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积淀的文化,融在人们的精神深处,也融在生活的点滴里。建筑,是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渗透着建造者的思想意识。团山建筑的精美没有因历史的久远而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团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
时间的指针拨回明洪武年间,来自山西的商人张福,见团山“山川毓秀、风俗醇美、形式耸拔、众山环拱、甲于全滇”,欣然带领家人三迁梓里,定居于此。一个秉承中原文化的家族,在与边地文化的融合中树起古色古香的一帜。
个旧的锡矿,于清朝末年为滇南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建水城里的朱家花园因此兴起,建水西庄镇的团山张家族人也以此发家。怀着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他们将财力投入到家乡建设当中,一座座颇具中原传统建筑风格的房屋拔地而起。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张家花园 摄影:卢清国
团山以张姓人居多,传说张家老祖宗活到了二百多岁,问为何长寿,他在一张纸上写下百个忍字,为后人留下了"百忍"家训。张氏宗祠的门联为"大启万年新世界,恪守百忍旧家声",横批为"书香世第"。忍,忍耐、忍受、容忍、忍辱负重,这就是张家的家训吧。"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楹联不仅是写在纸上挂在门外的,而且作为其家族的处世哲学而代代传承。在与外村人的相处中,也恪守百忍家风,以忍让著称。
六百多年过去,生生不息的张家人为古老建筑注入生命的质感,使团山成为活着的民居文化博物馆。因建筑质量、完好程度和文物价值堪称中国古民居建筑一绝,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保护名录项目。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张家花园 摄影:卢清国
张家花园
张氏家族的发迹和张家花园的建盖,都在清代末期。那时的张家一贫如洗,其子张国义、张国明跑江外做生意,赚到了一点钱,便买几匹马到个旧厂给老板驮荒跑运输。后来两兄弟买下个旧莲花洞坑口,雇佣一批人采矿,还在下河沟内设三座大炉,终年冶炼。获得丰厚利润后,随即与村中的同族,开办“吉昌”商号,将商务扩大到香港、上海、昆明等地,并寄钱回家,购买土地,在村中盖了五间两耳的住房。后因人口多,住房拥挤,又择村边的土地,建盖了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为规模最大一家,其华美古朴程度可与建水朱家花园媲美。张家花园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寨门、一进院、二进院、祠堂和碉堡组合而成,计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占地达1万多平方米。 张家花园正厅的廊柱,柱墩底部有四只石狮子围绕,呼应柱墩的圆形,故名为狮子滚绣球。石材造型完毕,据说用银子打磨,十分光滑。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张家花园 摄影:卢清国
整组建筑造型幽美,斗拱正檐,屋角起翘,屋面反曲有举折呈流线型,一色的灰调文,给人舒适之感;雕梁画栋,名人书画无一不备,极富装饰性;雕镂精巧的花格门窗、古色古香,是建水传统木雕中的精品,铺地、柱础、窗下坝墙、门垛和照壁都很有特色。总之多而不繁、艳而不俗、朴实而不呆滞、简单而不粗陋,具有建水民居的主要特点。
解放战争时期,张家花园是云南地下党统战组织"九人团"的一个活动点。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团山古村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珍贵遗产的典范,尽管长期无人知晓。”这是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官员对团山村的评价。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将军第 摄影:卢清国
将军第
将军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58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38间。房屋建盖者张和,字用礼。幼年丧父,全赖母亲抚养。后随堂兄张恺到个旧谋生。在矿山上成长起来的张和,性格豪爽,胆量过人,凡矿山发生的争吵和械斗,都由他一言定夺。在1911年爆发的辛亥临安起义中,张和领衔率众平息匪乱,得到云南都督蔡锷的赞赏,委任张和为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将军第”匾额,悬于家乡。所以,团山人将其所住宅院称为“将军府”。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将军第 摄影:卢清国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将军第 摄影:卢清国
村内很多人家只留守老人看守房子,甚至有些民居都已经荒芜,无人看管,因为没有人迹的喧嚣,于都市文明的夹缝里演绎着自己的清静、古朴与原始的自然,更有一种未修饰的美。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将军第 摄影:卢清国
张氏一门历来经商为官,村内很多人家都挂着几百年的门匾。有些是皇上御题,有些是官府册封。
院里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匾额,其中有临安知府贺宗章为胡氏题写的“永享遐龄”;有族人祝贺胡氏六十、七十大寿的“金萱永荫”“松心鹤算”“锡尔纯嘏”“百鸟朝王”“德庇福广”等。这些匾额是张和遇害后,官府、村民、族人祝贺张和母亲胡氏六十、七十大寿的贺礼。虽然红漆已经斑驳,但金色大字仍然可以想见当时的繁华。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锁翠楼
