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

《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

《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导读】成语是我国古人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智慧,蕴藏着丰富的底蕴,是几千年来汉语文化的积淀

成语故事】阅读检测题

【导读】

成语是我国古人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智慧,蕴藏着丰富的底蕴,是几千年来汉语文化的积淀,也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或出自于历史典故,或来源于经典著作,或流传于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历朝历代的文化反映在成语中,使得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特点。我们中华文化也就借助成语这一形式,将其精神实质流传下来,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对于成语而言,它相较于一般词汇,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定型性:顾名思义,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具有固定格式的定型词汇。在我国丰富的成语世界里,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格”式,即由四个字组成,这些字之间一般不能随意删减,或者调换位置,这不仅有利于传承记忆,更促进了成语书面化的发展。比如我们熟悉的“车水马龙”“废寝忘食”“南辕北辙”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2.历史性:成语大多都有出处,是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词汇。我们借助于这些成语出处,能更好地了解成语的含义,也能从侧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特点,以及历史典故等等。成语就像一面镜子,借古喻今,源远流长。比如“围魏救赵”“三顾茅庐”“孟母三迁”就为我们记录了历史真实的人物、事件。

3.寓意性:成语看似结构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它不是简单的词义相加,而是将历史背景、本义、引申义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通过高度的概括,提炼出深层的含义。比如“拔苗助长”看似说的是盲目拔起禾苗,实则讲的是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自相矛盾”通过讲述一个卖矛和盾的商人的故事,讽刺了言行前后抵触的行为;“高山流水”讲的是两首乐曲,实则却是比喻知己难求,乐曲高妙的意思。

所以,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发人深省,或诙谐幽默,或耐人寻味,或含义隽永,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人生启迪都有着积极意义。

本书《成语故事》即撷取了二百多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这些成语的背景及原委,并进行了释义与出处的介绍,让读者全面了解成语的含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面品味中国文化的精髓。

本书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整理成语,并配以精美的插图,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得美好的享受。

本书除了带领读者领略丰富博大的成语世界外,还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在日常表达与作文练习中更加准确地运用成语表情达意,增添文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增长语文、历史的见识,并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丰富的体验。

【检测题】

1、“按图索骥”故事中,人们将著名的相马师孙阳称作什么?

A 骐骥

B 伯乐

C 马神

D 御风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相马师孙阳,可以轻松分辨马的优劣,因此人们便以天上掌管天马的星宿来称呼他为“伯乐”。

2、“八仙过海”故事中,何仙姑利用什么法器渡过了东海?

A 拐杖

B 横笛

C 荷花

D 长剑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何仙姑的法器是荷花,她站在一朵盛开的荷花上渡过了东海。

3、“班门弄斧”故事中,鲁班最擅长什么技艺?

A 书法

B 武术

C 石刻

D 木工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鲁班是我国木匠的祖师爷。

4、“病入膏肓”一词中,“膏”是指什么?

A 牙膏

B 药膏

C 心尖脂肪

D 石膏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膏”是指心尖脂肪,“肓”是指心脏和隔膜之间,都是药力很难达到的地方。

5、“东施效颦”故事中,东施模仿的是哪位美人?

A 王昭君

B 貂蝉

C 西施

D 杨贵妃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东施模仿的是越国美女西施。

6、“高山流水”一词中,“高山”与“流水”是指什么?

A 书名

B 乐曲名

C 人名

D 山水名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高山”“流水”是指俞伯牙为钟子期弹奏的两首乐曲的名字。

7、“狐假虎威”一词中,“假”的意思是什么?

A 放假

B 假装

C 假借

D 假如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狐假虎威”中的 “假”是假借的意思,意即仰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8、与“叶公好龙”中“好”,读音相同的是哪一项?

A 好运

B 爱好

C 好人

D 良好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叶公好龙”中的“好”读音是hào,是喜好、爱好的意思。

9、“杯弓蛇影”故事中,杜宣杯中的“蛇”究竟是什么?

A 酿酒的食物

B 绳子的倒影

C 弓箭的倒影

D 杯底的装饰物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杯弓蛇影”中的“蛇”其实是墙上挂的弓箭的倒影。

10、“比肩继踵”一词出自哪个历史典故?

