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人物】“修志达人”祝世德的修志人生‖谢学程

【人物】“修志达人”祝世德的修志人生‖谢学程

【人物】“修志达人”祝世德的修志人生‖谢学程生逢清、民鼎革,命运多舛,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却是一位高产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一个巴中人,在本地籍籍无名,无任何记载,却在巴中以外的地方声名显赫

“修志达人”祝世德的修志人生

谢学程

生逢清、民鼎革,命运多舛,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却是一位高产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更是在乱世之中以一己之力纂修两部县志,为后世留下珍贵文献。他就是被《阿坝州志》《汶川县志》《宜宾市志》《筠连县志》载入史册的巴中市恩阳区人祝世德。

一个巴中人,在本地籍籍无名,无任何记载,却在巴中以外的地方声名显赫,载入史册,这不得不让人好奇。经笔者多方打听,收集资料,将其生平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阅。

坎坷童年

祝世德,字实明,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农历十月初六(1908年10月30日)生于四川省巴中县恩阳镇(今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其父祝万鸿,性格豪放,仁侠好施,常与当时的“同志会”中人交往。民国六年(1917)春,祝世德被当地豪绅诬陷私通“靖国军”师长郑启和并授营长之职而含冤去世,留下9岁的祝世德、6岁的大妹祝泉芝和尚在襁褓中的二妹祝世坤。

父亲去世后,全家陷入极度贫困,有媒婆认为其母魏定鸿29岁就守寡,还带着3个孩子,便劝其母填入弟弟祝万才房(改嫁给小叔子),遭到祝万才及其母魏定鸿强烈反对。父亲冤死,豪绅太强势,母亲告状3年,均无所获。“豪强者,明告众,且将置余于死,先妣讼之三年,难得伸,而吾家益困,至无一瓦之覆,无立锥之地,仅赖先妣以女红供四口尔矣。余就学高小,期纳灯油费,仅制钱五百,时亦无力措办……”(祝世德《先妣行状》)。当时祝世德的家境异常窘迫,在如此困难情况下,母亲魏定鸿依然靠着勤劳的双手,在恩阳镇上帮人缝补衣服,做些针丝活供其读书。

民国九年(1920),祝世德的好友、年长两岁、同样也是恩阳人的陈开泗见其读书勤奋,成绩优异,家境却异常窘迫,便央求晚清秀才、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继父陈荣吉资助其学业(陈开泗的生父陈荣禧,因伯父陈荣吉膝下无子,陈荣禧便将陈开泗过继给兄长陈荣吉承嗣)。祝世德在陈荣吉资助下,考入设在保宁府(今阆中市)的“四川省立川北师范学校”初级班。

民国十二年(1923),祖父祝传寿去世,弥留之际,要求见孙子最后一面,世德正在“川北师范学校”高级班读书,闻之回家,爷见孙面,溘然长逝。民国十三年(1924年),川北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祝世德家境更加贫困。又遇上大妹祝泉芝在恩阳河边洗衣时,溺水而亡,年仅12岁,全家再次陷入悲痛之中。

四处谋生

民国十六年(1927),全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四川军阀连年混战,自然灾害频发,百姓苦不堪言。祝世德从“川北师范学校”毕业后,见川北苛税繁重,灾害不断,家庭越来越困苦,便离开巴中,四处谋生。至民国十九年(1930),四年间,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以教书、图书馆管理、书店发行以及撰写稿件、笔墨润金为业,四方漂流。期间以“拾名”“惠留芳”“夏留仁”等笔名在《新时代》《青年界》《现代学生》《新新新闻》《醒狮报》等多个期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诗论、小说、散文作品。正是这段经历,他结识了当时文学圈的何其芳、艾芜、方敬、曾今可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何其芳后来为其写过怀念祝世德的文章《岁暮怀人》。祝世德为后来抗战写的诗歌《前线》被韦晓东收录在《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歌》。民国十九年夏,祝世德在江西省九江师范学校谋得职位,任国文教师,在此任教两年有余。继续写诗歌、散文等作品东投西寄,他的笔名“拾名”成为民国乱世中较为出名的文儒大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川北人民对这支突然进来的部队不熟悉,很多人因此逃往异乡。民国二十二年春,祝世德的母亲魏定鸿携女儿祝世坤逃往重庆,祝世德不得不辞掉江西九江师范学校的工作,赶往重庆与母亲会面。一家人团聚后,祝世德在重庆各中学代课任教、撰写文章向报社投稿赚取生活费。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祝世德在老家恩阳与李玉荃结婚,并送妹妹祝世坤到重庆治平中学读书。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全面爆发,妹妹祝世坤从治平中学毕业,世德让妹妹继续深造,可是妹妹嫌哥哥一个人赚钱养一家人太辛苦,不愿意读书,欲侍奉母亲回恩阳老家。祝世德便在恩阳镇买田置业,在那个乱世的时代,能够拥有自己的家产,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一时在恩阳河传为佳话。一切安顿好后,第二年春天,祝世德将母亲与妹妹从重庆涪陵接回老家恩阳居住。与此同时,祝世德教书四年的学校,由于国内局势动荡,生活极不稳定,终于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失业而不得不返回成都另谋职业。

