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如何评价项羽?

如何评价项羽?

如何评价项羽?一、从能力上看顺风顺水时,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好,那时借势,不见得有多大本事,论能力,还得从挫折处谈起,项羽人生第一次经历了一件非常大的变故,一下子所有的灾难接踵而至,像泰山压顶

一、从能力上看

顺风顺水时,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好,那时借势,不见得有多大本事,论能力,还得从挫折处谈起,项羽人生第一次经历了一件非常大的变故,一下子所有的灾难接踵而至,像泰山压顶,而他当时,不过二十多岁,且看他如何处理——

第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死后,反秦大业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各路义军回兵彭城。当月,放羊路上被项梁叔侄拉上皇帝宝座的楚怀王坐卧不安,他对项梁叔侄的能力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开始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他匆匆忙忙赶到彭城,利用自己楚王的身份夺了项羽的兵权,开始重新部署天下的格局。

项氏的势力过于庞大,必须加以制衡,不然,自己永远是个傀儡;陈胜的老部下吕臣忠心耿耿,亲手为陈胜报仇雪恨,此时又掌握兵权,可堪重用。于是,吕臣父子都被授以实权,刘邦也被委以重任。正当他对项羽的人事任免头疼不已时,一个战争的小插曲映入眼帘。原来兵败之前,有一个名叫宋义的人曾经劝过项梁,并准确地预言了战争的结局,但不为所用。

怀王大喜过望,如获至宝,立刻召见此人,把这个宝贝封为上将军,高居项羽之上,希望他能震住项羽。然后封了个鲁公给项羽,为次将,并封曾经举荐自己出山的范增为末将。

因为名将死绝,以前在少府主持工作,专管名山大川,兼任始皇陵总督头的章邯关键时刻毛遂自荐,一跃成为秦军兵马大元帅。做惯了包工头、财大气粗的章将军似乎看不起年轻人,除掉了陈胜、项梁,以为楚国已平,竟放任刘邦、项羽这样的后起之秀不管不顾,直奔赵国而去,赵国危在旦夕。

当此之时,身为诸侯名义之王的楚怀王,有两件大事要办。第一件是破秦,第二件是救赵。

秦国大军都在河北,此时咸阳空虚,正是灭秦的好机会,怀王把这个好事交给了刘邦,然后让上将军宋义带着满口牢骚的项羽赶紧滚蛋,硬碰硬对付章邯,救赵国之围;并签发皇帝令:“先入关中者王之。”这下项羽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翻身了吧?但他过分低估了亡命之徒项羽的本事,也过分高估了没有带兵经验、没有威望、只有一枚上将军印的宋义的能力。

宋义的军事主张是“承其弊”,即坐山观虎斗,大军在安阳(据辛德勇教授分析,这个“安阳”和今天河南省安阳无关,在今山东东平一代,据说那里有个安山,安阳,就是安山之南)足足停留了四十六天,并在项羽表达不满之后,由他亲自签发了一纸将军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字字针对项羽。

这是宋义眼中的项羽,书生味十足的他以为一纸军令就可以绑住这一条狼,但随叔父一同亡命十年,经历过夺权斗争,攻城略地无数,从无败仗记录的项羽在军中积累了雄厚的威望,显然没有那么简单。项羽开始四下活动,煽风点火,攻击宋义的作战方案,宣传他自己的军事主张。老天也来帮项羽,天寒大雨,士卒又冷又饿,军中已颇多不满,宋义却饮酒作乐,并利用将军之权给家人安排工作;甚至为了送儿子走马上任,身为大军总指挥的他,竟然离军甚远,充分体现了一个好爸爸大私无公的政治豪情,也成就了部下项羽的绝世霸业。

有范增为谋,有武艺做主,看准时机,顺水推舟,项羽毫不费力斩下了宋义的项上人头,一举成了楚国的上将军,并充分发扬斩草除根的精神,派人杀掉了还没有完成上任使命的宋公子。楚怀王摆脱傀儡的努力宣告失败,一生难得的一次雄起就那么匆匆收场了,还最终因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之后,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的故事上演,项羽一战成名,成为天下实质上的领袖。

在这件事上,落汤鸡项羽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掐准时机,干脆果断,很快完成了逆袭,堪称才气过人。

然而,这也为后来留下了隐患,归纳起来,主要有二:

