同出三伯侯、四都督、十数位将军或指挥使,另有苍头得官者十六名,论阵容之强、功勋之著、官爵之高、传代之久,无不远胜其宋代先祖。景泰二年(1451),命杨洪挂镇朔大将军印,还镇宣府,数月后病逝于京师,寿终七十一岁。上辍朝一日,追赠颖国公,谥武襄,钦命厚葬于北京西山之原。后秘迁至赤城,立墓于清乐岗,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门英烈垂史册

杨和字仁君,杨政三弟。随太祖起义,官昭信校尉,后弃官为僧,客死淞江(上海),葬于华阳台,寿八十一岁。2000年8月出土,尸身不腐,传为奇闻。

杨换字孟良,杨璟二弟,名列五虎。曾舍身护徐达,身中数箭,后战死于汉中,永乐初复议前功,赠柱国,谥武襄。

杨鹤字孟熙,杨璟堂兄,五虎之一。随徐达北征,战死漠北,授监军史。

杨清字宗青,杨洪胞弟,文武兼备。以六千户转任少保、武英殿侍郎、通奉大夫,时称朝内第一铁笔。景泰初封世袭瀛西九千户,掌通州、武清二卫,主治沽水。

杨沖字宗忠,杨换之子,烈士遗孤。受宠徐皇后,封御儿干殿下,收为御养,人称八王爷,统领锦衣卫诏狱。卒赠荣禄大夫,葬于宁河潘庄,墓犹在焉。

杨俊字文英,杨洪长子。官至后军都督,袭父昌平侯。至英宗复辟,与于谦先后被杀。成化间平反,谥忠愍,立庙于武清杨村。

杨能字文敬,杨清次子。官至宣府总兵,后军都督,爵封武强伯。

杨信字文实,杨冲次子。官至延绥,大同总兵,爵封彰武伯。卒赠彰武侯,谥武毅。

杨洪麾下还有杨文、杨武、杨双、杨全、杨经、杨仁、杨智、杨伦、杨伟、杨傅、杨俨、杨僖等一班成名战将。

杨杲赐葬许各庄

杨杲字华瀛,成化三年(1467)生于瀛西河西务,系杨氏五虎杨芳之曾孙。杨芳官终汉中百户,生子荣、恭、谦。杨谦之子名佐、佑、仪。此三子初随族兄杨俊、杨能、杨信征战,后被派驻武清守护凤河,因立寨于中汉(今属武清高村镇辖村)。三弟杨仪后又迁至瀛西沙河守护国仓(即河西务十四仓),任东海子司仓。嘉靖六年(1527),鞑靼南侵,杨杲奉调出征,在新保安(河北怀来界内)与敌激战,不幸被鞑子砍去头颅,殒年六十一岁。追赠游击将军,谥忠勇,封土武清以西(今属广阳界),方圆六十里。因头颅已失,命以石刻头,施金粉接于体上,葬于封地之内。后子孙护墓成村,因与许各庄紧邻,多年后连为一村,这便是许各庄杨氏的由来

结束语

以上展示,概述了宋、明两代杨家将的始末根由。其内容除考诸国史典籍之外,主要援自于杨氏谱牒、杨氏更迭(家族日志),以及祖传秘笈和墓志碑铭中的原始记载。一扫历代流传演义不实之词,重新还原了杨家将的历史原貌,诚可谓阐幽揭秘,前所未闻。提起杨家将,乍一听来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他的汉代远祖杨球,宋代先祖杨业、明代先祖杨璟、杨洪、杨沖等,俱长眠或立冢于沽水河畔。杨延昭当年驻守的边北三关、秘修的地下战沟,亦就近在廊坊市的周边。当然,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仅是一个开始,杨家将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尚待发掘、整理。我们认为,这绝非一家一姓的私事,而是强振民族骨气、弘扬爱国精神的一项文化事业,故期待各界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导。

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主办

陈景山理事 撰文

2016年6月1日

附:

廊坊市首届杨家将文化旅游节“瀛西杨家将”文物展说明:

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中科院研究员杨升南观看“瀛西杨家将”文物展。廊坊日报记者金志超摄

制石又称制子石,即按官方规定的格式和体重制作的习武制石,均成扁长方形,上面常镌有使用者的名字或雅号。

古代的武场科考,共分弓刀石、马步箭六科,其中的“石”,指的就是手举这种制石。凡应试者,必须按限定时间和功法举起相应重量的制石,才算中式合格。

据传清代以后,制石形制逐渐改为石砘、石锁,至近现代改为杠铃。本次展出的制石,现由武清河西务大龙庄杨氏家族收藏,均系宋、明两代杨家将当年用过的原物,由杨业三十六世孙杨学明提供。

杨延昭制石

杨延昭雅号白玉虎,乃杨业长子。此石原存于湖南城步大竹坪杨氏祖籍,大明永乐末年(1424)被运至河西务大龙庄,常置于昌平侯府的演武场内,用以激励子孙习武报国。

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

杨洪制石

杨洪字宗道,杨业十九世嫡孙,洪武十四年(1381)生于河西务城内。官至宣府总兵、后军都督、爵封昌平侯,即瀛西杨家将的缔造者。此石为其生前所用。

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杨清制石

杨清字宗青,杨洪胞弟。生于瀛西河西务。武职六千户,后转文职,官居少保、武英殿侍郎,通奉大夫。终封世袭瀛西九千户。掌通州、武清二卫,主修沽水,此石为其生前所用。

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杨俊制石

杨俊字文英,杨洪长子。永乐十年(1412)生于瀛西河西务。少时登台打擂,曾力劈武清侯石享之子石麟。官至中军都督,袭父昌平侯。英宗复辟后,继于谦之后被诛。此石为其生前所用。

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杨德徽制石

杨德徽字公采,道号雪庵,杨清六世嫡孙。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于瀛西河西务。22岁中武举,翌年连捷武进士,官江西横岗营守备。晚年沉迷道教,自比杨延昭,故号称黑虎。

其他文物:

杨能石枕

杨能字文敬,杨清次子,官至宣府总兵、后军都督,爵封武强伯。古代武将就寝讲究板床硬枕,此枕即其生前所用之物。

楚汉相争中的人物_楚汉相争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_楚汉相争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杨経捐学碑

杨経字久远,杨清长子。官至京师中城兵马司指挥、通州通判,后袭父瀛西九千户。尝捐修白河书院(河西务孔庙)。此为庙中记事功德碑残块。

武信祠御碑

杨璟字孟春,瀛西杨家将的开基者。大明开国功臣,为救燕王捐躯。永乐初追封璟国公,复谥武信,立祠于大龙庄,成祖御笔亲封此碑 .此庙被八国联军炸毁,御碑从此沦落街头畜圈,致以残破失痕。

————————————————————

上一篇: 文科生对语文课的爱恨情仇:历史上的韩信以及与其有关的34个成语
下一篇: 什么名能拯救皮这个姓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