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寻根之旅|顾氏

寻根之旅|顾氏

寻根之旅|顾氏顾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九位姓氏,尤盛于江浙地区。

顾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九位姓氏,尤盛于江浙地区。当今顾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9%,总人口大约有230多万。

名义和图腾

雇、顾古代通用,顾在甲骨文中为雇。雇,亦称九雇,农桑候鸟,是鸠的一种,今称鹌鹑。雇,习惯四周环顾的一种鸟;页,是头。顾,是由雇和页组成的会意字。因此,顾的本义是环视,引申有回首、反省、左顾右盼、照顾、探视、顾惜等含义。

雇氏族,是古代一支擅长养雇,以驱雀来保护桑蚕的部落。雇是氏族的原始图腾,雇人崇拜雇的机智灵活和敬业精神,以雇的头作为氏族的族徽和名称。雇人也称顾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雇或者顾,建立城堡后称为雇邑或者顾邑,最终发展为国和姓。

顾姓的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姓顾的_姓顾名人

起源和演变

顾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己姓和姒姓。

第一支出于己姓。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据说颛项之子称的氏族居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诛,吴回继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长子樊,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东北的安邑镇),后发展为强大的昆吾部落,史称昆吾氏。

昆吾氏后裔有雇氏族,是一支擅长养鹌鹑以驱雀来保护桑蚕的部落,并把鹌鹑作为氏族鞫腾,后来雇发展为国号。雇、顾古代通用。顾国是夏商时的侯国,一度是商国的东方强融,古址在今河南范县东。夏末,成汤灭夏前先灭了顾国,国人四散,俱以国为氏。商朝末,顾人的一支随泰伯、虞仲南下进入江苏无锡东的顾山,顾山可能因顾人的迁居而得名。从此,顾国的后裔世代活跃在苏南地区,后来形成了三国至唐朝江东朱、张、顾、陆四大姓之一,也是今天顾姓的聚集中心。已姓顾氏的历史至少有3700年。

第二支源于姒姓。大禹之后,越王勾践的裔孙闽君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被封为东海王,都东瓯,在今浙江永嘉西南。后来,闽王摇封其子为顾余侯,顾余侯定居会稽,其支庶子孙遂以封号的第一字为姓。这支姒姓顾也有2100年的历史。

第三支来自外族的改姓。顾姓一直比较单纯,加入顾姓的群体中的外族主要发生在元朝以后,元朝时贵州贵阳定番州顾姓土司归顺,清朝满洲八旗姓伊尔根觉罗氏中有一支改姓顾,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顾姓汉族。

顾姓的历史名人_姓顾名人_历史名人姓顾的

得姓始祖

东海王闽君摇为越王勾践十三代孙,其次子期视封顾余侯。上古时代,大禹死后葬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夏帝少康后来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在该地建立了越国。

春秋末年时,越国常与吴国发生战争,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王夫差灭掉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最终战胜吴国并成为霸主。经秦至汉,下传勾践六世孙无疆后七世孙摇(摇为勾践十三世孙),摇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闽越首领,因助汉灭项羽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受封为东海王。后来摇封自己的次子为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封爵为氏,称顾姓。他们尊摇为顾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和分布

先秦时期,顾姓活动主要地区在江浙。唐宋时期,顾姓的分布地区已经有安徽、湖北、河南、福建等。明朝时期,顾姓的播迁范围已扩大到全国。三千多年以来,顾姓一直以江浙为繁衍和活动的中心,成为江浙地区的重要姓氏之一。

当代顾姓的人口有230多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大约占顾姓总人口的70%。其次在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这三省的顾姓又占了10%。江苏居住了顾姓总人口的47%,为顾姓第一大省。顾姓江浙聚集区实际上存在了3000年之久。

姓顾名人_历史名人姓顾的_顾姓的历史名人

郡望和堂号

顾姓的郡望主要有会稽和武陵。

顾姓有会稽、三绝等堂号。“三绝”一典出晋朝的顾恺之。顾恺之为无锡人,博学有才气,曾为大司马桓温和荆益宁三州都督殷仲堪的参军,擅长绘画,有时画人,数年内不点睛。人间何故?答:“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当时人称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楹联

