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的世家望族都是经数百年上千年逐渐形成的,但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科举:从进士及第开始,做了大官,广置产业,子弟接着再中举,进入仕途,父子登科,兄弟进士,几代以后成为当地著名的乡绅官户。二是经商:以资产经营起家,再以资买官品,跻身于乡绅之列。因家里有钱,再培养子弟走上科举途径,几代以后也成为以科甲起家的望族。三是技艺:凭借高超的技艺,或书画,或中医,或手艺起家,成为一方的名人,再让子弟走科举仕途,几代以后成为当地有声誉有名望的家族。由此可见,无论经由何种途径走向望族,最后都是以科举仕途作为成功的标准。所以在明清社会,进士举人是氏族子弟光耀门楣的努力方向,而新科门第自然成了心中荣誉的殿堂。像庭院深深的状元第、榜眼第、探花第、传胪第、进士第、翰林第、甲第世家等,都是人人敬仰的丰碑。科举上连续取得成功的望族,大多意味着名人辈出。而今当你游走在慈城大街小巷,当年的政要官邸不时抬眼可见:莫驸马第、太史第、符卿第、布政房、福字门头、尚书第、冯宅、方岳第、董太守宅、颜御史房、大夫第、知县房等,比比皆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慈城冯氏
慈城冯氏家族是浙东地区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声誉显赫的名门望族之一,为明清慈溪县最大家族,在县城慈城有着“冯半城”之誉。慈城冯氏始迁祖为大树将军之后朝散大夫冯冕(谥忠贞),汉建安六年(201)任句章令,后曹氏篡汉,他遂隐居于句章县金川乡(今慈城八字桥村一带),从此句章冯氏开始发族。慈城冯氏在宋末分为六大支派,即金川支、大街支、福聚支、西桥支、檡树支、大桥支。在唐时已建有金川家庙,宋时建有大堂,明时建有三大宗祠,即大宗祠、统宗祠、惠宗祠。后因子孙繁衍,分支立祠,建有积高堂、启承祠、观德祠、崇美堂、二梅堂、敬业堂等二十余座分祠和支祠。冯氏家谱,始迁祖汉忠贞公已绘像立谱,唐忠献公作谱记,唐天祐二年(905)御史公甚夷又修之。北宋、南宋各修宗谱一部。明清以来修过大小宗谱支谱,印本抄本有记载的达三十多种(这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现藏于各地图书馆及个人手里的家谱有十多部。
慈城冯氏历代名人有:吴越尚书冯叔和;北宋义士冯制;南宋礼部尚书冯世亨,象山书院堂长冯宋兴;明河南监察御史冯泰,青州府教授冯吉亨,彰德府知府冯忠,淮王府长史冯厚、冯钢,河东运盐使冯志,高州知府冯本澄,礼部员外郎冯泾,刑部尚书冯岳,贵州道监察御史冯震,福建巡海副使冯璋,文学家冯光浙,湖广布政冯叔吉,翰林院庶吉士冯叶,礼部侍郎冯有经,四川布政冯成能,江西参政冯烶,太仆寺少卿冯若愚,都察院副都御使冯任,兵部尚书冯元飚,都察院右都御史,天津巡抚冯元飏,太仆寺少卿冯元 ,抗清志士冯京第;清广东参议冯偀,知府冯萼舒,员外郎冯栻;晚清富豪、藏书大家冯云濠,上海钱庄业领袖冯泽夫、冯莲汀,北京金石收藏家、书法家、实业家冯恕,天津实业家冯友苓;民国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冯君木,浙东大藏书家、文献学家冯贞群,河南报纸收藏家冯翰飞,上海烟画收藏大王冯孙眉,传奇作家冯玉奇,大律师冯堪,钱庄业巨子冯受之、冯春康、冯斯仓、冯味琴、冯燮之、冯芝汀、冯梅卿,旅日书画家冯雪卿,天津银行家冯吉甫;当代北京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冯宾符,机械工程专家冯子佩,化工部副部长冯伯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党组书记(副部级)冯舜华,全国政协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冯梯云,杭州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当代药王冯根生,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冯贝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政委冯海龙少将,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
吴越尚书冯叔和,字伯通,慈城八字村石神桥自然村人,是慈城冯氏承前启后的先祖。他登吴越宝正三年(928)进士,官至尚书,晋太保,谥文直。劝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群臣受贺,冯叔和却独自辞归。他为人方正严毅,为官期间,存大体,不屑细。所以吴季时,兵戈无宁日,冯叔和独以身任国事,内外守备,上下帖然。墓位于慈城云湖长溪岭湾。
冯布政房位于慈城金家井巷东段,西临“福字门头”,东连太湖路,是明万历年间湖广布政使冯叔吉故居,系明万历前期的代表性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雍正《慈溪县志》:冯叔吉,字汝迪,燮长子。年二十举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试第四名,次年中进士,除泰和令。未几,入为礼部主事。寻丁内艰中,蜚语被察,左迁两淮运判,擢徽州丞,迁池州守,进江西按察使,左迁山西参议,会盗掠芜湖,移江南兵备,升湖广右布政。丁外艰归,遂绝意仕途。曾自题:“二十登朝,五十归里。”颜其堂曰“留余”。卒七十有二。现存前进的东、中、西三厅,共十一间,硬山式屋顶,中厅三间两弄。施用五架梁和六架梁,后金柱用金童落地作法,柱头多施十字科,但不置平身科,无平板枋。童柱呈方墩状,梁栿用材粗壮,截面呈长方形,梁下施丁头拱,用鼓形柱础,台门正南三米处原有照壁下残存刻有卷草纹的青石质须弥座。据传,太平军进驻慈城时,曾在此设公馆。