A 鸿门宴

B 晏婴使楚

C 三顾茅庐

D 荆轲刺秦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比肩继踵”出自晏婴使楚的典故,是晏婴形容齐国人多的一种夸张的说法。

11、“唇亡齿寒”故事中,描述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A 齐国和晋国

B 虞国和虢国

C 秦国和楚国

D 吴国和越国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唇亡齿寒”讲的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时晋国想借虞国之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没有认清形势,答应了晋国的请求,结果和虢国一起被晋国所灭。

12、“负荆请罪”一词中,讲述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

A 荆轲与秦王

B 管仲与鲍叔牙

C 廉颇与蔺相如

D 伯夷与叔齐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负荆请罪”讲述的是赵国大将廉颇因不服蔺相如的才能,扬言要羞辱他,而蔺相如却为国家利益考虑,不计前嫌,廉颇深受感动,特意脱了上衣,背着荆条请罪。

13、“滥竽充数”一词,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A 东郭先生

B 南郭先生

C 西郭先生

D 北郭先生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滥竽充数”讲述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浑水摸鱼的故事。

14、“盲人摸象”故事中,一位盲人说大象像“蒲扇”,请推断下他摸的是大象的哪个部位?

A 鼻子

B 象牙

C 耳朵

D 四肢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摸着大象耳朵的盲人误以为大象像蒲扇。

15、“孟母三迁”故事中,孟子的母亲最终选择在哪里定居?

A 墓地附近

B 学堂附近

C 集市附近

D 酒馆附近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孟母最终将家安在了学堂附近,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16、“扑朔迷离”一词出自哪篇文章?

A 《诗经》

B 《木兰辞》

C 《论语》

D 《史记》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扑朔迷离”出自汉乐府《木兰辞》,讲述的是女中豪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17、“爱屋及乌”故事中,周公建议武王如何处置商朝遗老?

A 有罪者杀,无罪者留

B 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C 施以仁政,告老还乡

D 终身为奴,受人役使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周公建议武王施行仁政,把商朝遗老遣返回家,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由此收获了民心。

18、与“百步穿杨”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哪一项?

A 熟能生巧

B 一叶障目

C 百发百中

D 一语中的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百步穿杨”的意思是箭法高超,百发百中。

19、“出类拔萃”故事中,孟子认为谁是“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A 伯夷

B 叔齐

C 伊尹

D 孔子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人中的集大成者,是最卓越、最杰出的人。

20、“过门不入”一词出自哪个历史典故?

A 愚公移山

B 大禹治水

C 盘古开天

D 后羿射日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过门不入”讲述的是大禹治水时,因一心扑在工作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的成语是哪一项?

A 弄巧成拙

B 多此一举

C 画龙点睛

D 画饼充饥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画蛇添足”是指做多余的事,反而没得到好结果。而“画龙点睛”是指做事抓住要点,恰如其分,二者意思正好相反。

22、“曲高和寡”故事中,高雅的乐曲是指什么?

A 《下里》《巴人》

B 《阳春》《白雪》

C 《阳阿》《薤露》

D 《关雎》《硕鼠》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高雅的乐曲是指《阳春》《白雪》。

23、“三顾茅庐”一词,讲述的是什么历史典故?

A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B 刘备三次拜访关羽

C 刘备三次拜访张飞

D 曹操三次拜访诸葛亮

答案:A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三顾茅庐”讲述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

24、下列成语中,哪一组书写全部正确?

A 破斧沉舟 螳臂当车 黄梁一梦

B 拨苗助长 一股作气 娇兵必败

C 自相予盾 开城布公 凤毛羚角

D 乘人之危 口蜜腹剑 完璧归赵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只有D选项完全正确。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词出自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你还知道中国历史上谁出使过西域?

A 文成公主

B 李广

C 苏武

D 张骞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在我国历史上,除了东汉时期的班超出使西域外,西汉时期的张骞是我国第一位出使西域的使节,他被誉为我国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

2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词,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韩信

C 项羽

D 张良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韩信起初受到萧何的举荐,被刘邦重用,后由于其功高盖主,成为刘邦心头大患,于是萧何献计,使韩信被杀。

27、“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人为什么没有打捞到自己的宝剑?

