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
赵诚,(1899—1959),男,蒙古族,别名赵璧成,蒙古名额尔敦赛音,曾用名赵子和、张来运。内蒙古土默特旗鸟儿素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就读,曾参加归绥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23年秋天,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1931年11月回国,在中共西蒙工委领导下进行隐蔽的地下工作,为促成百灵庙军事暴动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他在土默特旗一带从事秘密的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8月,任绥西专署蒙政科长。1941年春天,赵诚赴延安学习。1942年6月,调任陕北三边专署民族事务科长、交际处主任。1946年1月,任中共伊盟工委会委员。
孙兰峰将军的结局(孙兰峰是什么军衔)
后赵诚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共伊盟委委员,伊克昭盟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任兼法院院长。
从1951年6月,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他曾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委员。于1959年11月4日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60岁。
赵诚同志对党忠诚,克己奉公,30年如一日,是我党的一位优秀共产党员。
苦难的童年
赵诚出生时,敕勒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荡然无存了。这里草场退化,薄田怪石,给人留下满目凄凉。
赵诚出生时,敕勒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早已荡然无存了,这里草场退化,田薄石头多,满目疮痍。
赵诚家祖先虽留下些薄田,可一年年辛勤劳作,遇风调雨顺之年尚可为生度日,若遇雨水失调之年,一家人便靠四处借贷,吞糠咽菜度日了。穷人的孩子懂事早,赵诚从八九岁开始便跟随父母下地干活了。11岁时,赵诚长成半大小子,已经会干很多农活了。这时,村里一家地主养着十几头耕牛,想让诚实敦厚的小赵诚去放牧,执拗、懂事的赵诚不顾父母的阻拦,扛起行李住进地主家牛棚旁一间幽暗的小房里,开始了执鞭牧牛生涯。转眼四五年过去了,赵诚也由一个半大小子长成敦敦实实的青年了。
15岁这一年冬天,赵诚从牛棚旁的小屋子里又回到家里。春节一过,阿爸便把赵诚送到归绥城的巧尔齐召当了一名小喇嘛。巧尔齐召在归绥城算个规模不小的召庙,15岁的赵诚身披绛紫色袍子,晨钟暮鼓,黄卷青灯,俨然过上了僧侣生活。
当小喇嘛,说穿了是当杂役。赵诚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生火、煮茶、扫院,一直忙个不停。惟有使他感兴趣的是这里能学点文化。两年的寺院生活使赵诚识了不少字,学会了蒙文蒙语,一般经卷他也能看懂了。可是,他也越来越迷惑不解了,贫苦的蒙古人那样虔诚地信佛,可总摆不脱贫困;地主老财不信佛,却过着肉肥酒美的奢侈生活,这到底是为什么?他曾向虔诚的教徒们询问,教徒们解释不了;他曾向大喇嘛求教,却遭到一顿训斥。
喇嘛袍子也束缚不了赵诚那颗追求美好的心,他要冲破这窒息的生活,到外面寻找更广阔的天地。17岁的赵诚脱下喇嘛袍子,来到石王庙蒙文初级小学读书。他真正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1920年,赵诚由初小毕业,考入了被当时人们称为“南高”的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第四班,同乌兰夫、多松年、奎璧、吉雅泰、佛鼎、康根成等同学一道读书学习了。
赵诚(左)与吉雅泰合影
寻求光明
赵诚出生时,敕勒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荡然无存了。这里草场退化,薄田怪石,给人留下满目凄凉。
赵诚来到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后感到耳目一新,他在班里年岁最长,于是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老赵哥”,乌兰夫、奎璧、吉雅泰、佛鼎等同学都很信任这位朴实笃诚的“老赵哥”,也给了他很多帮助。