弃教从政

(一)考取公职

祝世德回到成都后,探访曾在上海《醒狮报》任专栏编辑、就职于成都西御街“晨钟书局”的好友左华宇。左系青年党人,其左臂截肢,常用“左右”笔名发表文章,与祝世德过往甚密。后经左华宇及多方友人介绍,祝世德受聘于成都外南萧家河私立“敬业中学”任国文教师。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青年党中央委员:敬业中学校长曾琪、董事长李璜、魏时珍,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常燕生;青年党省委委员张宝书(敬业中学后期校长)、教务主任谭正钰和教师吕成等人,从而加入青年党,被选为青年党省委委员和中央委员。在此期间,祝世德著有反映明末至南明政权兴衰史的《明季哀音录》(常燕生作序)、抒情叙事长诗《白的悲哀》《朋友与奴才》(民国二十七年9月著)、《禹文善言则拜》(民国二十七年10月著)。

民国二十七九(1940),时任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陈开泗,对这位老乡加老弟一直比较看重,给予祝世德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年秋,陈开泗告知祝世德,国民政府正在招考行政人员,极力鼓励其去报考。祝从小深受陈开泗栽培之恩,毅然放弃敬业中学的教职,参加了四川省行政人员高等考试,被省政府选拔为县级行政人员。

民国三十年(1941)春,祝世德被调派到四川省第十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候职(注:当时四川省共划分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巴中为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公署驻达县。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茂县、理番、懋功、松潘、汶川、靖化六个县,公署驻茂县)。第十六行政督察公署专员王元辉令其协理政事,并介绍到茂县初级中学兼教学,一边教学、协理政事,一边候职。

(二)主政汶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祝世德等来省政府的任命,任汶川县县长。据祝世德的学生王锡纯回忆,当时的汶川是种植鸦片的重灾区,政府明令禁烟,但是汶川袍哥舵把子罗吉三与保长、甲长、区长互相勾结,营私舞弊,烟帮运烟,烟匪抢人,吸烟无处不在,毒害百姓。祝世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烟害,民国三十二年(1943)夏至民国三十三年,祝世德脚穿草鞋,亲自带上汶川县警察中队(中队长钱植桂)到三江口、耿达、卧龙、龙溪(今都江堰龙溪乡)、映秀、草坡、雁门等地查禁烟毒,将各级官员查办、袍哥罗吉三拘留,并对当地百姓说“这是毒害国家民族的东西”,百姓拍手称快。因其常穿一双草鞋,深入百姓之中,被当地百姓称为“草鞋县长”(王锡纯《回忆祝世德》)。

祝世德非常注重公职人员的文化教育,在任期间,做的第二件事情,建起“县政府图书室”。利用办公费、学杂费和个人工资购买了大量的图书杂志、报纸刊物,供公职人员学习,又专门购买《古文观止》200多部,发给公职人员及教职人员。并亲自制订了《图书馆学习制度》(《汶川县县志》第215页),今见其制度,仍不失为一篇当今公职人员的警世录,故摘录如下:

恩阳名人名事_恩阳历史名人_恩阳古镇的英雄事迹

一、行政措施,日趋进步,县政建设,还端待理,故从事地方行政人员,匪仅应具有丰富之行政经验,尤须加紧学习高深之理论知识,始能相辅为用,相得益彰,因以斟酌损益,革新创造,迅赴事功,措施适宜,此对于推行与改革地方行政而言,不可不加紧学习。

