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江路西侧,由南至北分布着九条巷子:建新巷、 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南石子街、悬桥巷、 菉葭巷、曹胡徐巷、东花桥巷。平江九巷纵横交错,西邻观前街,东接平江路,景区与商圈和谐相融,苏式生活的市井烟火、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宅、见证时代变迁的古井古树,处处体现出“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巷内是清静古朴,巷外是喧哗鼎沸。平江九巷连接着古城重要的文商旅资源,并在有机生长中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成为穿梭历史、游走古今的文艺新地标。姑苏发布推出【“平”水相逢 “巷”有新生】系列文章,走进平江九巷,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中白发苏州篇写道:“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定一定情怀。”
在平江九巷深处,名人故居如一颗颗珍珠,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不仅是苏州的古建风格的缩影,更是古城历史的无言见证。
水利专家、名医、中科院院士.......
漫步其中
或许一个抬头、一个转角
就能与历史名人隔空相遇
涌现一段传奇故事
在大儒巷里,保存着众多老宅与古迹。大儒巷曾因为巷内多参天大树,而名为“大树巷”。明代,巷中出了“国学大师”王敬臣,开馆收门生400多人,讲授“慎独”学问。“大树巷”就此改姓换名,延续至今。
潘镒芬故居
除了大儒王敬臣,巷内还藏着黄河治理专家潘镒芬的祖宅名为端善堂,这里是他的出生和终老之所,“端善”二字也正是潘镒芬一生善言善行的写照。
潘镒芬是苏州“富潘”一脉后人,中国著名水利专家,他毕生致力于治理黄河,被百姓尊称为“潘圣人”。
解放前夕,潘镒芬曾回到端善堂老宅居住。解放后,他在这里将多年积累的治黄水利资料和治黄著作全部上交给了国家。如今,他的传奇佳话仍藏这座老宅中,需细细寻找方能探得一二。
漫步大儒巷,用心去感受江南水乡沿河而居的浪漫。此刻仿佛能触摸到先贤们的脉搏,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同样名人辈出的还有悬桥巷,别看这条小巷只有400多米长,却藏龙卧虎,处处有名人故事。
近代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故居就在一河之隔的顾家花园,他曾在这里度过了他漫长的求学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叶圣陶也出生在这条巷内,他们还曾一起在张氏塾中读书。
钱伯煊故居
如果从临顿路拐入悬桥巷,没走几步便能看到名医钱伯煊的故居,对这个名字许多人可能有点陌生,但在我国医学界,钱伯煊可是泰山北斗一样的人物。
钱伯煊祖上三代从医,耳濡目染之下,自幼习得中医本领,22岁在悬桥巷内设立诊所,独自开业行医。因他医术高明,从医严肃认真,疗效显著,深得病人信赖。上门求治者与日俱增,直至86岁高龄才离岗退休,在岗位上辛勤耕耘整整七十年之久,晚年他就在这悬桥巷颐养天年。
方嘉谟故居
在悬桥巷的45号,是清末民初西医专家方嘉谟的故居,方嘉谟为了学习西医,不惜放弃了平江路旁钮家巷的方家祖宅,在悬桥巷重新择地建屋,并且还在那开办了一个比较小的西洋医院,专门接待病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名医还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前者专注于西医,后者专注于中医,一条巷子中出了两位医学大家,并且都曾住在这小小的巷子里,可谓有缘。
水路并行、河街相邻,市井人家相对,古宅穿插其中,歪歪扭扭的石板路与竹竿晾衣架……远远望去,巷子很窄,似乎只能供两人并行。
在游人不多的建新巷里,著名无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顾翼东,曾在这里生活工作,顾院士治学严谨,学术等身,更对祖国怀抱无限热爱。
顾翼东先生(右一)
作为中国近代无机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稀有元素化学的开拓者,中国钨化学的奠基人,在70年的教育与科研生涯中,顾翼东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在当年的建新巷中,还开过一家工厂,那就是当地老人们所熟知的——苏州灯泡厂,当时苏州很多著名的评弹艺术家,放下琵琶弦子醒木,进入灯泡厂谋生。连著名评弹名家黄异庵,也曾在苏州灯泡厂工作过。
平江九巷里的人文故事,说不完、道不尽。诸多名人大家虽与我们时空相隔,但有这样几条小巷,依然静静为我们保留着当年的传奇。
平江九巷
众多名人志士曾居于此
如繁星闪烁散落其间,俯拾皆是
他们或生于兹,长于兹
或为学术巨擘,文坛风流
或是社会贤达,仁人志士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姑苏发布出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