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文学角 | 历史名邑东阿镇散记

文学角 | 历史名邑东阿镇散记

文学角 | 历史名邑东阿镇散记济南平阴县东阿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名镇,历史上曾为东阿县城。”(《左传》)“于柯之会,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三黑”即阿胶、乌枣、酱菜

济南平阴县东阿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名镇,历史上曾为东阿县城。东阿镇地处古代齐鲁赵三国边境。古之济水于境内注入大清河,东流与黄河平行入海。河曲形成大陵,故曰“阿”(音e)。阿有二,在赵者曰“西阿”,在齐者曰“东阿”,亦即齐之阿邑。东阿故城屡遭水害,曾六次迁徙。秦汉时期,故城在今阳谷县之阿城镇。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为避水害,迁于今址,即今之东阿镇。

东阿镇在历史上又称为谷城,早在春秋时期已有谷邑之称。秦代称为谷城。相传,此地古代盛产五谷,神农氏尝五谷于此,故得名“谷城”。

东阿镇山明水秀,人杰地灵,风物佳丽,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曾与贵州茅台镇、江西景德镇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镇”。为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东阿镇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文试图就史籍所载部分资料,加以整理,拟为几个小题,分别述之。

兵家必争之地

东阿镇地处鲁西南,西临黄河,南濒东平湖,境内多山,地势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东阿县志》记载:“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争战,废垒遗墟,见经史者不一而足。东阿为南北冲衢,四通八达。东南负山,西北距河,为自古必争之地”。

古镇东阿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列国兼并,先后兵争于古东阿境内。因此,东阿镇是古代齐国西南之锁钥要地和门户。

庄公十三年,“冬公会齐侯于柯”。(《春秋·十三年》)宋元人注曰:“柯”,济北东阿,齐之阿邑。《左传》和《史记》对此会盟均有记载:“东盟于柯,始及齐平也。”(《左传》)“于柯之会,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史记·管晏列传》)。

鲁庄公二十三年,鲁庄公又与齐桓公会盟于东阿,商谈两国联姻之事。

文公十七年,齐鲁两国亦曾在东阿会盟。“齐侯伐我西鄙,六月葵未,公及齐侯盟于谷。”谷即东阿。(《春秋·文公十七年》)

鲁僖公二十七年,僖公利用楚国军队,讨伐齐国,结果齐败,东阿被夺。(《春秋·僖公二十七年》)

囊公十九年,晋国士匄(音丐)帅师侵齐。晋军抵达东阿时,忽闻齐侯此时去世,乃罢兵,避免了一场血肉横飞之战。

秦朝末期,农民赵义军与秦军曾在东阿一带展开一场大战。起义军首领陈涉战死之后,项梁引兵攻亢父(音刚甫,今济宁西南五十里),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随后大破秦军于东阿。取胜后,齐田荣返齐,将齐王假放逐。项梁攻破东阿之后,遂追秦军,并几次派使节请齐军。然田荣不愿发兵助楚。项梁乃率军起于东阿,西至定陶,再破秦军。(《史记·项羽本纪》)

西楚霸王兵败垓下,自刎而死于乌江后,其尸之首却葬在东阿镇的华山脚下。据《东阿县志》记载:“汉项羽墓在县城南,汉高帝即灭楚,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于谷。”《史记》记载更详:“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汉王为(其)发哀,泣之而去。”现项羽墓(今属东平旧县)前的石碑在文革中被毁,仅存隆起于地面的一抔黄土。荒草凄凄,凄凉之状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形象相比,令人惋惜不已。

在近代,东阿镇屡遭战火毁击。1938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为了逃避日本侵略者的追击,率政府各部要员和省保安司令部来东阿。日寇入侵东阿镇,沈鸿烈所率部队,一枪未发,置黎民百姓于不顾,逃之夭夭。东阿镇这个历史悠久的古代名镇,落入日寇魔爪,惨遭蹂躏。然而东阿镇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抵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夺回了失去的土地。

历史经济之简况

由于东阿镇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因而成为这一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东阿镇南接东平、梁山,西靠阳谷,东连泰安、肥城,西滨黄河,水陆交通均较发达,自古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为远近闻名的货物集散地和交易场所。尤其每年春秋两季庙会规模宏大,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到日寇侵占东阿镇之时,东阿庙会一直兴盛不衰。远至上海、江浙、广东一带的客商亦千里迢迢赴东阿。据民国《山东省志》记载,(东阿境内)黄河帆船甚多,远销便利,航路上通汴梁(今河南开封),下至利津(今山东利津)。四通八达的交通,促进了东阿镇的繁荣与发展。

