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实际上记载的还很完整
4800年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发明了马车,他们从中亚入侵了欧洲,替换了欧洲土著,成为了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的祖先。3800年前,他们横扫西方,灭亡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建立了后世最大的语族,也就是现代有30多亿人使用的印欧语。古印度文明被替换为使用印欧语的吠陀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被替换为使用印欧语的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被使用印欧语的喜克索王朝统治。在这之间,他们于4300年前入侵了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被亡国灭种,是因为此时正好是尧统一了中国,天子一声令下,全国的诸侯远的出人、近的出粮,前后动员了36万人迅速地在高家堡建立起石峁古城,诸侯们分段负责修建城墙,为了落实生产责任制,每个诸侯国把自己当地风格的玉夹进城墙加以区分,所以石峁遗址有着全国各地的玉。石峁遗址的建立者,是禹的父亲鯀,他作为四岳之一的北岳,负责管理北方,协助尧防御这些入侵的雅利安人,他带着3万人被从安阳后岗二期文化调来这里镇守,也就是把华北平原的仰韶文化后岗一期时产生的太昊眼光娘娘、黑龙族赵公明信仰带到了西北高家堡。
《世本》:“鲧作城。”《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淮南子•原道训》:“昔夏鲧作三仞之城。”《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三仞约是3米多高,石峁遗址两道外城墙大多比较窄小,只能与山势结合防止马车的进入,不能用来防御步兵的攀爬。
石峁要塞的建立,类似于最早的长城雄关,以北方山岳地带为天然屏障,当雅利安人入侵中原时,石峁人就从要塞雄关出发,逆袭雅利安人的后方大本营,抢他们的女人、杀他们的牛羊、烧他们的粮草。久而久之,雅利安人投降了,他们的王族被迁到洛阳安置,后世的名人有商朝第一任宰相伊尹,他把凯尔特人的度量衡带给了商朝,殷墟贵族大墓发现的西方人基因遗骨就是伊尹家族的后代。而雅利安人的平民则在西北安定下来,形成了考古学上的齐家文化,黄帝的后代被任命为这些雅利安人的新的王,史书称他们为西戎。这些人就是后世回族的祖先,回族大姓王姓的基因经检测与轩辕黄帝一样是M117。留在石峁以北鄂尔朵斯的雅利安人,中国历史上叫做豕韦或室韦,也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后来迁徙去了东北。雅利安人信仰的神就是蒙古族信仰的天,而天的儿子就是高家堡当地信仰的三眼三头六臂马王爷,其形象与印度主神梵天的儿子湿婆一模一样,其变体就是三眼王灵官,高家堡依然保留有玄武北岳鯀收服王灵官、玉帝尧舜分封王灵官的传说。雅利安人入侵中国失败后,就掉头去灭掉了另外三个文明古国,最后只有埃及人在百年后从南方反攻赶走了入侵者,恢复了自己的文明。
4300年前,石峁遗址的第一任主人,禹的父亲鯀,在协助尧成功抵抗了北狄人的入侵后,被任命为治理洪水的负责人,继续带领36万人治水,但因为治水失败导致大量平民死亡,被尧舜迁去了山东,鯀被杀,其子炎融担任青州牧,只有鯀的妻子士敬的家族作为高辛氏尧的同宗留在了当地,即考古上的杏花村文化,也就是商朝的土方、周朝的唐杜氏、春秋晋国的望族士姓。大禹就是在山东高密出生的,高阳氏鯀的儿子炎融则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同出高阳氏的欢兜联姻。东夷欢兜则被迁去石家河文化担任荆州牧管理苗民,苗民即后世的苗族,欢兜即后世的彝族。4200年前,石峁遗址的第二任主人,是周朝的祖先伯奋,他是尧的亲戚,同出于高辛氏,作为八元之一,在舜分天下为十二州时,周祖伯奋作为并州牧从客省庄二期文化西安太平遗址分封到石峁遗址,管理陕西、山西的北部。陕西南部为雍州,即客省庄二期文化,将丹朱从石家河迁来这里,首府在延安芦山峁遗址,山西南部及河北西部为冀州,即陶寺文化,首府在临汾陶寺遗址。商祖将洛阳周边的王湾三期文化割让给了舜建立虞国,自己去了东北为营州牧,舜又分出登封阳城建立了崇国分封给禹,石峁同时也作为舜北巡时接受北方朝贡的行宫,并把伏牛山附近特有的伏羲女娲共立于一庙的习俗带到了高家堡。