1.进一步巩固了项羽强权即是政治的错误观点,让他在暴力路上越走越远,乃至丧心病狂。

他似乎天生暴力,喜欢屠城杀人,其过往历史已给他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他仍然不知悔改,当暴力再一次让他掌权成功的时候,暴力已成为他心中唯一的神。在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之后,烧杀无辜的能力和欲望空前疯涨:坑秦降兵二十万,毁咸阳,烧阿房,杀子婴。这些恶迹让他在关中的名声臭如厕石,为对手刘邦创造了空前绝后的群众基础。

他分王天下,各分封王还未就位,齐国就领头造反,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带兵平叛。这个还说得过去,可领头的田荣已死,齐国已服,他仍不罢手,《史记》记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就是说,毁人房屋,坑人降卒,虏人妻女,实行三光政策,范围还挺大,从南到北,给齐国大地画出了一条无人带。

你这是做什么呢?身为天下的霸王,难道这些人不是你的臣民?你为了一个人,却把怨气洒在手无寸铁的人民身上。项羽的这种行为很令人费解,只能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内分泌失调”,又给日后韩信破齐并和他的军队决战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

2.进一步粉碎了他心中仅有的那么一点点敬畏之心,让其志向变得短浅,上不了台面。

项梁在的时候,他有人做主,只管打仗,不问其他,实实在在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项梁死后,他失去了主心骨,又莫名其妙被人夺了兵权,几乎奄奄一息。那时,虽然天下已经没有再能束缚他的人,但对皇帝他还有那么一点点敬畏之心。当宋义给他机会,让他弑上成功的时候,他已经目空一切,眼中再没有皇帝。所以,当苍天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主宰天下,论功行赏,分封王侯,他说:“皇上算个屁,打下天下,全靠我们这帮兄弟。”于是,虽富拥天下,他却彻底沦为一个黑社会大哥。

二、从志向上看

刘邦在秦始皇的统治下踏踏实实做了多年的基层公务员,深知其中深浅,也初步接触了秦始皇威严背后所支撑它的那个庞大的统一国家体。当他有幸目睹那个站在国家体顶尖人物的风采之后,羡叹之余,心中朦胧的志向马上有了依托,所以,这种志向是有一定基础支撑的,确确实实是一个志向。项羽全然不同,他从小跟随自己的叔父天马行空,从来就不知道自己脚踩的是土地,他叔父的志向也就是他的志向,他叔父的豪气也就是他的豪气。他的叔父是类似于金庸笔下慕容博式的人物,为了复国的幻想不择手段。当他亲眼看到那个被众人抬在肩膀上的人物不可一世的模样时,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家族已经失去并且正是被这个人夺走了的尊贵与辉煌,他看到的只是这个人单薄的身躯,而看不到在这个单薄的身躯背后所支撑他的那个强大的国家统一体。所以,他在羡叹这种尊贵的同时,对那个单薄身躯的态度只是不屑,他随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他胸怀大志的叔父竟然被他的这种志气感动,可见这叔侄俩的理想有多高。

三、从意志上看

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读不懂兵书,却能打出世间最漂亮的仗,在韩信横空出世之前,从无对手,破谁灭谁,打谁谁疼,就像一块钢铁。为此,准皇帝刘邦曾被赶入四川,众叛亲离,曾用近六十万军队,占领了人家的空巢,却被人家三万人打得屁滚尿流,从城西头打到城东头,如丧家之犬,他却豪情万丈,扬鞭东指;曾经丢了老子,丢了老婆,抛弃儿女,曾经被重重包围,需要女人装扮士兵,需要部下装成自己,引开敌人,才侥幸逃脱,实在是被项羽打怕了,乃至项羽一来,刘邦和他的兵将们全部逃到山上,但不管再怎么困难,他都不忘心中的志向,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兵没了,可以再招,家没了,可以东山再起——不管怎样,只要人还在,就没事。

然而,项羽不是,他真是一块钢铁,钢铁很硬,也很脆。他打谁灭谁,从无对手,可是,当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他开始妥协,当一战失败,尽管实力尚在,他却先自己崩溃。他唯一自豪的,是他保留了做人的尊严,以命来换。

四、从用人上看

关于项羽用人,大家听得比较多也比较熟悉的话是:“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其实这还是轻的,他的用人实在拿不出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

1.内分泌失调式的情感与冲动。

2.目空一切的贵族作风。

支撑它们的,是“暴力统治世界”,“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怕什么”的强者心态。所以,他的用人,很大胆,但不客观。很多人都不客观,但大胆地不客观,只能说明你不想混了。

