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两个故事的主角是黄氏族人:
第13 孝“扇枕温衾”,讲的是江夏黄氏始祖黄香(湖北人)的故事;
第24 孝“涤亲溺器”,讲的是江夏黄氏的大分支之一金华黄氏后裔,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黄庭坚(江西人)的故事。
说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黄氏是最讲孝道的姓氏之一。
一、黄氏及上杭天禄公黄氏分支的概况
黄氏是当今中国第七大姓氏,广西第一大姓氏,广东、福建、台湾及香港第三大姓氏,江西第五大姓氏。黄氏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省。
黄氏现为上杭县第一大姓氏,上杭全县约有六万黄氏人口,其中1/3以上的黄氏是南宋时期迁徙到上杭县稔田镇(古代称胜运里、丰稔等)黄屋坑开基,后再迁至石牌前定居的黄天禄(被后裔尊称为天禄公,或称念一郎公)一脉,整个稔田镇黄氏都是天禄公后裔,目前全镇黄氏人口有三千多人。
据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数14.12亿人,其中黄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2%多,约为3200万人(不含海外华人华侨中的黄氏)。
在当今全球数千万黄氏人口中,40%以上的人,都与福建黄氏有血缘关系。因为在中华黄氏大迁徙中,福建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国家级中转站。
福建黄氏,从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迁入,特别是河南固始,是福建黄氏的主要来源地,之后再从福建这个国家级中转站,转迁到台湾、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及东南亚各国,再遍布全世界。
黄氏历史上有名气的分支众多,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的江夏黄氏只是其中一支,但在黄氏数千年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最尊、人丁最盛、财气最旺、分布最远、英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支,就是江夏黄氏。
从江夏黄氏衍生出来的金华黄氏与邵武黄氏,是当今世界黄氏人口最枝繁叶茂的两大分支,邵武峭山公黄氏现今人口近千万(含海外峭山公后裔),是华人黄氏第一大家族。
邵武峭山公黄氏的太始祖黄峭,又名黄峭山,讳岳,字仁静,号青岗,被后裔尊称为峭公或者峭山公,乃黄惟淡之后,黄锡之子。
黄峭生活在唐末与五代十国时期,其远祖在魏晋时从湖北江夏迁至河南固始,黄惟淡在晚唐再自河南固始入闽,定居于今邵武市水北乡(原称平洒乡)旧县村,后来黄锡再迁至今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原称鹳薮)。
黄峭最著名的故事,是娶了三房上官氏、吴氏与郑氏,育二十一子及一女,并在他八十岁生日即公元951年时,遣散十八个儿子到异乡发展,繁衍生息,只留下三房各自长子在身旁侍奉父母晨昏,并作有著名的黄氏遣子诗(或称认祖诗)。
诗云: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黄锡的墓地,黄峭及其三位夫人的墓地,高耸于福建邵武大地已经上千年,默默护佑着各房裔孙的兴旺、繁衍与发展。
黄锡、黄峭陵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峭本人被南平市政府列为南平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黄氏峭公祠”首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邵武和平镇。
峭山公第九子,即二房吴氏夫人二子黄维杭,于公元951年遵父命迁徙至今宁化县济村乡古背村,改名为黄化,被后裔尊称为化公,宁化县化公黄氏,是峭山公二十一子中最繁荣昌盛的第一大分支,现今海内外后裔人口三百多万人,同时,化公被尊称为客家黄氏的始祖。
化公墓位于今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明珠村水口后山;化公祠坐落在今宁化县济村乡古背村,首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
上杭县稔田镇石牌前天禄公黄氏,是邵武峭山公黄氏、宁化化公黄氏的重要分支,自南宋天禄公(或称念一郎公)迁徙至此,距今已经八百多年,天禄公后裔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广东、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现今后裔人口约五十万人。
