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青春语文·大伟专栏】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读写结合课

【青春语文·大伟专栏】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读写结合课

【青春语文·大伟专栏】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读写结合课知识点描述:感受民俗,挖掘文化价值,探究写法,学习仿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向世界讲述自

家乡历史文化名人_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知识点描述:感受民俗,挖掘文化价值,探究写法,学习仿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向世界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教学目标:

1.对比阅读四篇课文,从体裁、文化内容、结构、笔法、场面描写等角度对比。

2.探究家乡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及价值和意义,讲述家乡的文化的过去、发展与未来。

3.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文化的探寻热情,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比较四篇课文结构层次的特点,学习布局谋篇,比较课文精彩语句,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遣词造句。

教学难点:探寻家乡风俗文化,讲好家乡故事。模仿借鉴,片段仿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向世界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预备知识:课前阅读第一单元《社戏》《安塞腰鼓》《回延安》《灯笼》四篇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梳理结构并对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赏析批注。2.课前完成家乡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名人、旅游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调查表。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调查表见学习任务单

设计思路:本课的核心任务是“以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为主题,借鉴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及布局谋篇,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对比阅读,感受民俗,挖掘文化价值,探究写法,学习仿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向世界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千里沃野,莽莽林海、秀美的长白山,滔滔的松江水·····我们的家乡吉林不仅有美丽的风光更有独特的文化。这节课我们要在比较整合中积累写作经验,丰富写作技能,达成以读促写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借鉴课文写民俗风情和文化的方法同时,探寻家乡文化,为我们的家乡代言,讲讲我们家乡的故事。

二、对比阅读,探寻民俗文化,探究写法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民俗文化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角度,表达对故乡的情、景、人的热爱并有家国情怀的抒发。

思考: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你挖掘出了哪些民俗文化

明确:地方社戏、陕北的信天游、陕北的安塞腰鼓、灯笼文化

这四篇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手法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四篇课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从民俗特点、文章语言特色、写作视角、写作手法、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四篇课文对比阅读的表格。)

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_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

《社戏》

《回延安》

《安塞腰鼓》

《灯笼》

风俗文化

地方社戏

陕北信天游

陕北的安塞腰鼓

灯笼文化

写作视角

儿童视角

信天游形式

诗化的语言、片段式特写的行文方式

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

事件

回忆了少年时代在平桥村无忧无虑的生活特别是与小伙伴一起月夜行船去看戏的经历展现了农村自由美好生活情境

诗人一满腔的热情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美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

描绘了安塞腰鼓表演的震撼人心的场面。

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这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作者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写作方法

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除了直接抒情,还有通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来间接抒情。善用修辞,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

运用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

以小见大,容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

民俗的意义和价值

表达对故乡的风景、人情美的怀念,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的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了要与时代同呼吸的担当精神。

三、借鉴手法,片段仿写

亲爱的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带我们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习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各有不同。千里沃野,莽莽林海、秀美的长白山,滔滔的松江水·····我们的家乡吉林不仅有美丽的风光更有独特的文化。我校发起了“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吉林故事”实践活动,快来一起参加吧!

活动一:我为家乡代言,抖音记录美好时刻

完成Vlog短视频脚本创作

要求:为宣传家乡风俗文化,讲好家乡故事设计2-3个拍摄画面,完成Vlog短视频脚本创作。

方法:学生寻找四篇课文中具有画面美的精彩语段,借鉴其表现方法。

选择拍摄的镜头

镜号

画面内容

画面解读

《社戏》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景物描写,江南水乡月夜图

《回延安》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抓””贴“等动作细节,表现了诗人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

《安塞腰鼓》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

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在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一-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场景。场面描写,运用比喻排比修辞。

拍摄镜头设计:借鉴“拍摄画面”中的方法,为你的家乡好故事设计2-3个拍摄画面,

如何设计呢?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家乡文化调查表。对家乡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

家乡的饮食文化、传统小吃。如:吉林的八大碗、朝鲜族冷面、东北的粘豆包、高丽火盆,满族的萨其马等

2.旅游文化:吉林雾凇冰雪节、四平英雄城音乐会、白城草原之夏音乐会、查干湖冬捕。

3.非遗文化: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吉林的八大碗是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曲艺文化:东北的二人转、大秧歌舞、朝鲜族筷子舞长袖舞、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5.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节日文化

例如:

我们先确定主题———东北大秧歌

镜头设计(画面设计)——仿照《安塞腰鼓》的片段

镜头选择与拍摄——1.大秧歌舞准备酝酿时静止的场景 2.舞动起来的火爆场面

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

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

家乡历史文化名人_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1.大秧歌舞准备时静止的场景(以静衬动)

2.舞动起来的火爆场(比喻、排比修辞)