锁翠楼,团山村的北寨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 1904)。因这里紧邻后山,山清树碧,流水淙淙,故取名为“锁翠楼”。建筑占地面积60.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平方米,采用三层牌楼式单孔拱形大门结构,屋檐、窗棂的雕刻较为细致。门楼朝外的各层部位,都设有枪眼,是团山村北部的防御工事。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团山的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其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团山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建一园形小山包上,故此得名"团山"。 团山古村是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团山村现保存完好的汉族传统民居和古建筑有21座,它们都已经被编了门牌号,成为无数户人家共同拥有的家园。团山村的后人们就在这令人羡慕的老宅内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年年迎候春燕的归来,因为这些燕子也把它们的家筑在了雕龙画凤的檐梁上。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张氏宗祠
宗祠为团山村张氏祭祀性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前一棵大榕树是众多古村落的典型特征,其建筑不算特别,却是族人议事和祭祖的场所。
宗祠正堂的门框上悬挂有一幅再明白不过的对联"张姓始祖,发籍江西鄱阳许义寨,先辈正宗;氏族兴旺,迁移云南建水团山村,后氏立祠",横批"百忍家风"将一个团山村的古今及内涵作一清晰表白。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皇恩府 摄影:卢清国
皇恩府
光绪末年始建,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二进院落,两大天井,6小天井,6个过道和房舍37件。因房屋修建者幼年丧父,其母抚孤成人,被光绪皇帝封为安人,准建立"节孝坊"并赐"皇恩旌表"匾悬于大门之上,于是为院落起名"皇恩府"。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皇恩府 摄影:卢清国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皇恩府 摄影:卢清国
门上的雕花用镂空雕的手艺做成。据说这个三层镂空木雕出自一个民间老艺人之手,他一生有十多幅作品,其他已经失散,只有这六扇门还如此集中并完好的保存,国家一级文物。 据说当地人给工匠算工钱的方法很奇特,根据雕落的木屑总量来给钱。第一层雕花的木屑是一两木屑换一两银子,第二层雕花是一两木屑换二两银子。第三层木屑是一两木屑换一两黄金。这种根据工艺难度和手艺的级别计算工钱的方法,虽然特别,但很公平。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现院子由兄弟分家化为前后两家,后院现对外接待住宿。主人张立永为退休老师,对团山、建水古往今来无不知晓,著有《团山》一书,可谓团山活字典了。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司马第 摄影:卢清国
司马第
团山村是一座相当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村里80%以上是张姓。少数外姓人家多是当年张家请来的帮工助手,他们也在这里安居乐业。司马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计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20间,房屋布局由“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组成二进院落,为团山民居中唯一不属张姓的典型外姓民居建筑。
据介绍,毛氏家族是由清代后期迁入团山村的。他们在团山落脚之后,吃苦耐劳,样样活计拿得起,放得下。在团山人外出开矿的过程中,毛有寿兄弟随邻居张国芳到个旧开矿,随后加入张氏族人的“天吉昌”商号,从事转口贸易,发了大财,便寄钱回家买了一块地盘,建盖了一座装饰精美考究的大宅院。由于毛氏的先祖在早年时获得过“司马”的名号,故毛有寿在致富之后,不忘祖宗的儒士身份,同时制作“司马第”匾额,悬挂于大门的门头上,一方面让子孙牢记祖先曾经有过的荣耀,另一方面则通过豪宅的营建,鼓励子孙崇尚儒学,发奋攻读。因此,村里的人将其称为“司马第”。
云南建水 团山古村 摄影:卢清国
团山古村的建筑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所有建筑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砖雕及彩绘书画制作精细、简繁得体,屏门、格扇、梁柱、走廊、屋檐等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尤其是木雕屏门与格扇窗的雕刻图案丰富多彩。
团山由于完整保存了19世纪的村落格局和原生态的人文环境,是一个活态的遗产。团山村拥有完整的传统风貌型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是一个浓缩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原生态古村落,一个充满人文生命的活村庄。被国内外建筑专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价为"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