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同门友,青云绝世尘。
大师传岭海,学道共河汾。
带草空山老,藜床避地频。
康成多著述,浊世剩儒真。
——康有为《怀简广文竹居》
说起老同学,大家心中都会想到些什么呢?是赞赏、佩服、追忆,还是搞笑、厌恶、惋惜?同学之情,历来是人们最为难忘的情谊之一,因为那里有青葱的岁月记忆,有奋力前行的人生轨迹。
康有为应是在全国最有知名度的佛山历史人物了。他的政治事迹,大家都很熟悉,而他的求学生涯可能不那么广为人知。同样不为人所熟知的还有与他师出同门的另一位佛山重要历史人物——简朝亮。
简朝亮(1852-1933),字季纪,号竹居。顺德北滘人。清末民初广东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康有为的《怀简广文竹居》所表达的就是对自己这位“同门友”,也就是老同学的深切怀念之情和真挚赞赏之情,尽管他们后来因道路不同而互生龃龉。
同为“朱门两高徒”,百年以来,简氏之名终为康氏盛名所掩。在此,我们就以康有为的诗作为引,为大家讲述康有为所最为敬重钦佩的老同学,一代“岭表大儒”简朝亮的人生故事。
一
自幼家贫,笃志勤学
根据《简朝亮年谱》等文献记载,简朝亮世代家贫。简朝亮的父亲简孙阳粗通文墨,仰慕儒家大义,最大的心愿就是“家有读书人”,因此极为鼓励儿子读书治学。简朝亮自幼聪颖异常,并且自觉潜心读书,一心向学,不负父亲的期望。他七岁开始读《孝经》,八岁上私塾,十二岁读诸经,十五岁即能对儒家经典背诵自如。十七岁就能教授学生以补贴家用了。
简朝亮编《顺德简岸简氏家谱》卷端
佛山市图书馆藏
简朝亮在乡土蒙馆教了不到一年的书,觉得自己书还没有读够,心想“与其救贫而教,不如食贫而学”。于是辞去蒙馆教职,安贫乐道,隐居竹林,远离尘世的喧嚣,勤学苦读。竹林人迹罕至,阴湿蚊虫,简朝亮在竹林茅舍之中,无惧寂寥,惟以书籍孤灯作伴,白天手抄经义,晚间诵读经文,苦学多年。
竹林苦学的生活对简朝亮的一生产生了影响的深远,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学问基础,因此他自号竹居。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独居的生活,不再能满足求知若渴的简朝亮对学问的潜心追求,从而产生了无人可师的苦闷。
年轻的简朝亮,笃志向学之心,始终不渝,终究要走出自己的竹林。
二
求学九江,尊师重道
清同治十三年(1874),苦学多年而缺乏名师点拨的青年简朝亮,在同乡师友的引荐和帮助下,得以来到南海九江礼山草堂,拜入享誉岭南的名儒九江先生朱次琦门下学习。
朱次琦,字子襄,号稚圭,南海九江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二十七年(1847)进士。为官尽职尽责,颇有政声,但终究不喜官场气氛,后辞官归隐家乡,潜心教学著述。他学生众多,著述丰富,被后世认为是“九江学派”的创始人。
1882年,朱次琦去世,临终前将他一生的著述付之一炬,致使其人其学遭到后世的质疑。而使他的经师人师形象得以重塑,他的学问得以形成流派在广东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产生深远影响的就是他的弟子简朝亮。
简朝亮编《朱九江先生集》卷端
佛山市图书馆藏
简朝亮在朱次琦的礼山草堂学习了三年,一方面继续潜心读书,学识不断增益;另一方面全面接受了朱九江的治学思想和修身之道,深为朱九江的风范所折服,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朱九江去世之后,简朝亮一方面开馆讲学,继续发扬和传播老师的思想学说,另一方面撰写怀念老师的文章,整理老师遗留下来的诗文著作,为九江学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史料。
中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指出“稚圭论学,在当时要为孤掌之鸣,从学有简朝亮最著”。九江学派由朱次琦创始,而由简朝亮振之。
三
开馆讲学,桃李满园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路径是学而优则仕,即寒窗苦读、科举成名、为官任职。简朝亮学问精深,不拘于科举范式,一生七进科试,六试不第,只在一次县学考试中得了个第一名而补廪生。终于在38岁时,决定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全身心地致力于读书、教学和著述。
简朝亮的授徒讲学生涯开始得很早,前文已经讲过,他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授童蒙,赚钱补贴家用了。早期主要是别人请他到家里去做家教。后来,随着他年纪的增长,学问的系统提升,就自己开馆讲学了。
简朝亮著《读书堂集》序言
佛山市图书馆藏