伯奋世袭后稷头衔,某一代后稷的儿子叫不窋,不窋(zhú)—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古公亶父)—周王季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榆林在黄河以西,当时称为西河,秦在此有西河郡,此时是禹的儿子启为天子,启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军阀那里当女婿,启的第五子叫武观,被封到石峁当不窋的女婿。今本《竹书纪年》“(不窟)居西河”,古本《竹书纪年》“启二十五年,征西河”,《今本竹书纪年》:“(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石峁要塞的城墙太窄太矮,只能挡住马车挡不住步兵,又很久没经历战争,不是身经百战的夏启军队的对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汤既胜夏,废柱而以弃代之”,夏朝把周弃的农神祭祀给废除了,反而是商朝才给恢复了。《国语-周语》:“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4050年前,逃跑到庆阳的不窋建立了与并州同音的豳州,继续当他的州牧,不窋的儿子公刘南迁到宁县,在这里建立了与并州同音的郴州,并创立了刘姓。《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自后稷以来宁乱,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
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其难也如是。然而夏朝商朝都各自传了十几代加起来有三十代,周人怎么可能只有十五王?《竹书纪年》沈约注“诸侯以天子之礼待之(公刘,其实是不窟)”,《诗经毛传》“公刘(其实是不窟)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不窟)”,《史记三代世表、五帝本纪、夏本纪、周本纪、匈奴列传、刘敬传》等等(推荐《先周历史文化新探》第二章第二节、第四章第一节,《先秦历史文化探微》第三章第三、四节,《夏史和夏代文明》第五章第三节,《走近夏代文明》第六章第六节)。
夏启将石峁遗址赐给了不窋的亲戚、当地的豕韦氏,也就是蒙古族的祖先,他们也是轩辕黄帝的后裔,所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基因也是M117,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成吉思汗死后要葬在紧靠榆林的鄂尔朵斯的原因。
3800年前,夏王孔甲的时代,郴州刘姓出了个刘累,被分封到石峁遗址管理豕韦氏,但是不久就逃亡去了河南西部,在缑氏建立刘姓、在鲁山建立邱姓。石峁遗址原本是一个纯军事要塞,北狄人投降后,雅利安人调头西征印度、苏美尔、埃及,它失去了意义,因为建于山地而缺乏耕地且交通不便,于是石峁遗址就被废弃了,豕韦氏北上填补了雅利安人走后的真空。
瀚海的存在,导致山西北部经常会因为西伯利亚冰盖的融化引起的洪水而遭受灾难,但是同时也阻碍了考古学上齐家文化对中原的入侵,比如喇家遗址就是被洪水毁灭的。齐家文化的祖先从地理上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西戎,其传承了很多西亚的先进科技,比如小麦、羊、战车,流动性较强,对中原构成严重威胁。尧联姻舜就是为了融合高辛氏与高阳氏,避免中国形成分裂对立的局面,拉住了舜,就拉住了高阳氏出身的北岳、东岳、南岳,一起对付西北的共工西戎与中亚印欧人联军。是尧舜统一了星罗棋布、一盘散沙的龙山文化,创设十二州牧,建立了中央集权,扩大了以石峁遗址为代表的防御要塞,防住了印欧人,使部分印欧人定居下来与汉人融合形成了齐家文化。夏朝维持了舜对印欧人的防御,保护了中原,所以甘肃临夏区印欧人后裔民间话有‘好夏家’、‘这夏家难惹’等。尧舜一方面感谢冰盖融化形成的瀚海对印欧人的阻碍,一方面又苦于冰盖融化瀚海洪水同时对自己的阻碍。石峁遗址是确定尧舜时间是最重要标志,这里4300年前被扩大为一个要塞,作为并州牧的府城,而其不久就因夏启伐西河而衰落。一支向西去了山西建立了石峁文化。当然也有留在西边游击的。也就是石峁遗址的“皇城台”(建造于公元前2300年),把石峁遗址从“皇城台”兴盛和扩大成了一个城邦,石峁文化。
本回答主要观点已经得到夏史专家詹子庆教授的认可
如果有三个颠扑不破的证据,哪怕对方不认罪,也基本可以证明其有罪,而任何一个证据本身如果是假设的,但是其本身又有三个颠扑不破的子证据为其提供支撑的话,其假设本身就可以作为证据,同理,如果子证据本身有一个是假设,但是同时也有三个颠扑不破的从子证据作为这个子证据的支撑的话,这个子证据也是成立的,从而导致整个证据链的成立。有证据链支撑的假设不算是猜测,其本身就是可以作为证据的
石峁遗址是周祖不窟的都城,只是周朝不好意思承认这段历史
今本《竹书纪年》“(不窟)居西河”,古本《竹书纪年》“启二十五年,征西河”,榆林石峁确实在黄河以西,不窟打输了就“自窜于戎狄”了
图片来自这里如何评价黄帝(姬轩辕)?