20年代初,新文化运动的新风洗礼着归绥这座古城,乌兰夫、多松年、吉雅泰、赵诚等同学积极投身这场运动,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抵制日货,组织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923年夏,赵诚由土默特旗高等小学校毕业、同乌兰夫、奎璧等30多名同学一道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学习。
蒙藏学校学生享受官费,学校也负担学生食宿,但是到了严冬,家境贫寒的赵诚和奎璧仍穿着单衣,白天在教室里手都冻僵了,夜里两人只能合盖一张被子。校长章武看到浑身冻得颤抖却仍在坚持学习的赵诚和奎璧,心里涌起阵阵怜意,隔几天后拿出两套棉袍让他俩穿上,并鼓励他俩用功读书。赵诚穿着崭新的棉袍,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下定决心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终生。
1923年12月北京蒙藏学校学生吉雅泰等28人于土默特旗领取津贴洋共56元
可是,不久章武校长因保护同学们参加“家乡请愿团游行示威活动”遭到蒙藏院的排挤被免了职,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得知后,一致决定积极引导这批蒙古族青年站到党的一边,便派邓中夏、赵世炎等前往蒙藏学校和同学们交流谈心。隆冬一个周末的夜晚,李大钊和邓中夏、赵世炎都来了!赵诚听到喜讯后非常高兴……大钊先生对大家说:“千百年来,统治阶级故意挑拨民族关系,造成民族间的隔阂,可是大家仔细想想,蒙古族中有受苦受罪的人,汉族兄弟中也有受苦受罪的人啊!我们要想获得民族的彻底解放,必须团结各个被压迫民族的人民,共同起来推翻压在我们身上的地主牧主剥削阶级。”这一夜,赵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想了很多,很多……
他在学校更加如饥似渴的学习,并于1923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赵诚参加了北方区委组织的学习马列主义秘密轮训三人小组。赵诚、多松年、佛鼎三人在宣武门附近一个破庙的大殿里,围着一张小桌子、一盏小油灯和一本油印读物,听大钊同志系统的讲马列主义,大钊同志从巴黎公社讲到苏联十月革命,从中国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讲到世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1925年1月邓中夏来到蒙藏学校传达了北方区委的决定—赵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赵诚心中默念:“请组织放心吧,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25年赵诚在北京蒙藏学校
异国求学
1925年3月,根据斗争需要,北方区委决定选派赵诚、佛鼎、奎璧作为首批学员前往蒙古学习。赵诚和同伴们进入党务学校。党务学校开设的课程除蒙文外,还有联共(布)党史、哲学等,赵诚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读了不少马列著作。
10月,内蒙古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的形势,在第二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上及时做出了《蒙古问题决议案》。《决议案》认为应当组织内蒙古国民革命党。很快,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了。赵诚和佛鼎作为党务学校代表随第三国际领导人阿其洛夫一道返国并参加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大会。
1925年底,组织上决定送赵诚和佛鼎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赵诚在东方大学预科学习了一年,1926年11月正式进入本科学习。主要课程有联共(布)党史、西方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每年暑假,学校安排他们到乡下野营,同苏联红军一道训练,体验军事化生活。
1930年春,赵诚由东方大学毕业,共产国际东方部派他秘密回国工作,当他行到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时,因情况有变暂时滞留下来。
报效家乡、虎口脱险
1931年9月,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突然通知赵诚立即动身返回家乡开展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辛跋涉,赵诚终于回到阔别六年的家乡,印入眼帘的是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后土默川大地的萧条凄凉。
