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在2008年提出了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家史编写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书籍,并创作《中华家谱》三百八十部,《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
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常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列第一百零三位,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是常姓分布集中的地区。当今常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总人数大约有218万。
得姓始祖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其封地为康邑,故称康叔。周初,商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后被镇压,康叔遂又受封原商都周围地区与殷民七族并建卫国(今沿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后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时诸侯有分封采邑之制,康叔一子受封于卫国分封出一采邑——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秦二世在位时,卫国被灭,卫国遗民多以邑为氏,是为常氏,并遥尊康叔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常,在古时与裳同为一字,从巾尚声,人穿的下身裙装称裳,亦称常,这是本义;而人穿的上身服装称衣:后来,裳和常二字的用法发生了变化。裳仍保持原来的意思,即裙,常引申为常规、经常、永恒之义,又上升为专门指法典和伦常等。代表古代帝王的旌旗称为常,是一面绣有日和月图形的旗帜,表示帝王的地常字金文位与天地日月同存永恒儿执掌此旌旗的官职称司常。在古战车上所树的戟也称常,表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备武器。
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称常氏族,他们十分崇拜常,并以为氏族图腾和族名,常人所居之地称常,建立的城堡称常邑,所临之河称常水,所建之国为常国,最终出现常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常姓的渊源主要有四大支:古常国、姬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古常国。相传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常侯国,黄帝之臣常先,常仪均为古常国之后裔。常姓的历史虽十分悠久,但常姓在夏商时代的活动没有任何资料,古常国的后代失去了音信,仅在春秋时留有一点痕迹,春秋时莒国有常仪靡之地,在今山东莒县北,或为常仪族居住过的地方。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封于康,称康叔封,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周成工时转封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先建于商朝国都朝歌城郊,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卫康叔的支庶子孙食采于常,在今山东滕州东南,子孙遂以邑名为氏、姬姓常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三支源出姬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的伯父太伯和仲维,吴王封其支庶子孙于常也就是吴先祖曾居住的延陵古城,即今江苏常州,子孙遂以邑名为氏。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大夫恒思公之后有恒氏、常氏到北宋时,为避真宗赵恒的名讳,改天下所有恒姓为常姓。其实恒,常两姓原本一家,同出一宗。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常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西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外族常姓是组成我国常姓的重要成分。两晋时期的山越族,隋时西域鄯善右族均有常氏。宋时恒氏因避真宗恒之名讳,改为常氏,到清朝时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常佳氏均集体改姓常氏。随后的蒙古族,回族都有改本民族姓为汉姓常者,这些北方地区外族常娃人群与汉族混居,逐渐融合同化成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常姓活动在山东,浙江一带。两汉时期,常姓西移经河南达山西、四川,三国两晋时,四川和河南成了常姓主要的生息地。同时常姓挺进甘肃,在隋唐时期成为望族。到唐宋时期,常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
宋朝时期,常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六位。四川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常姓总人口的42%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这两省占常姓总人门的57%;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山西、广西、湖北五地。当时常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西部四川、东方豫皖鲁为常姓两大块聚集区。