他的用人,集中反映在两个地方:一是封王,一是用人。

1.封王

封王是用人水平的最高体现,是中华文化中最大的一门学问。封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领导者水平的高低,所以,我国数量不多的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中,有封神榜一个。

为什么说它如此重要呢?因为古往今来,能够得此殊荣的并不多,一般都是开国皇帝。他分封的背景是:一群兄弟出生入死,跟他打下了天下,这些人都身怀绝技,手握重兵,随便一个动一下都地动山摇;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之所以不顾生死,风风雨雨随他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这一刻。

此时,他要分蛋糕了,不是个个大小都相同,尺度全在于他,满不满意全在于他们。他的尺度掌握的很好,大家皆大欢喜。他的尺度稍微偏了,就有可能引起一方地震。他的尺度若掌握不好,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可能在分完蛋糕之后,就不复存在。这里面既要看个人的功劳,又要分析各自的性格,公正不是绝对的公正,客观不是绝对的客观。困难就在于这里。

老天把这难得的机会给了项羽,项羽同志想都不想,手起刀落,人们眼镜碎了一地。不但没分上的要造他的反,分上的人也找他麻烦。其最根本原因,还是不公平,不客观。

首先看,他都分给了什么人。

他共封了十九个王(包括他自己),一个帝。

塞王司马欣,巨鹿之战中投降的秦长史,曾做过砾阳狱卒,原因:曾有德于项梁。这是报恩。雍王章邯,秦降将;翟王董翳,秦都尉,劝章邯降。这些都是降卒。除了有恩于他的,就是曾经对他大哭,把他哭动心了,结为好兄弟。

主动跟他一起入关的都有重封:张耳,赵王;臧荼,燕王,可谓衣锦还乡,好不风光。而风光还不止这些,他们当年离开的时候还都只是个将军或者丞相,他们回来时却已摇身一变成为一方之王。这可都是天下最好的地段,并且很有历史渊源,从来都不缺少王。

那么,问题来了,这块土地上原来的王呢?怎么安置他们?他们可都是你新封王的故主,不管这些人当年随你入关有没有受到故主的授意,你的王朝刚一建立,就让你的新贵们骑在故主身上,你让天下如何看你的王朝?你让你的将军们日后如何对待你?凡事都有因果,你今天对别人做过的,就是其他人明天要对你做的。

但项羽不管那些,按照诸王无功的精神,本是不应该封王给他们的,但他们坐了多年的王位,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对他们视而不见,很容易引起天下人质疑封王的合法性。于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进行了折中,在所封新王的地盘边上又另辟了一块土地,作为厢房分给了他们。分别是:原赵王歇,变为代王;原燕王韩广,徙为辽东王。虽然地段不怎么好,但项羽管不了那么多,名义上都是一方之王,没有大小之分,应该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当然,这只是项羽一厢情愿。

对于其他曾经是王,却对革命没有什么贡献,或者有贡献却不尽如他意的,如韩王、魏王,地盘都削去一大块,给了他自以为有功但不知名的小将,而这些小将都和那里的王无关,却分食了人家的地盘。其他主动入关的,除了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确实有些实力与知名度、名副其实外,剩下的都是一些无从谈起的小王小将。

项氏是一个名门大族,和他一起走南闯北、出生入死的项氏族人还有很多,但从这份长长的名单中看不到他们的名字。平心而论,项羽是无私的。可是,他不知道,在无私前面,还有两个字,叫做大公。没有公正的无私是苍白的,还不如有私。因为那样,起码在出事的时候,在共同利益的迫使下,会有那么一个两个肯出来帮你,这难得的太平岁月可能会长久一些。可是,项羽同志很大气地说:“不用了,有我呢!”