天禄公后裔黄炜华、黄鹄显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军衔;黄饶禄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及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八路军、解放军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后转业到地方工作;黄良诚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及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冀鲁豫军区8旅24团参谋长,建国后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印尼知名华侨,天禄公后裔黄德新,2017年就任印尼华裔总会总主席,2021年连任总主席。他多次受国务院邀请回国参加一些重大国事活动。
天禄公墓位于今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咸水湖,又名大陂山下,坟壬山丙向,鱼翁撒网形;天禄公总祠(或称“念一公宗祠”)坐落在今上杭县稔田镇石牌村,首建于1870年,历时两年于1872年落成。
二、黄氏的远古祖先
黄氏的远古祖先,有十几种传说,目前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黄帝长子少昊的第六世孙,同时是颛顼帝的第五世外玄孙伯益,或者是黄帝二子昌意的长子颛顼帝的第五世孙陆终,这两种说法。
这两种说法中,伯益或者陆终都还不姓黄,而是因为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就是跟秦始皇嬴政同姓。
1、黄氏为伯益后裔的依据
东汉之前的官方史籍记载,大多认为黄氏为伯益之后。
记载黄氏为伯益之后的史籍有:
东周时期晋国与魏国史官的《竹书纪年》、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及《史记·黄国故城志》、《汉书地理志》、东汉王符的《潜夫轮·志氏篇》、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之《汉交趾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后汉书·郡国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
篇幅所限,记载的具体文字略。
据何光岳的《东夷源流史·黄国的来源和迁徙》记载,在古代内蒙古东部,辽河西源的西拉木伦河流域,生活着一支叫“黄夷”的部落,他们是当今“黄”姓人士最早的祖先,后迁入今山东东部地区,加入了黄帝长子少昊(也叫玄嚣,号金天氏)的东夷大部落,成为东夷大部落总共九夷中的一支,被称为“黄夷”部落,并与少昊部落的人通婚,成为跟黄帝长子少昊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一族。
后来,黄帝二子昌意的长子颛顼(三皇五帝之一)带着自已的部落也迁到少昊的山东区域,成为东夷大部落的一员,并辅佐少昊管理东夷大部落,少昊去世后,颛顼接管了整个东夷大部落,包括“黄夷”部落,并与“黄夷”部落通婚。
黄帝与少昊都去世后,颛顼成为中华总部落首领,带着东夷大部落的人,迁回河南中原地区,“黄夷”部落的人也一起迁到了中原。
据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记载:
“……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即:娶)少典之子(即:女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即:伯益),与禹平水土(即:助大禹治水),……帝舜……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即:舜帝姚姓的女儿给大费为妻),大费拜授,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即:伯益),舜赐姓嬴氏”。
这段古文字的大致意思是:
颛顼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吞下玄鸟送来的卵后(笔者注:母系社会中男子到女子家中求欢是常态,故此处“玄鸟陨卵,女修吞之”意指某一男子到女修家中求欢),生下大业(笔者注:有学者认为大业即皋陶,但也有学者认为大业与皋陶是两个人),大业娶了一个叫女华的女子,生下大费(也叫伯益或者伯翳),伯益助大禹治水成功,获得舜帝的赏识重用,舜帝将自已姚姓女儿(舜帝姓姚)嫁给伯益,后来伯益还帮舜帝驯服鸟兽,舜帝赐伯益“嬴”姓。
司马迁在这段古文字中,以“玄鸟陨卵,女修吞之”,隐去了大业父亲的身份,让后人只知道大业的母亲是颛顼帝的孙女,叫女修。
那么大业的父亲到底是谁呢?一般认为,是早已跟黄帝长子少昊部落通婚多年,血缘融为一体的“黄夷”部落的人,也可以说,是黄帝长子少昊的后裔。
所以,大业及其子大费(即:伯益),既有黄帝长子少昊的血缘,也有黄帝孙子颛顼帝的血缘,但颛顼帝是大业的外曾祖父,少昊才是大业的直系祖先。
因此,以伯益(不是陆终)为祖先的黄氏族谱,既有记载以黄帝-少昊为最初始祖的,也有记载以黄帝-昌意-颛顼为最初始祖的。
舜之后,禹继位。
禹要把帝位传给伯益,但禹去世后伯益替禹守孝三年,让禹的长子启继位。
