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作为文化大省,既是诗的国度,更是酒的故乡。在岁月的流逝中,酒与诗不断交织融汇,酒是水制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江西的文人墨客,似乎对酒都情有独钟,不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无论宴饮聚会、临行分别、落魄愁绪、壮志抒怀……似乎都离不开酒。不论是铁马秋风还是小桥流水,不管是潇洒自如还是沉吟抑郁。酒,都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江西十大文化名人
(一)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像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诗则几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题目写诗,他在自传体诗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嗜酒是本性所致,且每饮必醉,每醉便睡,也不留客,真性情溢于文辞。
辞官后的陶渊明,每日或荷锄西归,或饮酒作诗,醉了便在门前的石头上小憩。久而久之,石头上竟出现了人形的睡印,因此这石头也得名“醉石”。他在此期间创作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和《饮酒二十首》等名篇佳作,流传至今。
性格使然,令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因而回归田园,以酒为伴。这既让他获得了“靖节先生”的美誉,更突显了其高风亮节的品德。可谓,“靖节归来酒中寻,如醉似醒松长青”。
(二)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
晏殊像
晏殊是北宋江西词派的领袖,官居宰相。年少德高,五岁称神童,七岁能文,十四岁中进士;他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能诗、善词,影响并促成了中国文苑“宋词”的形成。
晏殊在其一生所著的诗歌中,留下了众多与酒有关的诗篇,据统计,晏殊现存的158首诗歌中,提到酒的诗歌达39首之多,占晏殊现存诗歌的近三分之一。
相传,晏殊的家乡就在离李渡镇不远的沙河村。因为长年居官在外,故“每回家乡,必拢船李家渡,购酒数坛,乃去”。据《李渡镇志》记载:有一年他由临川乘船返回沙河村,船过李渡时,因事耽误,忘了停靠,待到发觉时,已近王家洲,他连忙命船夫将船撑回李家渡,买了几坛好酒上船,边饮边欣赏家乡风景,随口吟出了千古名词《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掉,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李渡的烧酒不不仅引得渔夫畅饮酣醉, 更能抚平晏殊眉间紧缩的哀愁。
(三)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像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苏轼、苏澈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堪称千古伯乐;他一生著述丰厚,经学有独到见解、金石学有开辟之功、史学成就尤伟,诗、词、文样样精通,均为一时之冠。他身居高位而坚守人格大节,位至三公却没有官僚习气,始终保持生命的灵性、敏锐的感性、睿智的理性,以醉翁自号、为后人敬仰,“天下翕然而师尊之”,至今还无人敢撄其锋。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他是宋代文化盛世的奠基者。
醉翁亭
欧阳修的一生与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仁宗庆历七年,欧阳修遭诬被贬官到滁州做太守。一日来到琅琊,与一老者开怀畅谈结为知已,并在半山腰修一凉亭,常常与友人在此饮酒赋诗或借酒浇悉,并取名为“醉翁亭”。
有一天,欧阳修带些酒食又去游山,途中遇到几位砍柴的百姓和一位教书匠,便邀一同到醉翁亭歇息,一起猜测拳共饮。其友人智山听说欧阳修上山,也即上山,但久等未见踪影,便下山来寻。在醉翁亭外,但见欧阳修醉眼微睁,面红耳赤,忙上前问道:“太守为何醉成这?”欧阳修哈哈大笑道:“我哪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时,就是以酒浇悉,自作糊涂罢了。”说罢又自斟一杯,一饮而尽,稍倾片刻,竟脱口吟出:
四十末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自暴自弃记吾年!那位教书先生从席间站起,随即附诗一首: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子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直至今日,这首诗的碑记仍然保留在醉翁亭里。
(四)中国11世纪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像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以文学成就彪炳千秋,更以“三不足”大无畏精神推动政治革新影响后世。他的诗文,既有唐音,又有宋调;既咏今怀古,又论事辩理;既新奇工巧,又含蓄委婉;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他以瘦劲刚健的诗文,勾勒出生活的片段或社会的真实,深刻影响了宋诗的发展。
作为一代文豪,王安石自然与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王安石年幼时,常去江西进贤县饶八舅家中作客。小安石自幼机灵好闹,一次天热,他脱光衣服和孩童玩耍,大家见他皮肤粗糙,都取笑他,连饶八舅也笑着开他的玩笑,说:“你这蛇皮卖吗?”一日,饶八舅要到李渡办事,便带小安石一同前往。当走进李渡时,只见大街小巷灯笼高挂,酒旗飘扬,人来人往,酒香、菜香扑鼻而来,店里桌桌坐满客人,热闹非常。
小安石一时好奇,便问饶八舅,今天是什么时节,这个地方怎么家家都办喜事,请客喝酒?饶八舅告诉小安石:“这个地方叫李家渡,是远近闻名的酿酒之乡,今天正逢当圩,外地或周边的人都来这里赶集做生意。那挂着灯笼,飘着旗帜的都是一些茶馆、饭庄、酒店,里面坐着的人都是来店里喝茶饮酒谈生意的客人。”小安石听后点点头说:“八舅,等我长大后一定骑马来李渡,买最好的美酒给您喝。”
王安石22岁中进士回家省亲,路过李家渡时,选了一处高大华丽的酒楼,他叫来酒店老板,捧出最好的美酒,他连喝数杯。酒酣之时,想起小时与饶八舅的趣事,叫来纸笔,挥墨写道:“忆前事,莫笑当年老蛇皮,化得龙麟衣锦归,传话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酒毕又打了几坛上等陈酿好酒,送给久别的饶八舅。
(五)“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
黄庭坚像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也是“宋四家”之一,诗书画号称“三绝”,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诗风生新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刷新了宋诗面貌;他的书法兼擅行草,楷书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风格;他构建并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黄庭坚的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但从未获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的处境中从容度生。由于黄庭坚儒家传统理想的淡化,在多种选择中,发现跻身于仕途并非唯一的或最佳的人生出路时,酒作为品尝丰富物质生活欲望的催化剂,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
