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必胜
常识在于积累
6月5日
【公基常识】每日挑战10题
密封线
题项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分数
分值
1.下列历史人物中,()有“才高八斗”的美誉。
A.秦观
B.苏轼
C.李白
D.曹植
点击下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 D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谢灵运曾赞誉曹植道:“天下的文学之才总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独占了八斗,我的才学占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故曹植有“才高八斗”的美誉,后人们常用才高八斗形容才学出众。
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名古迹中完全位于山西省境内的是()。
①晋祠②龙门石窟③悬空寺④大雁塔⑤平遥古城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
①正确,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②错误,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③正确,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④错误,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⑤正确,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故正确答案为D。
3.“破釜沉舟”出自哪场战争?()
A.马陵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B项错误,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D项错误,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故正确答案为C。
4.下列成语中,所体观出的哲学道理与其他三项均不一致的是()。
A.刻舟求剑
B.邯郸学步
C.郑人买履
D.按图索骥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项错误,“刻舟求剑”中的人物认为掉到江里的剑永远都在船的下面,忽略了物质世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而绝对的静止、脱离运动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B项正确,“邯郸学步”指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忽略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C项正确,“郑人买履”指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忽略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项正确,“按图索骥”原意是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忽略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5.下列权利中,法人无法享有的是()。
A.名称权
B.信用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法典。
A、D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B项正确,信用权是民事主体对其所具有的偿债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而享有的利用、保有和维护的权利。该项权利的客体即信用利益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是人类资信活动的产物。因此,信用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自然人和法人均享有信用权。
C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由此可知,肖像权是自然人享有的权利,法人无法享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6.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贾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拘传询问
B.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公民可以委托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C.火车站工作人员有权对拒绝出示健康码的旅客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D.商场保安人员有权根据商场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当场进行搜身检查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
A项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贾某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拘传。
B项错误,根据《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公民不可以委托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C、D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三十七条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火车站工作人员和商场保安人员无权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故正确答案为A。
7.下列朝代实行分封制的是()。
A.夏朝
B.西周
C.清朝
D.秦朝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故正确答案为B。
8.下列关于明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其将都城定于北京
B.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最早始于明朝
C.《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作者都是明朝人
D.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采用三省六部制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即现在的南京。公元1421年,明朝永乐皇帝又将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
B项错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开端,行省属于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全称“行中书省”。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C项正确,《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所著,是我国中医里程碑式的著作。《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D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废丞相,权分六部。
故正确答案为C。
9.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置于“三不朽”之首。
A.精神
B.言行
C.德行
D.立德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
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因此,立德是“三不朽”之首。
故正确答案为D。
10.人体内含有染色体数为()。
A.24对
B.23对
C.42对
D.12对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是基因的载体,主要位于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内,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人类的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出现的,人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分为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故正确答案为B。
密封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