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姓来源之说1、系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颛顼帝之子名称,称之子名童老,童老有裔孙名重黎,在尧时为山南司正火官。至商时,封重黎之裔孙于程(今河南洛阳市东,一说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建立程国,称程伯。其子孙后以国为氏,称程氏。即河南或陕西程氏。2、在商周之际,重黎的后裔伯符,曾向周成王献“三异之瑞”,即“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双穗之禾”,此三宝后构成一个“程”字,泰山之车为“口”即车轮,井中之王为“王”,双穗之禾为“禾”合起即“程”字。被封于广平,并将该地称为程,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因广平为河北辖,史称为河北广平程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旦分封诸侯,周文王第十子(一说第十七子)受封于郇(今山东临沂),史称郇侯、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吞并,其子孙以原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氏。此后,晋国有位名叔的王公后裔受封于程姓郡望:安定郡、广平郡、休宁郡、乐平郡等。程姓堂号:明道堂、伊川堂、立雪堂。此三堂号之创堂人为宋朝程颐、程颢。程氏二兄弟皆为宋代的大儒周敦颐的学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程颢被宋以来的儒家史界称为“孟子后一人而已”,兄弟二人皆为孔孟忠实的继承人,故称“明道堂”。又因为二人讲学严厉,迟到的站在门外,或求学者不敢近前的,尽管雪深三尺不知寒,有成语“程门立雪”,故名“立雪堂”。
程氏又以住地郡望处为堂号:安定堂、广平堂。程姓历史名人略记:秦代隶书发明家程邈。汉朝名将程不识,大商贾程郑。三国东吴名将程普。唐朝名将程知节(咬金),画家程修己,权臣程元振。宋朝思想家程颐、程颢,学者程大昌,名臣程公许,理学家程时登。元代学者程文。明朝兵部尚书程徐,大学士著作家程敏政,诗人程嘉燧。清代篆刻家程邃,书画家程伟元,诗人程可则,程梦星,经学家程瑶田,医学家程国彭,艺术家程长庚、海军将领程二、程姓播迁分布情况程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山西两地。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即今山西省境内。秦汉之际,程姓除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西进一步繁衍外,已有迁入川蜀之地,以及今之浙江乌程县和今江西南昌。至汉代,程姓主要繁盛于我国北方各地,分布于今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地,并有部分南迁至今四川、浙江、江西等地。魏晋之际,尤其是晋末,因北方连年战乱,中原氏族大举南迁,程姓也随之南迁。其中,安徽、江苏等省是程姓最先南迁的落居地区,其后再繁衍于湖南、江西省境。与此同时,程姓在西北也有新发展,形成了安定这一大郡望。到了唐宋时期,程姓已散居全国大部分地区。据有关学者考证,北宋年间,河南形成了一支影响巨大的伊洛程氏。
这支程姓的始祖是五代后晋时的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南)人程羽,他的后裔程颢、程颐兄弟开创宋朝理学而闻名全国,故伊洛程氏也被后世称为程氏正宗。程姓南迁于福建、广东等省,始于元末。据《台湾程氏家谱》所载,先世为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太守坊人。元末,程文智因官入闽,为福州知事,是为开海,自漳浦梁山居诏安后门山,是为诏安始祖。之后再迁入广东等地。明清之时,程氏便广布于我国广大地区。总之,历史上程氏的分布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为主;南方是以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省为主。三、红安程姓来源之说红安程姓集居地大致分为三大块:一块是明初的黄陂滠源乡,今为红安二程乡、以及大程山,小程山一带地区;二块是明初的麻城泰仙乡傅桥一带,今为红安永佳河镇傅桥片,这块程姓在红安是最集中的一块,人口约四五万人;三块是明初麻城红安程姓的始祖与黄陂的始祖同为一人,即程廿四。程廿四于元末明初,祖居江西乐平县官路口,妣胡氏,生有三子。长子名程推一,次子名程推二,第三子名程推三。第三子程推三明初迁居黄陂县滠源乡滠源里,即今红安县二程、桐柏、上今红安二程、上新集、黄陂北部毗连红安西南一带程姓始迁祖。今红安、黄陂有一种传说,说宋朝的理学二夫子程颐、程颢的父亲程珦曾在宋仁宗时任黄陂尉,因无资反伊川(河南洛阳),后旅居黄陂滠源乡(今红安二程、上新集)一带,这里的程姓应为他们的后裔,编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史料依据,从黄安县志到程氏宗谱并未记录程珦及其二子程颐、程颢在此地遗有后裔。