东阿镇盛产小麦、高粱、大豆、谷子等粮食作物,又盛产红枣、核桃、柿子等干鲜水果,因而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土特产品加工,为东阿镇历史上主要经济来源。

东阿镇传统著名特产“三黑一白”,已有数百年至上千年历史。“三黑”即阿胶、乌枣、酱菜。“一白”即指用当地大豆和狼溪河水精心制作的豆制品。

水“润”阿胶

东阿镇因盛产圣药“阿胶”而远名海外,素有“千年古城东阿镇、世界阿胶祖源地”之美誉。早在撰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中就已有阿胶的记载,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阿胶称为“圣药”。

东阿镇在历史上有养驴之风。其西南三里处的狮耳山,草茂林丰,盛产着几百种草药,驴食则体壮肉肥,毛色乌亮,其皮特别适宜熬胶。源于洪范九泉之狼溪河横贯东阿镇而过,此水比重硬度较小,含有十几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用此水浸泡驴皮,熬胶减少原料污染,灰份易于控制,保存时间长。东阿镇拥有如此得天独厚之条件,故而阿胶盛产逾千年而不衰,素称“阿胶之乡”。

阿胶为东阿镇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据民国时期有关阿胶价格资料表明,阿胶价格是十分昂贵的。

当时阿胶制作作坊有十几家之多。至民国末年,规模宏大的有“邓氏树德堂”“涂氏怀德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德堂”等,有的专制阿胶,有的前店后场,各领千秋。其中,独树一帜、称为“九天贡胶”的是当年坐落在老东阿县城西城大隅首北路西的“邓氏树德堂阿胶老店”。

邓氏阿胶已传数代,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据传,邓氏高祖是研究药物学的专家,曾祖邓发,曾于清朝咸丰年间,亲向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进过贡,受过皇封。咸丰皇帝钦赐“黄马褂”和“手折子”作为奖赏。因而邓氏阿胶被称为“九天贡胶”。后邓发之子邓元麟继续经营“邓氏树德堂阿胶老店”,监制“九天贡胶”。据估算,古东阿镇每年所产阿胶至少一万斤以上,按几种阿胶的平均价格,以每斤大洋十元计,每年收入亦可达大洋十万以上。可见,阿胶生产的收入是十分可观的。

1915年,东阿镇阿胶即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据民国年间所编《山东通志》记载:“阿胶驰名四方,行销国内外。”的确,阿胶为东阿镇得天独厚之条件所孕育,而东阿镇亦靠“圣药”而扬名四海。

东阿镇地处黄河之阴,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当地大量种植枣树。每年中秋节前后为红枣成熟季节,采摘后选用个大肉厚之优质红枣,用火烘干,名之曰“乌枣”。此枣外皮乌黑通亮,食之肉软甘甜,沁人心脾,早在明清两代乌枣已成批经黄河入京杭大运河远销江南。

据《东阿县志》记载:“(乌枣)每包三百斤,运往江南可卖大洋(银圆)二、三十元,本境大年可收两万包,小年亦可收万余包。”按上述情况计,每包平均二十五元。东阿镇红枣丰收之年可收大洋五十万元,小年亦可收入二十五万元。由此可见,乌枣亦为古东阿镇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东阿镇所产酱菜与阿胶、乌枣共称“东阿三黑”。“高氏济盛斋”酱园是东阿镇较大的酱园。它建于公元1664年(清朝初年),所产五香疙瘩咸菜、磨茄、酱瓜、什锦小菜等更为东阿镇之名产。“高氏济盛斋”酱园与当时济宁玉堂酱园同出一师,共负盛名,不分仲伯。现在新成立的东阿镇酱菜厂,继承发扬“高氏济盛斋”酱园的传统特点,除生产五香疙瘩咸菜、磨茄等传统风味酱菜外,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新开发了香辣丝、火锅调料、涮羊肉调料等系列产品,称为大江南北各大城市餐桌上的必备佐餐佳品。出口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88年东阿镇成立了酱菜研究协会,“高氏济盛斋”酱园后人被推为协会名誉主席。东阿镇酱菜研究协会的成立揭开了东阿镇酱菜发展的新篇章。东阿镇历史经济之简况,给当今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狼溪河

