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白居易家族的婚姻关系,受拜火教影响?

白居易家族的婚姻关系,受拜火教影响?

白居易家族的婚姻关系,受拜火教影响?白居易的诗我们学过读过的都不少,对于只从书本上学过诗词的大多数人来讲,白居易跟陶渊明、屈原、孟浩然、刘禹锡、李白、苏轼、欧阳修等人似乎没有什么差异。

白居易的诗我们学过读过的都不少,对于只从书本上学过诗词的大多数人来讲,白居易跟陶渊明、屈原、孟浩然、刘禹锡、李白、苏轼、欧阳修等人似乎没有什么差异。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学过几首他们的诗词文,了解的是他们当时写某首诗词文的创作背景,每个人的文学成就因所生朝代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不能做排名比较;这里想讲的也不是文学成就,而是白居易的家族身世。

白居易家族成员:

曾祖父:白温

祖父:白锽

外祖母:陈白氏

父亲:白季庚

母亲:陈氏

三弟:白行简

堂弟:白敏中

白居易的父亲与母亲是夫妻关系的同时又是舅舅和外甥女的关系,这层关系是由白居易为自己的外祖母所写的墓志铭《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并序》和其父白季庚的传记《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印证的。

白居易为外祖母所写的墓志铭《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并序》关于与白家世系相关的记载是这样:“夫人太原白氏,其出昌黎韩氏,其适颍川陈氏,享年七十。唐和州都督讳士通之曾孙,尚衣奉御讳志善之玄孙,都官郎中讳温之孙,延安令讳鍠之第某女,韩城令讳钦之外孙;故鄜[fū]城尉讳润之夫人,故颍川县君之母,故大理少卿、襄州别驾白讳季庚之姑,前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白居易,前秘书省校书郎行简之外祖母也。”

在这个墓志铭里,这位外祖母是白锽的女儿,却也是白季庚的姑姑,而根据此前考证的白家世系,白季庚是白锽的儿子,此墓志铭反应的关系是:白季庚和陈白氏是表兄妹,但同时陈白氏又是白季庚的姑姑。

根据白居易他爹白季庚的传记《襄州别驾府君事状》记载:“(白季庚)夫人颖川陈氏,陈朝宜都之后。祖讳璋,利州刺史。考讳润,坊州鄜城县令。妣太原白氏。”这个陈氏就是白居易的母亲,而陈氏的母亲是太原白氏,也就是《墓志铭》里所说的白居易的外祖母。

根据白居易为外祖母写的墓志铭推断白季庚和陈白氏是表兄妹关系,又是姑侄关系;根据白季庚的《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可知陈氏是白居易的母亲,而陈氏的母亲是太原白氏(陈白氏),也就是白居易《墓志铭》里所说的白居易的外祖母。简述来讲就是白季庚娶了自己表妹的女儿为妻,也就是舅舅和外甥女结婚;再推论一步讲,白居易的母亲是白居易本人的表姐。

由上来看,白家的婚姻关系是有些凌乱,白居易出生时,其父白季庚44岁,其母陈氏只有18岁。白居易一家的混乱婚姻,结合其龟兹的出身,有理由相信受到拜火教的影响。唐朝时期首先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大,其次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拜火教、景教,除了在极少的时间内,唐朝限制他们发展,大部分时间都是允许他们自由传播的,相对开放。其中拜火教在唐朝末期开始衰落,而白居易是中唐期。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陕西渭南)。经很多历史文载记录推断,白居易的祖先是来自西域龟兹的一个少数民族。

白敏中,字用晦,唐朝宰相,是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自幼丧父,随从兄白居易等人学习,后考中进士,成为大唐宰相。白敏中的女婿皇甫炜,曾先后娶过白敏中的两个女儿,皇甫炜41岁时娶了白敏中的第一个女儿,但没几年,这个女儿便去世。47岁时,白敏中又把第二个女儿嫁给了皇甫炜,皇甫炜把这个女儿当成正室,称为夫人。1997年10月,河南省伊川县出土了皇甫夫人白氏的墓志,“既我唐受命, 孝德以破虏安边, 军功为最……”其中谈到了白氏家族名人及其转徙的轨迹。提到了自己祖先中一个叫白孝德的人,就是龟兹胡人。

白孝德,715年—780年,是唐朝龟兹的少数民族,勇猛强悍,精于骑射,后来应征入伍,在龟兹镇的蕃军(少数民族军)中服役,多次在作战中立功,被提拔为下级军官。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叛军攻陷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唐肃宗向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及西域各国征兵“勤王”,白孝德随军进入内地,在蕃将仆固怀恩的队伍中充当军吏。因屡立功勋,被任命为镇西、北庭行营的节度使,受太尉郭子仪的节制。后任检校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780年,在长安病逝,终年66岁。