赵诚没顾上回家看望亲人,他首先落脚于归绥城(现呼和浩特),同党的地下组织取得了联系,得知共产国际三个月前派遣回国的中共西北特委书记王若飞20多天前在包头被捕,绥远地区的党组织暂时处于隐蔽状态。
1932年春天,联络员告诉赵诚共产国际为加强西北特委工作,派罗勃夫同志回国在绥远地区开展工作,要他迅速与罗勃夫同志取得联系。赵诚告别了家人,立即同联络员来到包头,经多方打听,得知罗勃夫同志已转移到了美岱召一带乡下。
王若飞被捕后,西北特委的工作由罗勃夫负责。根据斗争需要,绥远地区已成立了“中共绥远地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会领导同志接受王若飞被捕的教训,将委员会负责人罗勃夫转移到敌人戒备较松的乡下,他和李森的公开职业是卖布的小贩。
赵诚见到罗勃夫才知道,罗勃夫就是原来东方大学的曾涌泉,他把回国后的情况向曾涌泉做了简单的汇报,曾涌泉说:“我回国是协助若飞工作的,未等我回来,他就被捕了。我们当前的任务是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随即指示赵诚继续回到归绥农村开展工作。
赵诚离开美岱召,走村串乡,以拜亲访友的形式沿大青山一带发动群众。一天,赵诚正在离察素齐铁路不远的一个村子里和几个青年农民密谈,忽然由远而近传来一阵马蹄声,没等他们疏散转移,几个警察跳下马,走到他们身边大声喝道:“哪个是赤化分子赵诚,跟我们走!”几个警察围上来要抓青年农民弟兄,赵诚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大声说:“慢着,我就是你们要抓的人,与他们几个无关。要抓,抓我一个”。
警察把赵诚押往归绥城里几次审讯,赵诚都矢口否认,敌人又得不到任何证据,不得不把关押七个月的赵诚释放了。
获释后的赵诚立即前往萨拉齐寻找组织,李森告诉他:曾涌泉已赴乌兰巴托汇报工作去了,绥远地区的工作由西蒙工委领导,工委负责人是乌兰夫。乌兰夫现在的公开职业是土默特旗高等小学校教员。赵诚来到归绥城找到乌兰夫,乌兰夫指示他要打入在百灵庙成立的“蒙政会“……
参与组织百灵庙暴动
1933年夏天,德王在百灵庙发出了内蒙古“高度自治的通电”,饱受民族压迫的蒙古族同胞奔走相告,表示拥护。更有很多蒙古族有志青年去投奔德王。我党西蒙工委三人小组趁德王扩大势力、成立保安队的机会,相继派共产党员朱实夫、赵诚、云清等进入部队,做官兵的工作,秘密宣传抗日。赵诚来到百灵庙,进入了“蒙政会”,在保安队里任上士,他在官兵中秘密开展宣传工作。
1935年,德王同日寇的勾结日渐频繁,也日益公开化,这引起蒙政会的大部分蒙古族青年和保安队官兵们的极大不满,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秘密来到百灵庙指示赵诚等共产党员广泛动员官兵,做好暴动准备。
这年秋冬之际,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喜讯传到百灵庙后,打入蒙政会的共产党员异常高兴。这时德王出卖民族利益、与日寇勾结,同志们忍无可忍,想立即组织暴动。赵诚在秘密会议上说:“西蒙工委指示我们,一旦德王公开卖国求荣甘为蒙奸时,要组织暴动,把部队带出去。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啊!德王的羽翼还没有削掉,我们的组织动员工作还没有做妥,仓促起事必然会影响大局。同志们想想,部队暴动后该向何处去?”大家觉得赵诚的话说得有道理,纷纷说:“是呀,暴动后部队如何立脚呀?”于是决定静观其变。
转眼到了年关,赵诚在保安队休假时返回归绥城,又来到塔布子村,把百灵庙的详细情况向乌兰夫做了汇报。春节过后不久,便传来百灵庙暴动的消息。赵诚和同志们积极准备着暴动队伍下山后的安置工作。不久,部队开到毕克齐和察素齐驻扎,西蒙工委指示赵诚离开部队,到地方开展他熟悉的农村工作。
青山峰火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开始全面侵华。10月,归绥沦陷,西蒙工委负责人乌兰夫随蒙旗保安队西撤包头、过黄河转移到伊盟地区。赵诚与从蒙古归国参加抗战的贾力更、勇夫取得联系,在大青山一带农村秘密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赵诚(左)与勇夫在北京天坛合影(1953年)
1938年秋,八路军一二O师李井泉支队挺进大青山,党中央指示他们与当地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们取得联系,共同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赵诚、贾力更、勇夫在“八路军平川工作队”队长姜文华的护送下,与万家沟司令部的首长接上了头,驻扎在万家沟的八路军一二O师和本地方党组织联合抗日、如虎添翼!