A 因为他没有仔细寻找

B 因为他做的记号位置不对

C 因为船在行驶,而宝剑不动

D 因为宝剑已经随着水飘走了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那个人之所以没有找到宝剑是因为船在行驶,而宝剑落在江心,不会随船移动,所以他到岸边肯定打捞不到宝剑,这一成语讽刺了拘泥成例,不知道变通的人。

28、“梁上君子”一词是什么的代称?

A 小偷

B 盖房子的人

C 读书

D 朝廷官员

答案:A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梁上君子”是指小偷。

29、“名落孙山”故事中,孙山同乡的儿子科举考试的结果如何?

A 高中状元

B 考中榜眼

C 倒数第一

D 没有中举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孙山考了最后一名,他的同乡在他名次之外,那就说明没有考中。

30、与“墨守成规”中的“成”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成语?

A 大器晚成

B 成竹在胸

C 磨杵成针

D 众志成城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墨守成规”中的“成”是指现行的,以前的意思。“成竹在胸”里的“成”,也即先前,现成的意思。

31、关于“三人成虎”,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 三个人联合起来能战胜老虎

B 三个人扮演成老虎惟妙惟肖

C 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家就会信以为真

D 三个人为非作歹,像凶恶的老虎一样

答案:C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三人成虎”是指三个人谎称集市上有老虎,大家就会信以为真,比喻谣言一再出现,人们就会轻信。

32、“掩耳盗铃”故事中,那个盗贼为什么没有偷盗成功?

A 因为钟太大了,很难偷走

B 因为院落戒备森严,难以进入

C 因为有人告密,使盗贼计划落空

D 因为盗贼偷盗时大钟发出声响,结果被抓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盗贼误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见声响,结果人们听到钟声,立马将他抓拿归案。

33、下面哪个历史事件使用了“兵不厌诈”的计谋?

A 围魏救赵

B 草船借箭

C 火烧赤壁

D 假道伐虢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兵不厌诈”是指用欺诈的方法迷惑敌人。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借着大雾天,派出几只草船诱敌,夺得曹军十万支弓箭,这正是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使用的一种诱敌之术。

34、“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前秦苻坚与晋国之间的淝水之战,下面哪个成语也出自这一战役?

A 长驱直入

B 风声鹤唳

C 打草惊蛇

D 声东击西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淝水之战中,晋国以少胜多节节胜利,前秦将士因此军心大乱,看见风吹草动,鹤鸣雁叫都以为是埋伏的敌军,由此演绎出“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两个成语。

35、“狡兔三窟”故事中,冯谖为孟尝君谋划的三窟,不包括哪一项?

A 受到薛地人民的拥护

B 重新担任齐国的相国

C 设宗庙在薛地,确保薛地的安全

D 接受梁国的聘请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冯谖为孟尝君赢得了薛地人民的拥护,重新受到齐王的重用,以及设宗庙于薛地,从而让孟尝君高枕无忧,确保了地位的稳固。

36、与“精卫填海”一样,表达了人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精神的是哪一项成语?

A 叶公好龙

B 夸父追日

C 杞人忧天

D 塞翁失马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夸父追日”与“精卫填海”一样,都是由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它们歌颂了人们坚持不懈,敢于斗争的精神。

37、“洛阳纸贵”一词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A 洛阳城制作的纸张精美,售价高昂

B 洛阳城不盛产纸张,因此纸价昂贵

C 洛阳城物价虚高

D 作品广为流传,大家竞相抄阅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洛阳纸贵”讲的是左思写的《三都赋》受到人们的热捧,大家竞相买纸抄阅,一时间造成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8、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不同的是哪一项?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述的是要实现远大目标,必须从小事做起,这与ABC意思相近,而D表示的是继续努力、奋斗的意思。

39、下面哪个成语,不是表示学习用功的意思?

A 闻鸡起舞

B 卧薪尝胆

C 悬梁刺股

D 凿壁借光

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卧薪尝胆”是指牢记屈辱,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其余选项均形容学习刻苦用功。

40、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是哪一项?

A 他三天没吃饭了,所以吃起东西来囫囵吞枣。

B 他拥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真可谓“杞人忧天”。

C 他看书非常马虎,经常一目十行。

D 他热情好客,家里经常门庭若市。

答案:D

解析:由原文可以得知,D选项用词恰当。

上一篇: 熊姓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下一篇: 喻姓的来源和历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