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名人故事:《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2、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3、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4、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5、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6、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7、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8、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9、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10、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11、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12、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13、”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14、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15、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16、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17、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18、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19、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20、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21、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22、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23、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24、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25、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26、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27、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28、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29、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30、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31、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32、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33、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34、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35、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36、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37、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38、 咏絮才 谢道韫: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39、生卒年不详。
40、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有才辩。
41、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也?"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42、"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43、"谢安大为称赏。
44、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45、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46、 又有一次,王凝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谈论,发挥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
47、她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时人评论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48、她的《登山》诗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49、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50、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51、"描写东岳景象,颇得自然之趣;《拟嵇中散咏松》则仍带有玄言习气,表现出从"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间的演化。
52、 荀灌娘请救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