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论述题
一般认为文帝被其次子炀帝所弑(杀),但此事并不确切。此外,说炀帝是史上罕见的暴君也言过其实,与北朝齐和南朝齐的诸君主相比,他并不昏庸。只是他喜爱奢侈,频兴土木,导致民力疲敝,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但考虑到其中有开凿大运河,也不能一味非难他;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
——摘自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宫崎市定《中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关于大运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加强了南北交通.
(2)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详解】(1)根据材料“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根据材料提供的史料只有关于古代大运河的描述,“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观点: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论述1: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论述2: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2.谈一谈:对隋朝灭亡原因的看法
《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隋朝灭亡原因的看法。
【答案】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他还多次训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详解】本题考查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据材料可以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的角度作答。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他还多次训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3.写一写: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写你对“科举制”的认识。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写成一片小短文,字数不限。
【答案】浅谈科举制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地位提高,扩大考试规模和及第名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在前期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明清时期,科举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只为了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大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根据题干要求和所学知识,可以围绕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影响作答。例如:浅谈科举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地位提高,扩大考试规模和及第名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在前期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明清时期,科举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只为了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大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深明佛学,五十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十二年尽六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相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开明平等、开放。
(2)观点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论述:①唐朝政府鼓励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观点2: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能够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论述:①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唐和吐蕃和亲,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唐和吐蕃民族关系实现了“和同为一家”。②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吸收、改造、创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详解】(1)根据材料“玄奘西行求佛经”,“鉴真东渡传播佛法”,“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唐朝对外政策是开放。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反映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如:观点: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因为:①唐朝政府鼓励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1)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当时的政局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①唐玄宗统治前期②开元盛世
(2)【答案示例】
观点:重用人才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国家的强盛与重用人才分不开。
论述:①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在位时期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贞观之治”;或:①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有才能的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朝统一打下坚实基础。②唐玄宗统治前期,注意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结论:综上所述,人才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重用人才以兴国安邦。
(说明: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2)开放性题目,观点:重用人才是兴国安邦的重要前提。/国家的强盛与重用人才分不开。
论述:①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在位时期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的“贞观之治”;或:①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有才能的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朝统一打下坚实基础。②唐玄宗统治前期,注意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结论:综上所述,人才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重用人才以兴国安邦。
6.材料论述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针对当时社会政治中存在的弊端,采取了出刺诸王、严禁朝臣结交诸王、抑制功臣等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整饬吏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使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富强。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分不开。
—摘自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开元盛世。
(2)观点:杰出历史人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贤人,发展生产等,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成吉思汗铁木真不但统一了蒙古各部,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蒙古的强大,这为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论:综上所述,杰出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时期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
(2)依据材料“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分不开”可知文中观点是杰出历史人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贤人,发展生产等,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7.公元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工程启动。岁月的年轮已湮没了历史的痕迹,但是,时间抹不掉的是曾经铸就的荣耀。或许,在这个国家遗址公园,我们可以回味大明宫曾经的辉煌,我们可以感受魂牵梦萦的大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2)大唐是一个中国人创造性和想象力大爆发的时代,它成就了一个魅力无穷,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自拟题目,以“回望大唐,开启未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答案】(1)物价低;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等等。大力发展农业,政府支持手工业和商业,等等。
(2)参考示例:题目:盛世辉煌,华夏荣光
内容:唐朝初年,统治者接受隋朝暴政亡国的教训,励精图治、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统治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上升的态势,促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和睦,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发达,社会呈现繁盛局面。在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局面下,隋唐文化辉煌灿烂,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世界影响深远。(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详解】(1) 根据材料可知,“自后天下无贵物”说明物价低廉;“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说明唐朝商业繁荣;交通发达;“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表明社会安定。根据所学可知,促进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统治者重用人才;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答出两点即可)
(2)依据题干要求和所学可知,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先确定题目,如《盛世辉煌,华夏荣光》等,再展开论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论述见参考示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鉴真东渡
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这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鉴真东渡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
(2)结合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围绕观点运用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唐朝。
(2)参考的论述观点:
①中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②中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③中外交流促进其他国家文化的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可知,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提炼的观点是:①中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②中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③中外交流促进其他国家文化的发展。论述:唐朝对外交流活跃,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最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佛教建筑方面,唐代高僧主持营建的唐招提寺金堂,与保存至今的唐代佛殿的木构殿堂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建筑样式,成为以后日本寺院建筑的基本形式。在绘画方面,如正仓院保存的鸟毛立女屏风画、药师寺藏的吉祥天画像,都与唐代风格极其相似。在工艺品方面,在保存至今的正仓院许多手工艺品遗物中,可看出当时学习唐技法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再如书法,本是中国汉字独特的艺术,由于日唐交通,自从王羲之父子及唐代欧阳询等人的书法传入日本后,风靡一时,竞相临摹。
——摘编自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写出书法字体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的唐代书法家名字。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柳公权
(2)[答案示例]
观点:唐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布佛法及医药知识、建筑艺术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日本的建筑、绘画、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综述:综上所述,唐朝时,中日双方交流频繁,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法字体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的唐代书法家是柳公权。
(2)根据材料“在佛教建筑方面,唐代高僧主持营建的唐招提寺金堂,与保存至今的唐代佛殿的木构殿堂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建筑样式,成为以后日本寺院建筑的基本形式。在绘画方面,如正仓院保存的鸟毛立女屏风画、药师寺藏的吉祥天画像,都与唐代风格极其相似。在工艺品方面,在保存至今的正仓院许多手工艺品遗物中,可看出当时学习唐技法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再如书法,本是中国汉字独特的艺术,由于日唐交通,自从王羲之父子及唐代欧阳询等人的书法传入日本后,风靡一时,竞相临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主要讲述唐对各方面的影响,主题可以设为唐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布佛法及医药知识、建筑艺术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日本的建筑、绘画、书法等各个领域都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综述:综上所述,唐朝时,中日双方交流频繁,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
10.阅读材料
材料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请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
观点: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论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人类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火药和火药武器发明与广泛应用于战争中,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综上所述。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科技发明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就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印刷术、火药和磁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角度,结合印刷术、火药和磁石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史实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有总结叙述,卷面清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