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女性塑造

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女性塑造

东周列国春秋篇的女性塑造明朝嘉、隆年间,余邵鱼杂糅宋元讲史平话,编写了《东周列国志传》,始于苏妲己被狐妖附体乱商,终于秦王统六合。前十回的故事与《封神演义》颇相似,文字粗糙。后由冯梦龙在此基础上删减加工

明朝嘉、隆年间,余邵鱼杂糅宋元讲史平话,编写了《东周列国志传》,始于苏妲己被狐妖附体乱商,终于秦王统六合。前十回的故事与《封神演义》颇相似,文字粗糙。后由冯梦龙在此基础上删减加工,从周召共和开始详细叙述,大量援引《左传》《史记》等历史资料,称《新列国志》。清朝乾隆年间,蔡元放又在冯本的基础上,略作修订润饰,加以评语、读法和注释,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东周列国志》。相比《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的文学创作比重较小,大部分情节都只是史料的连缀。

20世纪80年代,百集广播连续剧《东周列国》问世,根据冯梦龙小说改编,摒弃了一些封建糟粕,添加了现代人看历史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90年代的电视剧创作。

《东周列国》分春秋篇、战国篇两部,各三十集。孔网上有王培公等人合著的电视剧本,与实际拍摄效果差异很大。举个例子,赵氏孤儿那段,剧本中程婴妻子不愿牺牲亲儿,程婴大骂她不贤。这是京剧《搜孤救孤》的写法,重视纲常轻视人性。春秋篇则用几个镜头闪回,程婴杵臼定计,妻子冲出来攥住丈夫的手,“天哪,为什么是我们的孩子?”表现了为人父母的不忍和无奈。

东周列国春秋故事_东周列国春秋篇历史人物_东周列国春秋篇是真实历史吗

电视剧本

可以说,春秋篇最突出的改写就是其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在蔡元放等人笔下,红颜祸水,牝鸡司晨,“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而电视剧将历史上归罪女性的言论全部颠覆。

以“烽火戏诸侯”为例。这个故事的原型出自《吕氏春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司马迁在《周本纪》中把击鼓改成了举火,并且设定了褒姒天生就不爱笑。故事虽然是虚构,却隐含了西周末年的权力斗争。

在春秋篇中,幽王继位之初,大臣们蛮横地杀掉了他宠爱的侍女,从此他以怠政疯狂报复。大臣劝谏,反被打入狱中。其子向太史求教,四处寻找美人。那一晚他牵着车,举着火把在芦苇丛中行走,不慎摔倒。褒姒想要下车,他连忙阻止。想到一旦博君之欢,就能救出父亲,这个少年憨厚地笑了。褒姒也微微一笑。后来褒姒入宫,幽王百般欲其笑而不得,最终听了虢石父的馊主意,点燃了骊山烽火,也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

这种在道德上应当谴责的事在美学上往往震撼性极大。所谓“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她如同漫威宇宙中置身事外的观察者,笑的不是诸侯的徒劳而返,是为了即将开始的数百年乱世。犬戎攻破镐京,幽王身死,褒姒自由了。她衣衫褴褛披头散发在大漠飞奔,纵声狂笑。仿佛印证了人们昔日的指控,“她是葬礼上那匹脱逃的野马变的”。

东周列国春秋篇是真实历史吗_东周列国春秋篇历史人物_东周列国春秋故事

接下来的各个单元,不断让女性为自己发声。宣姜被公公霸占,向原本聘给的急子哭诉又得不到慰藉。公子朔对父进谗,急子遭受责打。宣姜暗中去探视,夷姜跪求:“君夫人,我求你,不要再害我的儿子了。”宣姜亦垂泪,“一晃十七年,我住在新台,过着囚徒一样的生活。没有人可怜过我、同情过我。我像一个恶魔,人人都防着我。而急子,他像躲一个淫妇一样地躲开我!”《诗经》中有大量讥刺卫夫人的篇章,《左传》也说她与公子朔共同陷害急子。而此剧把她写成了礼崩乐坏下的悲剧人物,最终意中人和长子双双殒命,她也哀痛发疯。

最妙的是吴越相争部分。观众们都想知道,绝代佳人西施长什么模样。范蠡去苎萝山寻找时,老叟一语道破:“你们男人,在得意和失意的时候都会想到这里。”送入吴宫,四个侍从举着托盘,上面坐着西施,逆光中看不清面容,却用夫差、伍子胥等人的惊艳,暗示“你想象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

针对“西施沼吴”的归因,古代不乏“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等卓见。现代衍生作品多从这种议论生发。此前,伍子胥也如《骊山烽火》中的大臣一样,擅自杀掉了“扰乱大王复仇”的宫女。结果越女们用温柔乡缚住了夫差,轻而易举就让老相国的诤言失效。这一头一尾的呼应,正说明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

在我看来,春秋篇的视角很好,战国篇的魔改爱情故事差了一个档次。20世纪90年代后期,影视商业化,大量古装戏都开始给主人公虚构恋爱对象,连央视水浒和西游续集都不能免俗。女性角色从价值观输出退步为花瓶点缀,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2022年3月

上一篇: 作文素材:10个古今中外的精彩人物素材,都是议论文的高分论据!
下一篇: 东周列国·春秋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