小东门冯宅位于慈城太阳殿路18号,俗称“禄字门头”,今名冯宅,是慈城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豪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建筑由台门、倒座、照壁、二门、三台院、余屋等组成。该宅大门朝东,进深两间,前有八字封檐墙,下端有须弥座,中部磨砖,上部砖雕出牡丹,几何纹以一斗六升半攒,上置筒瓦。木构门额上亦置平身科两朵,为一年六升。天井尽头有一照壁,下为须弥座,中间方砖斜砌,左右两方柱,下为腰沿式柱础,上端中部分雕有牡丹图案、几何线条、“寿”字,并有雕花之雀替。二门为一砖雕门楼,上端亦有两个平身科,左右各另加半。院墙比较讲究,下部石质须弥座,刻卷草纹,上部平身科。院墙与正楼、厢房构成三间二弄三合院,中为天井,正楼重檐,用六柱,童柱为方墩式,柜头梁尾部下有丁头拱,前部置于檐柱夹之十字科上。檐檩无饰。柱础皆为珠式,明间有三重门,所有格子窗门,皆为小方格式。东厢房之窗前一桃栅栏,及保留一部分原建之舌形滴水瓦。据街坊耆老相传,此宅为冯家老屋,原二门上挂有一块冯氏“兄弟进士”木匾,因而推测,此宅原是明冯布政叔吉之弟工部司务冯季兆之旧居。冯季兆独子太常卿冯若愚,明万历丁未(1607)进士。冯季兆有三个孙子,其中长孙冯元飏,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次孙冯元飚,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兵部尚书。
福字门头位于金家井巷中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二门照壁的南端,有一砖刻大“福”字,故称“福字门头”。原为明万历时湖广布政使冯叔吉住处的一部分,后冯氏衰落,乾隆时转卖给应氏大姓。该宅有前厅、后楼。前厅五开间,通阔18.8米,进深9.9米,明间为抬梁式,平梁上支蜀柱,前中柱金檩下的童柱为方形,后金柱采用金童落地的作法。柱头施十字科,梁下施丁头拱,无平身科。前檐柱为小八角形,童柱下缘呈圆舌形,梁栿间隙用芦苇为芯,谷壳拌泥抹裹,硬山屋顶,明间后方两檐柱旁砌八字形墙,上端砖雕做出斗拱,后墙中间辟有衣架锦式门。朝北一面有门楣题额,上款书“乙丑冬月”,中题“泽流思顺”,下款书“陈鸣宝题”。观其建筑风格当为明代末期。后进为一个三合院,有左右厢房,皆为楼屋,经考证,前厅具明代建筑之特点和风貌,后楼建筑为清初期之风貌,迄今保存尚完整。
冯氏彩绘台门位于慈城完节坊2号,为明嘉靖进士、南京刑部尚书冯岳故居的台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岳,字望之,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南京工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尚书等,为官清正,执法不阿权贵,年逾六十辞官还乡,在此定居,还乡时万历帝亲赐此宅,门前并造“完节”“淳德”二坊。此台门五开间,通面阔13.16米,进深7.05米,明间平身科有斗拱四朵,柱头斗拱为十字科,雀替与枫拱等采用透雕手法,刀法精巧。梁、枋和垫板等处,施白、红、青、绿等彩绘,题材有丹凤朝阳、白鹤牡丹、麒麟、卷草、几何纹等。大门两侧有须弥座、抱鼓石,梢间之前有八字墙,大门正南5.6米处有照壁,用方砖斜砌,下为石须弥座,浮雕麒麟与卷草纹,门前原有石狮一对,有旗杆石。该台门为浙东明代门楼彩绘和雕刻保存最好的一处,对研究明代宁波建筑装饰艺术和彩绘、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冯京第宅,相传在慈城大西门内刘氏府邸东侧。冯京第,明末清初学者,抗清志士,字跻仲,号簟溪,学者称簟溪先生。清军南下,南京、杭州等地失陷,他参加浙东抗清义军,南明隆武帝时任监军御史。后与王翊结寨于四明山,任兵部侍郎。永历八年(1654)九月,清军袭击舟山,冯正患重病,匿居于大岚的颧顶山,为部将出卖被俘,慷慨就义。有部下为他保留一只手臂。后人将王翊之首与董志宁之尸和冯京第之臂,合葬于宁波江北北郊乡马公桥边,称“三忠墓”,21 世纪初三忠墓因城市扩建而迁往慈城朱贵祠后山,也算冯京第、王翊二人魂归故里。冯京第最有名之经历,为曾乞师日本,其事各种史籍所载不一。据《忠义录》记载:冯京第到达日本后,向日方乞师,江户幕府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安置于馆舍,冯京第不肯就馆,哭其庭十四日,日夜不绝,幕府家臣们见之为异,皆环而笑之。德川家光以其事告于父亲德川秀忠,秀忠对他说:“明朝初年,胡惟庸谋反,我国原没有参与其事,而明朝竟以为我国串通之,诬我太甚。现在明朝灭亡了,关我们日本何事?而且现在国家安定,人民乐业,何必越过大海去兴兵戎之事呢?”德川家光以此言告冯京第,冯京第说之万端,终无法挽回其意,不得不返回中国。冯京第著作颇丰,有《浮海记》《三山吟》《中兴十二论》《簟溪自课》等书。