启继位三年后,未还位给伯益,反而在继位第六年的时候,因惧怕伯益的才能而杀了伯益。又因伯益家族十分繁荣,为了安抚伯益部落,启厚葬了伯益,并封黄国给伯益长子大廉,国都位于今河南省潢川县隆古乡,为夏(亦为后面商、周)的子国。
按照《史记·黄国故城志》等史籍记载,黄国是嬴姓伯益长子大廉,于公元前2148年春受封的,定都光州(今河南潢川),距今已经有4100多年的历史。
而禹的长子启,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2、黄氏为陆终后裔的依据
南北朝之后,才开始有官方史籍记载,黄氏为陆终之后。
记载黄氏为陆终之后的史籍有: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王俭的《姓谱》、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籑》、北宋初成书的《百家姓》、北宋时期的《广韵》、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南宋朱熹的《莆田黄氏祠堂记》、明朝宋濂的《西瓯黄氏家碟记》、明朝凌迪知的《万姓统谱》等。
篇幅所限,记载的具体文字略。
目前,全国大多数黄氏族谱,都以陆终而不是伯益,为自己这支黄氏的远古祖先。
司马迁的另外一篇文章《史记·楚世家》记载:“……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其弟吴回。……吴回生陆终”。
这段古文字大致意思是:
颛顼帝,也叫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的儿子,叫称,称生的儿子,叫卷章(也叫老童),卷章生的儿子,叫重黎,吴回是重黎的弟弟,吴回生的儿子,叫陆终。
笔者注:
另有一种传说,重黎其实是两个人,一个叫重,一个叫黎。先秦典籍《国语·楚语》记载,重,是掌管木的官,后来负责观测南方天象;而黎是掌管火的官,后来负责管理民间事务。
另外,据《山海经》记载,卷章(即:老童)生的儿子,叫黎(不是重黎),而重,是黄帝长子少昊的后裔,黎与重两支部落融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部落首领,叫重黎,这个重黎的弟弟,叫吴回。
颛顼帝把帝位(中华部落总首领)传给了侄子帝喾(帝喾之后,是传尧、舜、禹),而不是传给自已的儿子,因此,颛顼帝的儿子,称,及其后裔,卷章、重黎及弟吴回、陆终……,都沦为臣民。
重黎因为具有掌控与传播火的技能,给天下带去温暖与光明,因此被帝喾赐予“祝融”(即:光明之神)的称号。
但重黎在一次作战中失利被帝喾杀害,帝喾转封重黎的弟弟吴回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在很多黄氏族谱中,陆终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其子南陆被禹的儿子启,封黄国于今河南潢川县。
但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其中二子参胡也叫惠连,这里并没有“南陆”的名字。
只是有些黄氏族谱记载,南陆为陆终二子,南陆就是惠连,也叫参胡,被启授封于潢川的黄国。
为什么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陆终六子都没有出现南陆的名字,陆终二子参胡,是不是就是那个建立了黄国,同时也叫惠连、南陆的同一个人,现已不得而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不但记载了伯益世系的传递关系,而且明确指出,伯益是黄氏的祖先;而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只记载了陆终的世系的传递关系,但没有说,陆终是黄氏的祖先。
说陆终是黄氏祖先的官方史籍,出现在南北朝之后,及大部分黄氏族谱中。
根据以上分析,伯益,是黄帝长子少昊的直系第六世孙,同时,颛顼帝的孙女,女修,是伯益的祖母即伯益同时是颛顼帝的第五世外玄孙;而陆终,是黄帝二子昌意的长子颛顼帝的直系第五世孙。
黄氏的远古祖先,到底是早期官方史籍记载的伯益,还是南北朝之后官方史籍才开始记载,并在全国多数黄氏族谱中也同时记载的陆终,还有待后人考证。
三、黄国与黄姓(氏)
目前,史学界普遍认同,黄国是在公元前2148年夏朝初建立的,以今河南省潢川县隆古乡为国都,历经夏、商、周三朝,为子国,一直到公元前648年东周的春秋时期,才被楚国吞并,享国祚约1500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单体政权。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个部落的标志。到了父系社会,由于子孙繁衍人口变多,部落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于是每支都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姓用来区别不同的家族,氏用来区别同一家族不同子孙的支系。
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开始发生变化,秦末大乱后,姓与氏逐渐融合,汉代开始不再严格区分姓与氏,都称为姓。到了今天,姓与氏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
