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辉县市百泉风景区历史典故:苏门山,历史上名人荟萃的绝妙胜地(辉县百泉)02
接上文
还是这个“拴马石”,它有完整的双层底座,四面雕刻工艺,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拴马石”难能可贵的是“四面可观”,在赏石层面上亦属难得。
侧面
向右走,朝西,远远望见一座好大的明代赏石,立于三层石座上。外加玻璃罩保护了起来。
北望苏门山
很多的朋友,估计和我一样,傻傻地分不清也辩不明,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头”何以能够被立于三层莲台?供人瞻仰呢。
肺石
这尊明代赏石的来历有这样记载:“王敕曾经路过辉县山中,忽下轿拜曰“先生乃在此”,令轿夫掘地,得到大石玲珑苍翠,便让人将它放到百泉书院。”
王士祯也有类似记载,再此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王敕于太行山挖到的“玲珑苍翠的大石”是否就是眼前这尊?
王士祯与王敕两人处于两个朝代,中间整整相差百十来年,中间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大战乱。
肺石
这里写到肺石的来历,再此我想应该给这尊赏石正正名了。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自古就有的肺石是: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赤石(红色的石头,带有孔洞),民有不平,得击石鸣冤。石形如肺,故名。甚至沈括《梦溪笔谈·器用》:“长安故宫阙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形如垂肺。”
“肺石”上漫漶不清的铭字
已知这个“肺石”最晚立于1511年,而到1833年道光年间辉县知县周际华曾为此石并做诗一首,名曰《地肺赞》。诗云:“呼吸通橐 [tuó]龠 [yuè],纹理盘蟠蛟;我已有肝胆,与君为石交。”
转眼300年,又有多少文人骚客曾与此石擦肩而过呢?
石盆上的文字
这个石盆上漫漶不清的文字,是重要的实证资料,可惜大部分草书铭文已不能完整识别,为一憾事。
石盆正面有篆书“地肺”二字,可谓十分宝贵。也就是说,这个赏石应该叫“地肺石”。再读周县令的赞诗有豁然开朗之感:“我已有肝胆,与君为石交。”
地肺石
赏石须弥座
去过河北定州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众春园里的两块雪浪石,也存在着扑朔迷离的历史烟云。眼前的这座赏石是明代的还是后来的?要想弄清楚这些背后的故事,则需要更多喜爱赏石的朋友来参与和研究。
明代赏石——地肺石
向南望去,两个高耸的阙楼,就是“南华门”入口处有巨型“九龙壁”,可惜是复建的。
百泉湖
这里是周际华周县令的题字“云硚”,穿过小门,迎面一个“影壁石”,是周县令清理湖底打捞上来,立足此处,起名曰“云石”。
云硚
像云一样的石桥。
“云硚”书法
这个位置,杂草丛生,略显苍凉。实际上这个景区经营的并不好,内部很多区域都一片狼藉,几乎所有室内景点都处于禁闭状态。室外的多出亭阁也多处于施工状态。
云石
周县令在石身上铭记有诗曰:云耶?石耶?来从何处?止汝于此,切莫飞去。百泉主人,石藩氏。
云石记
如云似雾的天外飞仙,云石也!
“百泉主人”“莫”等字样
乾隆皇帝曾游幸于此,可是他并没有眼福看到这方道光县令题记勒铭的“云石”。也可能,这方石,曾经就立在于此地,听说乾隆皇帝要来游幸,趁夜潜躲避藏于湖心池底,也未可知。
有“小西湖”之称的百泉湖,景色宜人,人文历史厚重,可是如今却冷落至此,无人问津,这一天整个园区几乎只有我一个人。
清代建筑
这个房子后面是的建筑是著名的——清晖阁,连着湖中间有两座碑亭,构思巧妙,景致独特。
清晖亭
这两个碑亭,应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涌金亭中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和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1928年所建的湖心亭中高高矗立的“人民百泉”碑,镌刻着百泉饱经沧桑的履历。
而这个建筑是始建于元朝的清晖阁,原是元朝郭子忠的花园,四周古柏环绕,绿柳婆娑。可惜如今都禁止参观了,不知何故。
未完待续!