根据斗争需要,地方党组织和支队领导研究决定,赵诚和勇夫通过关系潜入伪军中做宣传策反工作。不久,赵诚经贾力更介绍,来到伪蒙古军独立团三连当文书。这个连从连长到士兵大多是土默特旗蒙古族青年,很多人赵诚从前就认识,连长王秉义从小出身穷苦,很同情革命。赵诚通过各种形式向士兵们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很快,很多士兵都成了赵诚的朋友,在他的鼓励教育下,士兵们的觉悟提高了,纷纷表示绝不骚扰百姓,绝不向八路军开枪。一年后,这支部队进行了改编,开赴固阳驻防,组织上决定赵诚离开队伍,调到乌盟抗日救国会任宣传委员。
1939年秋,坚持地方工作的同志们在大青山支队的大力帮助下,成立了“土默特蒙古工作委员会”,贾力更任书记,奎璧、赵诚、勇夫、和李森分别担任委员,大家分头负责工作。在工委的领导下,土默川上的抗日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争取韩伍抗日
1939年冬天,伪“防共二师”驻扎在呼市包头一带,师部设在察素齐。师长韩伍出生在土默特旗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家庭里,曾是百灵庙保安队的队员,很早与赵诚认识,日寇占据归绥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但他骨子里痛恨日寇,可是也找不到明确的出路,因而很苦闷。贾力更、赵诚等及时向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主张,并要他保存好这支队伍等待机会……后上级决定派赵诚、吴建勋前往察素齐,帮助韩伍开展工作。
韩伍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他和他的队伍有旧军队的不良积习,赵诚让他从戒烟做起,严明军纪。一个月后,韩伍戒掉了大烟,全师开展戒烟热潮。赵诚又买了许多篮球,发放到各连队,连队之间开展了激烈的篮球比赛。
“防共二师”替大青山八路军购进了大批枪支弹药,并解决了过冬的棉衣、粮食等物资,官兵们的抗日爱国行为引起了日寇的觉察,1940年5月5日日寇突然包围了师部,韩伍和吴健勋被镇长藏在家里保护起来,赵诚和近30名军官及180多名士兵被押住归绥监禁起来。不久,30多名官兵全部遇难。
三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赵诚和一些士兵趁敌人看守不严越墙而逃。赵诚逃出后,立即回到大青山,回到战友们中间。
奔向延安
1941年春,上级决定调赵诚和李森赴延安工作学习,同时还要带去一批进步青年。同行的还有七大代表贾力更和西北局干部孔飞,姚喆司令员派战士们护送同志们下山。
1941年3月,同志们眼看就要走出敌人最严密的封锁区了,哨兵忽然发现敌情,姚司令员率领战士们飞身上马迎击敌人,顿时枪声大作,孔飞、赵诚、李森领着青年们迅速疏散转移,多数青年已转移到安全地带,贾力更保护着落在后边的两名青年,忽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贾力更倒在血泊之中。姚司令率战士们很快击溃了敌人,但贾力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姚司令和战士们把同志们送出封锁区到达较安全地带后,便立即返回大青山,由孔飞、赵诚、李森三人组成临时党支部,孔飞任书记,赵诚、李森任委员,执行护送青年到延安的任务。
赵诚(右)与李森在北海合影
历尽千辛万苦,同志们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一周后,西北局调赵诚到蒙古文化促进会工作,同时担任陕北公学民族部蒙文教员和班主任。10月,延安民族学院成立,乌兰夫任教育长,赵诚任专职教员,两位分别四年的老战友又一次战斗在一起。赵诚后任三边专员公署民族事务科科长、交际处处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
赵诚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聘书
鞠躬尽瘁
全国解放前夕,赵诚任中共伊克昭盟党组书记、伊克昭盟自治政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伊克昭盟法院院长。
1949年全国解放后,赵诚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忘我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195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赵诚为自治区法院院长。那时,正值人民政权刚刚建立,为巩固新政权,赵诚抱病部署剿匪肃特、除暴镇反等工作,夜以继日地批阅案卷,核实案情,终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为党辛勤地操劳,终于使病情加重,不幸于1959年11月4日在北京医院逝世,走完了光辉的一生。
赵诚任自治区法院院长聘书
乌兰夫(前排右二)在内蒙古驻京办事处
接见伊克昭盟国庆参观团全体团员
团长赵诚(左四)、云兰(左一)
赵诚(一排左三)与鄂尔其乎雅克图盟長(1950年)
赵诚一家在伊克昭盟东胜合影(1951年冬)
前排左起:赵如英、云兰、赵如意(怀抱中)、赵诚、赵玉霖、云曙芬
后排左起:赵如岗、赵如恒
赵诚同志追悼会(1959年11月)
第一排左起:孟纯、特木尔巴根、李世杰、孙兰峰、博彦满都、(空)、哈丰阿、乌兰夫、奎壁、孔飞、
杨秀梅、乌云、安平、嘎鲁布森格
第二排有朋斯克、佛鼎、周吉、姚玉光、林蔚然、克力更、
韩昰今、陈炳宇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