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在自然灾害的侵蚀下,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可弥补的破坏。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如何保护文明根脉?为子孙后代留住记忆,使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互惠互利,还文化遗产之真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蒲壮所城
维修后的郭宅
南堡烽堠
新发现文物——金山飞亭被列为第六批省保单位
蒋久寿 卢亚妮 /文
苍南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位于东海之滨、浙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带,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汉、畲、回等多民族并存的历史现实孕育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散发着浓郁乡土历史气息、风格独具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中,我县共登记历史文化遗产一千多处,时间跨度长,从史前时期至近现代,种类丰富,有宅邸民居和传统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坛庙祠堂、工业建筑等。
这些分布在浙南海西之地上的文化瑰宝浓缩了苍南的发展历史,是当地文化精髓的积淀,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我县古代各类建筑风貌、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生产、生活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惠民
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名人故(旧)居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等,为文物保护管理提供政策支撑。我县文物部门在周密的文物普查登记基础上,积极申报,目前,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稍早前从北京传来喜讯,我县温州矾矿旧址、护法寺桥及塔已被拟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保单位11处,县级文保单位54处。此外,为有效保护我县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由县政府牵头,文物部门多次邀 请专家,派遣技术人员对我县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 察、多方征询意见,以“先急后缓、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修旧如旧”等原则制订修缮保护方案,对我县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实 行分期分批保护、修缮工作。
目前,我县已编制完成《浙南石棚墓群保护规划》、《蒲壮所城总体保护规划》及《矾山矾矿遗址保护规划》,正在着手编制第六批省保单位碗窑村乡土建筑保护规划。近年来陆续修缮了蒲壮所城、碗窑龙窑、金乡丰乐亭、灵鹫寺单檐塔、张琴墓、吴履墀墓、雁齿桥、八郎桥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县级文保单位,专题完成了碗窑陈宅、渎浦罗氏笃敬居、矾矿遗址老街传统民居(一期)修缮工程、蒲城郭宅、华宅等传统民居,吴荣烈故居、叶良金故居、矾山朱程等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同时加大日常巡查、执法力度,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乱搭乱建的建筑予以坚决拆除、对影响遗产安全的行为予以制止,加强抢救性保护力度,对因自然、人为等因素而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维修工作。修缮后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在尽力还原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居民的住、行问题,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于民”,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使文化遗产保护有了双重意义。
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寻求历史文化遗产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县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上积极探索,借鉴国内成功经验,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寻求新思路,积极协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矛盾,努力探索发展新路子。
当前,我县文化部门集思广益,希冀以“一带十园”建设为核心,集中资金,尊重历史痕迹,对条件成熟、资源价值高、地域组合好、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优先投资保护利用。以“商贸服务、生活居住、旅游休憩、历史博览”综合发展为目的,探索原居民异地迁建、产权买断、租赁承包、股份参权等有效形式,同时挖掘、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内涵,深入研究遗产的品牌特色和价值,科学定位遗产主题,整合遗产区域内及周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摒除文化遗产等于遗产旅游产品的老旧观念,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地体现社会责任,发展无烟绿色产业——旅游业。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高附加值、带动性强、关联性高的旅游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通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逐步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苍南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我县将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修缮管理保护的基础上,尽力恢复历史文化遗产原始风貌,完成碗窑古村落——浙南乡土建筑、蒲壮所城——明代抗倭之城、金乡卫城——明清军事重镇、名人故(旧)居——缅怀先辈英烈、温州矾矿旧址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程,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所蕴藏的“突出的普遍的价值”只有被大众感知,成为他们高质量回归历史文化的重要生活历程,才能唤醒和激发他们保护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何向世人解说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对遗产价值进行充分展示?博物馆——这个集社会教育、纪念、历史文化研究等功能于一体,被广大群众广泛接受的展示平台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我县加大了博物馆建设力度,县博物馆新馆将于今年年底建设结顶,而民间小型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如雨后春笋,先后相继建立了灵溪民间艺术博物馆、林夫纪念馆、朱程纪念室、苏渊雷纪念馆、南坪革命烈士纪念馆、碗窑博物馆、藻溪天韵奇石博物馆等小型专题博物馆(纪念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2011年9月,为加强“世界矾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利用,促进矿山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苍南县文广新局、温州矾矿、矾山镇人民政府等三家单位联合筹建温州矾矿博物馆,以此追溯矾矿历史,向中国、世界解说矾山、阐释矾山价值。目前,陈列布展工作已近尾声,2012年6月8日温州矾矿博物馆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温州矾矿博物馆的筹建开馆为拥有600余年矾矿开采和提炼历史的矾矿遗址开辟了新篇章,更重要的是随之民间自发掀起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高潮,自筹建伊始至今,温州矾矿博物馆收到民间捐赠文物128件。博物馆的筹建过程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为支持矾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推动温州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各项工作,省内外矾山籍热心人士自发成立了“温州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促进会”。自此,矾山矾矿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从政府到民间,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基础设施落后、功能结构不全的历史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原居民的需求,同时因我县历史文化遗产现存数量多,体量庞杂,许多还未来得及纳入保护体系的文物建筑,其布局、环境和历史风貌已遭到了严重破坏,令人痛惜,也严重贬损了遗产的历史文物价值,一些遗产区域内乱搭乱建现象较为普遍,历史文化遗产的典雅古朴氛围日益遭到破坏,令人痛心。
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县将积极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调动广大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自发性和积极性。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发、社会力量参与”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形成政府资金、民间资金共同投入的良好局面,以保障县域内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坚持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保持风貌完整性,维护生活延续性,坚持有序开发”为原则,努力凸显我县历史文化遗产特色,为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做出贡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