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姓饶姓姓氏起源百家姓饶姓迁徙分布饶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录此姓。饶姓源起 华北,出现时间约在战国,至今已有 2200年以上的历史,而后饶氏 主要以江西为中心,分布在湖北、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河南、 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接下来 给大家介绍百家姓饶姓姓氏起源,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姓饶姓姓氏起源饶氏起源说法甚众,约略有列表四种说法:出自姜姓,以封邑名为氏。姓氏辨证载,战国时期,赵悼 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省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 邑为姓,称为饶姓。亦出自姜姓,也以封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载,战国 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省青州市境内)。其子孙遂以封
2、邑为 姓氏,称为饶姓。望族出自平阳、临川。出自妫姓,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 而得妫姓。舜帝一系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 为正朔。据姓源载:“姚舜之后。舜的支裔取饶为部落名,后为氏。”又据百家姓考略载,商代以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饶国,其 后代以国名为氏,亦称饶氏。出自尧姓,尧帝之后裔,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 北京附近)。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 姓,称平阳尧氏。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 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
3、西),后迁临川 (今抚州)。到56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刘询本名“刘病 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把姓“荀” 的改姓“孙”。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 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 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 变成了 “饶”(后来简化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 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百家姓饶姓迁徙分布饶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 体。饶氏这个家族的最初发祥之地,是古代的饶阳。饶阳历史悠久, 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
4、。在史籍史记 ;赵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记 载:“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的记载。饶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 过2,200年历史。饶姓的迁分路线始于河北饶阳(众多起源之一),继 而是江西省饶州,再南迁浙江、福建、广东。有些因为华南地区山多 田少,还迁往台湾一带。在上海图书馆中的饶姓家谱约有八九部,多 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谱。残本,上图没有新谱。在广 东、湖南、福建等图书馆也有旧版饶氏家谱。新编的家谱在浙江、 福建、广东等省图书馆有收藏。饶氏主要以江西为中心,分布在湖北、福建、广东、湖南、浙江、 河南、安徽、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地方的饶姓,绝大多数都是历代 从江西迁徙繁衍(参考“湖广填川”)出
5、去的。江西:以抚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域。湖北:襄阳市 广济县(武穴市)、松滋市、潜江、石首市(荆州地 区)、浠水县/监利县、十堰市 黄石市 黄梅县 赤壁市湖南:长沙市、湘潭市、吉首市、永顺县、龙山县、花垣县、会同县、城步县、需县、慈利县、桑植县、沅陵县、溆浦县、南县浙江:江山市、常山县、缙云县、青田县、温州。福建:新罗、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长汀县、连城县、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泰宁县、将乐县、沙县、邵武、顺昌、光泽县、武夷山市、建瓯、浦城、福安县、福州市、闽侯县、永泰县、古田县、惠安县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潮安、普宁、大埔、韶关、云浮河南:台前安徽:桐城、祁门四川:仪陇、阆中、资中、汉
6、源、洪雅、雅安、什邡、绵竹、石棉、邻水、大竹、宣汉、万源、渠县等地云南:武疋、元谋、昆明、禄丰、新平贵州:印江、思南、纳雍铜仁茶店重庆:忠县北方:北京、河北、内家也有饶氏后人族群。山东:鄄城、邹城市百家姓饶姓郡望堂号郡望平阳郡:三国时魏置,治所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临川郡:三国时吴置,在今江西省南城东南 ;西晋移治到今江西 抚州市西。饶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属九江郡番县,汉 高祖时期改称九江郡番易,新莽时期曾一度改称乡亭,再改称饶衍, 仍属九江郡。东汉光武帝将原“番易”二字左右分别加“邑”、“阜” 偏旁,称作鄱阳。东汉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孙吴分豫章置 鄱
7、阳郡。隋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隋大业三 年(丁卯,公元607年)复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壬午,公元 622年)复置饶州,鄱阳隶属依旧。南唐开元初年(丁酉,公元937年) 改饶州为永平军。宋开宝八年(乙亥,公元975年)废永平军复饶州, 其间鄱阳均为倚郭县。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饶州为 饶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 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鄱阳隶属未 变。清朝沿用明制,鄱阳隶属依据前朝,都是州府所在地。堂号惠风堂:惠风就是春风,温暖宜人。汉朝时饶威为鲁阳太守,推 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风,深
8、得民心。朋来堂:孔子说:朋来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朝时 饶鲁,脾气行为端正谨慎,治学问注重实践。别人屡次推荐他做官, 皆推辞不干。四方来聘他讲学的,天天不断。他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远路来找他学习的人此外,饶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阳堂”、“临川堂”等。百家姓饶姓历史名人饶珂汉朝山东人,官拜鲁阴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饶景五代时期山东淄水人,是吴越钱镠麾下大将,累有防御之功。饶节宋代高僧。挂锡灵隐,晚年主持襄阳之天宁寺。有倚松老人集。 陆游称其为“诗僧第一”。饶鲁宋代大学者。就是著名的“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品端学粹, 潜心圣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者相踵相接,曾建“
9、朋来馆” 以居学者,春风化雨,遍及天下。饶介元代书法家,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1367年)。字介之,自 号华盖山樵,亦曰醉翁。江西省临川(今抚州)人。活动于元;至正(1341-1368)年间。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居吴 时,曾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能诗工书,书法宗张旭、怀素,上追“二王”,飘逸奔放,圆转畅朗,秀媚多姿。明代书家宋克出其门下。 又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评其书为“圆劲畅朗,神追大令 (王献之)”。 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有右丞集。中峰 幻住像偈卷,又名赠僧幻住诗帖。书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纸本墨迹,行草书。纵26.3厘米,横109.1厘米。台北
10、故宫博物院 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从这幅作品中,可窥见到饶介是极追慕 王献之书风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继承了五代整齐、妍美、媚 趣的书风,又渗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怀素笔意,使其作品挥洒 自如,又不失规矩。此诗帖行、草相杂,清劲圆利,气脉酣畅。闻杂 章草,颇添古气 渗差错落,任性恣意;构字内敛,行笔内纵,精聚又 神远,堪称佳作。饶介书传授给明初宋克,从此幅中已窥见宋克书先 兆,用笔气象,十分相类似。饶瑄明代学者。饶位、饶伸江西省南昌县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廷上,也分别高官厚禄, 扬名显亲。饶位曾累官至工部右侍郎,饶伸则官拜刑部侍郎,饶伸曾 撰写的学海君道部着作,有234卷,当时称之为“
11、浩博”,据说, 他们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时,两兄弟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饶礼江西省饶州南城人,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名吏,历任浙江道监察 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为政宽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饶钦明代安徽省祁门人,也是天顺年间一位刚介清谨,民俗为之丕变 的好官。饶延年宋代学者。为陆九渊弟子,陆九渊夸他胸襟开阔。以经学着称,隐居不仕,轻财好义,乡人德之。饶子仪宋代学者。曾从胡瑗受经,力学不倦,杜门着书,王安石多所论荐皆不仕。世业春秋,潜心经学,理欲之辨甚严,尝揭圣贤法言于轩 槛以自警,晚年迁居父墓之侧,时与门人子弟倘徉原野间,班荆剖论, 缓步行歌,悠然自得。饶之初明代湖北省广济人,于出知孟县时,是一位问民疾苦的好官。 饶敬承明代湖北省蒲圻人,于出知宾州时,曾歼灭当时为害地方的八寨 瑶贼。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