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有一场人文的纪录片等你观看

有一场人文的纪录片等你观看

有一场人文的纪录片等你观看我校征战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纪事,给你一个粉红滴回忆!

电影名

我校征战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纪事

地区

中国

年份

2018

评分

★★★★★

主演

我校2017、2018级部分同学

校内

选拔

此次竞赛的校内选拔赛于10月初举行,分笔试与面试两个环节。笔试环节由人文学院的全体学生和其他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事后,我们微服出访了一下,发现代表队里的各位队员对于笔试都持有一种极为自谦的态度(除了笔者)。面试环节由通过笔试的十余名同学参加。经过负责老师的综合考量后,挑选出十名队员组成了两支参赛队伍。

丛姓的历史名人_丛姓现代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

向上滑动

初赛

初赛乃是北京市各参赛高校队伍的一场文史知识笔答较量,我们由于时间有限,便更抓紧了对比赛涉及的重点书目的阅读、记忆和理解。

事实上,在组队完成之后进行的一次参赛培训会中,我们看到参赛参考书目中一连串具有分量性的名字后,每一个人都在心中酝酿着“歇斯底里”的咆哮。两周读完《史记》《红楼梦》?不可能.....经典翻译还原又是什么鬼,难道要背完《论语》《老子》的英译本?想多了......

不过,初赛笔试以合作答题方式完卷。(划重点)所以,在充分完全榨取每个人的脑力和既得知识之后,我们进行了合理而友好的分工,以争取初赛分数最高化。从此以后,我们和书籍就过上了幸福快乐每日厮守的生活。以及,每日队友的定时温馨读书提醒服务也开通了。

初赛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下午两点准时开始。我们远离皇城的孩子们十点半便早早踏上了地铁读书俩小时游的旅程。中午在民大食堂体验了一下城市生活以后,我们来到候考室继续备考。昏昏欲睡的午后时光,在眼前书上文字从清醒到模糊的一次又一次变化中很快结束。

两点整。我们两支队伍不在一个考场,显而易见。笔者所在的这支,五个人坐成一个等腰梯形,前面端正地放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代表队”的牌子。答题开始。我们每人拿走了几张散页的试卷,开始择己所长,尽己所能。然后传给下一个人补充,依次传完。有几道特殊的费心费力的题目,例如,古诗创作,这次是考词。我们的才华横溢聪明睿智英明神武的上官婧琦同学,本着笔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独立作答。而策论论文,则交给了思想深邃倚马万言纵横捭阖的学术大佬丛瑞安同志。张同学负责补苴罅漏,而陈同学起什么十分关键的作用呢?好问题。那就是,占卜。遇到都不会的怎么办呢?面向东方,心念虔诚,慎重地扔下,橡皮擦。

初赛结束。我们两支队伍都进入了前十二名,但是由于一所学校只能有一支代表队参加决赛,所以我们排名靠前的队伍获得了决赛资格,另一支队伍抱屈止步,直接获得二等奖。

丛姓的历史名人_丛姓现代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

决赛

决赛的早晨,美丽“冻”人,我们兵分两路,大队人马从社科大出发,而某丛姓男士则是从香山出发,两队人最终在北京语言大学胜利会师。

(路上某人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应不愿透露姓名的丛先生的要求删去)

上午第一环节是做答卷,派出三名代表丛瑞安、陈若凡和上官婧琦,这一部分的成绩和初赛成绩决定了能被分到哪一组,卷子的题目类型和范围非常杂,不过似乎有的人手足无措有的人兴奋不已。

接下来的环节是经史策问环节,代表本队出战的是丛瑞安和张恩荫。丛瑞安表示“我读《读通鉴论》那么难受结果考试就给我来了个这个那我还看它干嘛”,不过还是迅速抓住重点开始下笔(丛:感谢罗尔斯先生)。写完之后,危机出现了:卷子上写完的文章内容需要录入到电脑上,还需要写补充说明,但是,可爱的张恩荫打字速度是能让计算机老师哭出来的,于是,丛瑞安既写说明又打字,终于在最后一刻打完了字。(后记:走出赛场的时候丛瑞安的手和腿一直在抖,让张恩荫扶了回去)

