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曾经地位很高,但因为科技进步被淘汰的职业

曾经地位很高,但因为科技进步被淘汰的职业

曾经地位很高,但因为科技进步被淘汰的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那些曾经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逐渐被社会淘汰。钉秤人,官话写作“秤匠”,方言称之为“秤将”,意思是这个职业很厉害。钉秤的郝师,在绥德老城里

随着科技的进步,那些曾经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逐渐被社会淘汰。

钉秤人,官话写作“秤匠”,方言称之为“秤将”,意思是这个职业很厉害。钉秤的郝师,在绥德老城里,他和他的秤摊几乎人人都熟悉。

“我老爷一辈子钉秤,挣下良田百亩;我爷爷一辈子继承手艺,但好逸恶劳,几乎破产;我父亲一生钉秤,少吃没穿,恓惶度日;到我仍然钉秤,一度生意兴隆,买下五孔窑洞。后来生意日渐萧条、又供三个孩子读大学本科,卖掉窑洞四孔。”这段话,摘自郝师记述自己家世的一篇文章。

郝姓名人有哪些_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

▲铜像《挑担经营者》

初见到郝师,刻满风霜的黝黑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虽然已经65岁,但是身体硬朗,耳聪目明,钉再小的秤星,也不要花镜,他自己说自己“天生就是钉秤的料!”

郝师其实并不姓郝,他的真名叫吕世春,但知道他真姓名的人很少。郝师出生后,前面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母亲迷信,给他起了个小名,又跟随茁壮成长的邻居郝家姓,由于七月初七出生,于是就叫他郝七。

郝姓名人有哪些_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的历史名人

▲郝师的钉秤摊子

每天上午,郝师就推着三轮车,拉着工具箱和货物,来到绥德东街摆摊,边做边卖。钉秤的老手艺是从郝师爸爸的爷爷手上传下来的,完全是一脉相承,没有大的变化。唯一不同的,就是自己不必像老爷、爷爷、父亲一样再担着担子出门。

郝师的工具箱古朴美观,拉开第一道抽屉,一个用铜做的“正”字钉在上面。这个工具箱很有来头,已经有160年的历史。

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姓名人有哪些

▲绥德最后的钉秤人

古时手艺人学艺,三年学徒只管吃住不挣钱,学成出师时,师傅送一套工具和工具箱。据郝师介绍,这个“正”字钉在抽屉里,只要取工具干活,第一眼便会看见。在箱子外面,另外还钉着一个“道”字,其意就是告诫钉秤匠人,时刻牢记“正道”这一行业操守,要正道做秤、正道做人。

杆秤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相传是鲁班发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规定每斤为16两制,秤上一斤有16个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钉秤人若作假,买卖人若用秤坑人,少一两,就少一颗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把权衡视为公平诚信的象征,钉秆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万万不能有丝毫马虎。解放后,我国实行计量改革,将一斤16两改为10两。

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名人有哪些

▲郝师正在使用钻子在秤杆上钻孔钉星。

杆秤在古时是精密器械,其中赋予的文化元素丰富,道道工序讲究,工艺甚是复杂。一根看上去普通的用来做杆秤的木杆,其实已经过了三年晾晒。秤杆要先用木匠手艺刨削好,经计算校正,打孔钉星,然后上色打磨,上色要添加一种染色植物和绿矾再加入白灰和苏打混合,着色后再打上黄蜡,用豌豆大的玛瑙和琉璃串珠,来回多次打磨,才制成一根成品的秤杆。制作一杆秤,大秤需要18道工序,小秤则要28道工序。

郝师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生意兴隆的时候,家里还雇佣了浙江永康来的南方师傅。

90年代后期,国家对秤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众贸易中严格限制使用杆秤,电子秤和弹簧秤得以广泛使用,郝师的生意每况日下。郝师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全部考上本科大学,供孩子上学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最后只能卖掉了原来买下的五孔窑洞中的四孔。郝师说,再苦也要供,因为那是我毕生的梦。

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名人有哪些

▲陕北窑洞

如今,只凭卖秤显然不能维持生计,一杆秤几十块,一天平均只能卖一杆。因此郝师发展多种经营,如今,在他的秤摊上,还摆放着陕北人每家每户必备的做洋芋擦擦的擦子、抿节床子、洋芋刮刮等日用品,此外他还有一门手艺就是给人写对联,就是凭着这些多种经营,每天平均还有40多元的收入,但生活仍捉襟见肘。

北京东四南大街的广义修笔店的张广义和郝师一样,在七八十年代,凭借着自己的手艺风光一时。

郝姓名人有哪些_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的历史名人

▲广义修笔店面

曾几何时,外衣口袋上要不挂上一支钢笔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若挂上两支钢笔那更了不得了,肯定是“墨水满肚、签字算数”的饱学之士,若挂上三支钢笔,那就更了不起了,不是“卖笔的”就是“二百五”,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句笑谈。但钢笔,在以前国人的眼里,不光是书写的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位于北京东四南大街的广义修笔店,在硬笔书法界名气极高。修笔店面积不大,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放着一个老式玻璃柜台,里面摆满了各种钢笔。修笔店的主人名叫张广义,被顾客亲切地称为“钢笔爷爷”。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他依旧坚持每天下午到店等候顾客上门。他说,“能把一件事坚持一辈子不容易”,而他一坚持就是70多年。

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姓名人有哪些_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

▲张广义几十年如一日地坐在台灯前修钢笔。

张广义17岁就跟随父亲在店里学修钢笔,到今年已经整整了72年。解放前张广义的父亲为糊口干上了修理钢笔这一行。父亲去世后老张就接了班,在这家修理台边一坐就是一辈子。

刚解放时北京有好多家修钢笔的,政府把这些个体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计件工资取薪,可是干不了久他就又单干了。文革时,他被批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铺子也被勒令关门,天天坐在家里写检查,检讨自己的资本主义思想。几年后为了糊口老张又开了铺子,被说成是继续“挖社会主义墙角”。

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姓名人有哪些

▲上世纪40年代张广义就有了“钢笔张”的名号。

每天光顾修笔店的有普通百姓,也有演艺明星等知名人士,甚至一些外国客人还会专程赶来北京到他的店里修笔。生意最兴旺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学文化的氛围很浓,原珠笔还没有普及,修钢笔的特别多。提起那段时光,张广义还是很兴奋。

再后来,原珠笔、签字笔的批量生产,修钢笔的行业也就没落了。渐渐地,北京也就剩下张广义还在修笔,广义修笔店的顾客更是寥寥无几。张广义现在的营业时间为每天的下午2:30~4:00,一方面是年纪大了,精力没有以前充沛,一方面是店里确实没什么人。

郝这个姓氏的历史名人_郝姓的历史名人_郝姓名人有哪些

▲风光一时到无人问津的修笔匠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作为“幸福生活四大件”之首的钢笔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修钢笔也变成一门没有“钱途”的手艺。曾跟随张广义学习的徒弟都已转行,只有他始终坚守着这家店和这门手艺。

广义修笔店面所在的东四南大街,紧邻王府井商业区,可谓寸土寸金,曾有人想出高价转租张广义的店面,老人拒绝了,他说:“不是钱的事,没明白我的‘意思’。”但这个“意思”,张广义觉得也很难跟人们讲明白。

上一篇: 姓氏文化:纪姓
下一篇: 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和字辈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