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淄博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期文化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岳石文化、殷商文化等在淄博皆有迹可寻。沂源猿人化石是迄今在山东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悠久的历史,为淄博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区及其周围地带,因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截至2013年,淄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18处,占全省总量的10.5%。
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市临淄区为齐文化的发祥地。太古太昊伏羲氏在临淄兴起。临淄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故墟。古帝少昊、爽鸠氏、薄姑氏、姜姓逄伯陵氏族等部落亦聚居于此。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姜尚(姜太公)分封至此,建立了齐国,都城始称营丘。后齐献公因其濒临淄水,而将营丘更名为临淄,此后临淄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城市掠影
淄博市临淄区作为齐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上千年,被誉为“海内名都”。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作为享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之称的齐国都城达800多年;秦始皇将全国划为36个郡,临淄为齐郡郡治,辖昌国、广饶、千乘等10个县;两汉、魏晋时期,同时为临淄县治、齐郡郡治、青州州治、齐王王府,统辖齐地近五个世纪(临淄是汉朝九州之一的青州州治,也是五王都之一,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南北朝后燕曾建都于此;北宋前,临淄属青州,金时属益都府。金以前州府治所均在临淄。作为益都首邑,临淄县令、临淄郡守、高阳太守、齐郡太守、青州刺史、青州州牧、广固都尹、齐王皆曾治于此。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地历史,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淄博国贸大厦
淄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蒲松龄、赵执信、王渔洋等。早期先贤的思想成就,昭示着淄博的文化渊源。中国最早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规范的著作《考工记》和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均出自淄博。清代学者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的文化旅游之都。
瑞蚨祥
兴盛于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据考证,以淄博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当时丝绸产品的主要供应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清道光元年(1821年),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在周村大街挂牌,1835年它的第一家分号——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开张;今天,淄博的丝绸产品和轻纺产品仍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淄博市周村区是历史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这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商业街道作为古商埠文化的见证至今仍然保留完好;是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的电影《活着》的拍摄地;也是电视剧《大染坊》《旱码头》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
大染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孟姜女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8。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聊斋俚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53。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五音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210。
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蹴鞠”,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杂技与竞技项目类别,序号299。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牛郎织女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23。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45。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周村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4。
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阁子里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4。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鹧鸪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1108。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1170。
文化特色
聊斋故里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齐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方面的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方面的专著《齐民要术》以及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写成的。
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建立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东方第一所高等学府,囊括了百家争鸣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淄博市临淄区的稷下学宫,一个神圣的名词,是中国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一个令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魂牵梦绕的地方。
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加剧,齐国君主为实现“一匡天下” 的理想,于都城临淄稷门附近建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良博学之士到学宫传道授业、著书论辩。稷下学宫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各派云集、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孕育或发扬了纵横家、儒、道、法、名、阴阳、兵、杂等各家学说,使齐都临淄成为天下学术文化的中心。
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雄辩纵横家苏秦、张仪、孟子、李斯和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滑稽大师淳于髡、阴阳家邹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带来了堪比西方雅典学派的学术盛世。
淄博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左思、房玄龄、蒲松龄、赵执信、王渔洋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淄博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
著名特产
19淄博特色标志排名不分先后:
陶瓷、陶瓷刀、蹴鞠、临淄花边、博山琉璃、博山内画瓶、淄砚、周村丝绸、四官撑凳、临淄王牌马扎、扳倒井、蒲公酒、清真酱牛肉、周村烧饼、煮锅、卤汁羊肉、西河煎饼、马踏湖金丝鸭蛋、马踏湖白莲藕、宫家山药、博山酥锅、道口咸菜、黄河大米、王村醋、豆腐箱、南韩豆腐干、淄川肉烧饼、灌肉香肠、沂源苹果[
陶瓷文化
26淄博陶瓷淄博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遗址考古证实淄博的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前,有着深邃的陶瓷文化底蕴,是中国陶瓷名城、全国重点陶瓷产区。
淄博陶瓷又是代表淄博的靓丽城市名片。2009年9月,淄博市被授予“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称号。2011年,“淄博陶瓷烧制技艺”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淄博高档日用陶瓷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和紫光阁,艺术陶瓷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淄博陶瓷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信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2005年12月20日,淄博市申报的“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组建,这标志着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淄博。而此前,山东省在工业领域尚没有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11年,淄博已经拥有陶瓷企业278家,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6个,生产10几个门类6000多个品种的陶瓷产品。2011年,淄博陶瓷业实现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5.6%。淄博陶瓷畅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实现出口创汇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淄博将加快发展陶瓷产业,使城市成为全国陶瓷行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生成中心和出口贸易基地,“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盛誉日益升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