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有每座城市的特色,每座城市有每座城市的灵魂……
每座城市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每座城市的历史上都留下了名人的足迹……
是的,闽东也不乏名人。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他们都闪耀着个性的光华。
近日,就有媒体发起关于闽东名人为家乡代言的投票调查,最终选出了闽东9县(市、区)的这9位代言人,他们既有古代圣贤、文人义士,也有地方父母官,爱国将领……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一部精神大书,都彰显着闽东文化的光芒。
对于大伙来说,自己真正喜欢的,才是放在心尖上的。
谁是你家乡的代言人?快来看看吧!
蕉城代言人——黄鞠
中国隧道水利工程的先行者
黄鞠(567~?),号玄甫,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后移居霍童石桥。官任隋朝谏议大夫。系隋隆公之子。时,隋炀帝贪逸暴政,造龙舟下扬州看琼花,工程庞大,百姓受残。隆公进宫面谏,隋炀帝不听,把隆公拘禁天牢。在牢中隆公嘱咐儿子:“帝非明君,吾当尽职,尔等兄弟,应遣散他乡,以免后患无穷。”不久,隆公于隋大业九年(613年)九月初九日遇害。
是年,黄鞠遵父命,携眷属入闽,避居宁德。先居都,后迁咸村(今属周宁县)。次年,与开发石桥的朱福“易地而居”。从此,黄鞠立石桥,开童山,建霍地。当时霍童一片荒芜,杂木丛生,良田少有,人民生活极其困难。黄鞠凿龙腰、开水渠,并在霍童溪对岸凿琵琶洞,引水灌溉东北过溪坂百顷田地。
黄鞠通地理,是当时的水利专家。为避免水、火灾害发生,在石桥企头下开凿三湖,名曰“日、月、星”;在村尾堂门前开罗星湖;在故居门首开池两个(即砚池、金鱼池)。开坝引水经村中而过,水转九曲,流入田中。既防火患,又能利用村中三方水以肥田。至今石桥村水坝之水,就是从龙腰引入,灌溉良田百亩,而且利用水力开发七级水碓。
黄鞠把中原文化引进霍童,始创“二月灯节”。每年二月,迎龙灯、拉线狮、踏橇、敬酒,连续活动若干天。黄鞠和移迁咸村的朱福,还把河南方言融入当地语言。南起霍童,北至咸村,西达洪口,形成独特的霍童方言。
福安代言人——薛令之
开闽第一进士
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唐福建道长溪廉村(今福安市溪潭乡廉村)人。高祖薛许曾任隋户曹司理,父薛法超以文章名世。薛令之少聪颖好学,神龙二年(706年),北上长安应试高中成为福建第一个进士。开元中,授左补阙之职,与贺知章同为太子李亨侍讲。时宰相李林甫擅权误国,与李亨不睦,他备受排挤,只好“谢病东归”。回乡后隐居于灵谷草堂,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生活窘迫。唐玄宗闻其清贫,下诏用长溪的岁赋资助他,他从来都是酌量领取,不多拿。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欲召入朝,但在此前数月令之已卒,家赤贫。唐肃宗感念恩师的清廉,特敕封薛令之所居的村为“廉村”、溪为“廉溪”、岭为“廉岭”,以表彰他的一生清廉。从此一代廉臣薛令之的声名,便代代相传。
令之卒后,族人将他葬于福安二十一都泉涌山(今溪潭乡溪北村附近)。墓前原建有清风亭,后荒废。他生前所著《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今已无存。《全唐诗》卷二百十五仅收录其《自悼》和《灵岩寺》二诗。
福鼎代言人——陈桷
抗金护国、稽察平乱
陈桷(1091~1154年),原名纬,字季壬,号存隆。生于浙江平阳蒲门厦材村(今苍南蒲城),中年罢职期间,为避秦桧迫害,迁福建长溪县二十四都(今福鼎县管阳镇)。
政和二年(1112年)殿试中探花,授文林郎。后历任冀州兵曹参军、太学正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尚书虞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年),任礼部侍郎。徽宗命他伴送金使者,行至边界,陈桷见金兵列阵虎视中原,返回途中,遂向燕帅蔡靖陈述所见,希望其加强防备。蔡靖却怒道:“怎么有这种事,将传话的人抓来斩首!”陈榭愤而回朝。为避灾祸,他请求外放,遂被调任福建提刑。
靖康元年(1126年),福州驻军发生兵变。陈桷进入乱兵之中,晓以祸福,力挫其焰,并追杀肇事首领20余人,终平息此乱。
绍兴四年(1134年),陈桷调任起居舍人。上奏:“当今讲治道之本,应修政事以抵御示敌国,不应当以小事动圣虑”;“今刺史、县令满天下,不能皆得人”,宜应“选监司,重其权,久其任”,并陈攻守二策,强调欲收复失地,“在于得人心,修军政”。绍兴六年,调任浙西路提刑,倡导革除时弊:“乞置乡县三老,以厚风俗”、“重侈糜之禁”等。
