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颗优良的“历史”种子,尤为重要。大多家长都知道读历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一本好书,让孩子心灵接受历史知识的陶冶和人文精神的滋养。
然而,要找到一套可以把中华民族从远古到现在几千年的历史,用孩子最可以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历史书并不容易。
毕竟五千年历史,毕竟百千万人物,大人读来也不就敢说轻松,何况要给孩子读?于是便有了我们看到的种种“孩子看的历史”--它们多采撷或传说趣闻,或名人故事,或历史片段,有趣则有趣。
但是对于也有着“严肃”一面的历史来讲,总觉得有些偏颇,甚至会生发担心:孩子看这样的历史,能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一个完整的历史轮廓么?会不会总是片段,甚至造成混乱?
台湾小鲁人不辞三年辛劳,知其不可为偏要为之的执着,以及他们心中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有了这样一份给所有中国孩子的厚重礼物,那就是《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可以称为是开山之作,因为在这部书之前,还没有一种可以拿给孩子看的完整的中国历史。
为什么这是最适合孩子看的历史书?
鲜活
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
跟精彩、智慧的文字比起来,《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插画丝毫不逊色。不是以坊间流行的绘画形式(比如卡通,或者用夸张构图、色彩吸引眼球的种种)来做插图,而是给孩子正确的文物形象,但又不过于写实流于刻板,让孩子失去兴趣,所以安排插画时颇为周折。
而且还请了堪称一流的画师,做了大量的考据,力争画面精美的同时,画面中人、物、事、态都要与其所在历史时期相符,毕竟图片的作用除了使书籍生动鲜活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加深理解,因为跟文字相比,图片来的更直接,那种直接打在孩子眼球上的视觉冲击,往往比需要理解消化的文字更为有力。
比如,讲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陶器,书中这样表现:
孩子从这样的图片,很容易看到当时人们制陶的样子,再看看边上的文字,也就知道了制陶的方式。
讲仓颉造字,结绳记事:
多么直观的形象,比千言万语要好的多吧。
生动
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最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
这套书充分考虑了语言的优美与现代性,现代儿童阅读起点很高,他们知识面宽广,同时又不喜欢枯燥乏味。比如:讲女娲造人的传说,书中会将这个故事与西方《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放在一个单元当中,像这样:
介绍考古学家的考古工作,书中这样说:
很多孩子喜欢看侦探柯南,这样的文字一出现,他们脑海中自然很形象地浮现出考古学家像侦探一样工作的情景。
讲商代的占卜,书中如是说:
这样优美的文字,孩子怎能不喜欢?
完整
以99个单元、上千幅插画串连上古至现代的中国历史,为儿童描绘一个完整具体的轮廓,将中国历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统性的呈现。
从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传记时代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事件芜杂,人物纷纭,如何取舍、安排史料自然成了首要问题。
考虑到孩子专注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避免长篇累牍引起他们对历史的疲劳以致厌恶感,将全书按照历史朝代沿革划分为14册、99个小单元,平均阅读、理解一个单元只需5分钟左右。
这样读完一本书可能只要半小时或者更短,在孩子嚷着要去找小朋友玩之前,可以很够了解一段历史、一些人物。坚持以往,中国历史的脉络就可以在孩子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
启发
通过多元化观点的叙述,启发孩子以多元角度看历史,并学会思考历史,得到有益于己的智慧。
书中语言进行了口语化处理,力争用孩子能懂、喜欢的话语,将枯燥的书面语变成讲故事般的口吻,在娓娓道来的同时,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尽量避免长句。
比如,讲“母系社会”这个概念,书中这样说:
讲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这样说:
一个“娶”字,加上寥寥数语,整篇没有出现一次“母系社会”“父系社会”这样的词语,就将很复杂的历史概念说的非常透彻、易解。
精致
设计“说来听听”小栏目和各种相关知识(历史人物、专有名词、器物、事件、成语等)小贴士,鼓励读者发想、发表的专栏,拓展儿童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有系统地统整历史与生活,达成有效率的学习与思考。
这些“小玩意儿”不经意间就可以引导孩子们积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认识世界、反省自我。有趣阅读之余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加历史知识储备。
在第14册书后还附中国历代大事年表,展开整个中国历史线索即在目前。
这只是其中一段,我们的“历史”全连起来,有12个这么长,打开它,中国历史的脉络就在你的眼里了。
这套书真正做到了以下几点:
情意的导引
历史文化的传承,当在情意的沉潜与内敛中完成。为了狭隘的族群意识而操弄历史,固然谬误,然则为了价值中立而使历史的表情木讷,也是何其不幸。
历史虽不是童话、小说,但把事实安排得生动活泼,让人印象深刻,文学的融入是必要的。它能使那些由年代、人物、事件堆积出来的僵硬记载,重新活出生命,产生思考与情感的动力。而历史场景的画面重现,亦有助读者进入想象时空。
系统的会通
大题小作是项艰巨的工作,将千年万载,众多繁杂的史实纪录,摘取、串联成简洁而又因果相续的结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面对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国历史,而非片断的人物故事。因为后者往往不能说明一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与深刻意涵。