黄姓(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有以下四种说法:
1、认为黄族是远古部落,属于史前母系社会的“因生赐姓”。因为黄族以黄鸟为图腾,因此以“黄”作为本部落的姓,是远古的姓不是氏,沿用至今已有5000多年。
2、 认为“黄”是“胙土命氏”,从夏·启时期的公元前2148年潢川黄国建立开始,就以国号“黄”为氏,是氏不是姓。在黄国存在的1500年左右时间里,黄国人就姓“黄”而不姓“嬴”,沿用至今已有4100多年。
东汉学者蔡邕在《蔡中郎集》中收录的《汉交趾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中,记载“夫人江陵黄氏之季女,字曰列嬴,其先出伯翳,别封于黄,以国为氏焉”。
3、 认为“黄”是“胙土命氏”,到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以国号“黄”为氏,是氏不是姓。沿用至今已有3600多年。
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记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是远古时期伯益的后裔,伯益长子大廉为黄夷首领,在夏朝建立黄国,到了商朝以国为氏。另外,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同时有描述商朝人祭祀情况的“帝黄奭三羊”和“贞用于黄奭佑三牛”等记载,黄尹、黄奭是黄姓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姓名记载。这些信息说明黄姓至少在商朝就出现了,当然还可能更早。
4、 认为“黄”是“胙土命氏”,在公元前648年东周春秋时期黄国被楚国吞并时候,国人四散奔逃,为纪念故土,以国号“黄”为氏,是氏不是姓,沿用至今已有2600多年。在黄国存在的1500年左右时间里,黄国人姓“嬴”。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戈阳侯国,有黄亭,故黄国,赢姓”,意指黄国人姓“嬴”。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史籍记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里意指黄姓是在东周的春秋时期,黄国被楚国吞并后才出现的。
从已出土的黄国考古文物分析,对黄国人姓“嬴”还是姓“黄”,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黄国没有被楚吞并之前,黄国的人就开始姓黄了,其依据是考古文物中,出现了“黄”字;但也有人认为,考古文物中出现的“黄”字,意思是表示“黄国”,而不是姓氏。
虽然黄姓(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有以上四种说法,但多数人认同是在公元前648年东周的春秋时期,黄国被楚国吞并的时候,国人四散奔逃,为纪念故土,以国号“黄”为氏,沿用至今已有2600多年,而在黄国存在的1500年左右时间里,黄国人姓“嬴”,当然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四、从黄帝到上杭天禄公,数千年来的总脉络
天禄公黄氏,从万姓之祖黄帝开始,到天禄公迁徙至福建上杭,数千年来最主要的关键链接时间点的祖先名字,及发生的事件是:
黄帝(姓姬)
→
长子少昊;
或者次子昌意及昌意子颛顼(三皇五帝之一)。
……→
少昊后裔伯益被舜帝赐姓嬴,其子大廉被封黄国;
或者颛顼后裔陆终被舜帝赐姓嬴,其子南陆被封黄国。
黄国位于今河南潢川,是在大禹的儿子启,废除了禅让制,改为继承制,中国正式进入奴隶社会后,在公元前2148年建立的,商、周继续作为子国存在。
……→
公元前648年东周的春秋时期,楚国吞并了黄国,黄国总共存在了大约1500年左右。黄国被楚国吞并后,国人四散奔逃,以国号为氏,黄姓出现。
……→
黄国被吞并300多年后,在东周的战国末期,黄歇为楚相24年,号“春申君”,为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第一次复兴了黄氏,形成了以黄歇为始祖的江夏黄氏(今湖北武汉到云梦县东南一带)。
→
黄歇被门客李园所害,部分子孙及一些江夏黄氏族人四散奔逃。
……→
黄霸出现,他是西汉汉宣帝时期的宰相,出自淮阳(今河南周口)黄氏,成名于颍川(今河南禹州)。
……→
黄香出现,他是“中华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也是描写黄香孝道的诗句。京师的人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虽然黄香官职不高,只是东汉汉和帝时期的尚书令(掌管机要)及魏郡太守,但以孝闻名于世。同时,黄香孙黄琼、曾孙黄琬均在东汉位列三公,名震朝野,促进了黄氏的第二次复兴,遂形成了以黄香为始祖的江夏黄氏(前述过,战国末期形成过以黄歇为始祖的江夏黄氏),目前全球华人黄氏,多为黄香后裔,被称为“江夏黄氏”。
……→
东汉末年,黄香的曾孙黄琬与王允计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害,黄香族系的部分子孙四散奔逃。
……→
祖先于魏晋早期迁徙至河南固始。
……→
祖先黄惟淡于唐朝中晚时期自河南固始入闽,居邵武平洒,成为本支黄氏入闽始祖。
