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乱不断的七国争霸时期,
有英才壮士洒血牺牲;
更有智者思权精彩纷呈,
可赞、可悲、可叹!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有谁吧~
↓↓↓
《中华文史》第十一课
[ 注释1 ] 侔:同“牟”,谋取,求。
[ 注释2 ] 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
[ 注释3 ] 阖:闭的意思,取封闭形态。
经文解析
一、明争暗斗的战国七雄
公元前476年,经过近300年的春秋列国争霸,最终演变成几个大国进行争夺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剩下来的有七个大国和几个小的国家,这七个大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被称为“战国七雄”。七国为了应付兼并变化,在之后的200多年里,纷纷采取变法强国,同时对外明争暗斗,波诡云谲,合纵连横,战争不断。
二、“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拉拢,争取盟国。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分别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当时最著名的纵横家为苏秦、张仪、公孙衍。
三、“朝秦暮楚"的典故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苏秦、张仪、公孙衍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秦的偏护。而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为了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最终,秦国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
课外拓展
一、易水歌
易水歌
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公元前约227年,秦国灭了韩国并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国太子丹十分焦急,就找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秦始皇)。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于是在告别时荆轲吟唱了这首易水歌。
二、荆轲刺秦王
在朝见的仪式上,荆轲等到了刺杀的好机会,他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胸口直扎过去。秦王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官员中有个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就在这时秦王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嬴政扔过去。秦王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荆轲知道刺杀失败,坐在地上懊恼又气氛地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我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赶上殿来,结束了荆轲的性命。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
视频小课堂
小小解答者
★ 苏秦和张仪,一个是平民子弟,一个是贵族后裔,却都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脱颖而出,出入各国,掌布天下大局,成为名垂青史的外交家和谋略家。他们为什么都能成为旷世奇才?这对我们当前教育有什么提示?
(欢迎各位家长与小朋友写下您的解答并留言给我们,老师们会挑选出1-2名具有独特见解的优秀解答,将于下节课本环节中发布优秀“小小解答者”的名单和解答文章)
◆◆◆
第十课小小解答者榜单
(感谢微信昵称“远山”的朋友来稿)
问: 范蠡具有什么特质可被世人赞誉:“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答:【范蠡,其随勾践夫妇去吴为奴,必是奴中奴,归国后又得勾践重用,可见其忠贞不二,意志坚定;为奴三年,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却能与君主共同骗取夫差的信任,可见其情商智商颇高;离开政场,走进商业圈,却也能这般顺风顺水?除却几分运气之外,头脑真的不简单;经商致富却没有忘记善良本心,此人在大财大智之间游刃有余,堪当英雄人物。】
(感谢微信昵称“子琪”的朋友来稿)
问: 范蠡具有什么特质可被世人赞誉:“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答:【智以保身 商以致富 忠以为国 真是一位传奇人物】
基础通识教育发起者里京原创撰写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英才通识·四字经》
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汉语·四字经》
中华文史、世界文史、科学人文
为您的孩子成为
古今中西、文理科哲会通的
精英、领袖人才奠基!
变革当下教育学科过于独立状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人文思想会通教育研究,进行会通古今中西、文理科哲的精英思想启蒙教育实践。敬请关注“基础通识教育”!若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转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