二程的名字由来,据说为清朝时,在今大赵家旁有一个铺店名二程铺,当年此铺店为南下汉口、北上潢川,东走麻城,西去花园(孝感花园镇)的脚客专设的简陋旅店货栈。名二程铺的原因,据传是此店靠近大程山、小程山,而这两座山也是程廿四的后人为纪念宋朝二夫子曾在这里生活过,故而冠以程姓名,**铺的店主也是想借助二程的名声来招徕客人而冠以此名。程廿四在唐朝的始祖名程仲繁,以户部尚书守祁门浮梁,为抗击黄巢,程氏四守婺源。宋代,程氏居休宁、婺源、乐平。元朝中叶程千六为浮梁主薄,其子程若畴迁乐平官路口,程若畴之子名程廿四。程廿四的第三子程推三为江西填湖广迁民之一,明初迁黄陂县滠源乡滠源里。程推三的第二子名程原七,生二子。长子程寿一,次子程寿三(又名判社)。程寿三率侄子程均玉于明洪武二十年东迁麻城太平保举知县。程之浑为明副榜进士,官淮安知府。程之骥为清朝岁贡,官武冈州学正。程之龙为清岁贡,官道州学正。程之渫为清岁贡,官知县。程之沌为清贡生,官枝江教谕。程继善两中副元,授安庆知府。程自重为清朝廪生两中副车,任辰州府教授。程应世中康熙壬子副元。程之澍中顺治县甲午进士,官绛县教谕,升彬州学正。程一棐由兴国州学正升武昌府教谕,授国子监助教。
程均中康熙丁酉举人,任京山教谕。程钦典中光绪戊子举人。官大挑教谕,宣统间为本邑学堂教员。程向荣为清乙亥恩赐举人。程耀典为清恩贡举人,保举花翎四品衔卫守府。程析为清优生举孝廉方正,擢官安徽石隶、青阳、太平等县知县,加同知衔。程常久任明朝四川长宁主薄升布政经历。程书忠任清朝巩昌府经历。程文辉任清朝而食其实也。程敏政《统系程氏宗谱序》提及宋代程氏名人简介程琳(988年—1056年)宋永宁军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字天球。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历知制诰,权御史中丞,知开封府,长于政事,断狱听讼不避贵戚。改三司使,谨于出纳,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累迁吏部侍郎,景祐四年(1037年),除参知政事,后坐事黜知颍州,徙青州、大名府,迁河北安抚使。庆历中,改陕西天抚使兼知永兴军,徙延州。皇祐初,加同平章事。复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习知西北边事,尤熟悉河北情势,前后守大名十年择要害处缮壁垒,加强对契丹守备。刘太后听政时尝献《武后临朝图》,为程大昌(1123年—1195年)宋徽州休宁(今安徽)人,字泰之。绍兴进士。宗时,官历著作佐郎、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浙东提点刑狱、中书舍人、国子祭酒、权吏部尚书等,出知泉州,建宁府。
光宗即位,徙知明州。所至留心民困、治水患。长于考订名物典故,著有《演繁露》、《禹贡山川地理图》、《诗论》、《易原》、《雍录》、《考古编》、《北边备对》等著作。程元凤(1200年—1269年)宋徽州歙县(今安徽)人,字瑞甫,绍定进士。累迁监察史兼崇政殿说书,对备边、国本、人才、吏治、财计等国家大政,论列得失,规正甚多。宝祐三年(1255年),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次年为右丞相 兼枢密使。六年,罢相提举宫观。开庆时,蒙古攻宋,起判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 咸淳三年(1267 年)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不逾月即被劾罢。著有《讷斋文集》。 程珦《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载:“程珦(1006 年—1090 新法,称病离职,旋至仕。”《黄安县志》又载“程珦为黄陂尉,娶妻张氏,生二子,长子名程颢,次子为程颐。珦为官守正,清贫致仕,无资返于伊川(河南洛阳), 旅居滠源。” 程颢《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程颢(1032 年—1085 南),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嘉祐进士,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州县官吏,历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河南)县。哲 理”是自家体贴出来的,在认识天理的方法步骤上,强调内心静养。
世称其兄弟二人之学术为洛学。二程言论和著作,后人合编为《二程全书》,包括《二程遗书》、 《二程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二 “程颐(1033年—1107 年)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皇 祐时,任太学学职。(宋)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哲宗初,以司马光等 荐,历任秘书省书郎,崇政殿说书,管勾西京国子监。绍圣间,因政见不合,削籍 送涪州(今四川涪陵)编管。徽宗即位,移峡州。不久复官返洛,致仕卒。嘉定中 谥正。与兄颢同学于周敦颐,思想学说基本一致。在认识‘天理’的方法步骤上, 颇强调由外界的格物,以达到致知的目的。世称‘程颢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 附录:程姓沿革 咸阳、扶风、天水程姓始祖)伯萧(封呈诚君,为会稽、盱眙、太原程姓始祖)叔本(孔子游学天下,途遭难,以家倾助之)曾(仕赵,为邯郸尉,襄子灭智 伯,与其谋。献侯之难,以身死之)括(赵括纸上谈兵)叔虎景遂遏玮 尉,后从刘邦击项羽于臧荼)整(仕汉文帝为衮州牧)元则(广平太守,因持身廉约,为汉景帝封阳陵侯)玄(汉武帝时封东岳为郡邑,四世居孝义县)翔 (字习文,袭侯爵,汉宣帝时以女嫁霍光之子,霍氏被诛,夺侯爵,出为东郡太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