二、我国官吏,素为识者所轻,肉食者鄙,自古以来,几成定论,推溯其源,良由一行作吏,即将典册束之高阁,上焉者终日劳神于案牍之间,不知此外尚有天地。下焉者因循敷衍,贪墨无状,其眼光之短浅,见解之卑劣,尤足以见轻于士林,救之之方,要在使其尚友古人,增长识见。此对于培养学术风气以矫正鄙习而言,不可不加紧学习。

三、汶川一邑,偏处西陲,号称边地,文化设施,既属寥寥,正当娱乐,尤属乌有。公余之暇,寝浸而酒肆茶房,言不及义,浪荡自甘,荒废岁月,上行下效,风动草偃,言今及此,不寒而栗。救之之首,端在提倡高尚嗜好,以期自救救人,此对于公务人员,自爱自修而言,不可不加紧学习。

四、吾人处世,贵在力争上游,学问与自修之途,皆如逆水行舟者然,不日日上进,必日日后退。今之负一县行政者,固已为一县之人才,然不可以此自限,尤不可以全省及全国之人才深自期许,自勉之首,端在力学。此对于努力深造,以勉为国家人才而言,不可不加紧学习。

五、故该室之设立,意在使全府工作同人,公余之暇,得有机会,努力自修,互相研讨,惟是成立伊始,书报图籍均咸缺,而本府经费,既咸拮据,边地书物,亦苦于不易购置,袖短手长,殊为憾事。

祝世德规定每周二、周五亲自主持学习,又亲自讲解《师说》《马说》《杂说》《卖柑者言》等,每讲完一课,亲自印发试卷考试,考分记入公职人员的年度考核,大大提高了公职人员的文化及行政水平。达到办理政事和教育的优良效果。

祝世德在汶川任期间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对青年的培养。为办好教育,亲自兼任绵虒中学校长,任命自己的学生王锡纯为副校长,并指令:整顿校风,提高教育质量,关心老师生活和逐步修缮校舍、增添设备。从此,绵虒中学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亲自出钱送王锡纯去成都敬业中学高中读书深造,直至祝世德调任筠连县县长,仍然以每月十万元(旧币)资助。祝在筠连县任上,又培育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教学,如资助詹一民,巧合的是,詹一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又调到汶川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工作(王锡纯《回忆祝世德》)。

祝世德在汶川任上做的第四件大事,就是主修《汶川县县志》。民国三十三年(1944),祝世德作为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必须全面掌握县情,以资治理政事。他将行政事务全部让同是巴中人的秘书吴仲申,自己却跑遍汶川全县的村落,纂修了一部完整的《汶川县县志》(四川省主席张群、民政厅长胡次威、教育厅长郭有守分别为该《志》作序)。同时,他在汶川全县采编过程中,将收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纂《汶川图说》七卷,成为汶川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文献。还完成了《大禹志》,对大禹生汶川石纽村刳儿坪进行了全面论证。又著有《世代忠贞之瓦寺土司》,为索氏土司谱写了族谱(该族谱的谱序被收录在《汶川县县志》之《艺文志》中)。

恩阳历史名人_恩阳名人名事_恩阳古镇的英雄事迹

民国三十五年冬,省政府任命祝世德为筠连县县长,于汶川卸任前夕,汶川县各机关团体及人民赠其匾额一块(木制黑漆板上镌金字):清正廉明。上款:汶川县县长祝公实明德政;下款:汶川县各机关法团体敬献,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冬吉旦。

恩阳名人名事_恩阳古镇的英雄事迹_恩阳历史名人

(三)筠连县志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元月,祝世德往赴筠连县任职。为了对筠连县县情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途经成都时,拜访筠连籍、国民党元老、时任省参议员的曾省斋和时任驻泸州的省第七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刘幼甫,二人对筠连的县情进行了交流后,多次向祝谈及《筠连县志》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后已有74年未修纂,望其到任后完成该事。祝到达宜宾,筠连县国大代表刘质文同样向其嘱托续修县志一事。

祝世德到筠连后,从民众教育馆借出已成孤本的同治版《筠连县志》,见书已快腐烂,遂决心续修《筠连县志》。祝世德将行政事务交给秘书吴仲申(巴中人)、陈善斌(屏山人,新中国成立后调回屏山县,2017年去世)及粮政科长兼军法室承审员蒲西伯(巴中人)、第一区指导员陈永明(巴中人)后,自己全身心投入收集修志的工作之中。

