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1、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神话志怪小说)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人。
2、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3、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4、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习俗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划龙舟
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在喜庆节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古称“糉”,又称“角黍”、“粽籺”、“筒粽”等。主要材料有稻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从口味上可分为甜粽和咸粽。
传承
据河姆渡遗址等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或更早前就有了竞渡所用的独木舟和木桨。据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上古时代,先民便创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当时端午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