比方说,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宋朝名臣,但彼此为何对立?谁才是好人?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康有为这些人都想变法,为什么每个人下场不一?这些都不是单一故事能竟其功的,可是在脉络的叙事中,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的理解
一部好的历史读本不在给予答案,而在不断激发讨论,无论在取材、结构、叙述上,都有鼓励读者发表观点的空间和留白。
当孩子从历史中得到的行为典范够丰沛时,自然便能用来检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反之亦能将积累的经验用来讨论、诠释历史,找出理据。我们深信,文本的诞生,不仅在于它的出版问世,更重要的是经由讨论所出现的思维场域。
人文的跃升
文明的脚步虽有蹉跎,然而它的方向与历程却彰显出奋力跃起的印记。这不独表现在政治的变迁上,同时也在一切艺术、文学、科技、军事、教育、学术之上绽放异彩。
多元叙述的观点,可以避免传统局限于朝代更迭的单一视野里。而在汉族之外,举凡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满、藏等诸多民族的生活、文化、习俗上多有着墨,更意味着所谓中国不仅在于种族、地域,而且在于是不是有近悦远来、仁民爱物的王道思想。
既然是以文化作为标准,那么中国历史的范畴,就应该以祖先活动的辽阔天地为领域。这种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互有杀伐,如今却又都称“中国”的吊诡中超拔出来的人文反省,终将点出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迷思,进而体会文化的真实价值。
我们深信,在孩子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能够弄清一些历史的关键脉络,那么,无论是在人生经验的参照上,思考的逻辑训练上,以及全幅生命情调的追求上,都会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力度。
历史的解释是与时俱进的,考据的新发现、新时代面对的新问题等等,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看法。历史的指标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中国走入国际,世界走进中国之际,没有人能忽略它曾经历过的迷惘、困顿、荣耀和沉淀下来的智慧。期望新一代的读者,也能从新的视角、身份来汲取历史的养分。
精彩内页展示
讲到西周的宗法制度,小鲁人就建了一座“大宝塔”:
这个宗法制度,想当年我们的历史课上,是不是也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搞明白,现在看看这个图,是不是一目了然?
原始社会的孩子,都要学习什么呢?
这样的图片是不是很有意思?
大家知道“甗”(音yǎn)是古代的一种器具,可是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怎么工作的么?
讲述历史的书中,带有这种科普性质的插图,着实不多见!
涉及地理方位的知识,往往让人觉得枯燥难懂,但是看下图就觉得简单多了。
这样的地图,可是凝结了相当多的人类智慧的。
再来看几张精美的:
怎么样,不比大家看的绘本差吧~
除了插图,还有很多珍贵的相片:
这幅唐代人画的画,想看到原件,要去台湾才行,因为它是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中这样的图片到处都有,我们可以先睹为快了。
写给孩子的话: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听故事,不管是虚构的童话,还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现在我要讲的,则是属于后面这一种,称为“历史”的故事,而且是“中国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发生过的故事。再生动美丽、惊天动地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显得陌生遥远,让人觉得“不干我的事”。如果没有人好好来说这些故事,那它们就会像枯燥的历史课本一样,坏了你的“历史胃口”。
如果没有人想读历史,那就好像世界重新开始,所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消失了,人们必须再亲自尝试一遍所有的惨痛经验。
如果你不记得被热水烫过的滋味,就可能再被烫得龇牙咧嘴;忘了曾经被门槛绊过一跤的故事,一不小心又在原处摔得鼻青脸肿。当然,历史不只是“又烫又摔”的故事,还有更多让你非常过瘾、跃跃欲试,而又念念不忘的人和事。
现在,这些人与事,又将在你手上这本书中鲜活起来。本来陌生的历史人物,一一跃上舞台和你认识,把他们一生的宝贵经验,拿来和你交朋友。本来零零碎碎的“某年某月发生某件事”,如今像拉开卷轴一般,展开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你心中放映一幕幕大时代场景……
这样读历史,除了“痛快”之外,还会打开你的胸怀。“打开胸怀”的意思就是,不再为眼前小事烦恼。不再老是计较“谁还欠我五十元”,反而心里有着“管鲍之交”的宽宏大量;不再因为考试答错了题而懊恼不已,反而因为看多了朝代的“成绩单”,知道兴衰成败不在一时。这种人呀,心中自有一片新天地,就算关他三天三夜,也关不住他的心,因为他正在千年以前、万里之外遨游呢!这种人呢,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心中常常会想起某一位古代“老朋友”的现身说法,或者浮现一幕鲜活的历史场景,来帮助他思索、化解难题。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一座“无助的孤岛”,因为他认识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前辈”!
希望这本书为你带来这样的美好智慧!
另外,请别忽略了每篇文章里的“说来听听”,借由这个小方栏,希望你能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更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各种不同角度,去看一桩历史事件。只有你自己动脑活用,历史的经验才会变成生活的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世界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