1879年后,简朝亮曾相继在广州南门和六榕寺设馆授徒。1890 年,简朝亮在家乡顺德简岸建读书草堂讲学,慕名而来草堂求学的人众多,简朝亮因此得名“简岸先生”。1900年,为避免受到曾经要好的老同学康有为维新变法失败的波及,简朝亮避居偏远的清远阳山,在阳山士绅黄宾夔等的资助下开办阳山草堂讲学。1908 年,简朝亮返回佛山忠义乡,此后往来佛山和羊城之间讲学、著述。
直到1933年去世,简朝亮的一生主要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据研究者统计,简氏门人有姓名可考者有百余人,地域涉及广东南海、顺德、新会、阳山、东莞等 10 多个地区。其中不乏有所建树或身居要职者,如黄节、邓实等。简氏门人或扎根岭南乡土,或远涉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或从政,或从商、或办报,或出洋考察,或教书育人,广泛地活跃在近现代中国的各个领域,深入地参与着广东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书写。
四
著书立说,后世流芳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简朝亮一生笔耕不辍,勤于著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典籍。
这些书籍都已刊刻出版,并且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这是简朝亮与他的老师朱次琦很不一样的地方。
简朝亮的著述成就一方面表现为编纂整理佛山地方文献,包括老师朱次琦、简氏家族、好友门人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如《朱九江先生讲学记》《朱九江先生集》《朱九江先生年谱》《朱九江先生传》《粤东简氏大同谱》《顺德简岸简氏家谱》《读书堂答问》《所托山房诗集》。另一方面就是他个人的学术著作与诗文集,如《尚书集注述疏》《读书堂集》《酌加毕氏续资治通鉴论》《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孝经集注述疏》《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毛诗说习传》《读书草堂明诗》等。
简朝亮著《尚书集注述疏》卷端
佛山市图书馆藏
简朝亮的著述是其个人学术成果的载体,也是清末民国时期,广东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对后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7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简朝亮的《论语集注补正述疏》;2008年10月广东顺德北滘举行“简朝亮学术研讨会”;2011年简朝亮《孝经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人经解丛编》;这些无不昭示着其人其学其书的当代价值和学术意义。
五
学者风骨,浊世真儒
简朝亮虽然在科举上连连碰壁,无法实现科举时代读书人层层进阶的人生路径,但是以他的学问和名声,不乏进入仕途为官的机会。据资料记载,他曾五辞仕宦:39岁托病不赴训导之任;58岁以病拒任礼部顾问;65岁避开袁世凯派人送来的聘书;66岁推却担任北洋政府清史馆《清史稿》纂修之职;71岁,婉拒修纂县志。
简朝亮著《酌加毕氏续资治通鉴论》序言
佛山市图书馆藏
简朝亮一生志行高洁,恪守本业,认为“国之兴亡系于学”。面对内忧外患的国之现状,他不想纠缠于权位利益之中,只是潜心治学,教书育人。他希图以教育救国,通过传道、 授业、解惑,以达到通经致用,为国家培养可堪任用的人才;希望通过发扬自己身体力行的传统文化精神,“正人心,挽世风”,救国家于风雨飘摇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然,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操守和情怀,在波谲云诡的时代大潮面前,显得微弱无力,甚至不合时宜,但正如他的老同学康有为所说的那样“浊世剩儒真”。他是当之无愧的岭海大儒。
【参考文献】
1、方继浩等选编,《佛山历史人物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
2、张纹华、罗志欢,《简朝亮著述版本馆藏述略》,图书馆论坛,2010年。
3、张纹华,《简朝亮生平事迹考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4、黎齐英、张纹华,《简朝亮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
5、张纹华,《简朝亮对朱次琦学说的传承与发展》,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
6、张纹华,《简朝亮的门人与著述遗存》,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发表评论