一群精力旺盛的老奶奶。她们的腰上系着一条大红绸子,绸子的两端被攥在她们的手中,她们的脸就像绸子一样红。

她们站着一动不动,她们的神情郑重而又宁静。系在腰上的绸子静静的,好像陈放了多年不曾动过。

但是,看!——一舞起来就不同了,忘情了、投入了、有活力。三十几个身着彩服、手拿彩扇的老奶奶,如三十朵在风中绽放的花朵,春雷一样,是惊天动地的锣鼓声;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彩云一样,是舞动的衣裙。的这秧歌使刺骨的寒风立即变得温暖了。使冰凉的空气_

立即变得火热了,使木然的人们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秧歌舞!

这段文字选择的微镜头:

1.大秧歌舞准备时静止的场景(以静衬动)

2.舞动起来的火爆场(比喻、排比修辞)

例如:也可以选择——查干湖冬捕

家乡历史文化名人_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特写镜头:

渔民下网捕鱼的动作描写和冰花腾鱼场面描写(特写镜头)

随着祭湖醒网的鞭炮声结束,渔民们开始一年一度的冬捕,串杆下网,一张张数千米的大网相距百米一字排开。马拉动网轮,大网在水下蹿动,前进几个小时候后,随着绞盘把网缓缓从冰洞拉出,鱼群也随着网从冰洞涌出,百里冰面,号子声震天,欢呼声一片,万鱼出水,渔民们奋力地拉动着巨网,一尾尾数不尽的活蹦乱跳的胖头鱼在渔网中跳跃,水花四溅,形成一幅“冰湖腾鱼”的壮观画面!

家乡历史文化名人_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家乡历史文化名人故事_历史名人的家乡_家乡历史文化名人

活动二:制作“讲好吉林故事”为主题的美篇

任务要求:为了配合Vlog的宣传,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完成“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吉林故事”为主题的美篇文本创作。

例如:写家乡特色美食、特色小吃

提示:写自己品尝特色美食的体验,或是写一写自己与家人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及自身的感受。从色、香、味等方面说一说这道美食的特点,介绍这道美食的制作过程,历史由来、相关的故事、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这些风俗文化的寓意及传承。适当的运用记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例如写旅游文化:

提示:1.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自身的感受,对这一风俗文化的看法。

2.如果写自己观看查干湖冬捕的经历,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可以介绍查干湖冬捕的历史、相关的故事,文化内涵及意义。

3.写作时多运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也可以适当的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总结:家乡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提炼而形成,既记录着乡风民俗,生产生活的场景,更寄托着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

只有我们真正地去探寻家乡优秀文化,才能真正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这样我们才能去宣传去赞美家乡优秀文化,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去传承它。

作业:1.完成“我爱家乡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制作

2.完成“讲好家乡故事”为主题的美篇创作

3.自己或是与家人动手制作一档家乡美食

学习任务单

课程名称

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家乡故事——八年级下册单元读写结合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下学期

教材版本

人教版语文

学习目标

1感受民俗,挖掘文化价值,探究写法,学习仿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向世界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2.了解家乡悠久历史、名胜古迹、丰富特产、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学生初步学会围绕主题对资料搜集、筛选、分类、整理和加工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

3.通过分组写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更好的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思想感情,培养文化自信。

学习准备

1. 学生课前完成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与批注,了解课文的内容,梳理结构。2.学生课前通过走访、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完成家乡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名人、旅游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调查表。

学习方式及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环节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从民俗特点、文章语言特色、写作视角、写作手法、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四篇课文对比阅读的表格。

环节2

学习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仿写。教师创设情境,以“我为家乡代言,抖音记录美好时刻”完成Vlog段视频脚本创作为活动任务,

学生寻找四篇课文中具有画面美的精彩语段,借鉴其表现方法,为家乡宣传家乡文化设计2-3个拍摄画面,并完成画面解读。

环节3

完成“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吉林故事”为主题的美篇文本创作。

在完成前两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为了配合Vlog的宣传,进行家乡好故事的写作。借鉴课文写民风民俗的手法,教师指导学生构思写作提纲,然后教师范文解读。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四篇课文对比阅读的表格。

【学习任务二】以“我为家乡代言,抖音记录美好时刻”完成Vlog段视频脚本创作

【学习任务三】完成“探寻家乡文化,讲好吉林故事”为主题的美篇文本创作。

推荐的学习资源

(包括教科书相关内容阅读及其他学习资源)

推荐的名家作品: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的《腊八粥》 琦君的《春酒》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丰子恺的《新年怀旧》

作者简介:马大伟:中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栖息者。

上一篇: 公考行测积累:30个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典故
下一篇: 惠山古镇·寄畅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