冯云濠故居位于慈城五马桥东北侧,俗称前新屋冯氏。冯云濠(1807—1855),字文濬,号五桥,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他出生于药商世家,四世祖即为创办宁波大药号冯存仁堂的冯映斋。相传冯云濠在宁波药行街开设的“冯万丰”药号,是浙东最大的药材批发商号,当时宁波是全国药材营销中心。咸丰初因资助清政府30万两白银作军饷,去镇压太平军有功,受到清政府嘉奖,并取得免税贩运的特权,业务大振,在全国各地开设许多商号,迅速致富。而慈溪药材商人也有冒“冯万丰”牌号运销的,好多人发了大财。与他所处时代相同,当过慈溪知县、宁波知府,后任浙江学政的段光清所著《镜湖自撰年谱》一书写道:“慈溪冯氏巨富也,朝野闻名,有家财 2000万”,“全国各地都有商铺”,“宁波东郊的几条街都是他的”。段和冯云濠兄弟都是朋友,应是十分了解他家情况的。冯云濠家有财产2000万两白银,这是多大一笔钱呢?当时全国一年的税收约为7000万两白银,著名的山西商帮和徽州商帮也无家族资产有2000万两者,即使被后代人奉为商圣的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其经商顶峰时资产也不到2000万两。当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帮,在上海滩风光最盛时,最富家族资产也只有1200万。可见冯云濠是清代国内最大的富豪之一。所以有人誉他为清代的沈万山,而清末宁波当地甚至产生谚语:“像不像,看冯霭云(小名阿荣谐音)样。”讽刺某人赚了一些小钱,却装成大富翁的样子。冯云濠经商成功后,生活十分简朴,平时喜欢看书写字,在家建造了一座浙江著名藏书楼——醉经阁,废寝忘食收集家乡文献,而藏书多善本。他同时又是一个十分豪爽的慈善家。光绪《慈溪县志》说他“好行善事,凡邑之浚河济荒等事不惜千金”。但他更是一个读书人,与同郡王梓材合作,完成了学术著作《宋元学案补遗一百卷》,北京大学出版社曾在 2003 年影印出版了此书。
著名哲学家冯定的故居位于慈城金家井巷布政房,原为明代湖广布政冯叔吉宅的一部分。冯定(1902—1983),笔名贝叶,1920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校,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30年毕业回国,任上海赤色总工会秘书、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党刊编辑、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宣教科科长、《抗敌报》主编,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播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建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副校长。后历任新四军第四师淮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淮安华中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全国政协第二至五届常委,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第二届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顾问等职。著有《平凡的真理》《人生漫谈》等,主要论著收入《冯定文集》。
当代文化大家冯骥才祖居位于慈城五马桥西北侧冯氏花园内。冯骥才是著名药号冯存仁堂创始人冯映斋九世孙,为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画家,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保护神”。1942年生于天津,身高192厘米,人称大冯。他以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思想深邃的写作风格,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享誉中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多余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根据《感谢生活》与《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上获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数十种。他的绘画具有清逸灵透的个性气质,纯熟自如的笔墨技法,意味丰富的高超境界,被公认为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他目前担任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要职。前些年中国现代化的速度突飞猛进,不可避免地对几千年来老祖宗留存下来的许多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破坏。冯先生以公民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大声疾呼,会后又四处奔走,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重视,使许多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有力的保护。
内容选自
《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之《天赐慈城》
宁波出版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