人文荟萃之邑

东阿镇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人文古迹众多。除上述之项羽墓外,值得一书的尚有春秋时齐国相管仲;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三国时魏最有成就的诗人东阿王曹植;唐初大将程咬金;明代万历时文学家、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明朝廉吏师逵等等。

春秋时齐国相管仲曾与东阿镇结下了不解之缘。管仲字夷吾,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后来,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鲍叔遂进管仲。管仲即用,任政于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为管仲名言。他为政贵轻重,慎权衡,因而能够使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由于管仲有功于齐,故而齐桓公即以东阿作为管仲的封地。《左传》曾有如下记载:“齐地,别有谷,在济北,有管仲井”。“谷”即东阿之别称。(《四书五经》下册,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版),至民国时东阿镇仍有管仲井、管仲三归台等古迹,今均已废。1988年,东阿镇政府顺乎民众之心,又于少岱山巅,重新修建管仲亭一座。

东阿还为战国时期以“围魏救赵”而闻名于世的军事家孙膑出生之地。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阿即东阿,鄄即鄄城,由此得知孙膑当生于古东阿西南一带。

三国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12月,时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曹植,由浚仪徙封为东阿王。心情抑郁的曹植转封东阿之际,作《转封东阿王谢表》《迁都赋》等。赋今仅存六句,然赋序被收于《御览》卷一九八中,尚完整,序曰:“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此序虽短,然却道尽曹植悲愤难填,抑郁凄凉之情状。

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年四十一岁的曹植,又离开东阿转封于陈,并以东阿王妃为陈王妃。就在此年,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渴求试用,终未如愿,抑郁成疾,11月即病逝于封地。

曹植卒时,仍念念不忘东阿。遗令薄葬于东阿镇西七里许黄河之阳鱼山西麓。墓前存有苏轼、米芾等人的书法碑刻,墓现在仍存,惟当地群众开山打石已将鱼山削去半余,使这位生前不得志的诗人,逝后千载魂灵仍然不得安宁,惜哉!悲哉!

为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程咬金,故里亦为东阿。《唐书》和《东阿县志》均有记载。他本名程咬金,后更名知节。程咬金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密败,属王世充,后又归唐,任秦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起义军,击败王世充。历任泸州的副,左军大将等职,封卢国公。唐高宗时,程咬金率军攻西突厥,无功而返,被免职。

东阿镇在历史上不仅出现了孙膑、程咬金等军事上颇有建树的军事家,而且还出现了一位传谕后世的文学家,这就是明代万历年间,被誉为文学“一时之冠”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于慎行。他字可远,又字无垢。公元1545年生于东阿镇,卒于1607年,葬在故乡东阿镇东南风景秀丽之云翠山下。

于慎行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中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年,参与编修《穆宗实录》,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卒时赠太子太保,谧文定。他学贯百家,朝庭大礼多甚裁定。

他退居东阿镇后,博览群书,广征博采,致力笔耕。著有《谷山笔尘》十八卷、《读史漫录》十四卷;《谷城山馆诗集》二十卷;《谷城山馆文集》四十二卷。于慎行对地方史亦很重视,他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于明万历二十年,篡修完成《兖州府志》。

于慎行性情耿直,心胸坦荡,守正不阿。在故乡声誉极高,被尊称为于阁老。百姓在东阿修镇建了阁老祠堂,并将阁老府完整地保护至民国年间。

东阿镇还为明代著名廉吏师逵故里。师逵,字九达,明代兖州东阿(今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人。幼年聪敏,八岁读书,日记千言。二十岁入太学,历任明御史、陕西按察使、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兼管吏部。居官四十余年,为政清廉,家无积蓄。对师逵的清廉,两代皇帝都有了解。明成祖说,六部中跟随我北征过蒙古的大臣,不贪污的只有师逵一人。明宣宗说,大臣持廉守正者,唯逵一人。

狼溪河上的永济桥

东阿镇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之永济桥,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几个世纪风雨沧桑的永济桥,至今仍雄跨于洪范九泉汇聚而成的狼溪河上,屹立于东阿镇古城中央,为人们继续提供着方便。