2、辉县市百泉风景区历史典故,河南辉县苏门山百泉名胜古迹的风貌
“辉县之西北七里许,有山曰苏门山,盖即太行之支麓,而山之西南,有泉百道,自平地石窦中涌而上出,累累若珠然,《卫风》所谓泉源者也。”这是桐城派三祖之一、代表作家刘大櫆写的一篇游记《游百门泉记》中的开头一段,现有一组关于民国时期河南辉县苏门山百泉名胜古迹的老照片,本人经过初略的查看和对照,按照可能的游览路线对这组老照片进行粗陋到排列,从东边进来,然后上苏门上,下山后按照逆时针路线绕湖一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探讨!
民国时期称作百泉公园,一则公园公约写着一堵白底的墙上,最后书写的年份是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公约中大概说要爱护花草树木等,池中鱼虾等不能随意垂钓,不能在池中洗澡、洗衣服,不能在碑墙上涂鸦等等。
镶嵌在振衣亭墙壁上的一幅对联。
卫源庙前的灵源亭石碑,旧称百泉亭。据《辉县志》记载:“内有泉窦曰圣水,砌石为井,碑书灵源,传唐薛仁贵搠刀于此,俗呼搠刀泉。”
孔子庙前的牌坊,据《辉县志》记载:“子在川上坊,在苏门山圣庙前。”,当时叫孔子庙为圣庙。
通过门洞看子在川上坊的背面。
龙亭全景,因亭内有碑石诏书,故称御碑亭。
龙亭内部藻井结构,看看挺简单,真要复制出来估计就难了。
通过圆孔砖门看到的龙亭一角。
从高处远眺龙亭方向,可能就站在苏门山的啸台上,当时周边无高楼大厦,一览无遗。
从高处眺望百泉湖,石阶梯通往山脚处的山门,阶梯边的树木不是很大,地上的草也很稀少。
百泉湖边的门和墙,一人正在门边休息。
难道这座是振衣亭?可以坐在这里休息,欣赏百泉湖美景。清道光十四年,知县新改山路蜿蜒曲折,建此亭以为憩足之所。
两个小孩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光着上身,前方一座显眼的亭子就是湖心亭。民国年间,冯玉祥主豫期间驻防辉县百泉,其捐资800元修建湖心亭。
百泉湖中的一座假山以及一棵小树,不远处的亭子还是湖心亭。
虽然前文中有百泉公园公约,但还是有老百姓在湖边洗涮。湖中与湖心亭相连通的亭子则是放鱼亭。
湖中那座中间高两头低的石桥就是云桥,石表面花纹似云形故名。
往北望向苏门山,能看到好多当时的名胜古迹。
几人坐在思贤亭内向北望向苏门山,可见高处的龙亭。
当时树木不是很茂盛,往北眺望可以看见苏门山上的龙亭,还有山脚湖边的几处亭子。
三名小朋友爬到石头栏杆上玩耍,左侧一根石柱和右侧一块石板已经倒塌消失。
可看见清晖阁边的洗心亭,此处绿茵怀抱,正有人坐在石板凳上休息消暑。
图中左侧的房屋是船房,因房子似水中的一条船故名。
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正有人在游泳,洗心亭左侧被树木挡住的正是清晖阁。
清晖阁和周围的桥和亭子,以及阁楼边几棵树木。
两人坐在湖边休憩。
正好在湖边的那座亭子叫涌金亭,苏轼为此亭题名。据史料记载,当时县令请苏轼游玩苏门百泉,后在灵源亭下请苏轼为新亭题名,见亭下泉水涌出,日映如金,故题“苏门山涌金亭”。
本文关键词:辉县百泉景区门票,辉县百泉文化简介,辉县百泉风景区好玩吗,辉县百泉的历史,辉县百泉风景区门票多少钱一张。这就是关于《辉县市百泉风景区历史典故,历史上名人荟萃的绝妙胜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