请先看看我在这里的回答:
怀剑听雨: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
回答一下川丹丹提出的四个问题
1、夏朝是“天下咸朝”的庞大帝国
不是,夏朝只是大禹、夏启两代强盛而已,大禹继承虞舜没多少年68岁不到就死了(《纪年》45年是不对的,或许是按200天一年的木星历也就是25年),他一辈子居无定所,启也不长命(《纪年》在位29或39年,也就是木星历16年或22年),一个不会去、一个来不及营建需要近百年积累才能形成的大规模城市,之后夏朝就衰落了,中间还被灭过国,少康中兴后只剩洛阳一点点地盘。另外,根据我的研究,夏朝早期军队只有5800人,你觉得这时代能有多强盛?
怀剑听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伪书?
怀剑听雨:古代打仗的阵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每队50人,一共5800人,是商周之前的纯步兵时代的阵法
四鸟四兽各50人是职业军人,其他民兵只要知道自己属于那个阵,跟着他们动就好了,四鸟四兽的指挥官则看中军树立哪个颜色的旗帜,五色代表五阵,具体你看《武经总要》卷七卷八,牝阵即黄帝五行之水阵,旗帜就是黑色,牡阵即黄帝五行之火阵,旗帜就是红色,戚继光《纪效新书》旗帜部分也有的
武经总要 > 前集·卷七卷八
2、二里头是早商
不可能,我已经用度量衡计算证明了商朝从早期就是以400米为里,而二里头的王畿方千里用的是陶寺的250米为一里
_日影千里差一寸_观念起源新解_图文_百度文库
16盎司1磅,16两1斤。这是巧合么?
3、新砦遗址是早期夏朝
很有可能,夏商周王畿方千里图还原出来后可以看到,四个角至少有两个角是以本民族古都所在来确定的,而二里头王畿的北角是陶寺遗址,东角就坐落在新砦遗址
怀剑听雨:如何评价商朝这个朝代?
商朝王畿的南角是郑州、东角是曲阜,都是盘庚迁殷前的商朝都城
怀剑听雨:秦国非周室宗亲诸侯,却何以直接承袭周部族的发祥之地?
周朝王畿的西角是岐山、北角是石峁,都是周人以前的都城
4、石峁遗址是夏朝
不是,雍州是为了对付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1600,共工以及前来投靠的三苗以及一些西方来的部落),并州石峁是为了对付草原文化的荤粥而在公元前2300年的小聚落基础上在公元前2200~2100年以后扩建的,其扩建期落在舜的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阳氏出身的舜在接替了高辛氏的尧的实权后,把高阳氏的八恺聚集到自己身边,而把高辛氏的八元打发去边疆“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很可能就是当12州牧,舜此时还没有重测菱形天下全图,沿用的还是黄帝时代的方形天下全图,这个图里石峁是位于并州范围内的,很可能这个并州牧就是周祖弃或不窟。
图有点不对,应该是以河北石家庄以北的定州也就是常山所在的纬度为北三州的南界,石峁遗址刚好在并州的东南角上
怀剑听雨:大禹是否真的铸九鼎代表九州?