他的江湖豪气盖过了一切,包括亲情,在快意恩仇的狭隘江湖中,他不可谓不仗义。秦军的投降和诸侯的听命让他自负到了极点,他以为天下都是他的了,再没有人敢不听命于他,他已经不需要再考虑其他的东西了。在这种错误判断下,他简单而粗暴地以江湖义气确立了封王的标准——顺我者昌,所以蛋糕切得飞快。

这是狂者的自信。历史证明,再强的人,狂,没有好下场。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人他没封。

第一位,田荣。齐国的实力派,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也就是分完蛋糕之后第一个起来闹事让半边天下地动山摇的人物。项羽没有封他的理由很简单:以前叔叔项梁对他有恩,他却辜负了项梁,项梁的死,他负有直接的责任;后来他又跟宋义搞串联,挤兑自己,并且此人又臭又硬,软话不会讲半句,也没有随自己入关。

项羽把田荣的地盘分割成三块,把田荣拥立的齐王赶到了最东边,大约今天青岛的位置,当年标准的荒地,被称为海上。而封和田荣有矛盾也没有什么实力的齐国流亡之将田都、流亡之王田,并让他们占了比较核心的地段。

项羽都没想一下,这几个人曾经都在田荣帐下干活,没有田荣的同意,他们拿什么去称王?一块他项羽刻的王印吗?所以,不等他王印刻好,齐国反项的旗帜已公然在空中飘摇,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成功上任,甚至有的还为此付出了生命。

第二位,陈余。他所封赵王张耳的过命的兄弟,曾经引他过河的救赵义军名义上的领袖,秦始皇时期已经名闻天下。当年陈胜起事,到淮阳打听的首批贤人中就有此人,曾经给陈胜提供过合理的建议,如果采纳,陈胜至少可以多活五年,那天下格局可能就不是那个样子了,也算是革命的元老级人物,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项羽多少给了他点面子,就地封了三县,理由也很简单:曾经和张耳闹翻,没有随自己一起入关。这无异打陈元老的耳光,比不封还侮辱人,项羽会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一个有着惊人能量的人物,现赵王和原赵王位置的颠倒让他一眼看到了破绽,并有足够的理由起兵,而三分齐国无视实力派田荣的存在也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外援。所以,不封此人,河北率先打破项氏天下的格局,从此不听西楚号令。

第三位,彭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过人的军事素养和冷静的大脑,后来灭项不可或缺的三大功臣之一。项羽封王时他手拥上万武装,不过,他的武装和他一样,出身比较不正,今称江洋大盗,但绝非一般的土匪。更要命的是,他的地盘正好就在项羽所看中地盘的心脏部位,如一把尖刀,直逼项羽的心脏。

项羽出身世家,看不起江湖人物,硬是对这样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视而不见。他对彭越的态度,将让他痛苦一生,并一直陪着他走完他的人生路。如果没有这把尖刀在心脏处乱扎,他至少能把刘邦打入关中。他的这种失误,田荣一眼看穿,立马封彭越为将军,专在项羽心脏捣乱。这个边缘人物封的一个将军,抵过项羽封的十个王。

其他的一些神秘人物,比如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战功赫赫的蒲将军为什么没有封地,竟在他封王之后莫名其妙地消失,我们无从得知,但有这三个人,再加上一心统一天下的刘邦背后给他一刀,他的结局已经注定。

我们再看看封地的位置。

封地的位置也是一门大学问,周武王和周公在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才勉强保存了周王朝几百多年的气数。他们封王的故事也因此被广为传颂,编为神话。

由于兄弟和儿子比较多,周武王封地的原则是好儿子放在中央政府周边,方便随时应急;其他儿子和兄弟放到外围,但又不是很远,如果他们胆敢捣乱,可以很快平息;至于异性封王,不是不可以,但要滚远点。虽然姜太公以六十岁高龄辛辛苦苦帮周家打下了江山,功劳无匹,忠心不二,但对这位异性人封王,武王仍然相当谨慎。封地的时候,能让他滚多远滚多远,若不是中间隔着太平洋,估计美国现在就是我大中华的一个行省了,这还不够,周武王立即封姬姓子孙里面最贤良的周公在他旁边予以制衡。

为了体现新王朝的开明,周武王还封了商王的子孙,让他们代代相传,不致断了香火,但马上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兄弟在他们封地边上,并做他的宰相。即便如此小心,还有管蔡之乱,可是项羽呢?