同年5月初,祝召集县中名流廖洪畴、詹文虎、母和民、沈拜言、詹冰意、吴君耀、彭春舫、陈道炎、吴履和等人,商议修志事宜,众人均拥护修志,成立筠连县修志委员会,祝世德任主任、总编辑。经县参议会通过,拨得一部分存粮,作为县志编修的开办经费。当年6月,发动修志募捐,至年底共募捐到旧币近千万元。同时向全县发布修志征集资料公告,并由县府派人四处采访。从8月起开始编纂,以母显烈、陈大学二人原写过的县志草稿为基础,增加新收集到的内容,并将同治版《筠连县志》多数纳入其中。11月完成初稿,交由11人抄录、4人核对。在修志中,祝将县政府日常工作委托给秘书,自己潜心编修县志,每天早起便到办公室伏案疾书,有时工作到掌灯以后。人物志写成初稿后,为了不使县人非议,先用石印印出向有关人士征求意见,再行修改定稿。民国三十七年(1948)春节后,审稿工作全部结束,当时物价飞涨,印刷费用无着,于是再次发动募捐,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夏,前后共获捐款旧币5千万元。在祝世德召集下,县政府全体人员叶藩、马维屏、罗泰松、江隆鑫、张秀文等均参与县志编纂的查档、绘图、抄录、校对等工作。6月1日,交付重庆嘉陵印刷厂铅印1000册,因在印刷前没有派人去校对,错字较多。民国《筠连县志》分为舆地、管理、教育、食货、警卫、要事、人文等7卷共30余万字,重点记载了筠连县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状况,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史料。民国《筠连县志》是民国时期全省编纂完成为数不多的县志之一。宜宾共计十个县,目前有志的仅3个县,祝世德所修的《筠连县县志》成为三个县中的一个,给筠连当地留下了仅有的一部完整的珍贵的文史资料,筠连县至今称这套县志为“祝志”。

民国三十八年(1949)8月,祝世德调任珙县县长,同年底珙县解放前夕返回巴中恩阳老家。1950年,祝世德在巴中县恩阳镇去世,时年42岁。

据《祝氏族谱》记载:祝世德育有两子三女:长子祝绍明,祝世德去世时,绍明年仅两岁,被恩阳区茶坝镇萧姓收养,更名萧亭,配赵惠兰。二子祝常超尚在襁褓,被张姓人收养,更姓张,长女祝绍荃,适傅学全;二女祝绍朴,适韩鹤;三女祝绍珠,适赵宗豪。

世德轶事

纵观祝世德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事迹被收录到阿坝州、宜宾市历史文化名人录。据祝世德的学生王锡纯、秘书陈善斌回忆,祝世德为官清廉,作风正派,为人慈善,是一位为民干实事的县长。现摘录两人回忆录中祝世德的轶事:

据王锡纯回忆:祝世德在兼任绵虒中学校长期间,有三位女教师韦宗瑞、韦宗华、韦宗菊不认真修改学生的作业,影响教学进度,且迟上课,早下课,被副校长王锡纯严厉批评,引起双方争吵,三韦向祝哭诉告状,祝召开会议,进行劝诫,达到和解,后祝世德以诗赠之:

十五皎皎月,忽被浮云遮。

清风从东起,中天又光华。

此心明如镜,有时蔽尘沙。

奉劝诸弟妹,拂拭宜勤加。

不然污秽积,蒙蔽至堪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祝世德在汶川任职时,妻子李玉荃生下一女,取名祝绍惠,郛名“脚板儿”,初生仅两月,由彭姓奶妈带着喂奶睡觉,彭酣睡中将婴儿压死,醒来才发觉,吓呆了。李玉荃痛哭流涕,要打奶妈,并要求将彭丢进监狱。祝将妻子拉住,厉声对奶妈说“你快跑嘛!”由此解脱了一条人命的灾祸。按当时法律,祝是县长,完全可按照法律将奶妈法办,但是,事情已经发生,被祝宽恕了。

后来在筠连任职时,妻子又产下一女,但不幸夭折,祝深为痛惜,民国三十八年(1949)夏,祝命人在县政府后院修了一座六角亭,取名“槐轩”,匾额由秘书陈善斌书写,祝在《题记》中写“槐者,怀也!”修这座亭子,是为了纪念他的殇女。

上一篇: 盘点三国野史中的8位超级猛将,马超位列第三,张飞仅能排第六
下一篇: 共读《资治通鉴》:(1)两件大事、三个重要人物、两个千古刺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