绍兴十一年,升礼部侍郎。翌年,奉诏与太常寺讨论典制,因与秦桧不和,被罢官放逐。绍兴十五年,陈桷复任襄阳知府、京西南路安抚使。当时襄、汉两地遭“兵燹”,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他据实陈奏,百姓负担得以减轻。不久,汉江泛滥,他“亲自率领兵民筑堤岸,平水患”。由于长期奔波,积劳成疾,陈桷遂请求改任秘阁修撰。绍兴二十四年,奉调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于赴任途中病逝。生前著有《无相居士文集》。宋史有传。
霞浦代言人——灵佑禅师
所创沩仰宗成为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
灵佑(771~853年),俗姓赵,唐代长溪县(今霞浦县)人,唐大历六年(771年)出生,中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沩仰宗的创始人。14岁时,灵祐依法常律师出家于长溪县建善寺(在今霞浦)。后在浙江杭州龙兴寺剃发受戒,并在寺中广究大小乘经律。贞元九年(793年),云游江西,参谒高僧百丈怀海,怀海见他生性颖悟,学佛心专,允其留在身边。从此,灵祐成为参加学佛者的首领,后来又被选为所居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百丈山寺的典座。
元和初年(806年),怀海派灵佑去湖南大沩山进行禅宗的开辟工作。公昌五年(845年),武宗李炎“毁寺逐僧”,灵祜遣散僧众自己化装为农民隐藏民间。大中初年(847年),宣宗李忱恢复佛教活动,灵佑迎回重整沩山寺宇,赐名同庆寺。从此沩山禅风大振,僧众增至1500多人。灵佑按照《百丈清规》组织寺僧学习禅学,并从禅宗理论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接引方式,培养出仰山慧寂和香严智闲等能为其法嗣的僧徒40余人。大中七年(852年)正月初九,圆寂,享年83岁,敕谥“大圆禅师”,著有《沩山警策》、《潭洲沩山灵佑禅师语录》各一卷。
古田代言人——陈靖姑
妇女儿童保护神
人都说:“莆田有妈祖,古田有靖姑。”妈祖(林默娘)和陈靖姑都是令人敬仰的奇女子,民间传说中的巾帼英雄。她们生前做过许多济世救人的善事;她们逝世后,一个成了海上保护神,一个成了妇幼保护神。
陈靖姑(905~928年),这位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式的女英雄,据说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卒于五代后唐天成三年,享年仅二十四岁(虚岁)。她的娘家在福州仓山的下渡,但她的婆家在古田(丈夫刘杞是古田人)。陈靖姑年少时曾经到闾山学道教法术,相传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24岁那年福建遭遇大旱,民不聊生,为拯救百姓,毅然脱胎祈雨,并力斩蛇精,最后天降甘霖,陈靖姑却力尽而亡。当地人民感念陈靖姑的恩德,建造临水宫纪念她。直到今天仓山还保留陈靖姑出生地、龙潭角祈雨处等多处遗迹。陈靖姑信俗文化影响广泛,涵盖历史、宗教、民俗、文艺、社会、人文等诸多领域。
屏南代言人——甘国宝
清代名将,戎马一生、守土有方
甘国宝(1709~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祖居古田县二十二都(今屏南县漈下村)。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生于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梨洋村)。自幼好武术,尤擅射箭。康熙五十四年,举家迁往古田县长岭村。雍正四年(1726年),复迁居福州文儒坊。雍正七年(1729年),中武举。雍正十一年,中武进士,授御前侍卫。乾隆三年(1738年),领侍卫内大臣。旋任广东右翼镇标中军游击、参将。乾隆十六年,授湖广洞庭协副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相继出任贵州威宁、江南苏松、浙江温州、闽粤、南粤等地总兵。南粤任内,时值岁歉,国宝捐俸购谷物以济军民。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任台湾挂印总兵,严疆界,谨斥侯,制总巡、分巡、轮巡会哨诸法,时刻防范来犯之敌;同时深入民间,熟悉风土民情,教台民明礼义,勤耕种,搞好民族团结,从而稳定台湾局势,使“兵安其伍,民安其业”。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擢升为福建水师提督,诰授荣禄大夫。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权充云南开化总兵。当时缅甸萌生叛清之念,期奉命制伏。
乾隆三十年,任广东雷琼总兵,平息黎民起事后,改任台湾总兵。当时台湾六斗门常有海盗出没,甘国宝率兵严加巡防,缉捕盗首,绳之以法。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升任广东提督。任上值惠州水灾,米价昂贵,他设厂施粥,劝导富户开仓平粜,赈济饥民。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福建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他致力海防,热心公益。先后倡修古田汤寿桥、朝天桥,厦门天后宫,泉州元庙观。
