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
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红口方,三髭髯须,鼻如悬胆,额广顶平。坐定浑如虎相,走动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约145厘米),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正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精英。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人物形象(正面)
1、从他的绰号“孝义黑三郎”和他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悲痛欲绝,可以看出他为人孝顺。
2、从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义放晁盖,以及后来他上梁山后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可以看出他仗义的性格特征。
3、宋江是个小吏,收入不高,却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在郓城县时,救济了阎婆惜、王公等人,在江州,宋江初见李逵就送了他十两银子,说明他乐于助人,喜好扶贫救困。
4、通过他在浔阳楼题反诗,后来又上梁山,聚众反国,说明他具有反抗精神。
5、一百零八好汉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武艺高强,有的足智多谋,但是在梁山,人人服从、敬重宋江,在宋江治理期间,梁山军势强盛、深得民心,威名远扬,说明宋江有极高的管理、领导能力。
6、宋江上梁山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两胜童贯,三败高俅,在他的领导下赢得多次战争,
说明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人物形象(负面)
1、从宋江作为官吏来说,他得知晁盖事发后,第一时间不是协助官府捉拿人犯,而是为了自己的私下交情,故意放走人犯,虽然这种行为是仗义之举,但是宋江作为公职人员,知法犯法,黑白通吃的做法从客观角度上来讲,是不正确的,宋江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官吏。
2、从宋江作为梁山的领导者来说,他虽然带领梁山好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他却渐渐把招安作为梁山行事的问题导向,没有听取少数好汉的意见,归顺了朝廷,甚至至死,也保留着反奸臣,不反皇帝的观念,说明宋江具有强烈的忠君思想。也正是因为他招安的决定,导致梁山好汉在征方腊时死伤惨重,落得个“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的结局。所以说宋江在领导上有决策性失误。
3、从伦理道德来说,宋江虽然表面看上去道貌岸然,品德高尚,但实际上他的内心也有阴暗狡诈的一面。比如说,他为了把秦明招入麾下,竟然叫人扮作秦明攻打秦明驻守的城池,导致秦明一家老小被杀;在江州梁山好汉劫法场后,宋江不仅杀了黄文炳全家,甚至活剐了黄文炳,给众头领做“醒酒汤”;为了赚卢俊义上山,宋江与吴用等人设下毒计,最终导致本来过着安稳日子的卢俊义家破人亡,名声受损。从诸多此类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虚伪狡诈。
人物感悟
宋江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梁山最完满的归宿,最终用“忠诚”毁灭了“大义”,他是《水浒》的灵魂,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
其实,宋江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他做出招安这一决定,但是招安本身这一决定并无绝对的对与错,从好的一方面来讲,梁山是一个弹丸小地,根本无法与泱泱大宋相比。虽然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但这两人不过是文官,大宋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在少数,所以,梁山一直与大宋抗衡终究会走向覆灭。从不好的一方面来讲,宋江做出这一决定时低估了朝廷的黑暗与奸臣的能量,以至于幻想让梁山融入并改变朝廷。而朝廷的奸臣们恰好利用这一机会,从中作梗,让梁山四处征战以削弱他们的实力,最终导致梁山好汉死伤过半,再无力与朝廷抗衡。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梁山这样的武装集团终究是没有出路的,这也验证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不管怎么说,宋江身上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我们可以学习他的交际能力,在遇到集体中矛盾时,勇于探索解决方案,找到一个折中点;我们也可以学习他的领导能力,培养统筹思维,善于发掘集体中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我们还可以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