据统计,黄庭坚在戎州时创作诗词近100首,其中咏酒(或借酒抒怀)诗10首。黄庭坚在戎州时作词19首,其中咏酒词达15首,黄庭坚在戎州的咏酒诗词是他后期创作中的重要作品,是诗人个性张扬的产物。美酒刺激着黄庭坚,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在创作高峰的体验下,创作出堪称传世之作的诗词。
(六)一代诗宗:杨万里
杨万里像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他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首,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三人之一;他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以描写景物为主,诗风不拘一格,追求变化创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不断向前辈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了“诚斋体”,被时人誉为南宋诗坛盟主,代表南宋最高诗风。他还是一位爱国政治家,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勇敢地承载起时代重负,以毕生的顽强努力,为多难的南宋王朝解忧。“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以励万世”,他的官声人品为后世之楷模。
杨万里也是爱酒之人,他常把和酒称作“金盘露”,劲酒称作“椒花雨”,还专门说:“余爱椒花雨,甚于金盘露。”真是重口味,放到今天,他肯定也是那种酷爱白酒,全不把黄酒啤酒当酒的人吧。越是刺激越是喜欢,越是沉醉越是迷恋,这种人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如我辈这种不胜酒力的,只能隔书兴叹。
(七)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像
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传统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上,仅次于孔孟。他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与阐发,确立了中国古代最庞大、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置办学田,供养贫困学子,亲自订立学规,为世界教育界瞩目。他的“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持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成为人们奉行的“金科玉律”。他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首要代表者。
史料说,辛弃疾对朱熹推崇备至,可朱熹对辛弃疾却颇有微词。有次朱熹来到辛弃疾家,仅带了几本书作为礼品,辛弃疾则拿出了一坛封藏多年的老酒招待他。这一幕很让朱熹感动, 一坛老酒,换一段莫逆之交。自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八)千古忠臣:文天祥
文天祥像
文天祥是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忠烈名传后世。在国家危亡时,他毅然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入侵;在被俘拘囚中,他始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殉国。他的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被誉为忠的楷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用这惊天一问和从容一答,告诉人们生的价值和死的意义。他还写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慷慨激昂的雄文四卷,更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面对侵略傲然不屈的脊梁。
文天祥也好酒,相传在白鹭洲书院读书时,文天祥和几位同窗好友踏青归来,路过一家酒店,被好友拉进去喝酒。斟酒时,文天祥见杯中白花叠起,醇香四溢,连连称赞:“这酒香气扑鼻,层层堆花,好酒!好酒!”店家听到夸赞酒好,心中高兴,打听了这位书生的姓名。
后来,元兵侵犯,文天祥带兵勤王。1278年,不幸兵败被俘,从广东五坡岭(今海丰县北)押解往大都(今北京)。路经庐陵时,百姓来到金牛寺旁文天祥求学时常来常往的渡口,临江生祭文天祥。那酒家也提着一壶好酒,慢慢斟入江中,哭喊道:“文丞相,你什么时候再来喝一杯这层层堆花的好酒啊!” 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国捐躯后,庐陵百姓为了纪念他,将他饮过的吉安烧酒,叫做“堆花酒”。
(九)大明第一才子:解缙
解缙像
他有智慧敏对之奇才,有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主持纂修的《永乐大典》,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为传承中华文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耿直、刚正不阿,他屡次上疏,针砭弊政,弹劾奸佞小人,导致一生坎坷,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时而升迁、时而贬谪,直至遭人构陷、冻死雪地。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这是后人对他一生的评价。
谢缙爱喝酒,而且对酒仪酒礼也有研究,其主持 纂修的《永乐大典》,就对古代盛行的乡饮酒礼有着系统的记录。乡饮酒礼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官方礼仪活动,这种饮酒礼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这似乎是一种简单的餐饮宴请活动,其实不然,乡饮酒礼的举行在当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作用的。整个仪式实际上是在弘扬与宣传封建社会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兄弟相亲、邻里和睦、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等道德伦理规范。
(十)戏曲巅峰:汤显祖
汤显祖像
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显要的地位,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他清正务实,上疏斥奸臣于朝堂,解民忧于水火,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他的作品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又彰显出高度的浪漫主义精神,以美好想象的升华取代人世间的龌龊,创作的《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巅峰之作,是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也被誉为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并世双星”。
1598年,汤显祖弃官返进贤老家开始创作《牡丹亭》,一经推出便立即“爆红”,2008年,美国文艺评论家丹尼尔·布尔特博士出版了《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一书,对世界100部剧本进行了排名。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排名第三十二位。这位著名文艺评论家、教育家认为,在世界戏剧中,没有比中国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更广泛和美好地探索爱情的作品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