明朝时期,常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旧的0.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山西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常姓总人口的26.8%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这四省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宋元明600余年,常姓人口主要向北部,东南迁移,晋豫鲁冀为常姓聚集中心。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常姓人日已达218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至今1000余年中,常姓人口增加率呈Ⅴ形前常姓主要分布丁河南,河北两省,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其次分布于山东山两,安徽,陕西,辽宁,这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
全国形成了以像冀鲁晋为中心的常姓聚集区。600年间,常姓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东南向中原强劲回迁,由华北向东北的移民也很明显。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常姓的都望有平原,河南等常姓以知人为其堂号“知人”堂号典出唐朝的常何。常何为唐太宗时中郎将,不识字。太宗要求大上书议论国家大事,常何只好请门客马周代笔,太宗十分欣赏,表扬常何写得好。常何不愿意窃取别人的功劳,遂如实向太宗说明原委:太宗立刻召见马周,封其为监察御史,并表扬常何的知人,赐其绸缎三百匹。
2、宗祠楹联
节齐苏武;名擅儒林。
安民不为妻损节;开平独佐主兴邦。
华阳国志德名远;开平武王恩威长。
3、族规家训
(一)天地为大,爱国为本。国之不存,何以家为?民富国强,天下升平。振兴中华,永固乾坤。
(二)为人敬孝,尽力尽心。严父慈母,培才育英。伺奉老人,切莫纷争。在生厚养,全面关心。
(三)家族一脉,和睦相亲。尊辈长幼,各有名分。恪守家训,务使乱伦。发扬传统,不辱族门。
(四)兄弟姐妹,骨肉缘分。情同手足,只有今生。同胞共乳,相互关心。谁家有事,主动力鼎。
(五)夫妻和顺,共建家庭。勤俭节约,胜似求人。互敬互爱,相依为命。两家父母,共同孝顺。
(六)妯娌姑嫂,团结合心。心胸开阔,感情加深。遇事相帮,互敬互尊。细语轻言,友善待人。
(七)儿女平等,教育先行。光宗耀祖,自幼发奋。知识渊博,文武全能。学以致用,利国利民。
(八)尊师重教,训导儿孙。礼义廉耻,实时更新。忠孝节义,族人共遵。仁智运通,世代文明。
(九)士农工商,多加勤奋。科学办事,效益倍增。职业道德,牢记在心。为官为民,开拓前进。
(十)为人处世,当守诚信。彼敬我爱,合作双赢。交朋结友,善恶分清。助人为乐,扶弱济贫。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常姓族谱25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常姓历代名人48名,占总名人数的0.11%,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五十九位。常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并列排在第百五十八位;常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四位;常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常氏名人常建总数的0.089%,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七位。
西汉将军常惠;东晋史学家常璩;三国魏大司农常林;唐朝开元进士,文学家常建;南宋大臣常挺;明朝大将常遇春,散曲家常伦;清朝伊斯兰教经学家常志美。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东省滕州市(发源地)——江苏省常州市(发源地)
虽然今天的滕州已找不到当年常邑的痕迹,但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都,仍有不少古迹可循。
滕州旅游咨讯详见薛姓。美食:张汪鸭。
江苏常州市常氏发源地之一——吴国王室后裔的封地
常州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古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隋文帝时定名为常州。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常州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赞叹道:“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位于长江金三角区,常州占尽天时地利,是动、植物生长的天堂,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仿若一颗镶嵌在苏南大地的绿色宝石。境内的淹城、圩墩遗址、茅山风景区、天宁寺、天日湖风景区也都值得一游。
交通: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美食:银丝面、大麻糕、酒酿元宵、义隆素火腿、加蟹小笼包。还可到城中路美食街品尝长春不老千球、鸡脑豆腐、珍珠皮冻、芝麻鱼排、花果粉盅、常州糟扣肉等常州名菜。特产:“宫梳名篦”驰名中外,早在本世纪初,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孟城斧劈石盆景有雄、秀、险的天然美。
游线二:山西省榆次市(常家大院)
榆次常氏是清乾隆年间的第一富商。常万达兄弟先后创立了“十大德”、“十大玉”20个商号。开辟了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茶叶之路”,深入欧州腹地。中俄茶叶贸易,常家曾独占四成。常家于康熙年间开始投巨资兴建庄园,历时200年,占地面积300余亩。现修复开放的部分虽然只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但仍居晋商大院之首。而其中的常家祠堂是现存中国民居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祠堂。
常家大院房舍栉比鳞次,造型各有千秋,楼厅台阁与天井花园相映成趣,充分显示出当年晋商的经济实力。其主体建筑雄浑方正,附属建筑灵秀绮丽,具有北方庭院中难得一见的南国园林色彩。现存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梁、栋、栏、柱上的彩绘,都是清代建筑艺术的精品。大院内的祠堂、书院、绣楼、园林都是中华民间最大的。
交通:在太原汽车站乘901路公交车到榆次老城门口下车,再转12路可直达常家大院门口,车程不超过2小时。乘火车到榆次也很方便。门票:60元。顺道游:南下:太谷三多堂、孔祥熙故居、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双林寺、灵石王家大院、介休绵山、资寿寺。向东:左权麻田八路总部、昔阳大寨风景区。向西:晋祠、五台山。(以上景点距常氏家庄园最远不超过2小时路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