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晚明士人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考察.docx

晚明士人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考察.docx

晚明士人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考察.docx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07第17Xid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5晚明士人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考察常新(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07第17Xid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5晚明士人审美意识嬗变的历史考察常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摘要:晚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他对成熟了的中国文化在明清之际的转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意态纷呈。在审美领域来说,出现了传统审美意识向重视个人性情与审美意识的转型。平民意识的勃兴使审美文化又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导致世俗生活的情趣化、艺术化。关键词:晚明;审美意识;嬗变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472X(2007)05-0127—07收稿日期:2007—04—25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塑造民族精神研究(05C001Z)作者简介:常新(1971一),男,甘肃靖远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审美文化学、儒学。我们研究晚明士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要厘定晚制度的同时,却给明代士人戴上了最为沉重的精明的界限。“晚明”一词的应用范围并无规范的界神镣铐。

他诛杀文臣领袖宋濂,腰斩江南才子之定,有指嘉靖至明末的‘11,也有以万历为划线的[21,首、《元史》统修官高启;明成祖诛杀江南文人领也有以成、弘为分水岭的‘3。本文拟采取第三个袖方孝孺并灭其十族。万历至崇祯,专制君主集界定法,把晚明的研究范围放在成、弘以后,即权政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种种弊端也暴露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近200年的时间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内。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从传统的社会向近代建国家政治多事之秋,皇帝却昏庸腐朽,国社会转型的趋势,这是中国历史迄今为止最重要事不闻不问,不临朝称了惯例,嘉靖皇帝竟然三的转型【3】9,后人在论述这段历史时说:“明祚之亡,十年不理朝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惟知声色犬基于嘉靖,成于万历,天启不过扬其焰耳!”[41375马,从不看疏奏,上朝时群臣争议他却呆若木鸡,“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协J797一言不发,明王朝腐败之风蔓延,吏治大坏,正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习俗的新变化对社如杨继盛所言“自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今日,会思想和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盖嵩好利,天下皆尚贪;嵩好谀,天下皆尚谄。一、“戾气”的时代和肆意凌辱官员,摧折他们的士气,“廷臣自李东阳“燥进”的士风而下,无不醌颜要地,甘心颐指。

”【8】晚明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更是党派争诟之极致,《明史顾宪明代建立以后,出生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极成传》载“凡救三才者,争辛亥京察者,卫国本力加强皇帝专权的中央集权制,他特别忌讳文人用词“明代三百年,文献尤存,文字狱又可以考差梃击者,最后争移宫、红丸者,忤魏忠贤者,见者乎?日:有之,然其严酷末甚于明初。”[6184率指目为东林党,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制毒焰,朱元璋在位明人恢复了最广袤的文学生态一汉人一网尽去之,杀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崇祯立,万方数据始渐收用,而朋党之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于能分长剑,割破黑云层”[1l】(卷--A)李梦阳对中国,迄明亡而后已。”【7】6033三大案后的党祸于其创作风格也作了说明,“故声,时则易;情,时士人之节气无疑是一次重创,而在争端中的士人则士大夫腾空言而少实用。”[716294真正的节气之于庙庭;而其变也,风刺忧惧之音而来仅率舞之士不过寥寥数人。由于政治的险恶,官场的腐败,奏亡矣。”[1H(卷五十)从弘治到正德,这种诗使得许多士人心灰意冷,绝意仕进,像李舜臣“闲作创作风格的转换何止李梦阳一人,当时文人虽居二十年,屡荐不起。’’【9】382(李太仆舜臣条)王问心态各不相同,诸如大复之凄婉,康海之放浪,“强仕归田四十年,杜门扫轨。

’’[9】399(王佥事问其愤激悲凉之情于李梦阳相仿佛。也正是这种主体对现实的审美体验和对历史的理解,才构成了太仆复俊条)到万历后,通过应举来猎取功名的观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与西方古典叙事诗的鲜明念也逐渐淡薄了,许多人应试几次落第,也就绝差异。意科考。士人在接连的精神和肉体的重创下身心疲惫,守卫其心灵深处的名节大义在现实中屡屡二、对传统诗学艺术的批判受挫。大凡文人,其承受的压力与局限是一致的,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比较分散地表现在大量时间的规限、空间的囚禁、与外界的疏离、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比较集中地表现在美学的理的压迫都促使他们寻求解脱的方法。具有艺术心论著作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文体问题灵的文人,通过对美学意义“紧张”的解决,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问题,而对诗与其他由美的超越、文学艺术的自觉、进行心灵归属之文化关系认识的变化,则往往反映出诗人和理学地的拓展,他们遣性娱情,或表现为任情放纵,家的审美意识及文学观念的嬗变。从中唐起源的以诗酒、声色自娱,或追求一种宁静的精神境界,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经宋、元、明的数百年的演怡情于山水之中;或力求生命价值的延续和超越,进,终于在明代后期产生了对传统诗学艺术激烈求仙和狂禅,他们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情世界里的批判理论,尤其是姚江之学及其左派一王学风尽情地享受着人生。

