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荆姓历史来源以及家族名人百家姓.doc 4页VIP

荆姓历史来源以及家族名人百家姓.doc 4页VIP

荆姓历史来源以及家族名人百家姓.doc 4页VIP荆姓历史来源以及家族名人百家姓.doc,荆姓历史来源以及家族名人百家姓 分布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广陵邑。秦朝时期置为广XX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

荆姓历史来源以及家族名人百家姓 分布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广陵邑。秦朝时期置为广XX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XX县、XX县、XX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广陵并入江都。 历史来源 荆(jīng )姓源出 1.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2.源于芈姓,出自为居于秦国的楚氏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所改,属于以国名为氏,或避讳改姓为氏。3.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熊绎。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姓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代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西周初年,楚国的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荆国的子孙以国为姓,称为荆氏。

荆陵是楚国的别号,春秋时代的楚国在尚未崛起诸侯以前,号称荆。荆楚二字往往被连在一起使用,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故荆氏后人奉熊绎为荆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荆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七位,人口约二十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7%左右。当代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六:十六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荆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吉林、山东、陕西、辽宁、江苏等地。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吉林大部、河北:西南、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和东南、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重庆北端,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以上,最高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47%的荆姓人群。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南、陕西北部和西南、晋冀鲁辽大部、吉林南端、河南北部和东部、江苏西北、安徽北部、鄂渝中部、湖南北段、四川东北,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5%--0.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4%居住了大约36%的荆姓人群。

今黑龙江省的XX县、XX市、XX市、XX市,河南省的洛阳小浪底市、XX市、XX市、延津市、XX市XX县、XX县、XX市、XX市、XX市舞阳区、XX市,山东省的XX县、XX市、XX市XX县、XX市XX县、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高密、东营县、XX市、XX县、临清县、XX市、XX市石岛、XX市XX区,吉林省的长春、延边地区、XX市,河北省的XX市、XX市、XX市,山西省的XX市、XX县、XX县、XX市、XX市、石鹿县、XX市,陕西省的安XX县、杨凌县、XX县,辽宁省的XX市、XX市、XX市、XX市,江苏省的XX市、XX市、XX县,XX区的XX市,XX市的合川县,湖南省的XX县,湖北省的XX市,安徽省的XX县,XX区,XX市,XX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荆氏族人分布。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邠庆堂:宋朝的将领荆嗣,累立战功。宋太宗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宋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他一生经一百五十余战,未尝败北。 此外,荆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受祉堂”、“临保堂”、“百家姓笃庆堂”、“保庆堂”、“留余堂”、“垂裕堂”、“留青堂”、“裕后堂”、“永恩堂”、“启佑堂”、“宝善祠”、“广宗堂”、“培源堂”、“昌后堂”等;分堂“谷贻堂”、“留青堂”等。

家族名人 荆轲:(?~公元前227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他擅画山水,常常携带笔墨摹写山中古松,画云中山顶时,能画出四面峻厚的气势。 著有《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荆嗣:宋代名将,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上一篇: 冠县冠城镇历史及名人
下一篇: 扶风县古代历史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