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奏响文化最强音 汇聚发展新动能 文化苍南建设迈出新步伐

奏响文化最强音 汇聚发展新动能 文化苍南建设迈出新步伐

奏响文化最强音 汇聚发展新动能 文化苍南建设迈出新步伐⑤书画名家走进苍南写生活动记者黄允祺坐拥独特的山海风貌与移民历史,瓯越文化和闽南文化交融碰撞,苍南孕育了多元开放、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形成了三个“600年”的文化积淀

⑤书画名家走进苍南写生活动

记者黄允祺

坐拥独特的山海风貌与移民历史,瓯越文化和闽南文化交融碰撞,苍南孕育了多元开放、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形成了三个“600年”的文化积淀,铸造了“苍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苍南精神。

一直以来,苍南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不断开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十三五”期间,通过一系列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决策,苍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成效,城市人文氛围越发浓厚,群众文化认同感越发强烈。

2016年,苍南入选“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9年,入选首批“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省级文化金名片赋予了苍南新的文化印记。如今,这座山海之城,文化之歌不绝于耳,文化图景跃入眼帘,文化已融入到奋进的血脉中,展现于崛起的细节里。苍南正全力以赴,开启文化苍南建设发展的新纪元。

文化建设多点开花

苍南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攻方向,推动苍南文化基础建设实现新一轮发展。经过五年努力,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力推进、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苍南建成1207所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非遗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村文化礼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

结合“社会力量办文化”,苍南撬动1.8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单元582家。苍南书城、半书房等成为文化新地标;2家城市书房入选“温州市2020年度星级城市书房”,其中湖滨城市书房更是获得最高评级的“五星城市书房”;苍南大剧院、海西文化产业创意园等一批文化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全县乡镇文化中心提档升级,全部获评“浙江省上等级站”。桥墩镇矴步头村、灵溪镇十字路村入选“浙江省文化示范区村(社区)”。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全县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比“十二五”期间增加7.1万平米,千人拥有面积增加了235.3平方米。

此外,苍南深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苍南文化场馆服务大提升”改革项目入围“浙江新闻改革亮点项目展评”。2020年,苍南顺利通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终期验收。

文化惠民迸发活力

苍南始终把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文化工作的落脚点,大力实施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并通过成立文化志愿者联盟,吸纳文化志愿者,带动8万余名民间文艺骨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服务村社全覆盖。目前,全县共有27.6万注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412262小时。

通过着力打造文化艺术节、全民读书节、“周末剧场”“名家讲坛”“百姓舞台”“红杜鹃学堂”等文化服务品牌项目,苍南更加广泛性、常态性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三五”期间,全县共举办15547场公益演出、“送戏、送展、送电影”下基层等活动。

苍南还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群众文化阵地,组织举办艺术普及、艺术培训和文艺志愿活动,共开展群众艺术培训4877班次,举办免费文化讲座2361场次,大大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有效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在文化艺术创作上,一批富含苍南元素、彰显苍南特色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书籍《金乡》《苍南童谣》、纪录片《拔五更》《世界矾都》、群舞《碗窑印象》、歌曲《答卷》、微电影《如父如海》《好人张》等在全省全国斩获大奖。“十三五”期间,苍南各类文艺作品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72个,其中省级以上金奖25个。

“中国童谣文化之乡”“世界矾都”等先后成为苍南的文化金名片。其中,以《苍南童谣》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为契机,县文联积极组织做好评审准备工作,于2020年9月助力苍南成功创成首张文化类国字号金名片——“中国童谣文化之乡”。这项工作从无到有,仅8个月时间。当前,苍南仍在持续深化“中国童谣文化之乡”创建,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做强做大童谣文化IP。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以来,苍南通过出台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印刷包装、台挂历、文具礼品”三大传统文化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培育“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苍南的主导性产业。

苍南印刷包装产业生产能力和设备先进性均处于全国领先,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25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1家,品牌影响大,已建成金乡文具小镇、金乡包装材料产业园等。中国(温州·金乡)台挂历礼品展览会专业会展品牌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先后荣获“中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商标之乡”国字号名片。

温州海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陶瓷美术作品受邀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浙江叶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缬韵”夹缬文化衍生品成功入选“人民日报文创”客户端......通过文化创意,苍南将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技术与传统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开发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传媒影视等新产品,各类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文化根脉传承有方

近年来,苍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逐步建立,全面启动文物保护维修,完成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提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保点47处;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项目18项;省级传承人8人,市级传承人13人;市级非遗传承基地4处,市级非遗体验基地4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效显著。

刘基庙、福德湾、碗窑古村落、矴步头等文化示范工程陆续打造成功;朱程故居、吴荣烈故居等一大批名人故居得到保护修缮;矾山矾矿遗址入选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矾山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苍南“海防城址勘探”入选“2016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发现”,全省仅8个项目入选。

眼下的苍南,着力解码宋韵文化,挖掘“宋韵文化在苍南”状元群体现象。“苍南六言谭”历史文化宣传平台应运而生,《苍南童谣》《我的名字叫苍南》《苍南乡思》系列乡土文献出版,苍南文化基因正在逐渐清晰,苍南文化根脉正在延续,文化苍南的新标签正在形成。

文旅融合势头强劲

苍南于2017年初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于2019年顺利完成文化旅游机构职能改革融合工作,整合队伍力量,实现新的内设机构高效运转,提出“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模式,以“1+5+N”的行动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产业,打造品牌文化旅游符号。

在着力培育下,苍南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民宿、研学旅行、夜间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效应显现。半山半岛、悦海湾等一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矾山福德湾、桥墩碗窑、霞关老街、沿浦老街等一批文化街区人气高涨,先后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首批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十三五”期间,苍南旅游总人数增加至1622.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6%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至155.63亿元,迈上了150亿元的新台阶,有力提升了县域整体文旅公共服务水平。

2021年,苍南全域旅游宣传口号“浙南看一看,苍南第一站”正式发布。通过举办名家写苍南、名家画苍南、名媒看苍南、特色文旅节庆、旅游高峰论坛、全国自媒体采风等活动,全力构建集“报、网、端、微、台、刊”为一体的传播矩阵,展现苍南文化之美,吸引全国友人走进苍南,打卡苍南,让苍南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愈发闪亮。

这里,是浙江美丽南大门,更是温州模式重要发祥地,这里有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更有共同富裕的文化愿景。文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着苍南的城市品格。这座山海之城,正以文化高地的姿态,迎来文化苍南建设的美好春天。

上一篇: 顾姓
下一篇: 新阳镇地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