到了并州牧为周弃的后人不窟的时代,大量史料记载周祖被夏朝所废,至于时间其实并没有记载,很可能就是夏启(公元前2000年)灭的西河,位置也对的上,石峁文化被灭也是对应于夏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汤既胜夏,废柱而以弃代之”,夏朝把周弃的农神祭祀给废除了,反而是商朝才给恢复了。《国语·周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夏启时),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史记周本纪》那段也是源自这里。至于后世韦昭、崔述等的分析是错误的。周人经历了一段野蛮期,不仅传承 《海内经》是《山海经》四经里字数最少的,连帝系都搞错了:《国语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自后稷以来宁乱,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其难也如是。然而夏朝商朝都各自传了十几代加起来有三十代,周人怎么可能只有十五王?今本《竹书纪年》“(不窟)居西河”,古本《竹书纪年》“启二十五年,征西河”,榆林石峁确实在黄河以西,再往北,黄河就进了冰河期后融雪到汉朝都还未干涸的蒙古瀚海(燕然勒石已经证明杭爱山汉朝叫燕然山,那么杭爱应该就是指山下的古海),那里以上也就不被古人认为是黄河了。
《竹书纪年》沈约注“诸侯以天子之礼待之(公刘,其实是不窟)”,《诗经毛传》“公刘(其实是不窟)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不窟)”,《史记三代世表、五帝本纪、夏本纪、周本纪、匈奴列传、刘敬传》等等(推荐《先周历史文化新探》第二章第二节、第四章第一节,《先秦历史文化探微》第三章第三、四节,《夏史和夏代文明》第五章第三节,《走近夏代文明》第六章第六节)。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杨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婺女、虚、危、营室;西北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巂、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曰阳天,其星张、翼、轸。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闲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何谓九山?会稽(扬州)、太山(兖州)、王屋(?冀州)、首山(豫州)、太华(梁州)、岐山(?冀州)、太行(?冀州)、羊肠(?冀州)、孟门(雍州)。 徐州?青州?荆州?九山里《禹贡》冀州就占了四个
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何谓九薮?吴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华,晋之大陆,梁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大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小水万数。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枢不移。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众耳目鼻口也,众五谷寒暑也,此之谓众异。则万物备也。天斟万物,圣人览焉,以观其类。解在乎天地之所以形,雷电之所以生,阴阳材物之精,人民禽兽之所安平。
《淮南子地形训》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何谓九州(小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州 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 正东阳州曰申土。
何谓九山?会稽(扬州)、泰山(兖州)、王屋(?冀州)、首山(豫州)、太华(梁州)、岐山(?冀州)、太行(?冀州)、羊肠(?冀州)、孟门(雍州)。 徐州?青州?荆州?
何谓九塞?曰太汾、渑厄、荆阮、方城、肴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泽,秦之阳纟于,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 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昭余。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 风,西方曰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寅,亦方千里。。。八寅之外,而有八,亦方千里。。。八之外,乃有八极
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 六百,陆径三千里。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 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鸿水渊薮 ,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
《山海经》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列子汤问》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总叙州郡第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
之后,幽州的老虎山文化莱夷后羿和营州的偏堡子文化商族联合南下灭夏,建立了岳石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之后少康中兴复国,从此夏朝的地盘就很小很小,与东周类似,直到夏桀被商汤灭掉
残存在石峁的周人参与了莱商两族的灭夏战争,之后成为了后陶寺文化的一部分。《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後。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刘累很可能就是公刘的父亲,他作为陶唐氏也就是高辛氏的后人,被孔甲赐姓和赐予豕韦一族的人民,东山再起后,逃离夏朝,《史记匈奴列传刘敬传》夏道衰,而公刘。。。变于西戎。刘累逃离夏朝后,先去了石峁也就是邰,最后石峁被夏桀灭亡,公刘和儿子庆节就前去依靠当年不窟残部鞠陶迁徙到的庆阳地区,成为了周朝的祖先。
继续留在晋北的成为了祁县的祁姓,祁姓士氏的蒍,在晋献公时为重臣,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称士氏,士蒍有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累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随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立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刘邦未必与刘累有关系,但是刘这个封地在山西是肯定的,所以公刘很大可能是山西人,与不窟和鞠陶没有父子关系,只是同族。
另外,夏启灭有扈氏只出动了九卿里的六卿也就是3600人,再加中央军400人,车七辆,4000人就把有扈氏灭了。
商汤灭夏,《墨子》车九两、《吕览》必死六千,6000人十一战就把二里头灭了,你以为是六百年后周武王48000人在牧野击败70万老人妇女儿童奴隶联军的那种规模的战争吗?
夏朝时代的生产力可连成吉思汗的游牧都不如的啊。大禹治水,全国参与,《尚书》记载12州每州也不过能三万壮丁脱产治水而已,会稽山大会那25州近1500万人口应该很多是因为治水耕地扩大粮食充足才没被父母沉河的婴幼儿,按治水前每州3万壮丁15万人口,25州也才375万人口以上,根据我的计算,是更早1000年的黄帝时代人口的近两倍。zhihu.com/question/32293877/answer/263995440
治水后,人口很快增加了三倍,但是到了夏启家天下,夏朝初期实际能控制的人口估计不超过30万人而已,影响力只有25州中的9州近千万人口,夏朝末期实际控制也不超过60万人,影响力则降低到了附近100万人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