下午的比赛,在一个莫名的开场仪式过后就开始了。第一部分是古诗创作,由最杰出的诗人上官婧琦担任创作,蒲雨佳和张恩荫担任抄写,丛瑞安和陈若凡担任场下加油和背毛泽东诗词玩梗。第二部分是知识问答,上官、丛、陈三人登场,开始紧张,最后似乎挺放松,竟然大部分都答上了,最终是B组第二名。第三部分是经史策问答辩,从不紧张的丛瑞安上台前极为紧张,上台后反而没事,当他听到“你们这组写的是最好的”的时候一瞬间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和审美是否正常,不过他还是正经的回答完了老师的问题,最后经史策问的得分是北京最高。(丛:???)不过我在这里客观地评判一下,是真的写得很好啊,掷地有声,一针见血。

再然后就是排练已久的人文演绎环节。人文演绎是让我们在决赛准备阶段最头疼的一个环节。为了借到合适的汉服,升天入地求之遍;为了演出到合适的时长,剧本被反复改动。说实话,直到评委评判之前,我一直对我们的表现提心吊胆。张恩荫同学耍了一手好刀可以霸气开场,写了一手好字可以完美收尾,中间就得靠尬演渲染氛围了。毕竟安史之乱之前,盛唐约有隐患,气氛、气氛最重要。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最后评分,得知我们终于获得一等奖之后,仿佛大家脑海里都高唱着凯旋之歌,并且偷偷在心里悄悄私语:是不是可以有点资助(偷笑)。

伴君千里,终需一别。凯旋之日,一壶浊酒忆往昔。

丛姓现代名人_丛姓的历史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

姓丛的历史人物_丛姓的历史名人_丛姓现代名人

丛姓现代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_丛姓的历史名人

丛姓现代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_丛姓的历史名人

丛姓现代名人_丛姓的历史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

姓丛的历史人物_丛姓的历史名人_丛姓现代名人

队员自我介绍及合影

向右滑动→

丛瑞安,20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个学生,两笔文章。三贤欲溯,五典愿详。四方留意,七情荡漾。八面认真,六朝佯狂。九州之内,十等欲丧。

蒲雨佳,2018级哲学专业。沧浪风雨客,山林吟啸人。三山一线,苦修齐物恍惚道;五湖四海,遍求旃檀本如禅。然则不过孤舟寒江,天涯一钓翁尔。江山美人,俱为折腰。

上官婧琦,2018级历史专业。寡嗜欲,安简素,常有莼鲈之思,犹好诸子百家。擅文学,工诗词。江南烟雨懒回顾,长安风云冷眼观。大道至简,为道日损。

陈若凡,2017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非文学专业学生,非典型性文科生,不会作诗,不写散文,不识三坟,不看五典,不知百宋,不懂千元,团队后勤部长,场上搞笑担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张恩荫,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陕西榆林府谷人。喜欢打篮球,练武术,练字,踢足球还有夜跑。对人文知识感兴趣但知之甚少。能与诸多高手同台竞技感觉甚好。

王诗齐,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兴趣广,特长寡。读书少,心得多。一手琵琶,呕哑嘲哳。略善文,稍工诗,勉能词。未曾举世而非也,差胜乡人皆好之。

张敏凡,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文科学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徜徉在中外文学经典的海洋,领略古今中外名家的绮丽文字、曼妙哲学;粗学书法,偏爱欧体,可惜疏于练习,困于瓶颈;一直以来极其崇拜那些能真正将人文科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涵养道德、造福社会的先贤智者;学习之余也尝试拿笔进行粗陋的写作,期盼倘能用浅薄所学发些许萤火微光,那当是最可欢欣鼓舞之事。

曾玫钦,男,江西袁州人士,现为2018级政法学院法学学生。粗通中国古代文学,尤好诗词,对诸子百家亦颇有兴趣,亦多有涉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文学。会吹西洋长笛,不过技艺颇浅,不敢卖弄,只是自娱自乐。好读史,每见史书精彩处,常不能自制,或喜或悲,行为举止颇为怪诞。此生惟愿以微薄之力、萤火之光,助我华夏文明再续万千载。

张心怡,2018级人文学院历史系,人文爱好广泛,偏好时时在变,喜欢日本文学和推理小说,最近沉迷意识流作品,读书不求甚解,放松心情,在睡前获得昏昏欲睡之感,防止修仙,保护头发,延年益寿,求得在历史滚滚的车轮下苟延残喘

袁子傲,2018级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在人文学科的学习方面以西欧文明为主攻方向,同时尽力了解我国古人给后世留下的多元遗产。除此之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和演奏有过略微研究,以助个人人文情怀之增长。

丛姓的历史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_丛姓现代名人

参赛的十位队员合影

丛姓现代名人_姓丛的历史人物_丛姓的历史名人

获得一等奖的五位同学合影

上一篇: 《史记》讲记-第十七集-印正老师
下一篇: 盖棺造句(87个句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