刘邦,天下唯一能够和他抗衡的人,项羽在封地时表现出了足够的谨慎,将此人赶到了当时边疆——四川,一个秦王朝专门发配犯人的地方。但是,人家稍稍贿赂了他,汉中马上就不要了,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被称为汉人而不是蜀人,这点贿赂立下了汗马功劳。汉中沃壤千里,和关中只隔了一座大山,中间有三条直接的通道,条条可通西安,是入关的风水宝地。当年刘备一得到蜀国,马上觊觎汉中,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关中,他又部署了哪个“周公”来制衡呢?在这个问题上,项羽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他将衣锦还乡精神执行到底的决心。他在关中部署了三个人,就是从秦投降而来的三个人。

这三个人,一个是没用的关系户,一个是劝降的文官,只有一个章邯还有点能耐,但带丢了关中20万子弟,关中多少父母、孤儿和寡妇日夜找他要人呢,他章邯纵有天大本事,又能如何?而关中,刘邦曾经留下了好名声的地方,多少人一提起“刘邦”就流眼泪,仿佛亲爹。如此封法,等于把关中拱手让给了刘邦,而稍微有点军事头脑的人,都知道关中在中国大地上的战略地位。

当时天下的中心在洛阳,天下最大的粮仓在洛阳,从关中到彭城最核心的通道也在洛阳,如此要塞,他总该放些人马吧?他确实放了,一个无名小卒,而且不是他自己的人——河南王申阳,这只因为此人在他入关时先打下河南,并奉主人张耳之命,到黄河边上迎接了他。此后,刘邦直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盘,主力部队都不从这里经过,占领这里如无人之地。而当刘邦占领了洛阳及边城之后,项羽再也没能越过这里一步。

还有,他无视猛虎田荣的咆哮,在自己的后院齐国部署三个废物,就想高枕无忧过太平年。除此之外,他还以王的名义封了一个帝,所谓帝者,帝王也,帝在前,王在后,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不对劲,而毋庸讳言,他也是顶不愿意的。不愿意怎么办呢?杀了他,这事他还真干得出来。

这个名义上的帝,已没有任何威胁,却在不久以后被他这个实质上的王给赶走了,赶走了还不解恨,又在路上把人弄死了,弄得天下皆知,结果,全部便宜了他的对手刘邦。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项羽完全无视客观存在的现实,只凭自己的心情封王,把天下看成了可以随他意志玩弄的天下,其结果只能有一个。不到半年,他一手切下的蛋糕已面目全非。

2.用人

观察其用人结构不难发现,除了项氏将军,都是项梁时期留下的老人。项梁重用的,如龙且、黥布、蒲将军,在他手下都得到了重用。项梁没用的,除了几个曾经对他们有恩的,他也一概视而不见。

有恩的他用了两人,均为狱卒,事情还要从始皇时期说起。那时,项梁视察天下,到了关中栎阳,一不小心被投进了始皇的大牢。他虽贵为楚将,又有通天的本领,但天子脚下却无人认他。项羽急死了却一筹莫展,只好托人到爷爷的地盘上想办法,找到了蕲县(一个边远的小县)的狱卒曹咎,此人虽然身份低微,却极懂行,并和栎阳狱卒司马欣认识,只一封书,便将项梁从大牢弄出。

天下事,找对门路,就这样简单,可是,项羽牢牢记在了心中。时隔多年,司马欣由于出色的行政能力,已从狱卒荣升为军中长史,随章邯平叛,并和赵高说上了话。由于赵国之败,赵高之害,和章邯一起降了项羽。

又见恩人,项羽悲喜交集,不管他降将的身份,立即封他为上将军,并在分封天下的时候封他为塞王,定都栎阳。这是关中最好的地盘,就因为此人曾经徇私舞弊放走了一个犯人。

而对曹咎,他更上心,差人到处打听,并引为座上宾,虔诚供在身边,官封大司马。一个小小的狱卒,掌握重要兵权,何德何能?

这是项梁在世时所不敢的。

他用人不能说不大胆,但这样的大胆,只加速了他灭亡的步伐。司马欣非是不感激他的恩情,但实在能力有限,只好垂手让出了关中;曹咎更是在楚汉交战最关键的时候逞匹夫之怒,丢了他一半家当。

他用黥布,并封黥布为王,但黥布并不领情,不管他多么迁就,最终黥布还是釜底抽薪背叛了他,令他元气大伤。

他用陈平,一个半路上捡来的人物,一见面就给大官,放在身边,很快又提拔成都尉(高级督军),并委以重任。可是那个任务并不是陈平的特长,还没上任就把地盘丢了,怕老大怪罪,封金挂印,投了刘邦。