白敏中792年出生,白孝德715年出生,两人的出生时间相差七十来年,白敏中身为宰相,身份显赫,他女儿的墓志中说白孝德与自己是一家人,显然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因为这中间不存在标榜和炫耀的问题。

说到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的事情,《旧唐书·白居易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初,建立功于高齐,赐田于韩城,子孙家焉,遂移籍同州。至温徙于下邽,今为下邽人也。意思是白居易的祖先在北齐(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时,被封地韩城,后迁移到了同州(治所在今渭南市大荔县),至白居易与白敏中的曾祖父白温时,又迁到了下邽。

白居易与白敏中的曾祖父白温有位祖先叫白包,曾在太原任职,并将白居易家族由渭河以北一带的白姓龟兹聚居地东迁至太原。白居易家族在太原生活了大约100多年的时间。白敏中墓志中称,白包的第五世孙为白建,而白建就是白氏家族那个“立功于高齐”的人。这也就是说,白建“移籍同州”是一种重回故乡的经历,而白居易与白敏中的曾祖父白温“徙于下邽”,则让他们成了下邽人。这中间是一部他乡变故乡、故乡变他乡,而最终又回到故乡的家族史。

如此一来,我们就说清了白居易的身世——一个与龟兹移民有着血缘的关系,和白敏中一样,“十姓胡中第六胡”,龟兹胡人。

白行简,白居易之胞弟,白行简所作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原藏敦煌鸣沙山石窟,19世纪末被法国考古学家、汉学家伯希和偶然发现,并带回巴黎,存于法国国立图书馆。该书是一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不同身份阶级、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场合下男女之欢的赋体作品,在现存先宋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绝世孤本。

结合白居易的家族关系得出,白居易家族与龟兹胡人有关,拜火教由古波斯(现伊朗)传入中国,在唐朝时期还设有官方机构专门管理,所以白居易家族的婚姻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拜火教有近亲结婚的传统,而且有一大习俗便是“妻其姊妹”,妻其姊妹这一个与白敏中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皇甫炜对应上了,只是妻其姊妹这一现象,放在现在社会中,若其中一人走了,另一人因爱而婚,这很正常;南唐后主李煜和大周后小周后也可以说成是妻其姊妹。况且白敏中和女婿皇甫炜同为朝廷官员,两个女儿先后嫁给皇甫炜,究竟是受拜火教影响还是因为仕途影响,这不好说。

白家若是信奉拜火教,那白居易父亲和自己外甥女结婚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拜火教最高经典《阿维斯陀》中,近亲结婚被描述为“最美好的善行”,并且最好选择亲子或者亲兄弟姐妹结婚。公元九世纪的神学作品《宗教决定》(Dadestan-i Denig)对此做了补充。作者说真神阿胡拉•马自达创世时,创造了一对兄妹,这对兄妹近亲通婚产下了第一个孩子,又陆续产生了全人类……因此,拜火教徒为了更好的侍奉真神,就该效仿这对兄妹学者近亲结婚。

而唐朝法律规定:对婚姻的缔结有限制,规定同姓不婚,违者各徒二年。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之间不得为婚,违者以奸论处。

白居易对自己的家族来源没有直接承认过是龟兹胡人,还曾为其祖父,撰写过《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文章中,白居易言之凿凿地写道:“白氏芈姓,楚公族也”,说自己是楚国后代,但白居易自己说的出身被他的忘年之交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李商隐所怀疑。李商隐为白居易写墓碑铭指出“公之世先,用谈说闻”。李商隐认为,白居易自称的祖先是一种传说而已,没有文献记载的,白居易生前好友李商隐,应该说对白居易很了解,他没有隐晦自己观点,而是明确指出白居易自己说的身世是造假。

白居易之所以对自己身世装糊涂,大概也跟自己从政有关吧,毕竟白居易从小聪慧,三岁识字,五岁会作诗,十六岁写出了我们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诗。而且白居易的祖父、父亲乃至到白居易这一代均都在朝为官,白居易中进士那年29岁,当时中进士的共17人,白居易是年纪最小的一个。白居易对自己身世的含糊应该也是在朝时为了避免一些暗地打压吧。

白居易家族在太原生活约100多年时间,移民来的龟兹胡人,唐朝对拜火教也是开放态度,其弟白行简所作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用文学语言全面地叙述了性爱的起源,种类,过程,心理与性爱的细节。回看白居易的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读过其弟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就不免会与大乐赋的一些内容相连起来。

白居易家族有些凌乱的婚姻关系,从宗教之角度看起来,是可以成立,也能理解的。

(文章内容很多是从一些媒体文章参考来的)

上一篇: 盘点洛阳邙山上的名人墓葬--一幅恢弘壮阔的画卷
下一篇: 复姓公孙的历史人物 ,复姓公孙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