《史记·留侯世家》所载黄石老人约张良相见于古城山下亦即此地。现东阿镇北五里许之黄石山上,仍有黄石公洞,石雕黄石老人端坐洞中,长须髯髯,目光炯炯,俯视黄河。

限于此文篇幅,仍有如石门古道、孟庄汉墓等众多人文古迹不能一一赞述。然就上述亦可知,东阿镇真乃人文荟萃之邑地。

古镇新姿

东阿镇,这个历史悠久的古代名镇,历经沧桑,无数次战争与水患,已使它几成废墟。故城现只有残破的东门城楼与夕阳相辉,存一幅古意。为避黄水之患和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移至少岱山东麓的东阿镇已建得初具规模。

东城门——少岱门

近年来,青兰高速全面通车,升级改造220国道、王旧线、石姜线、东洪线、黄河防汛应急道路、滩区撤退道路、新河路、龙柳路、滨湖路等道路,给崭新的东阿镇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宽敞的街道两旁,矗立起一排排古色古香和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工厂、商店、机关、学校。现代化的东阿镇影剧院、东阿镇人民医院、东阿中学等,展示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古邑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永避黄河水患,党和政府大力实施滩区迁建工程,东阿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高标准完成,旧村拆除和土地复垦按时完工,桃园、大河口两村422户全部搬迁至和苑社区,成为全济南市第一个整建制搬迁社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阿镇镇办企业发展迅速,食品、机械、家俱等产品一应俱全,特别传统地方名产阿胶系列产品开发收效显著。依托“中国阿胶之乡”“世界阿胶之源”美誉,弘扬中医药文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了“工业+非遗”“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东阿镇—中国阿胶祖源地”品牌影响力,赋能中医药大健康养生产业,进一步提升了东阿美誉度、知名度。东阿镇阿胶制品厂与北京中医学院联合研制的阿胶系列产品口味纯正,服用方便、营养丰富。阿胶健身饮、阿胶饴、玫瑰浆等十几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阿胶健身饮被指定为第一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专用饮料。尤其阿胶玫瑰浆的研制成功,为阿胶和玫瑰两种传统著名特产的开发提供了广阔前景。

东阿镇在新镇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悠久之特点,多方位挖掘管仲、黄石公、曹植、于慎行等东阿名人历史文化,合理开发保护东阿古城、孟庄汉墓等国家、省、市级历史文化遗产,尽可能保持古邑之貌,建筑物大都采用古建筑外部装饰,使其保持古代名邑之风韵。

2022年,在古城东阿于慎行旧居原址恢复重建的明代风格的“阁老府”和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馆名的“于慎行纪念馆”完工,重现天日。

新旧世纪之交,在位于镇政府西侧的的少岱山东麓,兴建了少岱山文化广场。少岱山本是泰山山脉向西延伸的尽头,在黄河(古济水)的东岸,向西即是一望无垠的鲁西大平原。少岱山,山高82.1米,面积约80余万平方米。《兖州府志》载:“少岱山在东阿城东一里,横亘廓门。以其在岱宗之西,故名少岱。”山上有台,台上建有碧霞元君祠、管仲亭、于慎行塑像、吴鸿渐烈士纪念碑等。碧霞元君祠,俗称泰山老奶奶庙,建於少岱山顶北端的台上,台高四米,东西十七米。台上建祠,祠面阔五间,檐高四米、东西长15米,进深六米。为重梁起架,歇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前厦有红漆木柱六根,中有泥柱四根,明柱二根,后有明柱六根,门窗为花棂格扇。红墙灰瓦,飞檐花脊。祠内有塑像三尊,中为碧霞元君,东为眼光老母,西为送子娘娘。像高约1.5米,安坐在一米高的台上。

祠东有管仲亭。东阿在春秋时曾是齐国名相管仲的采邑。亭原在老城,年久失修不存。为纪念辅佐齐桓公称霸而被封于此的这位政治家,於一九八八年在少岱山重建。亭建于高3.5米、东西20米、南北10米的台上。此亭亭高6米,系六根大红支柱,青石基座,飞檐木质结构,亭顶覆金黄琉璃瓦,亭上彩绘管仲政绩。造型优美,雕梁面栋,惟妙惟肖。登亭四眺,东阿风光尽收眼底。

站在管仲亭中俯视东阿镇,如诗如画之景尽收眼底。一座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崭新城镇,正在鲁西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崛起。(摄影 孙明)

作者简介

宋俊忠,笔名寒竹,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第五届、第六届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著有《玫瑰诗情》《旅踪游思》《心香一瓣》,参与主编《济南作家论》《济南文学大系》任副主编,执行主编《网事如歌》等书多部。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上一篇: 即墨宫姓由来
下一篇: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