如此心态下明代审美意识的靡天下,对这一批判思潮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演进不免要陷入人文缺失的困境。对儒学而言,程朱之学虽是整个社会的主流另一部分不能忘怀时事的士人继承了古代士思想,但其地位已呈现萎钝之势。“嘉、隆尔后,人那种直面现实人生,以反映民生疾苦为己任的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也。”【7】7222叙事诗审美意识以及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纳入一之学的建立原因自然颇多,诸如程朱之学的衰落、定的社会政治联系中,力图由此而表现一定历史白沙之启悟等,然正德朝之种种变故,却不能不深度与力度的创作目的。“外史氏”陈鼎自述其作说是阳明之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契机,其弟子罗洪《东林列传》“每多慷慨激烈之言,牢骚不平之语,先追述此事说:“及其摈斥流离而于万里绝域,荒怨天尤人之句。然不如是,则无以示劝惩,慰忧烟深菁,狸鼯豺虎之区,形影孑立,朝夕惴惴,愤矣。”[10]5李梦阳虽有孤贞自持的节操,却无法即无一可骋者,而且疾病之与居,瘴疠之与亲,改变朝政日非的现实,于是转向激愤,“壮士愤国情迫于中,忘之有不能,势限于外,去之有不可。万方数据而又何有吾身之外。至于是而后如大梦之醒,强声,俱本于歌,歌本于心,故心也者,中和之极者柔,浮者实,凡平日以挟以自快者,不惟不可也。

”[1211278(卷三十三《年谱》二)但阳明又不以常恃,而实足以增吾之机械,盗吾之聪明,其同于宋儒,他强调诗主教化并不主张直接说教,块然而生,块然而死,与我独存而未始加损者,固须“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141312有之良知也。”[1211342姚江之学及其左派与程朱之拘而束之,唯此方可“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主体的自主自律原则,“良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其渐于礼仪而不 知”不同于“天理”,而在于自身所固有的而非外 苦其难,入其中和而不知其故。[141240 当然阳明这 在的规范。王门后学将这一思想端绪进一步发展 种思想应从前七子处得到过启示。 李梦阳等人 到“任心适性”的程度。这一思潮体现在艺术创 虽倡复古,但就其诗创作风格而言,大多反对宋 作上就是“情”和“理”的关系问题。就总体而 儒主理不主情的理学倾向,强调诗作的文学色彩。 言,晚明文学思潮与传统儒家具有一定的差异: 阳明认为诗除主教化外,同时还有自我愉悦的倾 晚明文学注意体现主体的觉醒而传统儒家注重群 向。“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其胸臆之见,而因 体的伦理观念。晚明文人代表着市民阶层的审美 此娱情养性焉耳。

”[12】876《五经臆说序》阳明这 情趣,与传统的美学理想的殊异是清晰可见的。 一思想在其弟子王畿处得到了发展。王畿对诗文 早期的儒家学者没有心理学意义上的情感观 的教化作用强调较少而对其怡情养性予以更多注 念,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诗三百”进行情感的 分析和把握。从先秦到宋明理学家除极少数外,乐;欲求吾心之乐,惟在去其意必之私,荡邪消 一般对“情”有所论及且正面肯定“情”的存在 滓,复还和畅之体,便是寻乐真血脉路。”[15 位置,“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江之学艺术思想的后续在李贽身上得到了集中 动于中而形于言。”[”】1(《毛诗》)孔子对于《关雎》 体现。 等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评 价,要么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大转折时期浪漫主义的代 是在当时就已被士大夫阶层接受而予以援引,要 表人物,他的思想主张是以人为中心来确立一定 么是孔子集中了当时统治者集团中已流行开来的 的价值维度,其美学思想是以人的生命本能为前 成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季札观乐对 提,以主张人的超越为归宿,希望通过艺术来赋 《风》、《雅》、《颂》的评价不管是否是出白孔子 予人生以意义。他将作家自我视为创作的决定因 的思想,但可以肯定它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 素,将自然而不矫饰的个性表现视为最佳作品, 文艺思想,确立了“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处于童心者也。

”失却童心, 美观。这种文艺思想的哲学意蕴谓之“中庸”,其 则必然是“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 美学表现则谓之“中和”。总之,儒家就是以此为 既假,则无所不假也。”[16192 李贽高扬每个人的 伦理与审美合一的标准、规范进入社会人的情感。 个性,“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于孔 因此,正统儒学思想与晚明启蒙思想在“情”的 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 问题上实质是“借情”与“任情”的区别。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16】”他将个性之真与人 阳明的文学思想无疑带有浓郁的儒学色彩, 生之趣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其文艺美学思想是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诗理应“宣畅和以其生命美学思想自上而下地在文艺世界中的显 平,涵永德性,移风易俗。”[14129“诗言志,志 示,其生命美学思想崇尚个性,倡导世俗平等, 既是乐之本。歌咏言,歌既是制律之本。咏言合 追求生命自由,对程朱理学是一次彻底的反动。 129

上一篇: 陈氏家族历史四大圣祖与七大名人
下一篇: 黄金大劫案简介及详细资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