乾隆四十一年,出巡福建八府,途经泉州府邸,忽染重病,医治无效而逝。葬于福州北关外猫头山。六营十郡将校思慕其恩,台湾百姓敬仰其政绩,均建祠设祀。
周宁代言人——魏敬中
为八闽编史修志立下殊功
魏敬中(1778~1860年),又名建中,字治原,号和斋,一号和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生于宁德县东洋里樟源村(今周宁县樟源村)。11岁即能吟诗属文。稍长,博览经史典籍,为文跌宕有奇气,时人目为奇才。福宁知府秋涛很器重他,常延至府中同进膳。
嘉庆六年(1801年),考选拔贡,为本科乡试经魁。翌年春,赴京应试未中,回闽主讲松溪湛卢书院和政和星溪书院。后又7次赴京应试,屡挫不馁。嘉庆二十四年,终中进士,殿试获二甲第六名。未几,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国史馆总纂。不久,因母丧返乡。服丧期间,曾主讲于宁德莲峰书院。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受嘱托重纂陈寿祺主纂的《福建通志》。其接任总纂后,处于纷争夹缝中,十分为难。翌年,他受聘任浦城凤池书院山长。他一边呕心沥血执教,一边采取折衷的办法修订志稿。终道光十九年(1839年)完成总纂《福建通志》的任务,平息陈、梁两派的纷争,使该《志》最后定稿。在此后的十年间,敬中仍执教于凤池书院。在长期的教学中,他教绩蜚然,深受拥戴。咸丰十年(1860年),敬中病逝,葬于福州西关外文山。
寿宁代言人——冯梦龙
寿宁知县,政简刑清,首尚文学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子犹,别号墨憨子,明万历二年(1574年)生于苏州府长洲县,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崇祯七年(1634年)任寿宁知县。任上“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他不顾年事已高,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走村串巷,深入考察寿宁的自然条件、风土民情、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修撰《寿宁待志》,为后人提供很有价值的地方史料。
明代,在寿宁民间,信巫不信医,重男轻女,生女则溺之。对此,他出示禁溺女婴文告,对收养弃女婴的赏银三钱,自此溺女之风顿息。他捐俸施药,使民稍知就医。他审案认真,善于辨疑析难。对姜廷盛自砍其弟诬告刘世童一案,躬往密访,“遍询父老儿童”和被害者的亲姨及目击者,终破疑案。
梦龙兴文重教,力纠科场积弊。寿宁县学堂在明嘉靖间遭倭寇破坏,梦龙捐俸兴工修缮。还“立月课”,以自编的《四书指月》为教材,“亲为讲解”。他在寿宁为宦4年,抱着“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做一分亦是一分功业,宽一分亦是一分恩惠”的态度,修县仓、立樵楼、筑城墙、复东坝,轻徭薄赋、捐俸除虎、训练兵壮等,为地方办一些实事,深受士民爱戴。
崇祯十一年(1638年)离任返乡。清顺治三年(1646年)逝世。
柘荣代言人——游朴
爱民清官,三主法司,无一冤狱
游朴(1526~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明嘉靖五年(1526年)生于柘洋(今柘荣县)黄柏乡。至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中进士。
游朴为官廉洁爱民,办理冤狱不滞成案。首任成都府推官,有口皆碑。任大理寺评事、右寺副、署左寺正事、实授左寺正等职期间,对各地上报的大小狱词,细心研审,多所平反。任刑部山西司郎中时,奉敕恤刑浙江,认真清理积案。观其谳牍者,莫不认为是中兴奏疏第一,法界奉为楷模。任湖广布政使司右参知期间,荆门州巨豪李天荣把持官府,擅自增加州赋,士民受害。游朴将天荣及其主要爪牙逮捕下狱,宣布天荣罪状,判他死刑。天荣党羽到处造谣煽惑,攻击报复,致使游朴被迫辞职。游朴辞官归里后,与弟游诏白首同居,共叙天伦之乐。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谢世,葬于柘城西郊曲瑶下(今柘荣一中大门右侧)。崇祯九年(1613年),福宁州人把他列入乡贤祠从祀。
请记住他们,他们代表着闽东这方水土,成为了闽东优秀传统文化最难以割舍的部分,是闽东足以自傲的资本。
霞浦新闻网现向社会征稿,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735162250@qq.com
霞浦新闻网微信二维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