……→
祖先黄锡从邵武平洒迁徙至邵武禾坪鹳薮(今邵武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生子黄峭或称黄峭山,被尊称为峭公或者峭山公。
→
峭山公娶三房生二十一子。公元951年在峭山公80岁生日时,他拿定遣子主意,召集姻亲安排家事:
三房位下各留长子以俸晨昏,其余十八子俱令各走他乡开创家业,并作有著名的黄氏遣子诗(或称认祖诗),被称为“外八句”;三房夫人各作诗赠子,合称为“内八句”。
→
951年,峭山公第九子(按年龄大小排,为第十子),二房吴氏祖婆第二子,化公,原名黄璘,字惟杭,号从章,遵父命迁徙至宁化县石壁村,改名黄化。
……→
南宋时期天禄公迁徙到上杭县稔田镇(古代称胜运里、丰稔等)黄屋坑开基,后再迁至石牌前定居,成为上杭天禄公黄氏的始祖。据族谱记载,天禄公出生于1171年。
作者简介:黄铭光,祖籍福建永定,上杭天禄公第27代裔孙。1986年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原私企公司董事长,福州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
参考资料:
[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栾丰实,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史研究,2000
[3]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4]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5]王符等,潜夫论笺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宋]郑樵,通志略。北京:中华书局,1995
[7]袁珂,山海经全译·前言。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8]顾颉刚,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何光岳,东夷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10]史国强,中国姓氏起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11]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12]黄诚琼,黄姓的主源来自大业、伯益系。清泉书院,2022,9,27
[13]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网。2021年5月11日
[14]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篡办公室,《福建姓氏志》(第一卷),第一版。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12,第8页。ISBN 978-7-211-08310-7。
[15]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 《记住乡愁》 第四季 第四十四集 和平镇——自立自强。央视网2018年03月06日 21:10
[16]黄如论主编,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ISBN7-5034-1607-6
[17]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黄峭第十世孙黄德裕收录《峭山公行实录》,被记载在《东垣黄氏宗谱》(睦九堂),卷六“世德华略”,修于明朝嘉靖年间,第1-4页。
[18]南宋隆兴元年进士,峭山公第十二世孙黄遹(字景声)于绍兴八年(1138年)修谱时;元朝泰定四年进士,国史院编修,峭山公第十七世孙黄清老于元朝元统年间(1333-1335年)修谱时,均有收录《峭公行录》,被记载在《竹粟黄氏宗谱》(锡类堂)卷六《行诣录》,修于清朝嘉庆十七年,第1-6页。
[19]宁化化公第十一世裔孙黄槐开著《家谱序》,现被记载在宁化的《江夏名宗黄氏十三修族谱》中,首修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567年),第1-8页。
[20]年家眷会弟林恭范作序的《樵西五经黄氏梧坪宗谱》收录了《峭山公实行录》,修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第1-8页。
[21]上杭石牌前黄氏天禄公总祠理事会,福建上杭石牌前黄氏天禄公总谱。2008
“黄氏峭公祠”祭拜联系
黄丰流:15859925783
黄德旺:18950673832
地址: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上井自然组
“黄峭家风家训馆”参观联系
黄流坚:13960626257
黄德旺:18950673832
《黄峭文化》投稿邮箱:
huangqiaosw@163.com
地址:福建省邵武市张三丰大道363号黄峭广场城郊镇政府大楼二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