武陵世泽;文献家声。

上联典出顾氏源出姒姓,望出武陵。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顾大猷,搜集国家掌故,条陈时政,著书数千卷。

礼崇文伟;声蔚豫章。

上联典指东汉吴人顾综,字文伟,官至尚书令。明帝曾行三代(指夏、商、周)之礼,引顾综为三老(古代为代表尊养老人,设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年老、经验丰富的退休官员,皇帝把他们当做父兄奉养)。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吴人顾邵,字孝则,博览书传,与舅父陆绩齐名,孙权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官豫章太守,以善为教,在任五年,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行己有耻;博学于文。

此联为明末清初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自题联。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世称亭林先生。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记各地风俗、方物、地理等甚详,为研究古代经济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另有《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

长庚有三绝;华玉列四家。

上联典指东晋画家顾恺之,字长庚,无锡人。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多作人物肖像,注重点晴。其《论画》等书中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下联典指明朝文学家、刑部尚书顾嫾,字玉华,吴县人。少有才名,以诗风调胜,与同里陈沂、王韦号为“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有《浮湘集》、《中山集》、《息园诗文稿》等。

鹤从珠树舞;凤向玉阶飞。此联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撰题联。

名有传胪之次;功高开国之初。上联典指明朝名人顾天俊的事典。下联典指明朝大都督同知顾时的事典。顾时,字时举、濠人。从太祖渡江,破张士诚,定山东、河南、取元都,转战山西、陕西,并有功,封济宁侯。

思远长寿两轮甲;宾阳算学第一家。

上联典指后梁散骑侍郎顾思远,钟离人。年一百一十二岁,家贫阙养,行役部伍中。北徐州刺史萧映见而异之。召赐食,食兼于人。载还都。召对,与言往事,多异所传。擢散骑侍郎,赐以俸宅,朝夕进见。卒年一百二十岁。下联典指清朝清康熙举人顾陈垿,字玉停,号宾阳,镇洋人。官行人司行人。性侃直,学宗程朱,坚韧不移。精算学、乐律和医学。清康熙时以算学应试列第一,称“算状元”。有《钟律陈数》等。

只存百尺松筠操;哪惜三春桃李颜。

此联为清朝河南巡抚顾汗自题联。顾汗,字伊在,吴县人。号芝岩。清康熙进士。累官巡抚,坐事罢。后起历宗人府丞。有《凤池园集》。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乾隆进士顾光旭自题联。顾光旭,字华阳,无锡人。官甘肃甘凉道。工书,善诗文。有《凉溪诗钞》、《响泉集》。

人品高华,史分金箭;天姿秀异,家号麒麟。

上联典指晋朝尚书仆射顾众的事典。顾众,字长始,吴人。下联典指晋朝尚书令顾和的事典。顾和,字君孝,吴人。幼有清操。晋咸康中拜御史中丞,曾颏奏左丞贪污百万,付法议罪,百僚惮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朝吏部员外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顾宪成,万历进士。

顾姓的历史名人_历史名人姓顾的_姓顾名人

家训格言

清朝顾之英的《居家格言》是顾氏家训中的精品:“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好与不好,只争教与不教。

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顾姓历代名人275名,占总名人数的0.6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十四位,顾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4%,排在并列第二十位;顾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9%,排在并列第二十三位;顾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21%,排在并列第十七位。

史河泱泱,顾姓流长,3000多年来,一直繁衍于我国人杰地灵的江浙地区,为江东四大名姓之一,其名人一直不绝于史书。主要的历史人物有:西汉大孝子顾翱;三国东吴丞相顾雍;西晋江南士族领袖顾荣;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梁陈之际训诂学家顾野王;害朝诗人顾况,武则天时宰相顾琮;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元朝画家顾安,文学家顾瑛;明朝大臣顾鼎臣;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明朝词人顾贞观,学者顾栋高,校勘学家顾广圻;民国将领顾祝同,外交家顾维钧;当代历史学家顾颉刚,气象学兼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化学家顾顾翼东,图书馆学家顾延龙,剧作家顾仲彝。

上一篇: 《大染坊》幕后故事:张丰毅因角色年龄小拒绝,反而成就了侯勇
下一篇: ​重磅消息!贵港被确定为中等城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