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方城“撤县改市”新名字出炉!

方城“撤县改市”新名字出炉!

方城“撤县改市”新名字出炉!近日,我县再次召开撤县设市工作推进会。县政协副主席包鸣彦、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夏天俊出席会议。

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

近日,我县再次召开撤县设市工作推进会。县政协副主席包鸣彦、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夏天俊出席会议。会议特邀请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县内知名学者和部分市民代表对撤县设市后的名称进行座谈。

座谈中,大家一致讨论通过方城设市后,仍定为“方城市”,这是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得出的结论,并在电视、网络、微信、朋友圈等引发强烈关注!

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

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_方城的历史名人

“方城市”这个名字深受群众喜爱。

据悉,“方城”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九塞之一,是方城县地理位置的显著标志;此外,方城县这一名称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700年历史;最为重要的是“方城”来源于“楚方城”,是我国修筑最早的长城,具有很高知名度,而“方城”这两个字,寓意深刻,阴阳相合,相得益彰。

方城的名字由来和与方城有关的成语典故

城之形方,方城也!

“方城”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著作《左传·僖公四年》这部古书中,书中有段文字明确记载:“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这段话中的“方城”,实际指的是方城山,即今天河南省方城县境内东北处的长城山,楚长城。

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逐渐变得强盛,楚文王二年,楚国在征服了汉水以东诸侯国之后,率军向北发展,最后灭掉了缯国(方城境内),并将缯国纳入楚国的疆域版图,为了防止郑、秦等国的入侵,楚文王在缯国“缯关”的基础上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又在长城山角下建造了一座小城池,作为关塞屯军戍守之用,因城池形方被称为“方城”。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由于楚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长城,直至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都是以楚长城参照而来的,所以,方城县境内的楚长城被后人称为中国的长城之父,再加上方城城邑位处楚国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咽喉要道,各国交往使节均需自此经过,方城城邑之名在楚国时就名扬天下,各诸侯国人民普遍把“方城”这个城邑名称作为楚长城和这个辖区的代称了。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今天的方城辖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叫“阳城县”,古之所谓“方城”,只不过指的是阳城县境内的方城山,而正式以“方城”作为县名,《魏书.地形记》中曾记载,是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从春秋楚地开始,在漫长的朝代更迭中,方城几易其名,春秋至秦朝时置阳城县;汉朝时改为堵阳县;北魏时始置方城县,后又无数次改名,历经时间太短,已无法考证,金代时置方城为裕州,辖管方城、舞阳、叶三县。民国二年(1913)裕州废,又叫方城县。

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

方城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存有古缯国遗址、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博望的三国古战场、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所炼真宫、中原五大名刹大乘山普严寺、佛沟摩崖石刻等古代遗址。

方城还是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法圣汉廷尉张释之、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等历史名人的故里。

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

方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不但出现过很多历史名人,还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更有意思的是,有几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就来源于古老的方城,下面笔者就给大家讲讲与方城有关的几个成语故事。

先说一说“固若金汤”这个成语。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固若金汤一词,源自于《汉书·蒯通传》,里面记载:“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

词语中的“金汤”,就是指方城县古庄店乡境内的金汤寨。位于古驿道北侧,脱脚河与高庄河之间的突高地带上,金汤寨历史悠久,商朝时,这里叫小金庄,是北部边界的军事要寨,驻守大将名叫金汤,因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因而长期安定,经济繁荣。商王为表其功,依据大将的名字和小金庄三面环水之势,命名此处为金汤寨,并赞扬说:“大商边防均固若金汤大将所守村寨,将万世无忧。”后经逐步演变,“固若金汤”就用来形容城防坚固,牢不可破,成语“固若金汤”的典故即源于此。

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

现在的金汤寨,西寨门上的对联“金城永固直同汉寨三千,汤池环绕不亚秦关百二”,横批“固若金汤”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过去。后多次战乱,金汤寨虽多处受损,但“金汤寨”石刻至今尚存。 2006年,省文化厅命名金汤寨村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再说说“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由来。

河南省方城县城西南部的博望镇沿古道往西南行5公里,有一个环境优美的村子叫梅林铺,村落位于襄汉驿道之上,军事上有名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产生在这里,是当年曹操所指望梅之处。

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_方城的历史名人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曹操统领大军征伐驻守宛城(今南阳)张绣的军队。时值酷暑盛夏,当大军行至宛城北部博望一处荒山野岭时。士兵个个渴得要命,行军速度也慢了下来,曹操知道这个地方离水远也非常着急,后来曹操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挥手一指,高声道:“前边有一大片梅子林,树上结着又大又甜的梅子,大家全速前进,到梅林吃梅子去!”

方城名人录_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历史名人

又渴又累的士兵们一听说前面有梅子吃,干渴的嘴里都涌出了口水。个个精神抖擞加快步伐,终于按时间赶到了目的地。

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

曹操所说的梅子林,就是现在博望镇的梅林铺村,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在火烧博望坡附近的一些村落,村子四周现在还种植着大片的梅子。

还有一个成语叫“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可解释为枯干的树木欣逢春日,重新获得生命力,很多人只知道这是一个形容词,其实这个成语的来源,与方城境内的大乘山普严寺佛家典故有关。

方城名人录_方城的历史名人_方城历史名人

北宋著名僧人作家释道原在他的著作《景德传灯录》中写道:“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说,有人问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内容吗?大乘山和尚说:是的,真如佛性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间之理,就象枯木逢春那样为世间稀有,如果将枯木比喻为佛性的话,那么逢春则是随上了机缘,开花则为妙用。“枯木逢春”说明真如佛性随缘而生妙用之理。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这里所说的大乘山和尚,即方城县大乘山普严禅寺的高僧。大乘山普严禅寺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普严禅寺高僧辈出,在佛教界很有名气,元朝时,由于护国有功,被元仁宗皇帝御封为护国普严禅寺,成为中原地区弘扬佛法的圣地道场,大乘山从此也名扬天下。

源于方城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还有很多,如糟糠之妻、独树一帜、博采众望等等,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不再一一述说。

方城名人录_方城历史名人_方城的历史名人

方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七千多年的文明史,楚风汉韵的雄浑与细腻,造就了这片灵秀的土地,也养育出了众多的贤哲名士。方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曾吸引着李白、王维、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到此吟诗作赋。国人耳熟能祥的成语密集出自这里,足以说明河南省方城县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位置和历史之厚重。

上一篇: 名人故事知方城——方城一高附属中学2022
下一篇: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七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