唯有一个韩信跟了他叔侄两代,忠心耿耿,并积极进取,多次用实践证明,愿意赴汤蹈火,为党国效劳。可是,他不用。

一个季布,后来大汉的名臣,有胆有识,作战英勇,忠心不二,一诺千金,直到他死都没有背叛他。可是,他宁用曹咎。

还有一个人,当时跺脚地动山摇,他也看到了此人的能力。而此人即使不能为他所用,有把柄在他手里,完全可以抓住不放,让他不能为对手所用。

此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张良虽然跟刘邦很投缘,但作为韩相后代,一心辅佐的是韩王,直到鸿门宴前,他还扬言自己是为韩王送刘邦。项羽痛恨他不为自己所用,分封完毕之后,没让韩王去封地,而是带在了身边。那么,此时,天人共知的韩王部将张良,不管和刘邦多么投缘,都不能再赖在刘邦身边不走了,而事实确实如此。张良辞别刘邦,去找韩王。

此时,只要扣住韩王,张良就是张学良,天大的本事,只能在软禁生涯中对鱼虫花草去发挥。可是,不知何故兮,三个月间,项羽把韩王连降数级为侯,然后又把人给杀了。不知道他拔山的力量,为何如此在意一个无权无势的木偶,他盖世的胸襟,为何竟容不下一个小人物的存在。只知道当他完成这项光荣的壮举后,惊奇地发现,张良义无反顾、毫无牵挂地跑到了刘邦的阵营,还赢得了天下人的喝彩。

项羽总是擅长把有利于的自己事情变得有利于敌人,就像一把利剑,本来他执柄对方抓刃,可是,莫名其妙地,他就把柄让给了对方,自己空手抓刃。可能,他嫌自己功夫太高了吧。

刘邦后来总结,能得天下,全靠三人,这里面就占了两个,如果这两个人不为刘邦所用,那么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可是,那么好的机会,老天赐给了他,硬是让他给大病初愈的对手做了一锅营养丰盛的汤。

五、综合评价

总结项羽的用人特点,毫无创新,任人唯亲,还看心情,外加内分泌失调。好了,不说了,到整体评价一下韩信第二代领导人项羽同志的时候了。

项羽得天独厚。他有骄傲的出身,良好的家教,恭敬慈爱,礼贤下士,深得士人的爱戴,不失为一个好同志。

他有盖世的武功,惊人的才气,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待士卒如婴儿,大家都乐于为他卖命,是一个好将军。

他光明正大,从不耍阴谋诡计,当机立断,敢做敢当,顶天立地,是一个好男儿;他用情专一,疼惜女人,是一个模范丈夫;他心肠软,听不得别人讨饶,是一个好人。可是,唯独不是一个领导者,三种品质他不居其一,然而,他坐了领导者的位置。

领导者的座椅不是谁想坐就能坐:它很高,高处不胜寒;很少,大家都争着坐;很怪,坐上去就下不来了:如果坐不稳,注定要让贤,并为自己的占座付出代价。

他有过人的军事天赋,是一代军事奇才。学剑不成,却天下无敌;学兵法略知其意,却纵横天下,无人能挡。

然而,读兵书只读一半,注定得其糟粕而弃其精华。几乎所有兵书,开章明义第一篇,都是从道谈起,从庙谈起,他却似乎把这一页翻过去了,完全不知庙胜的含义,只知滥杀无辜,屠城杀降。

他百战百胜,然而,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他所过残破,孙子兵法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他可能根本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而这些话才是用兵的要点。他读兵法,只求治兵,只看形势,只读变化,只在破敌,却对最根本的东西全不在意。

兵法说,作为将军,言谈举止间就是千万人的性命,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不能有丝毫的情绪左右理智的判断,怒乃是用兵的五大危险之一,一定要想方设法压制住。可是,他几乎每一次出兵,都是从“大怒”开始。

死到临头,他仍不思悔改,说:“天也,非战之罪。”可是,哪一本兵法告诉你,天下是打仗得来的?说到底,是读书的过。书没读好,就出来混。混得越大,死得越快。项梁生前,还有人能管得了他。项梁死后,他从此头上无天。

他就像印度电影中的阿育王,本质不坏,身体里面潜藏巨大的能量,但失去了爱情和亲情的束缚,这能量如洪水猛兽,滔滔天下。阿育王有佛祖降服,修成正果;中国和印度有时差,佛祖晚来了一步,项羽终于异变。

节选自参阅《兵仙:楚汉风云中的韩信》兵仙 (豆瓣),具体可参阅书中相关章节。

什么是领导者

上一篇: 我眼中的西游记人物
下一篇: 百家姓-“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