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展览文物。
本报记者 李德领
一座城,承载千年智慧,一座馆,述说前世辉煌。
14日,承载着沧桑大野历史和文化的巨野博物馆开馆,该馆位于巨野县麒麟大道麟州人民公园西侧,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陈面积6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12件、国家一级文物13件。博物馆由大野沧桑、金石瑰宝、大汉之风、精品文物、俊杰星驰、民俗非遗六个基本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组成,是一座以智慧化运用为特色、倾力打造的“最能被读懂的博物馆”。博物馆开馆后,将免费对外开放(每周一闭馆),市民和游客持身份证即可参观。
六大展厅
再现厚重历史
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千字文》中“巨野洞庭”、春秋“西狩获麟”印证了巨野自古为祥瑞生态宝地。西汉初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巨野博物馆无疑就是一部巨野史诗。
菏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磊在开馆仪式中说,巨野博物馆作为全市重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设计,馆藏文物5000余件,无论是规模还是设计标准,都走在了全市前列。同时,江西海昏侯墓100件出土文物也在这里展出,文物跨越千年,实现历史性回归,“巨野县要把博物馆管理好、运行好,不断繁荣文博事业,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开馆后,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首先走进了大野沧桑展厅,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垦着原始文明。堌堆遗址,标示着先民活动之迹;蚩尤肩髀冢,记载着三祖涿鹿之役。在大汉之风展厅里,可以了解到,古时巨野之昌邑,曾是三王属地,亦经五国旧都,这里埋葬了两代汉王的梦想,留下一位汉王的废冢,展厅里有昌邑王刘髆墓红土山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红土山汉墓随葬的器物十分丰富,出土文物1056件,铜器526件、铁器405件、陶器29件、玉器43件,其他53件。
玉器展厅里,清代透雕双龙翠带钩、清菱花形青釉镶锡玉把宜兴杯、明透雕双耳荷花形玉碗。清代鎏金无量寿佛铜像、元代鎏金大威德金刚铜像,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民俗非遗展厅,麒麟传说、西狩获麟传说等,会让你了解一个别样的巨野。
巨野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名士众多。汉初三杰之一彭越、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苏门学士晁补之等一代名流映照历史星空;齐鲁会盟台、秦王避暑洞、蚩尤墓等70处名胜古迹装点麟州大地。名人厅里,蚩尤、彭越、胡砺、刘藻、田在田等都是历史的天空中璀璨的星辰。石刻展厅里,东汉渡君碑、清代何绍基慈湖程氏草堂四条屏刻石等无不记录着巨野历史的沧桑。
现代与传统结合
让文物活起来
巨野博物馆藏品之丰富、精美、高端给人以震撼:商周青铜、大汉遗风、唐宋造像、元代青花、明清珠玉、麒麟文化、齐鲁会盟,五千年文明风云际会,在这八千多平方米的馆内涌动。在展陈形式上,巨野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展陈手段配合传统陈列,营造古今碰撞的氛围,以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声光电相结合,多种展示手段穿插运用,做到动静结合,精彩纷呈。
巨野博物馆建设突出大野文化特色,把握“汉文化、麒麟文化和书画文化”三条主线,从巨野的厚重历史文化、丰富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民风民俗等方面选准定位,优化陈展大纲,明确主脉主线,在陈展方式、宣传方式上寻求创新,让文物藏品陈展、文化学术研究更有特色,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文物展示方式,着力增强游客互动性、体验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同时,强化文旅融合,坚持文旅一体,提升服务和教育功能,实现文化和旅游良性循环,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充分感受到巨野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提升博物馆建设管理运营融合发展水平,全力将博物馆打造成“文化基地、教育基地、旅游基地”。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弘扬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巨野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标志着巨野县馆藏文物和藏品保存环境标准化建设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把巨野县建设成综合性旅游景区增添了浓重一笔,必将为繁荣发展巨野县文化旅游事业、弘扬民族地域历史文化、提升巨野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巨野县委书记王昌华说。
百家争鸣
跨越千年的对话
当日,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研讨会旨在推动开发巨野历史文化,振兴巨野与南昌两地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增长营造良好氛围。来自国内40余名汉文化专家、学者对西汉昌邑王国、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区域组织结构及其诸侯王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
据悉,昌邑王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公元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公元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2016年,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说,巨野是华夏古老文明最早浇灌的一片沃土,在汉代,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农耕发达之地,是群雄逐鹿的战场。厚厚的黄土下埋藏了大汉王朝昔日的辉煌,汉代的王城,汉王的墓冢,被完好的记录和封存,“海昏侯墓的发掘,更加丰富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的历史文化学术研讨,必将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两地出土的大量文物,更是研究西汉历史的最好例证。也期待各位同仁能够通过这次研讨,进一步做好昌邑王国海昏侯国历史文化研究,广泛进行交流,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考古队队长杨军,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潘建荣,江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海昏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吕宗力,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授陈文豪,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晋文分别进行了《海昏侯墓园文物考古新发现》《菏泽市汉代区域文化研究》《“海昏”地名来源新探》《昌邑王国经学》《昌邑王国与山阳郡》《海昏侯刘贺的家族与家庭》的报告。
在15日的学术考察中,众专家、学者分别前往昌邑故城、金山断崖、红土山汉墓、文庙、永丰塔、巨野县书画院等地进行考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